天天看小說

第6章 私糧入京

看到集雲社船隊抵達津海,湯浩信稍鬆了一口氣,心知在四月中旬之前,津海儲糧四十萬石的目標不難實現,但是他還不能鬆懈下來。

在四月中下旬之前,從山東抽調近四十萬石糧食,能暫時緩解京畿糧荒,但也只是暫時緩解。包括燕南賑濟所需在內,差不多今後每個月都要往京畿輸送二三十萬石的糧食才能基本滿足京畿軍民所需。

黃河北堤決口的封堵、平原府漕陸路的修復,絕非一日之功,最樂觀的估計也要折騰半年時間,也就意味著,在今後半年時間裡,要通過津海往京畿及燕南地區輸送一百五十萬石到兩百萬石糧食。

除了集雲社船隊有外海遠航能力、能直接從江淮地區快速運送糧食到津海來之外,此時替津海運糧的絕大部分商船由於船型及結構強度的限制,都只能在近海航行。大部分商船都只適合走山東登萊到津海的中程海路,無法從更遠的江淮地區運糧到津海來。

濟南府、平原府爲黃河中下游平原地形,是山東的主要產糧地,定漕額幾乎是佔到整個山東的半數。濟南、平原二府這次遭到徹底的摧殘跟破壞,非但不能向京畿輸送漕糧,還要從其他地區調集大量的糧食對難民進行賑濟。山東東部、南部地區多爲山地,糧食產量有限,這次調出三四十萬石糧食就已經是極限。

林縛解決了山東登萊到津海的輸送瓶頸難題,湯浩信眼下最頭疼的就變成是其他地區輸往山東登萊地區的糧食量能不能達到每月二三十石。要是在這個瓶頸上卡住,就算山東登萊到津海的運力再富足,也不能徹底解釋京畿糧荒危機。

湯浩信猶豫著是不是請旨親自去山東走一趟,看一看山東的準備情況,關鍵鏈子不能掉在山東。不過山東新任按察使柳葉飛是頗受副相張協信任的親信,湯浩信心想柳葉飛應該不會忽視京畿糧荒危機問題。要真是東山掉了鏈子,不管張協如何的信任柳葉飛,柳葉飛想保住官位很難。

***********

船隊靠港停泊,葛存信等人上了碼頭,先將物資清單遞給林縛。

集雲社船隊包括三艘五千石巨舶、十艘千石巨舶,總運力高達兩萬五千石,爲保證海上航行的機動性,也是首次試航黑水洋水域,淺艙而行,除了一些藥材、鐵製品等緊缺物資外,主要裝載了一萬五千石糧食,津海最緊缺的也是糧食。

除船工、水手及護航甲卒外,這次隨船來津海的,林續宏還帶著十幾名林族及上林裡子弟。這自然也是林續文身兼右都僉御史兼知河間府事兼督河間府兵備事兼都津海都漕運司、手握河間府地方軍政及津海都漕運司大權,再說河間府地方勢力給摧殘得七零八落,正是林族將勢力伸到河間府的最佳良機。

看到林縛及大公子都站在港口,跟在後面下船的林續宏走過來行禮道:“大公子、十七爺……”去年五月份撤出上林裡時,林續宏並不覺得地位差林縛多少,纔過去一年不到的時候,就覺得再繼續稱呼林縛“老十七”不合適了。

林縛微微一怔,心裡琢磨著自己什麼時間成爲林續宏嘴裡的“十七爺”來著,覺得這稱謂也彆扭,但沒有說什麼,他介紹身側的湯浩信,說道:“湯公湯少保,續宏大哥,你來給湯少保行禮……”

“小的給湯公您老問安,”林續宏給湯浩信行過禮,說道,“顧大人猜想湯公在津海,特意託我捎一封信函給湯公您……”趕忙讓隨從將顧悟塵的私信找出來給湯浩信。

湯浩信微微一笑,將信函接過來,也不著急拆開,頗爲親切的問了一些黑水洋外海遠航的細節,越問眉頭皺得越緊,眼下想從崇州出海直接大規模的運漕糧到津海來,根本就不現實。

在內河漕運最不便利的冬春季,卻是大型海船隊最便捷的時候,從黑水洋外海航線北上,再借西北季風南下,一個月就能走一個來回來。

但是到四月份之後,季風將發生改變,從西北季風轉變成東南季風,海上風暴也變得更加的頻繁跟狂暴。便是大型的堅固海船,在四月份之後,一般也只會藉助東南季風走近海航線往北航行。北上的速度不慢,但是船隊南下的速度卻非常的緩慢,集雲社的船隊往返一趟,至少也需要兩個月以上。

夏秋季,由於海上風暴的頻繁,中小型海船或者結構強度達到要求的海船,通常都會選擇躲在避風港,輕易不會出海,更絕不會輕易走遠程海運。

考慮到這些因素,林縛在津海組織的龐大海商船東,在接下來的半年時間裡,依然只能在風浪相對較小的渤海灣範圍之內運送糧草。即使讓集雲社的船隊到崇州直接運糧,理想狀態下半年的最大輸糧量六萬到八萬石,根本無法解決京畿及燕南地區高達一百五十萬石到兩百萬石的糧食需求。

