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零三章 抵臨(一)

林縛已經將河堤碼頭對外開放,許別處貨客船及渡船在此停泊,獄島所出布紗、醃鮮魚、鐵器、蔬菜等物,也由集雲社邀城中商販來河口販運。雖說車馬便道築成還需時日,從東華門官道過來有些不便,但勝在河口物價比曲陽鎮要低廉一些;商客船、渡船在河口這邊停泊靠岸以及貨物泊岸入草市販售,所收的厘金也十分的低廉,且無其他官吏再事盤剝,河口這邊的河堤碼頭開放十餘日,倒也聚集了些許人氣。

這邊酒樓、客棧等店鋪都沒有建起來,夜間留不了外人,募工及軍戶流民以及東陽本鄉子弟上千人聚居在此處,左近又有角樓燈火映照,卻是晚間散工後,河口籬牆內也顯得十分的熱鬧。只是向晚時分,碼頭沒有渡船停靠,河口籬牆內的行人絕大多數穿粗布衣衫,兩個穿著長衫的文士站在河堤碼頭上眺望朝天蕩自然十分的顯眼。

林縛乘船回河口,遠遠就注意到這兩個文士,看到周邊還有幾名佩刀的健壯漢子,想來是這兩名文士的護衛。河堤碼頭開放之後,河口這邊自然也沒有道理再阻攔龍蛇混雜的人物進入。上岸後,林縛纔看清這兩人的面貌,年輕的文士也有三十一二歲,臉形瘦長,留著短鬚,穿著長衫,背有些駝;中年文士年近五旬,白麪微須,眼睛狹長,卓然立在高處,顯得氣度不凡。

李卓的車駕護隊已經進入江寧境內緩緩而行,計算行程,差不多後天就能像只蝸牛似的抵達江寧城;按察使司也早接到秘報,李卓並沒有跟隨車駕同行,早在過仙霞嶺時,就便衣快騎帶著三五個隨扈抄小路離開。按察使司這邊也是滿頭的冷汗,借清匪的名義,將名下的千餘名緝騎悉數派往南線。三天前看到這兩人與另外一人站到輕舟船頭,林縛就有所懷疑,此時走到近處,見中年文士的相貌與旁人描述的李卓的相貌別無二致,才知道李卓真是先一步抵達江寧了,心裡想:那個年輕的莫非就是浙西名士高宗庭?都說董原與李卓鬧翻之後,高宗庭也離開軍中,沒想到他與李卓同時現身在江寧。

循著李卓、高宗庭的目光望去,東陽號正在朝天蕩裡的水面上鼓風而行,船尾拖出一道白浪,林縛也不知道這兩人站在這裡看東陽號操訓看了多久。周普留在獄島上協助趙虎訓練新編武卒與武衛,不過林縛上岸來身邊也有護衛武卒隨行,那李卓與高宗庭也有帶刀護衛相隨,兩邊接近,倒是護衛先警惕起來,李卓、高宗庭這才轉回身來,高宗庭朝林縛作揖說道:“林大人方便借一步說話?”

“高大人與督帥有何賜教?”林縛作揖問道。

高宗庭微微一怔,沒想到他們的身份給林縛一眼識破,李卓卻哂然一笑,指著朝天蕩裡的東陽號帆船,說道:“我閒來在此觀看,東陽號與四車船分進合擊似爲水營操訓之法,想必你也知兵事?”

“稟督帥,朝天蕩水面開闊,歷來爲納匪藏寇之地,防匪拒寇之事不可不操訓熟練,水營操訓之法,職下也是自行揣摩略知一二……”林縛說道,這年頭強豪巨族擁私兵已是常事,他在朝天蕩以水營之法操訓東陽號不能算驚世駭俗之舉,唯一遺憾的就是他無法在東陽號上裝備重型的戰具。他心裡又覺得奇怪:李卓何時到江寧的,怎麼對河口的情況如此清楚?他看了高宗庭一眼,知道李卓輕易離不開軍中,但是高宗庭可爲他的耳目。

“呃,”李卓輕應一聲,似有所思的看著朝天蕩遼闊的水面,說道,“我觀此船,船艙中腹間有橫隔艙,側舷也用堅木,如此堅船,在揚子江裡遊弋似有些大材小用……”

內陸河風浪小,有些帆船甚至連龍骨都不用來節約造船成本;東陽號採用水密隔艙結構,整座船分成十一道艙,一艙破損進水不會影響其他船艙,水密隔艙用厚木料將船艙橫向分隔,同時也增加船體的橫向牢固程度,除此之外,東陽號在兩舷採用與龍骨相同規格的整段長木料對船體進行二次加固。毫無疑問,林縛購入東陽號並要求龍江船場加固就是爲海航而生,若只在內陸江河裡航行真是有些大材小用。

林縛不知道李卓對舟船的見識也不淺,在此等人物面前也不敢胡說八道,思量著說道:“全賴督帥大功,東南戰事平息,朝廷得以再度依賴東南財賦,漕路大盛指日可期。然近十載來,內河漕路失修,無論是白沙河還是石樑河,水淺難行千石船,即使東南願多供米糧,想要短時間內恢復舊觀也困難,唯有走海路一途。集雲社購入東陽號是爲販米去海津做準備。除東陽號外,集雲社還另購了兩艘大船……”長山島是他守護最嚴謹的秘密,只要他與長山島的關係不外泄,他這一番謊言,誰也拆不穿。

