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章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

在大唐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在秀麗的終南山裡,那蒼松綠柏環繞的翠微宮裡,先曾祖父太宗皇帝正在含風殿染病在牀。那座行宮是祖父的避暑宮殿,和長安有一溪谷相通,溪谷之中,風光佳絕,清流橫貫谷中,清澈見底,潺湲成韻,自山巒間瀉下,流往長安南郊,南郊近珠江湖一帶,別墅山莊,櫛比鱗次。終南山再前行,並於峰巒嵯峨的太白山脈。但終南山在長安附近,高出長安約有一千尺,自爲一平原,隱僻幽靜,別成一天地。終南山這所行宮,構造簡單,是一座農莊式的別墅,用一座舊宮殿拆下來的木材建築。太宗皇帝一向作風如此。以大唐一代開國君王之尊,宮殿樓臺,決不求其輝煌壯麗。自己居住在隋朝遺下的宮殿裡,數處小補加修,已覺稱心滿意,因爲他深知過去數十年中,兵連禍結,庶民飽受塗炭,貧困未蘇,大興土木,必增稅收,並非造福百姓。在皇宮之中,他確曾飭建凌煙閣,但那是爲了紀念二十四位開國功臣,因爲他們多年保駕,東征西戰,奠定邦國之基,使百姓重享太平之福。太宗皇帝極重道義,修建凌煙閣,純粹是感念當年戰場上的將士和友人。把諸功臣的肖像繪在凌煙閣上,一則藉以慶重臣之功,一則藉以志太宗自己的勳勞。

太宗皇帝兩個月前染患痢疾,雖然有時顯得輕些,但始終沒有完全治好。全身精力似乎都已耗盡,現在虛軟虧損已甚。他覺得大去之日已經爲期不遠了。

太宗皇帝今年五十二歲,不幸身染重病。因爲身爲武人,雖然年過半百,但素質極健壯,對猛將謀士真是深仁厚澤,爲古今所稀有。太宗以天縱英才,領袖羣倫,爲人直爽而寬厚,臣子有過,必坦誠相告,自己有過,也命臣子力諍直諫。太宗御下,英才賢士,濟濟

一時,剛毅廉直,盡於朝政。仁聖天子一片愛臣之心,文武百官無限敬君之意。不知爲了什麼,臣子雖衆,竟覺得集衆才於一身,也不及太宗皇帝之英偉睿智。太宗皇帝在戰場之上,不避石矢煙塵之險,曾親率大軍遠征高麗,又統率諸將北征突厥,擊潰突厥聯軍,西方拓邊至突厥斯坦,臨近了裡海。又曾遣將自北部進攻印度,迫使尼泊爾入貢天朝。太宗爲人大公無私,平易近人。雖然虯髯如戟,可以懸弓,看來猙獰可畏,實則仁厚愛民,如葆赤子。即此一點愛民之心,就構成了輝映千古的大唐的力量。太宗皇帝深得民心,而人民對大唐皇室的效忠就招致了武氏夢幻的破滅。以上所述正好做本書後文的對照。

太宗一次駕臨一所監獄,看見一些已經判決處死的囚犯,便問他們:“你們是不是願意看看父母呢?”待決的囚犯狐疑不信。太宗說,“我是你們的皇帝。我放你們回家。回家去看看你們的父母子女吧,明年秋天再來受刑。”

囚犯聞聽,真是驚喜萬分,都被釋還家。次年秋季來臨,又回監獄就刑。囚犯以爲罪有應得,都樂於就死,無所怨尤。在當年,一個死因之定讞,要經過地方級三次審判,再上訴最高審判的大理寺,大理寺要與皇家的門下省的代表和中書省的代表共同審判。太宗皇帝之縱囚還家純系一時的情感,自然不足爲訓。但是也可以說此等事不可無一,無須有二,正是太宗寬厚仁德的一股子真情。

太宗皇帝既已染病虛弱,於是想到繼承大統一事。太子爲晉王治,太宗駕崩後,即位爲高宗。

在家庭方面,太宗皇帝並不幸運。一個心愛的好公主幾年前死去,死時才三十六歲。太宗皇帝的文德長孫皇后真是賢德之至。每逢大臣直諫,觸怒了太宗,她總是支持大臣,力陳大臣是忠君愛國,皇上應當察納忠言

