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19章 禮山

禮山位淮山西麓,要不是王相治柴山頗有成效,那禮山便是隨州控制區域的東部邊緣。

禮山境內丘山林壑,七分山三田地,特別是從柴山往禮山過來,山勢很險,換成兩年前,很難想象上千輛輜車能如此輕易的從淮山腹地出來。

禮山守將羅文虎兼知禮山縣,爲羅獻成的遠堂族侄,後給羅獻成收爲義子。

羅文虎讀過幾年書,後因羅獻成早年販運私鹽殺人之事而給誅連坐過幾年監牢,而隨羅獻成起事。他文武皆全,早年很得羅獻成的信任跟重用,與王相關係也好。

只因羅獻成成年的兩子早年戰死戰場時,羅文虎酒後失態稱羅獻成必傳位於他,叫鍾嶸告了一狀,羅獻成從此對他有了戒心。雖說沒有徹底奪去他的兵權,也將他踢到禮山來,離開隨州軍的中心;這兩年羅文虎在禮山過得戰戰兢兢。

雖說柴山第二拔糧草從禮山借道來得額外的快,羅文虎倒也沒有起疑心:王相這些年治政的水平有目共睹,要不是王相大搞屯田,長樂軍也沒有辦法在隨州站穩腳,柴山糧草運得快,只能說明王相準備充足。在羅文虎看來,王相看到北燕兵馬不多日就能拿下荊州,天下大勢盡在北燕之手,有意跟叔父羅獻成和解也沒有什麼好奇怪的……

有今天地位的,誰都不會是茅坑裡的石頭,識時務纔是俊傑。

既然如今天下大勢盡在北燕之手,而叔父羅獻成又附北燕得封襄陽王,羅文虎對襄陽王的爵位就不再那麼重視。羅文虎也想化解叔父羅獻成對他的戒心,好在北燕南下時多撈一些戰功,說不定將來也能封個世襲的伯侯,不用什麼事都看叔父的臉色。

王相在戰前在信裡對叔父羅獻成惡言相對一事,羅文虎是清楚的,但他也沒有多想,而叔父羅獻成還能繼續容王相守柴山,在他看來,叔父還是很器重王相的,現在王相能服軟,什麼事情都好說。

羅文虎還希望王相與叔父改善之後能替自己美言幾句,王相率糧隊過禮山,羅文虎倒是熱情的出城來相見……

羅文虎一身儒服,乘車在十數扈從的陪同下,往停在禮山城東鶴東暫歇的糧隊行來,與王相相會,也算是盡地主之誼、故友之道。

王相陪同唐復觀站在鶴塘東的桑樹之下,看著乘車從遠處過來的羅文虎,悄聲說道:“羅文虎對羅獻成並無忠心,若能爲淮東所用,奪隨州應能成爲助力……”

在確認黃祖禹、周斌率押糧兵馬過棗陽之後,不管黃祖禹、周斌能不能順利襲得樊城,曹子昂、周同率柴山兵馬主力打禮山、再打隨州的計劃就同時啓動,而不會再有更改。

派黃祖禹、周斌襲樊城是險計,是要將荊襄的敵兵都關起門來揍之,曹子昂率柴山兵馬主力,則是要確保整個荊襄戰事的發展不會因意外因素而脫離控制。

唐復觀率一旅精銳扮成押糧兵馬及民夫與王相先行,而曹子昂、周同及孫壯率崇城軍及騎營第三旅主力,也已經進入禮山境內。

只是羅文虎在禮山根本沒有想到東面的柴山會出問題,禮山與禮之間的大路小徑,都就叫淮東探馬、暗哨早一步控制。

不要說柴山兵馬主力離禮山還有一段距離,以羅文虎此時的警惕性,只怕四萬兵馬接近禮山城十里,羅文虎都可能沒有覺察。

唐復觀思量王相的建議,心想拿下禮山並不困難,羅文虎在禮山就三千多雜兵,禮山城池又矮,還沒有護城河,硬打都不會有太大的問題,關鍵還是怎麼打隨州……

隨州城是羅獻成的老巢,羅獻成這些年來也用盡心思經營隨州城。

隨州城池險固、深壕重城不說,羅獻成在南北兩線兵力緊缺之時,依舊還將他的一萬嫡系精兵留在隨州守老窩。

黃祖禹、周斌最遲不會拖過今晨對樊城發動奇襲。而他們現在扮成運糧隊伍,就算不打禮山,而是趕去偷襲隨州,還需要再走兩天的路——希望兩天之後,隨州對樊城發生的變故還沒有警覺,十分的不現實。