眼下最緊迫的問題,就是山東缺糧,要使外郡的漕糧通過內河、陸路運輸,運抵山東登萊地區。

********

林縛對這個問題也想得很清楚,瓶頸就卡在如何將外郡的漕糧運到山東登萊地區,但是他與江東左營的能力再強也有限度,這是朝廷與戶部要調動一切能源去解決的事情。

海船靠港,棧板搭好,民夫搬運的速度很快,千石船裝六七成滿,六七百袋糧食,組織兩三百民夫搬運入倉,一炷香工夫就能搬空一艘船。

林縛沒有空閒工夫留在碼頭上監視搬運,與湯浩信、林續文各自回衙門或臨時駐營署理公務,他需要葛存信向他當面彙報江東郡更詳細的情報。

林縛剛回營帳,劉直就綴著尾巴走進來。

林縛見劉直鬼鬼祟祟的樣子,知道他有話要說,也沒有邀劉直進密室商議的事情,站起來笑問道:“劉觀軍,有何事賜請?”

江東左軍正式編爲鄉營,劉直所謂的江東左軍觀軍容副使的職銜就虛置了,不再直接跟江東左營發生關係,但是劉直也是能耐頗大、頗得郝宗成信任之人,又給按了個津海觀軍容副使的職銜,變得整個津海駐軍及客軍的監軍副使。即使李卓成功說服皇帝,同意戰略收縮、內線防衛、三路佈局的平瞄戰略構想,在津海設一路精銳偏師,林縛估計著劉直就會正式出任津海軍監軍使或者說觀軍容使,行使監軍之職。

林縛還是不想得罪這些閹臣,想著儘可能跟他們搞好關係,對劉直的態度一直都和善。

劉直笑了笑,遲疑了片刻,才說道:“按說集雲社船隊運來的這些糧食並不需要入儲津海倉,戶部這時候只管登萊運出的糧草……”

劉直撅什麼屁股,林縛就知道他想拉什麼屎。

林縛向津海倉以及沿海軍塞諸移駐提供糧草,都是在戶部的計劃之列,以每石粟米一千五百錢計價;這個價格已經是江寧粟米價格的三四倍之高。

京畿糧荒,糧食已經嚴格控制起來,除了官員足額給俸之外,普通老百姓都定量按平價售糧,但是供應量很少,要想全家人吃飽不餓肚子,必須從其他渠道購糧。

便是朝中官員即使能足額領俸糧,也覺得糧食緊張,畢竟宅院裡僕從衆多,要養這麼多口人,俸糧也有所不足,就需要從糧市購糧。

京畿地區,除了很小比例的平價供糧外,市場糧價已經飛漲了遠遠超過江寧米價三四倍的程度。

劉直的意思很明顯,集雲社船隊運來的糧食不經過津海倉,直接偷運到京畿地區售賣,得利也絕對遠遠超過售給津海倉。

當然,林縛知道劉直不會是好心來指點自己發財,他微頷著首,笑道:“劉觀軍還有什麼話要在我面前藏著掖著的?”

“……”劉直嘿然一笑,說道,“薊北軍調度頻繁,又不受地方節制,每天往京畿運幾百上千石糧食,必能做到神不知鬼不覺……”

“海船靠岸,湯少保也在碼頭看過,我也難辦啊,”林縛想了片刻,說道,“這樣可好,這次我還是以每石一千五百錢的價格多劃兩千石糧食給薊北軍,這裡要有什麼好事,我們下回再商議?”

“成!”劉直沒想到林縛會這麼爽快,他原先能多討些糧食與江東左軍分利,既然林縛不分利,這次能多撥兩千石糧食,也算是夠意思了。他想了想,以京畿此時的糧價,這兩千糧食囤在手裡多留些天,轉手多賺七八千兩銀子是輕飄飄的事情。

林縛也知道京畿糧價飛漲,但是他負責協助林續文爲戶部督辦海漕,運來糧草除了定額供應沿海軍塞移駐軍隊外,只能將糧食都售給津海倉,再由林續文組織內河及陸路運輸交付戶部所屬的京畿大倉,至於戶部怎麼處置,怎麼利用這些糧食與糧商勾結起來從平民百姓身上收刮銀錢,就跟津海及江東左軍沒有什麼關係了。

沒想到郝宗成想伸手來撈這筆錢,郝宗成現在還控制薊北軍,糧食由郝宗成運往京畿是很方便的事情,這倒跟利用軍隊走私性質差不多,林縛也想,憑什麼銀子都給戶部官員及戶部的關係戶糧商撈過去?