。長孫皇后之兄長孫無忌,雖然是太宗的良臣謀士,皇家的股肱,長孫皇后卻永不許她兄長掌權太重。當她病勢垂危的時候,有人提議要請皇上頒佈大赦,藉以感動神靈。皇后說:“不可以。這是以我私人之事置於國法之上。人命都由天定。若是行一善而可延長數年壽命的話,我一生從來沒做惡事。若是隻憑行善不能修得壽數,祈壽又有何用?”臨終之時,她遺命葬于山丘足矣,不必廣築陵寢,藉以節省民力。她說,埋葬之義,只不過埋穢物,使不暴露於外而已。長孫皇后不愧一個有真知灼見的賢德之女。有如此的賢妻在旁,太宗之聖德偉大自不足怪。但不幸正當盛年,長孫皇后就染病逝世。賢德之名後代景仰不衰,也非無故了。長孫皇后死後,太宗震悼萬分。大臣勸慰之時,太宗說:“我當然知道,人都不免一死。不過,以前在危難之時,皇后始終在旁扶助,善進忠言,如今失一良友,失一夥伴,悲痛曷已!悲痛曷已!”

長孫皇后死後,太宗竟大異於前,沉溺於女色,但賢德如長孫皇后之女人,終難再遇。嬪妃雖衆,太宗始終沒再立皇后。隨後最年輕的晉陽公主又不幸早亡,年才十二歲,真是傷透了皇上的心。晉陽公主嫺雅可愛,在世時總是跟著太宗皇帝,皇帝上朝時她要送到虔化門。晉陽公主與晉王治兩小無猜。當時晉王治身爲太子,一次晉王要上朝侍觀朝儀的時候,她竟至哭泣,以爲再不能相見。在公主亡故之後,太宗的多愁善感的個性全顯了出來。一個月之內,他常常垂淚,不思飲食。臣僕請他照常用膳的時候,他說:“我太愛這個孩子,悲傷無法抑制。究竟怎麼回事,我也不知道。”

太宗皇帝就是這樣的人:對人民公正仁愛,在戰場之上英勇無畏,箭法如神,部下驍勇善戰,突厥人聞聲膽裂;在家裡的時候,卻溫和仁厚。

(本章完)