要是羅文虎願意配合,那對隨州能用的計策,就會有更多的選擇。

唐復觀想了想,說道:“那請王大人先將羅文虎穩定,實在不行先扣下,我這就派人去請示曹帥……”

羅文虎雖說給羅獻成冷落,但也是隨州軍的核心人物,能不能赦免其罪、拉攏他投誠效力,這需要曹子昂來做決定。

***************

運糧兵馬緩慢前行,王相與羅文虎學古時雅士,在鶴塘北找了一處僻靜的地方,在桑樹下鋪布爲席,擺壺飲宴,左右僕役伺侯,暢談文事,也甚爲暢快。

不知不覺,太陽西斜,唐復觀披甲走來,朝王相抱拳說道:“糧隊已過前柵河,這日頭不早了,還要趕夜路去隨州,我們是不是去追上前隊?”

羅文虎酒量大,飲了半天,只是微酣,站起來纔看到左右多了許多甲卒,隱隱的將他們圍在裡間,指著這些甲卒跟王相笑道:“王相你膽子越來越小了,走個夜路還要這麼多甲卒保護你……”招咐隨行的僕役,準備回禮山城去。

羅文虎是給王相刻意領到地勢低處鋪席飲酒,不要說周圍站起來才能看到的甲卒,他還沒看到運糧兵馬對禮山城實際已形成隱隱包圍之勢。

“哦,離開禮山之前,有一位貴客要引薦給文虎認識,文虎可有再延誤片刻相見?”王相問道。

“誰哦?”

這會兒數十騎快馬馳來,曹子昂跳下馬來,看向羅文虎,問王相:“這位就是禮山羅文虎?”

羅文虎看來人身穿鑲銀細鱗甲,氣軒不凡,這樣的人物要是隨州軍裡,他不可能不認識,再看隨來人馳來的數十騎兵應是扈兵,個個彪健梟勇,跨下戰馬也高大神駿——羅文虎身體裡不多的酒意這時也醒之一盡,下意識按住腰間的佩刀,喝問:“你是誰?”

容不得羅文虎掙扎,左右甲卒已經擁上來將羅文虎及隨行扈從繳了械,曹子昂看著羅文虎,淡淡的說道:“我是曹子昂,想必你在禮山聽過我的名號……”

羅文虎傻了一般的愣站在那裡,林縛使曹子昂守廬州,淮東有三萬精銳在廬州受其節制,絕對是淮東一系的實權人物。

曹子昂此時不在廬州坐鎮,也不在林縛身邊出謀劃策,卻突然出現在禮山,突然站在自己的面前,還跟王相站在一起……

羅文虎就算是傻子,也知道王相早就叛投淮東了,引淮東兵馬從柴山潛入!

羅文虎打了一個冷戰,彷彿驚醒似的要朝王相撲過來:“你個吃裡扒外的狗東西,枉我與你知心相交……”羅文虎也有勇力,但畢竟不是以武勇擅長,剛要掙扎開就給身後的甲卒按倒在地。

曹子昂揮手叫甲卒將羅文虎放開,說道:“想你也猜到,之前去隨州、又經隨州轉去樊城的押糧兵馬以及這次已抵禮山城下的押糧兵馬,皆是我淮東精銳所扮——也不妨告訴你,除前驅萬餘兵馬,就在丹霞坡之後,我淮東更有四萬精兵今夜就要西進襲打禮山、隨州。王大人說羅大人早年被迫淪爲流寇,但尚能勤政愛民,此時又能助我軍奪隨州,何去何從,羅大人該做一個選擇了……”

“怎麼可能?怎麼可能?”羅文虎喃喃自語,有王相配合,淮東能派三五千精銳穿越淮山到柴山境內潛伏下來,他相信,但聽曹子昂說差不多有五萬淮東軍已經進入禮山境內,羅文虎下意識的認定曹子昂在說大話……

可不單單是兵馬潛進來的問題,人要徒步翻越淮山也不是那麼困難,淮山之間畢竟還有些險闢小道曲曲折折的相通著,但五萬兵馬的補給呢,總不能叫王相在柴山憑空變出來吧?

