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9章 兒女之議

淮東輜兵規模已達十二萬,具體的工造、屯防、編訓等事務,各行營、駐營及府、縣、巡檢司也參與負責,孫敬堂還總轄工輜營其事,但已不需像當初各地奔走那般的辛苦。

輜兵既爲各地方所實施的大規模工造、墾屯事務提供充足、高效率的人力資源,同時也爲淮東提供充足的後備兵員儲備。

在局勢危急時刻,受過一定訓練而組織體系完備的輜兵,將可以隨時進行動員,發下兵器刀甲,拉上戰場或城頭,即爲淮東戰卒。

故而輜兵的部署,與淮東戰區分佈是密切相關的。

南線,嵊州、會稽、山陰、蕭州、回浦、平陽以及夷洲等與敵接鄰的諸縣,共分佈近四萬輜兵。

以崇州爲中心,在周圍虞東、鶴城、海陵等縣,還分佈三萬輜兵,與步軍司中軍津海營共同承擔衛戍淮東核心區域的職責。

在北線,在山陽、泗陽、淮陽、宿豫等地,則一共部署有五萬輜兵,以應對隨時可能南下的燕胡步騎主力。

除了淮陽鎮外,淮東在北線的戰卒僅鳳離營兩萬餘人以及靖海第三水營主力,而燕胡則能聚集十數萬兵馬專打一路,故而林縛在北線部署有五萬輜兵,以備不時之需。

孫敬堂這趟隨林縛北上效力,那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

過兩天就要北上,孫敬堂也早早回到家裡收拾行裝,妾室趙氏有一句沒一句的跟他扯著閒話:“小夫人這趟要跟著去山陽照料大人的起居,女營這邊還要撥些人手過去,夫人的意思,似乎是讓文婉過去……”

“讓文婉過去就過去唄!”孫敬堂隨口應道,他想著別的事情,也沒有意識到趙氏要跟他說什麼。

趙氏見丈夫沒有回過神,輕掐了他一把,孫敬堂恍然有悟;這時候孫敬軒的聲音從外面傳來:“敬堂在裡廂?”

“在呢。”孫敬堂應道,趙氏看著孫敬軒走進來,起身道:“他大伯有事過來哩……”

“敬堂過兩天就要去山陽,這一別不曉得什麼時候才能再見,要不我們兄弟倆找個地方喝一口去?”孫敬軒說道。

“就在這屋裡喝得了,這天眼見著要下雨……”趙氏說道,淮東糧食相對還算充足,沒有禁釀,孫敬堂不大喝酒,但宅子常備著些酒以來宴客所用,趙氏則喚下人到廚房裡準備些下酒菜來。

“大爺爺!”孫文炳的一對小兒女聽著孫敬軒的聲音,走過來直往他懷裡撲,手伸到他懷裡掏東西去,“今天可帶了什麼禮物來沒有?”

孫敬軒樂呵呵的將兩小兒攬到膝前站好,跟孫敬堂說道:“文耀將兩個孩子都帶到蕭山去,我看也不保險,得讓他將孩子送回來,大人在刀口上舔血,那是沒有辦法,小孩子還是留在崇州安穩……”

“我也跟文耀說讓他將孩子留在崇州,他倒說老大過十三歲了,再跟著我們,就給慣壞了,硬是要帶在身邊教導,我還能跑到軍司籤一紙命令,強迫他將孩子留在崇州?”孫敬堂說道。

“我聽出來,這是在抱怨我。”孫敬軒呵呵笑道,他膝下無兒,只有文婉一女,還一直拖著沒有婚嫁,不及孫敬堂膝下兒孫成羣,要溺愛子孫,也只能溺愛孫文耀、孫文炳的子女。

“他小子翅膀倒是長硬了,”孫敬堂笑道,“不過奢家也無力打蕭山,老大跟文耀去蕭山還能長些見識。想大哥跟我十三歲的時候,早已經江河湖海滿地飄了。照著大人的要求,再過一年,各家子弟只要小於十八歲的,都要入學,到明年,文耀家老大就會回來了……”

“這學堂,不教儒學,但分軍政雜學,文耀家老大心性未定,跟著出去糙上一年半載也是好的……”孫敬軒說道。

趙氏坐在旁邊,聽著孫敬軒盡扯些兒女家長,倒是想明白他的來意,待下人將酒菜擺上桌,便將文炳家兩個孩子拉過來,說道:“大伯跟敬堂就好生坐下來喝天聊聊,我帶著孩子先去睡覺了……”臨走給孫敬堂遞了個眼色,怕他明白不過來。

趙氏離開去,孫敬軒才轉回到正題,說道:“聽說小夫人要跟著去山陽照料大人的起居,文婉這丫頭想帶些人手跟過去,你說這事怎麼就覺得有些彆扭?”

