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61章 赴宴

城東藏津橋南面的幾條巷子,住的都是大富大貴人家。林縛騎馬行於巷中,看到鱗次櫛比的屋檐,就見兩邊的院牆刷得雪白,覆著青瓦,垂柳低伏,青石鋪街,馬蹄聲與蟬蟲鳴叫在巷子裡傳蕩。

來到泔水巷永昌侯府宅門前,林縛下馬來,系在宅門左側的拴馬石,使諸護衛在外面的遮陽棚裡等候,他帶著敖滄海過去投門帖。門房進去通報,林縛與敖滄海在門廳裡等了片刻,就看見一羣人從垂花門裡走出來。元錦秋、元錦生兄弟也在人羣裡,中間那個中年人相貌與元氏兄弟有幾分相肖,瘦臉狹目,眼角都是細密的皺紋,頷下密須差不多有四五寸,從垂花門走出來,氣宇軒昂,氣度不凡,想必就是永昌侯元歸政。

林縛倒沒有想過永昌侯會親自走出垂花門來迎接,忙走出門廳走廊,在樹蔭下長揖施禮,說道:“晚生林縛拜見侯爺及世子。林縛之前在江寧也居住多時,一直未曾有機會過來登門拜見,失禮之處,望侯爺多多寬囿……”

“往昔事何足道矣!”元歸政哈哈一笑,挽住林縛的胳膊,笑道,“你不投帖過來,我也要投帖過去見一見燕南四捷名動天下的都監使大人……”

“侯爺是開晚生的玩笑呢,燕南些微之功,何足掛齒?”林縛笑道。

“都監使真是謙虛,”元歸政笑道,“東虜入侵,魯王一系遭殃最甚,除鎮國將軍得襲郡王爵外;郡君元嫣,太后憐其遭遇,使之在宮中行走居住,今上收爲義女,封爲陽信公主——陽信公主在宮中就盛讚都監使的美名呢。太后賜歸政幾道懿旨裡,也提到過都監使。要不是想著讓都監使繼續爲朝廷建功立業,太后甚至還想做主給都監使賜婚呢?說起來,這泥古不化的老規矩也真應該改一改了,都說‘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合輒宗親、外戚子弟就不能爲朝廷效力了?都監使以爲如何?”

林縛微微瞇起眼睛,避開元歸政的視線,笑道:“聽侯爺說來,覺得事事在理,只是晚生見少識淺,又覺得老規矩有老規矩的好處,待晚生回去細思過其中的利弊,再回復侯爺……”

聽著元歸政話裡的暗示,林縛就覺得好笑:賜婚,難道將元嫣那個小丫頭賜婚嫁給自己不成?再細想又不覺得好笑,十二歲的宗室少女嫁人完婚的先例也不是沒有。想到這裡,林縛忍不住要伸手抹一抹額頭的冷汗,想著這趟沒有進京,未嘗不是一樁幸事啊。

要是進京後,張協使壞提到賜婚迎娶宗室女這一茬事,當真是要被動到極點了。

越朝立國兩百餘年來,很少沒有出現過宗親、外戚擅權的現象。

除了文臣相制、壓制宗親與外戚的體制性因素外,還有一個主要的因素就是,諸帝繼位時均已長大成人,制衡廷臣時,甚少藉助宗親與外戚,故而宗親與外戚勢力沒有膨脹的機會。

倒不是說宗親與外戚勢力一點機會都沒有。

德隆帝得急病駕崩時,諸子年幼,外戚梁氏本有扶持幼帝、把持朝政的機會。奈何德隆帝駕崩前所留下的秘詔竟然將帝位傳給已經長大成人的弟弟,也就是當今聖上崇觀皇帝,使梁氏失去一個極好的把持朝政的機會。

不過,在陳塘驛慘敗之前,梁氏幾乎控制著大同、宣化及薊遼諸鎮的邊軍。即使在邊軍十亡其五的陳塘驛大敗之後,梁氏在邊軍裡的影響力依舊深遠,也就是嶽冷秋不願意在陳塘驛大敗後出任三鎮總督的一個重要因素。

*********

林縛一邊與元歸政敷衍應付,一邊細想他話裡的種種暗示,由藩鼎等人在前面領路,走到用宴的內宅大廳裡。

諾大的華麗大廳,就擺了兩張檀木長案,室外暑熱炎炎,廳裡卻涼風習習,除了穿著輕薄華衫的美麗侍女在背後執扇輕搖外,想必室裡還置有冰塊來吸收熱氣。

元歸政請林縛相對而坐,元錦秋、元錦生及藩鼎等人則按照規矩站在一旁侍候,陪著說話。

美酒佳餚都由一旁的侍女端上來,每次只端上一道菜,林縛只來得及夾上一兩口嘗一嘗,就給人撤下去換上另一道美食。一席酒足足端上來五六十道的菜,林縛卻只吃了個半飽。

“如今京中以及江寧多議遷都事,都監使對此有什麼看法?”