第二十七章 立竿見影第33章 宗族第7章 調虎離山第24章 禁絕第9章 也算承諾第一百一十二章 迷離姻親(二)第24章 皓首勤政第109章 請旨勞師第105章 搶灘大橫島第20章 數銀第59章 援圍第61章 爭銀第17章 公府治政(四)第23章 三月潼原第59章 收心第45章 爭鋒第114章 猝然接戰第39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47章 父子談險謀第二十章 定策下海(一)第44章 窮寇第三十四章 人生難逢一知己第42章 山頂對策第54章 河西第55章 浙北軍司第90章 殘敵第11章 匪禍第158章 雌兔迷離第五十三章 銳氣初挫第110章 江上相會第13章 擁兵自重第二十一章 跋扈的風情(一)第88章 故人相見第140章 北還崇州第88章 故人相見第二十一章 跋扈的風情(一)第37章 叛第83章 引蛇出洞第26章 回江寧第100章 迫其分兵第12章 濟州第二十四章 烈義家僕第51章 泗陽陷圍第七十五章 孰不可忍第一百零九章 冰釋(一)第6章 去燕南第137章 配刃第八十章 巷道夜行第104章 再襲大橫島第4章 江寧風潮(四)第47章 父子談險謀第17章 準備第99章 江寧形勢第87章 風捲殘雲第51章 五月第20章 散兵遊勇第5章 治鹽第38章 濟南失守第4章 江寧風潮(四)第44章 兵家秘術第一百四十一章 林庭訓之死(一)第137章 配刃第16章 淮山棧道第一百四十三章 林庭訓之死(三)第38章 臣子忠心第9章 計當緩行第47章 新帝之謀第77章 前哨第一百一十八章 迷局(一)第59章 加徵第19章 惑敵第59章 原是姐妹第20章 調虎離山第54章 尚有餘計第55章 浙北軍司第50章 北伐疑雲第61章 論農第10章 入甕第79章 戰前第15章 抵達津海第42章 斷後第72章 隨州不決第34章 耐心第二十章 大牢司獄第32章 官職第153章 前奏第一百一十一章 迷離姻親(一)第33章 有無野心第89章 潰敵第41章 守陽信第80章 鐵橋營第18章 喝斥第2章 江寧風潮(2)第123章 曉喻盟友第48章 敵軍太狡猾第77章 火炮的缺點第九十四章 草堂微風第一百一十八章 迷局(一)第六十七章 銀子銀子第十三章 楚黨新貴
第二十七章 立竿見影第33章 宗族第7章 調虎離山第24章 禁絕第9章 也算承諾第一百一十二章 迷離姻親(二)第24章 皓首勤政第109章 請旨勞師第105章 搶灘大橫島第20章 數銀第59章 援圍第61章 爭銀第17章 公府治政(四)第23章 三月潼原第59章 收心第45章 爭鋒第114章 猝然接戰第39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47章 父子談險謀第二十章 定策下海(一)第44章 窮寇第三十四章 人生難逢一知己第42章 山頂對策第54章 河西第55章 浙北軍司第90章 殘敵第11章 匪禍第158章 雌兔迷離第五十三章 銳氣初挫第110章 江上相會第13章 擁兵自重第二十一章 跋扈的風情(一)第88章 故人相見第140章 北還崇州第88章 故人相見第二十一章 跋扈的風情(一)第37章 叛第83章 引蛇出洞第26章 回江寧第100章 迫其分兵第12章 濟州第二十四章 烈義家僕第51章 泗陽陷圍第七十五章 孰不可忍第一百零九章 冰釋(一)第6章 去燕南第137章 配刃第八十章 巷道夜行第104章 再襲大橫島第4章 江寧風潮(四)第47章 父子談險謀第17章 準備第99章 江寧形勢第87章 風捲殘雲第51章 五月第20章 散兵遊勇第5章 治鹽第38章 濟南失守第4章 江寧風潮(四)第44章 兵家秘術第一百四十一章 林庭訓之死(一)第137章 配刃第16章 淮山棧道第一百四十三章 林庭訓之死(三)第38章 臣子忠心第9章 計當緩行第47章 新帝之謀第77章 前哨第一百一十八章 迷局(一)第59章 加徵第19章 惑敵第59章 原是姐妹第20章 調虎離山第54章 尚有餘計第55章 浙北軍司第50章 北伐疑雲第61章 論農第10章 入甕第79章 戰前第15章 抵達津海第42章 斷後第72章 隨州不決第34章 耐心第二十章 大牢司獄第32章 官職第153章 前奏第一百一十一章 迷離姻親(一)第33章 有無野心第89章 潰敵第41章 守陽信第80章 鐵橋營第18章 喝斥第2章 江寧風潮(2)第123章 曉喻盟友第48章 敵軍太狡猾第77章 火炮的缺點第九十四章 草堂微風第一百一十八章 迷局(一)第六十七章 銀子銀子第十三章 楚黨新貴
主站蜘蛛池模板: 惠安县| 怀集县| 平果县| 勃利县| 西盟| 龙里县| 恩平市| 吉安县| 盱眙县| 常山县| 长子县| 双桥区| 额济纳旗| 双辽市| 白水县| 福清市| 青神县| 齐河县| 梁河县| 伊金霍洛旗| 八宿县| 云南省| 白水县| 克山县| 无极县| 永善县| 瑞昌市| 盖州市| 石泉县| 乐平市| 衡水市| 定州市| 湾仔区| 舟曲县| 韶关市| 三都| 邵东县| 墨脱县| 郎溪县| 岑溪市| 三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