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60章 宮廷陰影

永昌侯府佔了泔水巷大半邊巷子,是江寧數一數二的繁華人家。巷子尾是侯府的後花園,開了一道小門,藩鼎從馬車爬下來,扈從拿燈籠照亮他腳下的鋪石巷道,走到後園小門前“嘭嘭嘭”的輕敲了幾記。

“誰啊?”門裡一個嗓子略有些沉啞的聲音問起。

“我,”藩鼎輕聲問道,“侯爺在園子裡不?”

“吱呀”一聲,門從裡面給打開,一個滿面虯鬚的漢子從裡面探出頭來:“藩爺過來,侯爺正在園子裡的納涼呢,不知道你夜裡趕著過來……”將藩鼎扈從手裡的燈籠接過來,將門從裡面閂上,領著藩鼎往園子裡走。

月色輕淺,枝影橫斜,園子西角里有一座雕木涼亭立於水畔,元歸政站在亭中,望著藩鼎走來的方向,一名上著娥黃色半長上衣、下著月華裙的美婦依立在他身側。美婦看著藩鼎過來,斂身帶著隨侍的丫鬟婆子離開,將涼亭讓出來給他們男人商議事情。

“大半夜匆匆趕來城裡,有什麼急事?”元歸政坐在石凳上,冷靜的看著藩鼎的眼睛。

“國公府的那位,今日與林縛見上面了,”藩鼎恭敬的站在一旁,將夜裡世子在小藩樓宴請林縛、沐國公曾銘新不邀而至的事情說給元歸政聽,“飲宴過後,國公府那位徑直拉林縛去蘇湄宅子裡飲茶,坐了半個時辰才先出來。我趕著進城來,也無暇盯著河口那邊,怕是林縛還沒有離開蘇湄的宅子……”

“魚餌就那麼一個,誰愛咬,給誰咬去?”元歸政從桌上抓起一粒糖炒栗子,剝開殼塞嘴裡嚼起來。

“國公府那位指不定今夜就會將十二年前的那樁舊案揭開來舊事重提,不然不大可能趕在林縛這一趟回江寧匆忙見面……”藩鼎分析道。

“你是關心則亂,”元歸政神色從容的說道,“要想將十三年前的舊案揭開來舊事重提,蘇湄何時不可以做?曾老頭今日做又有何不可?林縛便是知道了十三年前的那樁舊案,又能如何?你說普天之下,除了太后,還有誰能爲蘇家洗清冤獄?不過話也要說回來,你、我之前的確還小看了這個豬倌兒啊,誰能想到他爲了賺養兵的銀子,敢跟郝宗成那個死閹臣私下裡交易軍功。衝著他這股子勁,說不定值得將籌碼押他身上呢。”

“就怕他未必好打交道啊,”藩鼎微蹙著眉頭說道,“江東左軍在北南打出名聲來之前,誰能想到他早就跟李卓暗通款曲?”

“不容易打交道的人,才值得打交道,”元歸政眉鞘高高聳起來,視線投在給月色照得幽昧的花溪裡,“你倒是說說,豬倌兒與楚蠻子之間,誰更值得打交道?”

藩鼎知道侯爺嘴裡的“楚蠻子”是指嶽冷秋,嶽冷秋的官話帶著濃重的鄉音,私下裡大家都喚他“楚蠻子”,嶽冷秋以楚黨自居,便是聽到別人喊他的綽號,也不以爲意。

就眼下來看,嶽冷秋當然更值得打交道。

嶽冷秋擔任江淮總督,統轄長淮軍,節制諸鎮,權勢之盛,可以說是真正的封疆大吏,入閣拜相也指日可期,跺一跺腳便能使朝野抖上幾抖。林縛雖然聲名鵲起,勢力也初成,崛起於崇州蕞爾小縣,但與嶽冷秋比起來,差如小巫見大巫,而他所依仗的湯浩信、顧悟塵,在廟堂之上也遠遠無法跟身爲次相的張協抗衡。

但是,一旦遷都,身爲江淮總督的嶽冷秋便是朝中舉足輕重的重臣,入閣拜相也指日可望,又有什麼天大的好處能讓他動心、受這邊的拉攏?

從這方面見,楚蠻子反而沒有打交道的價值了。

要說桀驁不馴,當世梟沉之人物,哪一個是輕易受人擺佈的?