“不算其他,東南每年正常運往燕京的漕糧應有六百多萬石,每年的實際漕運成本就近三百萬兩銀,這還不計漕運航道的日常疏浚成本,若遇河水氾濫或北方旱災,正是北方需要大量米糧救災時,偏偏漕路又往往會因爲給洪水衝擊或水淺而堵塞,以使北方的災情越發的嚴重。”高宗庭聽林縛說集雲社有意利用大帆船走海路往北方販米,說起內河漕運的利弊來。

林縛小翼回答道:“慶堂年間,朝廷也曾改行海路漕運,那段時間大量建造八桅巨帆,一艘船載重三萬石到四萬石。只是當時爲了節約造船成本,戶部撥給各船場的銀錢有限,再給層層剋扣,造成後的八桅巨船抗風浪能力相對較弱,使得海路航運的傾覆翻船事故頻頻。加上當時朝野依賴內河漕運爲生者衆,對海路漕運自然也極盡攻擊之能事,使海路漕運試行五年就告取消……然而以職下淺薄見識,內河漕路整頓非一年兩年之功,東南戰事平息後,輸入燕京的漕糧將大增,內河漕路的弊端或恐突顯,怕到時甚至會加劇北方的糧荒,商賈走海途販運,有利可圖。”

“哦,原來是這樣,算是有遠見之舉……”李卓輕輕的應道,也沒有特別的表示,讓人猜不出他心中所想。

海津位於燕京東二百里處,若有貨物走海路從南方運抵燕京,海津是燕京東部最重要的轉運港口,林縛瞇眼看著朝天蕩的東陽號,他剛剛那番話說得半真半假。要是不考慮海盜,僅以千石載重的帆船計,此時千石米從崇州出海揚帆北上運抵燕京最快只需要半個月的時間,一趟往返只需要兩個多月的時間,折去人工損耗能淨賺三百兩銀;將北方的貨物運抵南方販售還能再賺一回錢。除了風雨季不通航之外,一年能跑三四個來回,當真是暴利之事。要是大越朝能夠中興而治,林縛倒想當個逍遙快活的大海商,但是大越朝眼下風雨飄搖、暮氣沉沉,中興之治只怕是不可期。

**********

“林大人,你原來在這裡……”趙勤民有事要找林縛,看到他在碼頭這邊跟人說話,遠遠的招呼著走過來,走到近處疑惑的打算了面相陌生的李卓與高宗庭兩眼,正要跟林縛說話,又覺得有些事情不便在外人面前開口,只問道,“這二位是林大人的朋友?”

“趙先生來得巧了,恰逢督帥與高大人私服苙臨河口,我真要找人去報知顧大人去,”林縛說道,他不管李卓心裡在想什麼,吩咐身邊的護衛武卒,“你去獄島讓楊典尉率一隊武卒到河口來護衛督帥與高大人周全,”又吩咐另一人,“你拿我牙牌騎快馬速去按察使司稟告副使顧大人,說督帥與高大人蒞臨河口……”

“……”李卓這纔回過神來阻擋道,“你無需這樣,我們停留片刻後就走。”

“恕職下實難從命,”林縛作揖道,“督帥大駕抵臨江寧,職下知情不報,若是致督帥在城外生出意外,職下頭頂上的烏紗帽可不夠抵罪,懇請督師不要讓職下爲難……”

東南諸郡堪當“督帥”這一稱謂也不過兩三人而已,趙勤民瞬時知道眼前這兩個文士打扮的男子是什麼身份,忙整束衣冠給李卓、高宗庭長揖施禮:“學生趙勤民見督帥、高大人……”

李卓看著林縛隨行的兩名護衛武卒在接令後就迅速離開往各處通報去了,知道他在江寧的行蹤實難繼續隱瞞下去,也有隨遇而安、隨他人折騰的心思,只是要林縛、趙勤民陪他在河口隨便走走。

楊釋很快率領一隊守獄武卒到河口;按察使賈鵬羽與按察副使顧悟塵沒有急著趕過來,讓楊樸率了兩百餘緝騎來加強河口的戒備以防萬一;楊樸過來還有一項重要的任務就驗明李卓的身份,總不能江寧一大幫官員跑過來迎接,結果迎接的是個冒名頂替之徒。入夜後,江寧守備鎮軍健銳營就手持秦城伯、王學善以及賈鵬羽等人合署的手令接替了河口的防務,河口外側的水道也多了幾艘戰船巡視。

