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3章 多慮有失

騎隊策馬而來,烈陽暴曬的黃土路揚起渾黃巨龍似的飛塵,將近窄橋大營,奔馬才漸次減速,露出當(dāng)頭幾名將領(lǐng)的身影。陳韓三裡穿青衣褂子作裡襯、外穿黑甲,踩著馬鐙,瞇眼眺望大營轅門兩邊的望樓,身後兩百餘騎卒滴溜溜的兜著繮繩,勒馬在原地打轉(zhuǎn)。

這狗日的天真是熱,胯下汗津津的都溼了一片。有人貪涼爽,甲衣裡不穿襯裡,一路狂奔,一身老皮也給甲衣磨得血肉模糊,浸了鹹汗,激得更疼,呲嘴咧牙的,心裡大罵這時候突然加強攻勢的江東左軍,害他們從沂水那邊的大營頂著日頭趕回來……

“左護軍回來了……”軍士打開厚重轅門,又高喊著逐次往裡通傳,營中諸將手裡無事的都到轅門來迎。

陳韓三驅(qū)馬馳入營中,翻身下馬,不急於回大帳,先爬上望樓,眺望南邊的曠原。

此時日頭剛跌,正是一天裡最酷熱的時辰,好些騎兵在南邊的曠原奔逐纏殺。

江東左軍在沭口的大營出兵,要將這邊的斥侯從窄橋以南的區(qū)域都驅(qū)逐出去,小規(guī)模的追逐戰(zhàn)從破曉時到現(xiàn)在就沒有停過。

還看不出江東左軍的意圖,陳韓三看了好一會兒,腦袋給日頭曬得發(fā)暈,也看不出江東左軍有出動大規(guī)模步卒的跡象。

“桿爺從東營過來了……”

聽身邊人提醒,陳韓三扭頭看去,看到孫桿子孫壯正帶著人從鐵索浮橋到西營來,他也沒有下望樓,等孫桿子他人過來。

窄橋原爲(wèi)橫於沭水河下游的一座大木橋,距沭口有二十四五里,橋早些年給洪水沖毀,地名倒留了下來。

這一段的沭水河,岸窄流急,爲(wèi)阻江東左軍沿沭水河北進接援守沭陽的官兵,也爲(wèi)了對抗江東左軍在沭口的大營,陳韓三便在這裡結(jié)營駐軍。

窄橋大營分東西營,跨河而立。

西營是直接佔了橋西頭的窄橋鎮(zhèn),將鎮(zhèn)子裡的百十戶住民逐走,沿著鎮(zhèn)子外原有的土圍子再築一道柵牆進行加固,作爲(wèi)軍營,規(guī)模頗大,陳韓三率本部一萬餘精兵入駐。

孫桿子率部奔襲奪下雲(yún)梯關(guān)後,按原計劃本要趕去徐州參加那邊的攻城戰(zhàn)。

孫桿子是先鋒渠帥,不善長謀,但善打攻堅戰(zhàn),麾下陳漬、張茍諸人皆是勇將,拉去打徐州堅城,那是再合適不過。

只是,江東左軍進入淮北之後,淮河沿線的形勢就大變。

雖說沭陽與臨沂之間還隔著剡城,但江東左軍完全可以繞過剡城,直接進入臨沂境內(nèi),對圍攻徐州的大軍側(cè)翼造成威脅。

劉安兒便讓孫桿子繼續(xù)留在淮北,與陳韓三一起壓制住江東左軍。

孫桿子佔了橋東頭的村寨,稍加整固,立爲(wèi)東營。東營規(guī)模較小,不過孫桿子帶過來的本部精兵也就四五千人,也不覺得擁擠。

東西營之間以鐵索浮橋相接,在鐵索浮橋下方的河道里還有密密麻麻的打下上百根暗樁,也沉了不少船去堵河道。

在窄橋的上游還伐了數(shù)百根巨木系在岸邊,等著下游的封河大陣給江東左軍的水營所破,就砍斷繩索,任數(shù)百根巨木隨激流衝下,去撞毀江東左軍的戰(zhàn)船。

孫桿子帶人進了東營來,手腳並用爬上望樓,手招額前望向遠處的曠原,問陳韓三:“韓三,你足智多謀,這幾日淮安這麼大的動靜,你怎麼看?”

眼前看到的彷彿是撥不開的濃霧,隱隱約約的看到一些輪廓,卻未必就是真的,陳韓三看了孫桿子一眼,說道:“聽說午前馬蘭頭派人過來,我怎麼沒有見到?馬蘭頭怎麼說?”