林縛初到江寧,便拿藩家拔刀立威——對以往發生的種種不愉快,藩鼎不介意,暫時也沒有介意的資格,心裡還饒幸雙方各留了些最後的顏面沒有撕破。

藩鼎知道侯爺想說什麼,耐心性子,說道:“藩鼎愚鈍,請侯爺賜教。”

“豬倌兒年輕衝動有欲求,比老成持重者,更期待劇烈的甚至翻天覆地的變化,以能找到更大的機遇,”元歸政笑道,“設下陷阱誘曲家入彀、一舉擊破之,你以爲這種險計是顧悟塵、趙勤民之人有膽量玩弄?集四百甲兵依城戰十倍於己的東海寇,血戰暨陽,你以爲天下有幾人有這種魚死網破的強悍?你說說看,天下有幾人有膽量草募三千流民壯勇就直接拉出去跟東虜鐵騎野戰的?都說得意需趁早、成名需年少,你不覺得此子很有當時蘇護的風采。比起蘇護來,此子賴以成名,可不是君臣際遇的什麼佳話啊……”

“怕就怕,日後難制之。”藩鼎擔憂的說道。

“那現在我們就能制之了?”元歸政反問道。

“……”藩鼎微微一怔,永昌侯府除了爵位顯貴外,還真沒有什麼地方能跟掌握江東左軍實權的林縛相比的。

“你啊,鍋裡肉還沒有到你碗裡呢,你就擔心別人來搶你碗裡的肉了,”元歸政指著藩鼎的臉搖頭而笑,“與其擔心不曉得多久以後的事情,還不如多考慮考慮,怎麼能將鍋裡肉撥到碗裡來爲好。”

“是我過度擔憂了。”藩鼎說道。

這時候元錦秋帶著酒氣撞進後園子裡來,看到涼亭裡藩鼎與他父親站在起來,心想他的動作好快,便是比自己還早趕過來通傳消息,元錦秋扭頭便往來時路走,想避開藩鼎與他父親。

“站住,”元歸政沉聲喝住嫡長子元錦秋,教訓道,“有你這般無禮亂闖亂撞不吭一聲扭頭就走的嗎?”

“不敢打憂父親大人議事。”元錦秋甕聲說道,草草打個揖,也沒等元歸政發話,轉身便鑽進月門裡,離開了後園子。

元歸政臉沉如霜,要教訓人便給人溜了,氣得摔手砸石桌角上,筋骨撞青,痛得直吸氣。藩鼎裝作沒看見,只說道:“世子與豬倌兒倒頗爲投緣,不像是一般的客氣……”

“哦,是嗎?”元歸政臉色陰晴不定的反問道,“太后六十大壽的壽禮那就讓他一起幫著打點,總不能整日都遊手好閒、無所事事……”

************

次日起早,林縛先派人往永昌侯府先投了拜帖,他本人則先趕去按察使司衙門,與剛剛升任副使的肖玄疇正式商議撤裁獄島、崇州河口擇址建牢城諸多事項。

肖玄疇完全給嶽冷秋拉攏過去,不過顧悟塵非當時的賈鵬羽,肖玄疇也非當時的顧悟塵,肖玄疇想要在按察使司內部將顧悟塵牽制住,還缺了好幾分火候。

林縛擔任靖海都監使,只受按察使司節制,而不受轄制,以往肖玄疇名義上還要算林縛的頂頭上司,這時候連這層名義都剝得乾淨不剩了。不過在崇州江口建牢城之事,卻要受肖玄疇的限制,特別是他們在撥銀環節上耍了花招,叫林縛頗爲無奈。

東陽鄉黨湊了十萬兩銀子將獄島盤下來,這筆銀子要歸由宣撫使司統一支度;宣撫使司最終讓步同意撥六萬兩銀子用於崇州江口擇址建牢城事,但是這筆銀子要肖玄疇的簽押才能從宣撫使司的銀庫裡分批取出。

這樣子林縛在崇州建牢城就繞不過肖玄疇,除非他捨得將這六萬兩銀子舍掉不用;或者從其他地方扣宣撫使司六萬兩銀子抵充掉也成。

議事時,顧悟塵是按察使,肖玄疇是副使,還有三名正五品僉事官,林縛職事爲正六品。不過他散階已列從五品,又有封爵在身,既然拋開江東左軍這層因素不說,他的實際地位已經不比正五品的僉事官低了。