孫敬堂執著酒壺給孫敬軒倒酒,輕嘆一聲說道:“說起來,老孫家欠丫頭太多了……”話說了一半,停頓在那裡,似乎在回想往事。

“這丫頭脾氣倔啊,”孫敬軒苦嘆一聲,“就怕她以後的日子會吃大辛苦……”

“這事怎麼說呢?”孫敬堂將酒壺放下,說道,“我們也不能揣著明白裝糊塗,我覺得啊,要是大人願意丫頭跟著去山陽呢,這要算是好事。丫頭跟大人談過婚嫁,再者丫頭的心思在哪裡,你跟我不能捂著耳朵、蒙著眼睛裝聽不到、看不到——即使不耽擱下來,丫頭又能許給哪家?這事啊,有名份自然是好,但沒有名份,也不是一無是處……”說到這裡,孫敬堂咧嘴一笑,“將來若有的子嗣,長房可不就後繼有人了?”

“這叫哪門子‘後繼有人’?”孫敬軒沒好氣的苦笑著反問道。

“蘇家姑娘可不是也見不光、沒有名份?秦承祖認了當義女。秦承祖心裡打什麼主意,就想著蘇家姑娘將來有生養,一個姓蘇,一個姓秦,他可沒有想過沒名沒份就不算後繼有人,”孫敬堂說道,“要論較起來,蘇家可是封過郡侯的,咱孫家不過是泥腳子出身,哪有那麼多講究,只要丫頭自己覺得不委屈,我們摻合進去較什麼勁?”

孫敬軒沉默了好一會兒,才長嘆了一聲說道:“由著去吧。過些年我兩腿一伸撒手而去,還能管得這些?”

“你要是心裡不痛快,文炳家那兩個,你看中誰,我做主過繼給你?”孫敬堂說道。

“兩個我看著都喜歡,”孫敬軒笑道,又嘆息道,“算了,過繼過來,也沒爹沒孃的,陪著我有什麼趣樂?”

**************

林縛雖然急於北上督戰,但諸多繁瑣事務拖下來,一直到十月十二日才動身北上。

在此之前,林縛已著令耿泉山率部進駐郯城,從東面策應在濟寧進退失據的樑成衝,更是要牽制防備陳韓三有什麼異動。

沂南位於沂山之南而得名,沂水穿其境而過,又稱臨沂。

雖說在戰略上,沂南遠不能跟相接的徐州相比,但沂南銜接沂山與淮東。對淮東而言,一時得不到徐州,能將沂南之地掌握在手裡,也算是莫大的安慰。

早在夏初之時,林縛遣吳齊、楚錚先行潛入沂山,組織抵抗勢力,在山東局勢崩潰之後,又以利用沂、泰、蒙、崳諸山的地形地勢收攏不甘屈敵的軍民,淮東此時將沂南掌握在手裡,觸手就能通過沂山伸入山東腹地,將極大延緩燕胡大軍在魯西及魯西南的進展。