想想又不對:兩次從眼前通過的押糧兵馬加起來就有一萬人之多,雖說羅獻成叫王相從柴山再繳十萬石糧草有些誇張,但王相第一次運過去的糧草,兩千輛輜重,的確有兩三萬石之多,這一回千輛輜車所載糧草少說也有一萬石——想起來王相治柴山再能,也不大可能從柴山這個窮鄉僻壤變出這麼多的餘糧來!

僅這三萬石糧秣,就足五萬兵馬消耗十天半個月的。

羅文虎愣在那裡……

“請羅大人往丹霞坡走一趟便知!”曹子昂不跟羅文虎多費口舌,叫人將羅文虎押去丹霞坡去看已進入那裡的柴山兵馬主力,又與王相說道:“黃祖禹、周斌已經拿下樊城,我叫孫壯率騎兵速去樊城匯合黃祖禹、周斌他們——我雖然叫孫壯儘可能從隨州外圍繞過,但想要一點都不驚動隨州守兵,很難。羅文虎要是願爲淮東所用,誘隨州兵馬來援禮山或者冒充禮山兵馬逃去隨州,確實能減輕打隨州的難度。不過,就算強攻隨州城,也不打緊……”

孫壯率騎兵趕去樊城,就算路上一點都不耽擱,也要兩天時間,差不多能趕陳芝虎將其部在舞陽的駐軍南下之前進入樊城。

這時候已經不能吝嗇馬力,哪怕在途中將幾千匹戰馬累死,只要在燕胡援兵主力合圍樊城之前,孫壯能先一步進入樊城加強樊城的防守,卡死樊城這個要衝之地,將燕胡兵馬切割開來,就能徹底的奠定荊襄會戰的勝局——

接下來就是淮東軍在黃州的主力往北打,而柴山兵馬主力則往西打,一直打到樊城,與孫壯他們匯合,荊襄會戰就會進入尾聲……

隨州能不能順利的攻下來,不是什麼大問題。

從柴山往隨州,曹子昂還有近四萬精銳可用:無論是羅獻成從淮山北麓回援,還是鍾嶸、陳韓三棄鐵門山、鳳山北上,曹子昂在隨州周圍都能從容的圍點打援。

而羅獻成從淮山北麓回援,鳳離營與董原的壽州兵馬則可以從淮山與桐柏山之間的通道打進來;而鍾嶸、陳韓三棄鐵門山、鳳山北上,則意味著鄂東防線東翼會出大缺口,叫林縛能率淮東軍主力以及池州軍能夠從這個缺口長驅北上。