在當世以中老年爲主的官僚隊伍,林縛算是異常罕見的年少正當時。

即使給嶽冷秋完全拉攏過去的肖玄疇,心裡對顧悟塵的畏懼心尚不那麼強烈,還是不敢將林縛往死裡得罪。

就算張協、嶽冷秋完全不踏錯步子,再過二十年也行將朽木、半截身子入土,遠離權力中心,然而林縛再過二十年,卻正值權高位重、有用之時的壯年。不需要人力去鬥,單比熬年限,林縛就將張嶽打了丟盔棄甲、潰不成軍,屆時也許肖玄疇本人已經致仕還鄉養老,但保不定子孫會落到林縛手裡遭摧殘。

將崇州江口擇址建牢城之事草擬了個兩千餘言的章程出來,林縛此行回崇州的任務便算告結。

早上派去到永昌侯府送拜貼的護衛也拿著永昌侯元歸政的回帖趕回來,元歸政午時在府裡設宴,邀林縛過去一聚。

要想真正的揭開秋野監謀逆案的幕後真相,元歸政必然要接觸的。

郝宗成在外代表當今皇上;按照國公爺所說,元歸政卻是與樑太后及外戚豪族樑家關係密切。早年元錦生眼巴巴的趕到千里之外的京中入讀國子監,也不知道有沒有這層因素在裡面。

慶裕帝沒有子嗣,遇刺身亡之後遂傳位給侄子晉王,晉王繼承大統爲德隆帝。德隆帝雖有子嗣,但是得急病駕崩前,皇室內部因爲秋野監案的餘波還沒有過去而動盪不安,德隆帝沒有傳位給自己的兩個年幼兒子,而傳位給當時正值弱冠之年、頗有雄才偉略的弟弟,也就是當今皇上崇觀帝——大巧不巧,當今崇觀皇帝嫡子在六年前騎木馬摔斷脖子後,後宮佳麗數百人就再沒有一人給他生下一兒半子,膝下沒有可繼承皇位的子嗣。

不僅僅德隆帝諸子可以過繼來立爲太子繼承大寶外,從慶裕帝的血統算起來,秦王、魯王這兩系的後裔也有立爲過繼來太子的可能,難免讓人有歷史會重演的遐想。不過當今聖上才三旬年紀,正值年富力強之時,之前也曾有一子生下,朝野對此也不是特別的擔心,心想只要他以後能勤勞開墾後宮,有個一兒半子生下,立嫡的疑雲自然就煙消雲散。

不管怎麼說,有外戚樑家可以依仗的樑太后,當年持慶裕帝秘詔召諸大臣擁立德隆帝,德隆帝急病崩殂,也是她持詔召諸大臣擁立當今皇上,算是個俯身遮掩半個宮廷的陰影人物。秋野監案真相也許就落在這個女人身上。