吹骨漸寒的晨風捲吹著落葉,在大道上翻滾,林縛穿著青色寒甲,執繮馳馬。

林縛已經習慣在凜冽的寒風裡,策馬穿過田野、湖泊、河流,看著這煥發生機的大地,能越發清醒的曉得守土的責任背在肩上有多沉重。

不僅淮東要守住東線,中線、西線也不能潰敗,不然給燕胡大軍從中路或西線逼進揚子江,再順江而下,淮東的側翼就將暴露出來。

北上人員分批而行,便是高宗庭、葉君安也是先於林縛於十月初九就去了山陽。到林縛北上時,就是騎營也只剩下周普所親率的六百扈騎隨行。

孫敬堂倒是拖到最後隨林縛一起動身,騎了一頭青黑駿馬,與林縛並肩策馬。

“自古以來弈棋對戰,就有‘金角銀邊草肚皮’之說,閩浙算金角、燕薊加兩遼算一角,關中算一角,兩川算一角。說到邊,荊湖與江西算作邊,江淮與山東算作邊,漢中算作邊,晉中算作邊;河淮便是這草肚皮,真正的四戰之地,倒不曉得這個冬天能不能舒舒坦坦的過去……”林縛鞭馬而行,頗爲感慨的跟身側隨行的孫敬堂、周普討論河淮形勢,以他的標淮,這個冬天舒舒坦坦的過去,也僅僅是長淮軍能順利的撤入淮西,樑成衝相撤進入南陽,將徐泗以北的地區悉數讓給燕胡,形成較爲穩定的南北對峙局面,沒有奢望冬季戰事能討到什麼便宜,更沒有想過要去扭轉形勢。

如今燕胡騎兵主力縮在後面,在前面衝鋒陷阱的是新附軍,即使淮東能在河淮戰場上僥倖撿到一兩場大勝,也無濟於事。倘若失手戰敗,淮泗形勢就會變得極其嚴峻。

在南線沒能將奢家徹底打垮之前,林縛也沒有在北線搏一把的底氣。

孫敬堂倒是比林縛還要樂觀,笑道:“金角銀邊之說,那還是在淮東戰船縱橫東海之前的事情。浙閩山高險阻,在地形上易守難攻,是爲立基之所,但想必今日奢家不會認爲自己還佔著一個金角。要是‘角邊腹’以論形勢,倒是曹家最佔形勢,關中、兩川加漢中,金角銀邊都佔全了,曹家就真有謀天下的自信?”

林縛說道:“樑成衝佔著河中府,潼關不受威脅,但曹家的日子未必好過。要是視野只侷限於中原制霸,非經潼關、武關等隘口,無以進關中,但燕西諸胡都給燕胡收去,就可以從北面甚至從西側出兵威脅關中——這其實也是我最擔心的地方。狹義的西線是指南陽、襄陽一線,但燕胡兵馬一旦受阻於河淮而不得進,使主力從北面燕西諸部轄地穿過,從北面進入關中,一路南推,經漢中進兩川,這纔是真正意義上的大西線。真到那一步的話,江寧那邊再拖後腿,就不成了……”

“那就將江寧抓在自己手裡得了。”周普甕聲說道。

林縛輕輕一笑,說道:“有這麼容易就好了——不過燕胡在河淮不吃苦頭,未必會捨近求遠。等到他們被迫從關中繞道的話,也不會一蹴而就。曹家首先就是攔路虎,到時候我們也可以從兩遼登陸拖其後腿……”