*****************

PS:感冒未好、四肢無力、頭腦呆滯,先更新一章,兄弟們投紅票鼓勵一下俺吧。

第72章 隨州不決第十五章 貨棧擇址第一百四十四章 林庭訓之死(四)第73章 青州軍第52章 下聘禮第100章 江寧霜寒第39章 用鹽破冰第18章 喝斥第39章 封河第103章 淮陽防線第53章 破營第60章 梟臣第27章 算計深沉第41章 守陽信第81章 了無牽掛第七十四章 東市無賴第六章 殺威風第43章 多慮有失第45章 叛將降兵第一百二十六章 水寨湖盜第36章 舊瓶新酒楔子第49章 東行第11章 行軍第112章 政軍並舉第61章 黨同伐異第九章 荒島殺戮(一)第43章 演射第33章 迷離第一百章 四月芳菲(一)第90章 殘敵第36章 對壘第十八章 私養寇兵第88章 當機不好斷第二十八章 晉安侯進奏使第七十四章 東市無賴第14章 永嘉第27間 羈縻之政第48章 雨中歡情第7章 驚瀾第97章 利害關係第75章 密約(二)第50章 驅狼吞虎第一百一十二章 迷離姻親(二)第22章 海東勢力第111章 異動第113章 永嘉野戰第11章 抵抗軍第六章 殺威風第七十八章 風雲漸涌第16章 滄南大捷第33章 進城殺馬第128章 白河灘潰敵第1章 江寧風潮(一)第80章 雲崖小鎮第63章 分合之道第133章 驚弓第85章 信心第45章 渡淮第12章 濟州第六十八章 玩弄股掌第16章 滄南大捷第46章 國相第100章 屠城之後第一百一十章 冰釋(二)第三十二章 夜色潛情第34章 殺或不殺第131章 怨有必因第78章 大勢已去第92章 言之不預第162章 梟勇而戰第74章 雁過拔毛第105章 決心跟信心第77章 孤臣忠烈第五章 林氏家主(二)第23章 強襲松浦第113章 又見太監第四十八章 治獄(三)第61章 論農第109章 老將第67章 不嫁第154章 渡河第27章 結營第六十一章 襲營第十五章 清江浦第83章 兵臨城下第1章 捍海堤第47章 刺客第67章 取刀之謀第27章 失城第7章 大寇於城第48章 暗夜秘情第67章 牙人難做第117章 天下危局第23章 暨陽磐石第80章 風往南吹第73章 西逃路斷第85章 逃都第49章 逆而取之第六十四章 後事
第72章 隨州不決第十五章 貨棧擇址第一百四十四章 林庭訓之死(四)第73章 青州軍第52章 下聘禮第100章 江寧霜寒第39章 用鹽破冰第18章 喝斥第39章 封河第103章 淮陽防線第53章 破營第60章 梟臣第27章 算計深沉第41章 守陽信第81章 了無牽掛第七十四章 東市無賴第六章 殺威風第43章 多慮有失第45章 叛將降兵第一百二十六章 水寨湖盜第36章 舊瓶新酒楔子第49章 東行第11章 行軍第112章 政軍並舉第61章 黨同伐異第九章 荒島殺戮(一)第43章 演射第33章 迷離第一百章 四月芳菲(一)第90章 殘敵第36章 對壘第十八章 私養寇兵第88章 當機不好斷第二十八章 晉安侯進奏使第七十四章 東市無賴第14章 永嘉第27間 羈縻之政第48章 雨中歡情第7章 驚瀾第97章 利害關係第75章 密約(二)第50章 驅狼吞虎第一百一十二章 迷離姻親(二)第22章 海東勢力第111章 異動第113章 永嘉野戰第11章 抵抗軍第六章 殺威風第七十八章 風雲漸涌第16章 滄南大捷第33章 進城殺馬第128章 白河灘潰敵第1章 江寧風潮(一)第80章 雲崖小鎮第63章 分合之道第133章 驚弓第85章 信心第45章 渡淮第12章 濟州第六十八章 玩弄股掌第16章 滄南大捷第46章 國相第100章 屠城之後第一百一十章 冰釋(二)第三十二章 夜色潛情第34章 殺或不殺第131章 怨有必因第78章 大勢已去第92章 言之不預第162章 梟勇而戰第74章 雁過拔毛第105章 決心跟信心第77章 孤臣忠烈第五章 林氏家主(二)第23章 強襲松浦第113章 又見太監第四十八章 治獄(三)第61章 論農第109章 老將第67章 不嫁第154章 渡河第27章 結營第六十一章 襲營第十五章 清江浦第83章 兵臨城下第1章 捍海堤第47章 刺客第67章 取刀之謀第27章 失城第7章 大寇於城第48章 暗夜秘情第67章 牙人難做第117章 天下危局第23章 暨陽磐石第80章 風往南吹第73章 西逃路斷第85章 逃都第49章 逆而取之第六十四章 後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顺县| 康马县| 洱源县| 西城区| 柳州市| 三河市| 郁南县| 珠海市| 叙永县| 民乐县| 明水县| 郓城县| 田东县| 施甸县| 临夏县| 富川| 巴青县| 通化县| 张家川| 汾西县| 绥滨县| 子长县| 衢州市| 临洮县| 邓州市| 司法| 玉林市| 锦屏县| 博湖县| 安阳市| 镇雄县| 长阳| 上杭县| 修武县| 郸城县| 乐平市| 仁怀市| 玉环县| 扶风县| 浑源县| 江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