第14章 永嘉第十七章 肥差任選第102章 犄角長山島第19章 聲東擊西第十三章 海島生存(一)第六十九章 江中取銀(一)第七十一章 江中取銀(三)第131章 怨有必因第80章 王成服第87章 風捲殘雲第20章 梟勇無畏第38章 勤王之議第48章 暗夜秘情第7章 誤中副車第72章 隨州不決第128章 太后第28章 援助第33章 迷離第十九章 車藏銀妝刀第120章 主臣第8章 不能打第23章 歸塵第20章 梟勇無畏第70章 淮山第45章 爭鋒第119章 行軍第61章 黨同伐異第112章 政軍並舉第160章 燕京雪第五十五章 夾藏私帶第九章 隨扈第59章 父女論策第143章 分肥第78章 回崇州第13章 兵援第66章 請戰第14章 東行出海第3章 甄氏第十一章 意亂情迷第6章 搏兔第16章 公府治政(三)第63章 分合之道第五十八章 暗樁子第三十三章 提牢廳主事第114章 逃離第93章 深谷殘敵第36章 歷史總是重演第123章 曉喻盟友第163章 襄陽之戰第85章 轉折第92章 鶴城大捷第105章 警告第37章 體用之議第61章 密投第一百一十九章 迷局(二)第三十九章 黨爭避嫌第6章 重兵東移第107章 海攻第140章 淮西用間第152章 草芥仇寇第37章 分功酬勞第7章 調虎離山第16章 糧荒第十四章 海島生存(二)第五十章 特權第一百零三章 抵臨(一)第73章 西逃路斷第95章 危機未解第25章 金箭傳令第32章 父子相認第68章 戰爭陰雲第4章 江寧風潮(四)第52章 江寧行第115章 襲城第8章 寢殿密議第十四章 殺人意第162章 漢水登高(二)第2章 錦上添花事第55章 黃河決堤第79章 火中慄第76章 擔憂第33章 滲透第11章 潛伏第五十章 特權第十五章 貨棧擇址第121章 隔岸觀火之謀第39章 李卓的反擊第67章 北地第一百四十章 民生誰來計(二)第18章 清君側之憂第146章 奪城第76章 密約(三)第一百零九章 冰釋(一)第69章 羣龍無首第四十三章 劈擊實習錄第3章 投石問路第59章 原是姐妹第一百一十二章 迷離姻親(二)第44章 陷阱第34章 河口秘情
第14章 永嘉第十七章 肥差任選第102章 犄角長山島第19章 聲東擊西第十三章 海島生存(一)第六十九章 江中取銀(一)第七十一章 江中取銀(三)第131章 怨有必因第80章 王成服第87章 風捲殘雲第20章 梟勇無畏第38章 勤王之議第48章 暗夜秘情第7章 誤中副車第72章 隨州不決第128章 太后第28章 援助第33章 迷離第十九章 車藏銀妝刀第120章 主臣第8章 不能打第23章 歸塵第20章 梟勇無畏第70章 淮山第45章 爭鋒第119章 行軍第61章 黨同伐異第112章 政軍並舉第160章 燕京雪第五十五章 夾藏私帶第九章 隨扈第59章 父女論策第143章 分肥第78章 回崇州第13章 兵援第66章 請戰第14章 東行出海第3章 甄氏第十一章 意亂情迷第6章 搏兔第16章 公府治政(三)第63章 分合之道第五十八章 暗樁子第三十三章 提牢廳主事第114章 逃離第93章 深谷殘敵第36章 歷史總是重演第123章 曉喻盟友第163章 襄陽之戰第85章 轉折第92章 鶴城大捷第105章 警告第37章 體用之議第61章 密投第一百一十九章 迷局(二)第三十九章 黨爭避嫌第6章 重兵東移第107章 海攻第140章 淮西用間第152章 草芥仇寇第37章 分功酬勞第7章 調虎離山第16章 糧荒第十四章 海島生存(二)第五十章 特權第一百零三章 抵臨(一)第73章 西逃路斷第95章 危機未解第25章 金箭傳令第32章 父子相認第68章 戰爭陰雲第4章 江寧風潮(四)第52章 江寧行第115章 襲城第8章 寢殿密議第十四章 殺人意第162章 漢水登高(二)第2章 錦上添花事第55章 黃河決堤第79章 火中慄第76章 擔憂第33章 滲透第11章 潛伏第五十章 特權第十五章 貨棧擇址第121章 隔岸觀火之謀第39章 李卓的反擊第67章 北地第一百四十章 民生誰來計(二)第18章 清君側之憂第146章 奪城第76章 密約(三)第一百零九章 冰釋(一)第69章 羣龍無首第四十三章 劈擊實習錄第3章 投石問路第59章 原是姐妹第一百一十二章 迷離姻親(二)第44章 陷阱第34章 河口秘情
主站蜘蛛池模板: 柯坪县| 咸阳市| 梅州市| 铁力市| 丰都县| 吴旗县| 搜索| 文成县| 濉溪县| 阳春市| 绥阳县| 商丘市| 泰顺县| 三亚市| 青铜峡市| 肃北| 仙游县| 房产| 比如县| 扎赉特旗| 太原市| 靖边县| 汽车| 望谟县| 屏东县| 天长市| 富顺县| 视频| 堆龙德庆县| 西和县| 宁城县| 乐业县| 洮南市| 固安县| 绿春县| 蒙城县| 印江| 龙里县| 同心县| 西乡县| 玉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