林縛正拿侍女端上來的青鹽漱口,聽元歸政提到這事上來,將鹽水吐到銀鉢裡,拿雪白的汗巾擦了擦手,心想一席話都是敷衍應付,難以讓元歸政在蘇湄的事情鬆口,說道:“有其利,也有其弊——這些話本不該是晚生這樣位卑言輕的人所說,不過侯爺待晚生甚誠,晚生也無需在侯爺面前顧左右而言其他——燕京正當國門,遷都不利士卒同心共守國門。燕山失守,從燕冀平原越河水到山東,再到淮河,將無險可守。在遷都之事不慎重,極可能動搖半壁河山。我覺得當今之計,不可輕言遷都事。然不遷都亦有種種弊端:去年秋,東虜破邊入寇,如進入庭院,輕而易舉,燕山堪如不設防;燕京直接暴露在東虜鐵騎的威脅之下。京中官吏萬餘、禁中雄兵近十萬,僅這兩項年需糧秣近三百萬石。漕道通暢時,爲保障每年三百萬漕糧及時解運到京中,外郡實際耗糧數爲正漕額的三到五倍。此時河道崩決,漕運疏堵,唯從山東、津海繞行——漕糧運抵膠州灣的腳費絲毫不減外,即使減,也只減輕地方上的負擔,但從膠州灣到津海經渦水河、衛河進京畿,朝廷這時候還需要爲每石漕糧額外補貼六錢銀子的腳費。這筆數字加起來,大到驚天,遠遠超過戶部能承受的範圍——從實際因難上出發,遷都又是迫切之舉……”

元歸政瞇眼看著林縛,他也是從曲家落入陷阱的那一刻起,才正式重視起眼前這個豬倌兒來,暗道:他崛起當真有他的崛起之道。

別人議遷都,只說燕山防線漏洞百出,帝都暴露於東虜鐵蹄之下,十分的危險,卻看不到背後更深層次的危機。

銀子。

走津海糧道運糧,朝廷需爲每石漕糧額外補貼六錢銀子的腳費,每年三百萬石漕糧入京,就需要額外補貼一百八十萬兩銀子的腳費。關鍵要將燕山防線真正的支撐起來,每年需要六百萬石漕糧入京,就需要額外補貼三百六十萬兩銀子的腳費。

如此龐大的開銷,也許支撐一年半載還勉強可以,時間一久,朝廷的財政必然要崩潰掉。

也許只要黃河決口封堵,漕運恢復正常,就無需走靡費甚巨的津海河道。實際上,燕山防線漏洞百出,就算今年能將黃河決口封堵,明年又會有一支東虜騎兵破口入寇滲透到山東再一次將黃河掘開——東胡人已經看到大越朝的這處致命軟肋了。

“都監使看問題果真是要比常人看得深遠,本侯受教了……”元歸政頷首道。

“淺薄之論,侯爺過譽了。”林縛謙言道,他心裡卻在琢磨:遷都或者不遷都對元歸政及宮中的樑太后及灌雲梁氏有什麼利害關係?此外,嶽冷秋在江東大權獨攬,顧悟塵實際還不足以制衡他,宮中對嶽冷秋就完全放心嗎?

林縛稍稍收斂神思,不去想太複雜的事情,蘇湄的事情總要試探一下元歸政的態度,輕笑道:“藩老也在這裡,晚生倒想起一樁事有託藩老……”

藩鼎與元歸政對望了一眼,朝林縛施禮道:“請都臨使吩咐?!?

“崇州四月遭匪禍,城毀、數千人遭屠。蘇湄姑娘憐憫其情,願到崇州走一遭,以唱藝所得賑濟災戶,不曉得蘇湄姑娘有沒有跟藩老提起這事?”林縛說道。

“倒未聽蘇姑娘提起……”藩鼎說這話時,眼睛望著元歸政。

“這是一樁好事啊,”元歸政哈哈一笑,“我這邊捐千兩銀以助蘇湄姑娘義舉……都監使也是喜歡聽蘇湄姑娘妙曲清唱的真男兒。有白沙縣劫案前車之鑑,爲安全計,藩樓也不敢輕易讓蘇湄姑娘離開江寧到外地去獻唱。如今崇州江口有都監使坐鎮,東??茉僖策M不出來,倒不需要再擔心這個了。也應該讓蘇湄姑娘多出去走走?!?

“多謝侯爺成全此事,蘇湄姑娘若去江寧,安全之事,我一定會考慮周全了?!绷挚`說道。

“安全之事也無需都監使操心,”元歸政笑道,“我府也有幾艘商船想從崇州出海去京中,可以順路護送蘇湄姑娘返往於崇州……”