流民軍沿沭水、泗水分區(qū)設(shè)防,既堵長淮軍南逃之路,也堵江淮援軍北進之途。

沭水這邊以陳韓三、孫桿子爲(wèi)首,以窄橋大營防線爲(wèi)主,防備江東左軍沿沭水北進援臨沂;泗水那邊以匪帥馬蘭頭爲(wèi)首,守宿豫、泗陽、睢寧諸城,防止江淮援軍沿泗水北進援徐州。

楊全在河中府給樑成翼所殺,馬蘭頭倒成了劉安兒麾下最智勇雙全的將領(lǐng)了。

流民軍要打徐州,除北面樑習(xí)、西北曹義渠外,最擔(dān)心江淮援軍沿泗水北進解徐州之圍,劉安兒在諸將中挑馬蘭頭出來守泗水。

馬蘭頭也善守城,在洪澤浦起兵之初,劉安兒守泗州,馬蘭頭守五河,直接與左尚榮的長淮軍對峙了有半年多時間,最終纔有濠州大捷。

馬蘭頭麾下有近四萬兵馬可用,分駐泗陽、宿豫、睢寧等城寨。

孫桿子與馬蘭頭都是洪澤浦水寨出身,算是劉安兒的嫡系,彼此間關(guān)係親密。

陳韓三當(dāng)年投靠官府時,手裡沾了很多血,流民軍裡有許多將領(lǐng)都排斥他,馬蘭頭便是其中一人。

孫桿子摸了摸鼻子,說道:“馬蘭頭號稱識得幾個字,但看他那個鳥樣,拿筆比拿大槍還累,能少寫一個字,絕不肯多畫一筆的,他派來的人,已經(jīng)給我打發(fā)走了,馬蘭頭什麼屁話,我說給你聽也一樣……”

陳韓三面無表情的點點頭,馬蘭頭對他會有什麼態(tài)度,孫桿子這魯莽漢子又如何能幫著掩飾。陳韓三不介意馬蘭頭眼裡沒他,對當(dāng)前的局勢,倒也想聽聽馬蘭頭有什麼不同於人的看法。

“江東左軍在北岸聚集的兵力超過萬人,劉庭州在淮安募了上萬民勇,都拉到山陽縣準(zhǔn)備渡淮,老馬那裡的壓力很大。老馬不擔(dān)心別的,怕就怕林縛在這裡虛晃一槍,最後還是將江東左軍拉到西線,沿著泗水往裡衝,”孫桿子說道,“要真這裡,老馬那邊就未必能擋住!”

陳韓三蹙眉思忖。

孫桿子直腸子,心裡藏不住話,不等陳韓三說什麼,又徑直說道:“我覺得老馬擔(dān)心有道理,我想過沂水西岸去,能照顧到泗陽、宿豫……”

孫桿子所說沂水,是指剡城縣下來的舊河道,水面雖寬,但是河牀上築攔水壩截水,除了行洪之外,差不多已經(jīng)是條廢河,摸到攔水壩的位置,能趟水過河去,戰(zhàn)船則進不來。

聽孫桿子這麼說,陳韓三眉頭一跳,下意識的認(rèn)爲(wèi)孫桿子想溜去宿豫跟馬蘭頭搭夥。

“我覺得馬渠帥過慮了……”陳韓三沒有說話,他身後一人插了一句話。

孫桿子回頭看了一眼,見是陳韓三的師爺馬臻,眉頭微蹙,問道:“怎麼說?”

馬臻原是落魄秀才,在陳韓三統(tǒng)領(lǐng)緝盜營時,就給招攬,後來又給陳韓三脅裹著叛投流民軍,一直以謀士自居。大熱天氣,馬臻還穿著長衫,頭戴儒士方巾,身上汗水潺潺而出,給烈日曬得頭暈眼花,身姿還挺直如鬆,是個好面子的人。

“若說對劉庭州的瞭解,除我家韓帥外,不作第二人想,”馬臻說道,“這老頭死犟,當(dāng)初韓帥將刀架在他幼子頸上,要他打開山陽縣城門,他倒第一個拿箭就射,致使韓帥最初沒能奪下山陽,獻給安帥……所以劉庭州渡淮援徐,我信,林縛渡淮援徐,虛張聲勢爾。劉庭州與林縛因這事鬧不和,也斷不會有假。”