羅文虎願不願意投誠都不太重要,不過隨州軍沒有參與屠戮南陽,還算比較乾淨;再者荊襄會戰結束之後,總不能將所有的俘兵都殺個乾淨,現在就要考慮如何收編等問題。

王相出身隨州,既然他能爲淮東所用,而且又立大功,那他在隨州的許多故舊,只要沒有大過,淮東自然要給他顏面,這纔是制霸之道……

第148章 春夜苦短第9章 大潰第129章 灘頭說美人第156章 觀火夜謀第十三章 海島生存(一)第12章 拖延第九章 隨扈第126章 逃第81章 渡河第38章 入冬第46章 不過空城第49章 東行第66章 意外升官第112章 政軍並舉第六十三章 傷亡第23章 銀子第26章 搶灘第66章 獻平虜策第85章 逃都第10章 嫡爭(一)第104章 兵力算法第105章 決心跟信心第五章 下車伊始第二十章 定策下海(一)第76章 密約(三)第37章 遷族第104章 轉機第133章 耐心第20章 數銀第41章 守陽信第46章 搶灘第22章 海東勢力第18章 兵亂難止第22章 月色交心第17章 以偏師打偏師第4章 宋家子弟第三十二章 夜色潛情第61章 北伐序幕第1章 風雨相援第26章 殘部第九章 荒島殺戮(一)第40章 變局第三十章 拔刀救人(二)第33章 白鳥砦反擊第44章轉折第23章 雪夜話淮王第144章 後手謀淮西第2章 錦上添花事第20章 豬鼠之輩第一百零二章 四月芳菲(三)第16章 淮山棧道第121章 雨夜春意無邊第一百三十五章 船行河上第24章 淮東制置使第32章 餌中餌第67章 暗將第59章 收心第44章 人口隱憂第60章 偏師奇襲第25章 金箭傳令第63章 淮西第78章 大勢已去第20章 調虎離山第147章 如夫人(一)第97章 利害關係第八十一章 簡短交易第45章 相臣人選第51章 江西形勢第76章 戰地數故人第71章 南陽第117章 攻城拔寨第62章 林族利益第14章 永嘉第87章 兵聚鶴城西第22章 刺客第38章 濟南失守第28章 牽連第124章 北線第八十章 巷道夜行第9章 大潰第160章 虛實難辨第五十五章 夾藏私帶第127章 俘兵第34章 開館設學第78章 密議出兵第134章 還朝第5章 黑水洋第55章 黃河決堤第64章 贈人利刃第64章 殘城廢土第6章 去燕南第一百零一章 四月芳菲(二)第70章 意外相逢第17章 休整第87章 勸誘第115章 腹心之策第一百零八章 女刺客(四)第143章 樂極生悲第六十九章 江中取銀(一)第94章 關門
第148章 春夜苦短第9章 大潰第129章 灘頭說美人第156章 觀火夜謀第十三章 海島生存(一)第12章 拖延第九章 隨扈第126章 逃第81章 渡河第38章 入冬第46章 不過空城第49章 東行第66章 意外升官第112章 政軍並舉第六十三章 傷亡第23章 銀子第26章 搶灘第66章 獻平虜策第85章 逃都第10章 嫡爭(一)第104章 兵力算法第105章 決心跟信心第五章 下車伊始第二十章 定策下海(一)第76章 密約(三)第37章 遷族第104章 轉機第133章 耐心第20章 數銀第41章 守陽信第46章 搶灘第22章 海東勢力第18章 兵亂難止第22章 月色交心第17章 以偏師打偏師第4章 宋家子弟第三十二章 夜色潛情第61章 北伐序幕第1章 風雨相援第26章 殘部第九章 荒島殺戮(一)第40章 變局第三十章 拔刀救人(二)第33章 白鳥砦反擊第44章轉折第23章 雪夜話淮王第144章 後手謀淮西第2章 錦上添花事第20章 豬鼠之輩第一百零二章 四月芳菲(三)第16章 淮山棧道第121章 雨夜春意無邊第一百三十五章 船行河上第24章 淮東制置使第32章 餌中餌第67章 暗將第59章 收心第44章 人口隱憂第60章 偏師奇襲第25章 金箭傳令第63章 淮西第78章 大勢已去第20章 調虎離山第147章 如夫人(一)第97章 利害關係第八十一章 簡短交易第45章 相臣人選第51章 江西形勢第76章 戰地數故人第71章 南陽第117章 攻城拔寨第62章 林族利益第14章 永嘉第87章 兵聚鶴城西第22章 刺客第38章 濟南失守第28章 牽連第124章 北線第八十章 巷道夜行第9章 大潰第160章 虛實難辨第五十五章 夾藏私帶第127章 俘兵第34章 開館設學第78章 密議出兵第134章 還朝第5章 黑水洋第55章 黃河決堤第64章 贈人利刃第64章 殘城廢土第6章 去燕南第一百零一章 四月芳菲(二)第70章 意外相逢第17章 休整第87章 勸誘第115章 腹心之策第一百零八章 女刺客(四)第143章 樂極生悲第六十九章 江中取銀(一)第94章 關門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都| 百色市| 清丰县| 平安县| 乾安县| 双辽市| 白沙| 巴青县| 凤凰县| 葫芦岛市| 桐庐县| 尼勒克县| 永康市| 东方市| 额济纳旗| 若尔盖县| 偏关县| 洛南县| 古交市| 五寨县| 如东县| 祁门县| 兴隆县| 定远县| 通化县| 昭苏县| 融水| 泰顺县| 称多县| 丹江口市| 黔西| 二连浩特市| 抚顺市| 米易县| 区。| 江阴市| 界首市| 朝阳市| 漳浦县| 龙山县| 庄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