“如此正好?!绷挚`說道。他心裡奇怪:永昌侯府什麼時候擁有海船了?還竟然要先他們一步打開通往與京畿的商路??磥碛啦罡€有許多不爲外人所知的秘密。

第58章 北燕有新學第136章 選擇第72章 昔日童子第89章 潰敵第20章 數銀第83章 帝心第127章 渡??缃?/a>第119章 真正的較量第34章 請戰第9章 拔營第93章 老妖婆第88章 故人相見第56章 顧嗣元第57章 虛驚一場第21章 斷糧第七十一章 江中取銀(三)第26章 對壘第129章 灘頭說美人第34章 步步驚心第127章 俘兵第38章 勤王之議第54章 清算降叛第107章 海攻第41章 軍需第60章 噴焰弩第23章 歸塵第60章 賜婚傳言第八十二章 夜勤病宅第42章 再勤王第50章 奪壘第17章 休整第35章 百般相思第107章 戰起第77章 前哨第120章 主臣第110章 疑蹤說叛第62章 七月流火息兵事第54章 清算降叛第37章 遷族第七十一章 江中取銀(三)第八十六章 籬門對峙第82章 血戰韓村渡第38章 顧宅家事第167章 釜底抽薪第127章 俘兵第15章 裂痕第93章 深山殘兵第73章 舟行海上第二十六章 紙上談兵(二)第23章 強襲松浦第119章 禮山第69章 江門島第19章 大風迷眼第114章 猝然接戰第3章 寧王第42章 回崇州第39章 綠柳園佳人第四十章 東海狐第四章 夜寇爲佳人第82章 議降第一百一十二章 迷離姻親(二)第45章 水上奇兵第57章 自薦爲妾第109章 新的戰場第27章 聯兵接觸第二章 夢裡夢外驚魂第125章 陽信故人第5章 幕僚第十一章 不是教你們殘忍第58章 欲拒還迎第24章 禁絕第23章 銀子第一百一十三章 相位迷蹤(一)第九十七章 又見刺客第163章 擊潰第95章 左右爲難第131章 歸路第23章 客訪深山第16章 糧荒第六十四章 後事第40章 慷慨赴死易第30章 沒有良機第16章 淮山棧道第9章 三沙灣第4章 少女情懷第21章 子嗣第41章 體系與築基第125章 陽信故人第44章 人口隱憂第25章 割土權謀第55章 殘勝第13章 兵援第39章 虛實相機第51章 撤還是不撤第54章 四人洞房第132章 敵潰如潮第十章 石樑縣裡充強豪第13章 擁兵自重第52章 鬍子叔叔第121章 勇戰
第58章 北燕有新學第136章 選擇第72章 昔日童子第89章 潰敵第20章 數銀第83章 帝心第127章 渡海跨江第119章 真正的較量第34章 請戰第9章 拔營第93章 老妖婆第88章 故人相見第56章 顧嗣元第57章 虛驚一場第21章 斷糧第七十一章 江中取銀(三)第26章 對壘第129章 灘頭說美人第34章 步步驚心第127章 俘兵第38章 勤王之議第54章 清算降叛第107章 海攻第41章 軍需第60章 噴焰弩第23章 歸塵第60章 賜婚傳言第八十二章 夜勤病宅第42章 再勤王第50章 奪壘第17章 休整第35章 百般相思第107章 戰起第77章 前哨第120章 主臣第110章 疑蹤說叛第62章 七月流火息兵事第54章 清算降叛第37章 遷族第七十一章 江中取銀(三)第八十六章 籬門對峙第82章 血戰韓村渡第38章 顧宅家事第167章 釜底抽薪第127章 俘兵第15章 裂痕第93章 深山殘兵第73章 舟行海上第二十六章 紙上談兵(二)第23章 強襲松浦第119章 禮山第69章 江門島第19章 大風迷眼第114章 猝然接戰第3章 寧王第42章 回崇州第39章 綠柳園佳人第四十章 東海狐第四章 夜寇爲佳人第82章 議降第一百一十二章 迷離姻親(二)第45章 水上奇兵第57章 自薦爲妾第109章 新的戰場第27章 聯兵接觸第二章 夢裡夢外驚魂第125章 陽信故人第5章 幕僚第十一章 不是教你們殘忍第58章 欲拒還迎第24章 禁絕第23章 銀子第一百一十三章 相位迷蹤(一)第九十七章 又見刺客第163章 擊潰第95章 左右爲難第131章 歸路第23章 客訪深山第16章 糧荒第六十四章 後事第40章 慷慨赴死易第30章 沒有良機第16章 淮山棧道第9章 三沙灣第4章 少女情懷第21章 子嗣第41章 體系與築基第125章 陽信故人第44章 人口隱憂第25章 割土權謀第55章 殘勝第13章 兵援第39章 虛實相機第51章 撤還是不撤第54章 四人洞房第132章 敵潰如潮第十章 石樑縣裡充強豪第13章 擁兵自重第52章 鬍子叔叔第121章 勇戰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板桥市| 延边| 方正县| 河源市| 安达市| 台中县| 广汉市| 南宫市| 东乌珠穆沁旗| 金乡县| 武鸣县| 越西县| 雷波县| 错那县| 安吉县| 禄丰县| 潼南县| 石城县| 汉中市| 岑巩县| 肥东县| 伊宁市| 中山市| 萨迦县| 句容市| 湟中县| 东辽县| 舞阳县| 新乐市| 平舆县| 集安市| 平度市| 凌海市| 包头市| 盐山县| 宜兰县| 广饶县| 辽宁省| 科尔| 吉安县| 交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