“既然你以爲(wèi)林縛是在虛張聲勢,不會有什麼大動作,那我去沂西,應(yīng)該也沒有什麼鳥事!”孫桿子說道。

“我說林縛渡淮援徐州是虛張聲勢,並沒有說他不搞什麼大動作,”馬臻說道,“林縛與劉庭州在淮安鬧得那麼厲害,要是林縛願意出兵,劉庭州有必要倉促之間招募民勇渡淮?但是劉庭州招募民勇渡淮聲勢搞得這麼大,林縛哪怕是做做樣子,也被迫要跟著渡淮……”

“我給你繞糊塗了,”孫桿子撓著鬢頭,問馬臻,“你是說林縛渡淮是給劉庭州所迫?他手握兵權(quán),出不出兵,劉庭州那個老頭能逼迫得了他?”

“衆(zhòng)口鑠金、積毀銷骨,”馬臻輕笑道,“林縛手裡有兵,有地盤,但有多少兵,有多大的地盤?撮爾小縣罷了。劉庭州作爲(wèi)手無縛雞之力的文臣渡淮戰(zhàn)死,林縛作爲(wèi)帥臣卻縮在淮安城不出。不要說天下讀書人,便是江東郡的讀書人戳著他的背脊罵,也足以罵得他這輩子都擡不起頭來。”

孫桿子嘴脣一撇,對馬臻的這番話不屑一顧。在他看來,林縛崛起江東,飛揚跋扈很投他的胃口,是朝廷爪牙裡的一個另類,心裡甚至爲(wèi)林縛給朝廷辦事暗暗可惜,心想這樣的人物應(yīng)當(dāng)跟著安帥一起將這狗日的朝廷攪個稀巴爛纔對。

孫桿子的神態(tài)令馬臻心裡不悅,倒也能忍住,繼續(xù)說道:“當(dāng)前,林縛與劉庭州形成兩路北進援徐的勢態(tài),劉庭州在西路渡淮搶泗口北進,林縛在東路沿沭水北進,兩路齊頭並進。劉庭州受阻,林縛也受阻;劉庭州若在西路戰(zhàn)敗身死,林縛在東路打幾場硬仗再退回去,便說渡淮援徐失利,誰還能再指責(zé)林縛什麼?”

“就你們這些讀書賊肚子裡壞水、膿貨多,別人哪有這麼多花花腸子?”孫桿子蹙著眉頭說道,偏偏找不到理由反駁馬臻。

給孫桿子這麼說,馬臻發(fā)青的臉也漲紅如熟蟹,他關(guān)鍵要說得孫桿子沒有藉口將兵拉到沂西去,有什麼氣也先忍著,繼續(xù)說道:“劉庭州在淮安招募的都是烏合之衆(zhòng),馬爺手裡兵多將廣,要是說馬爺擋不住劉庭州北上,真就是小看馬爺了——沭水這邊卻有硬仗要打。林縛不會去救嶽冷秋,卻是個貪功之徒,特別是劉庭州在西路一旦戰(zhàn)敗身亡,林縛更要在我們這邊找個交待——孫爺你不能離開東營啊!”