第87章 兵聚鶴城西第六十三章 傷亡第41章 請君先渡淮第68章 鄉兵自雄第4章 投效第62章 七月流火息兵事第99章 江寧形勢第44章 哀兵第二十六章 東陽通判第九十二章 分贓(三)第52章 兵臨營前第133章 耐心第163章 襄陽之戰第44章 兵備將行第52章 嵊州第18章 備戰(一)第78章 大勢已去第53章 破營第20章 二月崇州第76章 藥材貿易第87章 接戰第72章 遠交近伐第93章 大婚之夜第104章 冬季攻勢第60章 噴焰弩第六十六章 傳奇匠戶第84章 廷爭第75章 密約(二)第73章 籌劃第三十六章 夫人之誤(一)第52章 嵊州第76章 藥材貿易第106章 渡河第72章 隨州不決第98章 鄂東防線第一百二十五章 餞行受辱第52章 兵臨營前第127章 渡海跨江第55章 戰事稍息第37章 造湖楔子第79章 不能回頭第86章 臨行第96章 後院滅火第50章 暗門之謀第十六章 故人應不識第24章 行刺之謀第83章 兵臨城下第2章 鏡兒湖駐營第一百四十一章 林庭訓之死(一)第十一章 意亂情迷第98章 留後處置第116章 斬將第十八章 寒秋水上的風情第2章 禁海第5章 兵甲第48章 營破第118章 待援第24章 戰後米酒香第57章 北進側擊第17章 使臣第33章 白鳥砦反擊第50章 驅狼吞虎第3章 沒落王族第13章 失城第121章 隔岸觀火之謀第40章 岌岌可危第32章 蝶翼之陣第97章 晉安攻守第十四章 東陽鄉黨第29章 兒女之議第12章 餌與陷阱第41章 請君先渡淮第143章 分肥第109章 請旨勞師第十章 石樑縣裡充強豪第78章 回崇州第114章 樊城城下第19章 大風迷眼第145章 惡奴第56章 顧嗣元第94章 不容拒絕第20章 調虎離山第61章 論農第53章 約期良辰第二十四章 烈義家僕第63章 淮西第九章 殺雞駭猴第57章 收復江西第82章 紅顏禍水第54章 長淮新軍第34章 耐心第11章 行軍第5章 江寧風潮(五)第25章 金箭傳令第一百二十九章 駱陽湖水戰(三)第22章 立城擴軍第七十二章 逃監第2章 錦上添花事
第87章 兵聚鶴城西第六十三章 傷亡第41章 請君先渡淮第68章 鄉兵自雄第4章 投效第62章 七月流火息兵事第99章 江寧形勢第44章 哀兵第二十六章 東陽通判第九十二章 分贓(三)第52章 兵臨營前第133章 耐心第163章 襄陽之戰第44章 兵備將行第52章 嵊州第18章 備戰(一)第78章 大勢已去第53章 破營第20章 二月崇州第76章 藥材貿易第87章 接戰第72章 遠交近伐第93章 大婚之夜第104章 冬季攻勢第60章 噴焰弩第六十六章 傳奇匠戶第84章 廷爭第75章 密約(二)第73章 籌劃第三十六章 夫人之誤(一)第52章 嵊州第76章 藥材貿易第106章 渡河第72章 隨州不決第98章 鄂東防線第一百二十五章 餞行受辱第52章 兵臨營前第127章 渡海跨江第55章 戰事稍息第37章 造湖楔子第79章 不能回頭第86章 臨行第96章 後院滅火第50章 暗門之謀第十六章 故人應不識第24章 行刺之謀第83章 兵臨城下第2章 鏡兒湖駐營第一百四十一章 林庭訓之死(一)第十一章 意亂情迷第98章 留後處置第116章 斬將第十八章 寒秋水上的風情第2章 禁海第5章 兵甲第48章 營破第118章 待援第24章 戰後米酒香第57章 北進側擊第17章 使臣第33章 白鳥砦反擊第50章 驅狼吞虎第3章 沒落王族第13章 失城第121章 隔岸觀火之謀第40章 岌岌可危第32章 蝶翼之陣第97章 晉安攻守第十四章 東陽鄉黨第29章 兒女之議第12章 餌與陷阱第41章 請君先渡淮第143章 分肥第109章 請旨勞師第十章 石樑縣裡充強豪第78章 回崇州第114章 樊城城下第19章 大風迷眼第145章 惡奴第56章 顧嗣元第94章 不容拒絕第20章 調虎離山第61章 論農第53章 約期良辰第二十四章 烈義家僕第63章 淮西第九章 殺雞駭猴第57章 收復江西第82章 紅顏禍水第54章 長淮新軍第34章 耐心第11章 行軍第5章 江寧風潮(五)第25章 金箭傳令第一百二十九章 駱陽湖水戰(三)第22章 立城擴軍第七十二章 逃監第2章 錦上添花事
主站蜘蛛池模板: 璧山县| 遂宁市| 阜城县| 华容县| 绍兴县| 宣威市| 永胜县| 桐庐县| 衢州市| 策勒县| 金川县| 堆龙德庆县| 岗巴县| 祥云县| 霍林郭勒市| 鲜城| 瑞昌市| 高密市| 昂仁县| 乌鲁木齐市| 临安市| 勃利县| 安远县| 肃宁县| 冀州市| 上虞市| 镇康县| 三江| 门头沟区| 印江| 大连市| 垣曲县| 常山县| 隆尧县| 广平县| 景泰县| 剑阁县| 揭东县| 马公市| 定南县| 金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