第48章 營破第一百三十六章 長驅(qū)直入第87章 試探第32章 定計第20章 拉攏第115章 新都暗流第72章 山河倒旋第62章 遷島第142章 血濺五尺第31章 風(fēng)向變了第170章 疥癬之患第78章 虎毒食子第六十一章 襲營第十二章 竹刺槍第49章 逆而取之第27章 算計深沉第70章 淮山第32章 蝶翼之陣第2章 夜觀軍營第21章 憂降第18章 清君側(cè)之憂第15章 財大氣粗第33章 進城殺馬第四十二章 唯恐天下不亂第53章 君子不器第10章 血書第91章 站隊第19章 巡政談馬戰(zhàn)第141章 血濺末途第57章 虛驚一場第12章 江寧心思第48章 暗夜秘情第92章 鶴城大捷第43章 演射第123章 夜雨瑣事第14章 東行出海第55章 閱事第32章 水煮田雞第二十五章 家族謀勢第31章 風(fēng)向變了第118章 嵊泗初定第22章 攻寨第9章 計當(dāng)緩行第七十章 江中取銀(二)第十九章 茶貨行銷第68章 鄉(xiāng)兵自雄第三十七章 夫人之誤(二)第五十六章 募工(一)第34章 開館設(shè)學(xué)第99章 進逼圍塞第13章 將田種好第91章 伏誅第65章 河中第85章 鶴城之失第121章 雨夜春意無邊第69章 登州戰(zhàn)起第99章 大勢第23章 會審第13章 兵援第4章 宋家子弟第142章 棋子第一百三十七章 時局糜爛(一)第66章 請戰(zhàn)第30章 美人心計第122章 浙南戰(zhàn)事尾聲第145章 壽州第96章 傳捷第21章 投附第86章 纏殺第24章 皓首勤政第24章 戰(zhàn)後米酒香第58章 北燕有新學(xué)第123章 左右逢源第九十三章 月夜田頭第49章 追敵第112章 政軍並舉第一百零四章 抵臨(二)第10章 淮西第40章 封官賞爵第9章 東海寇入襲第31章 說服第七章 江心牢城第74章 津海登陸第161章 漢水登高(一)第46章 不過空城第118章 金蟬脫殼第29章 兒女之議第40章 變局第八十九章 步步進逼第59章 父女論策第31章 江島佈局第123章 曉喻盟友第99章 進逼圍塞第64章 潰擊第65章 徐州圍城第2章 相認(rèn)第三十六章 夫人之誤(一)第149章 荊湖軍政第35章 鏖戰(zhàn)第六十七章 銀子銀子
第48章 營破第一百三十六章 長驅(qū)直入第87章 試探第32章 定計第20章 拉攏第115章 新都暗流第72章 山河倒旋第62章 遷島第142章 血濺五尺第31章 風(fēng)向變了第170章 疥癬之患第78章 虎毒食子第六十一章 襲營第十二章 竹刺槍第49章 逆而取之第27章 算計深沉第70章 淮山第32章 蝶翼之陣第2章 夜觀軍營第21章 憂降第18章 清君側(cè)之憂第15章 財大氣粗第33章 進城殺馬第四十二章 唯恐天下不亂第53章 君子不器第10章 血書第91章 站隊第19章 巡政談馬戰(zhàn)第141章 血濺末途第57章 虛驚一場第12章 江寧心思第48章 暗夜秘情第92章 鶴城大捷第43章 演射第123章 夜雨瑣事第14章 東行出海第55章 閱事第32章 水煮田雞第二十五章 家族謀勢第31章 風(fēng)向變了第118章 嵊泗初定第22章 攻寨第9章 計當(dāng)緩行第七十章 江中取銀(二)第十九章 茶貨行銷第68章 鄉(xiāng)兵自雄第三十七章 夫人之誤(二)第五十六章 募工(一)第34章 開館設(shè)學(xué)第99章 進逼圍塞第13章 將田種好第91章 伏誅第65章 河中第85章 鶴城之失第121章 雨夜春意無邊第69章 登州戰(zhàn)起第99章 大勢第23章 會審第13章 兵援第4章 宋家子弟第142章 棋子第一百三十七章 時局糜爛(一)第66章 請戰(zhàn)第30章 美人心計第122章 浙南戰(zhàn)事尾聲第145章 壽州第96章 傳捷第21章 投附第86章 纏殺第24章 皓首勤政第24章 戰(zhàn)後米酒香第58章 北燕有新學(xué)第123章 左右逢源第九十三章 月夜田頭第49章 追敵第112章 政軍並舉第一百零四章 抵臨(二)第10章 淮西第40章 封官賞爵第9章 東海寇入襲第31章 說服第七章 江心牢城第74章 津海登陸第161章 漢水登高(一)第46章 不過空城第118章 金蟬脫殼第29章 兒女之議第40章 變局第八十九章 步步進逼第59章 父女論策第31章 江島佈局第123章 曉喻盟友第99章 進逼圍塞第64章 潰擊第65章 徐州圍城第2章 相認(rèn)第三十六章 夫人之誤(一)第149章 荊湖軍政第35章 鏖戰(zhàn)第六十七章 銀子銀子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远县| 鲁甸县| 彩票| 诏安县| 公主岭市| 隆昌县| 阿鲁科尔沁旗| 徐州市| 湛江市| 静海县| 长沙县| 墨脱县| 乐业县| 阿尔山市| 高邮市| 溧水县| 铁岭市| 万年县| 常宁市| 西峡县| 康乐县| 阳新县| 健康| 固原市| 舞阳县| 长乐市| 启东市| 东莞市| 永和县| 兴安县| 保山市| 浪卡子县| 怀安县| 天柱县| 山西省| 溆浦县| 井陉县| 台南县| 浦县| 浦江县| 苏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