第四十二章 兩個男情婦第三十二章 人心惶惶第十三章 大清洗第十六章 封禪大典第三十章 也有疾風勁草第三十九章 無可奈何的情人第三十五章 請求改朝換代第十章 終於登上皇后寶座第二十一章 皇帝的孩子並非個個有福第四十二章 兩個男情婦第二章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第四十三章 其實莫須有第四十一章 用賢之患第四十章 萬人空巷的判決第二十八章 檢舉箱的發明第三十一章 公衆輿論第四十二章 兩個男情婦第四章 亂倫,接近權力中心的第一步第二十二章 還是接班人問題第三十七章 狄仁傑與魏元忠第三十九章 無可奈何的情人第八章 元老重臣的抗議第四章 亂倫,接近權力中心的第一步第二十三章 高宗駕崩第三十二章 人心惶惶第二十四章 中國的第一個女皇帝就這樣登基第三十一章 公衆輿論第十七章 弱不敵強,古今一理第三十章 也有疾風勁草第二十七章 討武兵敗第二十四章 中國的第一個女皇帝就這樣登基第三十二章 人心惶惶第三十一章 公衆輿論第四十四章 不肯犧牲情郎第二十二章 還是接班人問題第四十二章 兩個男情婦第三十七章 狄仁傑與魏元忠第三十九章 無可奈何的情人第三十一章 公衆輿論第二十二章 還是接班人問題第三十七章 狄仁傑與魏元忠第三十七章 狄仁傑與魏元忠第十章 終於登上皇后寶座第二十五章 男妃馮小寶第三章 永遠困擾當權者的接班人問題第四十四章 不肯犧牲情郎第三章 永遠困擾當權者的接班人問題第三十六章 請君入甕種種第一章 唐邠王——一個見證人的自述第九章 開刀第十九章 又是一樁疑案第十一章 皇帝探監事件第四十三章 其實莫須有第三十一章 公衆輿論第二十三章 高宗駕崩第四十二章 兩個男情婦第二十八章 檢舉箱的發明第七章 向皇后進攻第三十四章 授圖大典與禁止屠豬第三十章 也有疾風勁草第二十七章 討武兵敗第八章 元老重臣的抗議第十八章 大典之後的陰影第三十五章 請求改朝換代第十五章 過一夫一妻生活的皇帝第三十九章 無可奈何的情人第二十七章 討武兵敗第三十章 也有疾風勁草第三十九章 無可奈何的情人第十八章 大典之後的陰影第二十六章 徐敬業起兵與《討武曌檄》第四十一章 用賢之患第三十二章 人心惶惶第十九章 又是一樁疑案第十一章 皇帝探監事件第二章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第二十六章 徐敬業起兵與《討武曌檄》第十六章 封禪大典第八章 元老重臣的抗議第一章 唐邠王——一個見證人的自述第十七章 弱不敵強,古今一理第二章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第十二章 《內軌要略》及宮中鬧鬼第二十一章 皇帝的孩子並非個個有福第二十一章 皇帝的孩子並非個個有福第十八章 大典之後的陰影第二十三章 高宗駕崩第三十四章 授圖大典與禁止屠豬第五章 爲了對付那個貌美多姿的妃子第三十四章 授圖大典與禁止屠豬第三十八章 仍然是接班人的麻煩第三十九章 無可奈何的情人第十一章 皇帝探監事件第十二章 《內軌要略》及宮中鬧鬼第三十二章 人心惶惶第二十四章 中國的第一個女皇帝就這樣登基第三十章 也有疾風勁草第十九章 又是一樁疑案
第四十二章 兩個男情婦第三十二章 人心惶惶第十三章 大清洗第十六章 封禪大典第三十章 也有疾風勁草第三十九章 無可奈何的情人第三十五章 請求改朝換代第十章 終於登上皇后寶座第二十一章 皇帝的孩子並非個個有福第四十二章 兩個男情婦第二章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第四十三章 其實莫須有第四十一章 用賢之患第四十章 萬人空巷的判決第二十八章 檢舉箱的發明第三十一章 公衆輿論第四十二章 兩個男情婦第四章 亂倫,接近權力中心的第一步第二十二章 還是接班人問題第三十七章 狄仁傑與魏元忠第三十九章 無可奈何的情人第八章 元老重臣的抗議第四章 亂倫,接近權力中心的第一步第二十三章 高宗駕崩第三十二章 人心惶惶第二十四章 中國的第一個女皇帝就這樣登基第三十一章 公衆輿論第十七章 弱不敵強,古今一理第三十章 也有疾風勁草第二十七章 討武兵敗第二十四章 中國的第一個女皇帝就這樣登基第三十二章 人心惶惶第三十一章 公衆輿論第四十四章 不肯犧牲情郎第二十二章 還是接班人問題第四十二章 兩個男情婦第三十七章 狄仁傑與魏元忠第三十九章 無可奈何的情人第三十一章 公衆輿論第二十二章 還是接班人問題第三十七章 狄仁傑與魏元忠第三十七章 狄仁傑與魏元忠第十章 終於登上皇后寶座第二十五章 男妃馮小寶第三章 永遠困擾當權者的接班人問題第四十四章 不肯犧牲情郎第三章 永遠困擾當權者的接班人問題第三十六章 請君入甕種種第一章 唐邠王——一個見證人的自述第九章 開刀第十九章 又是一樁疑案第十一章 皇帝探監事件第四十三章 其實莫須有第三十一章 公衆輿論第二十三章 高宗駕崩第四十二章 兩個男情婦第二十八章 檢舉箱的發明第七章 向皇后進攻第三十四章 授圖大典與禁止屠豬第三十章 也有疾風勁草第二十七章 討武兵敗第八章 元老重臣的抗議第十八章 大典之後的陰影第三十五章 請求改朝換代第十五章 過一夫一妻生活的皇帝第三十九章 無可奈何的情人第二十七章 討武兵敗第三十章 也有疾風勁草第三十九章 無可奈何的情人第十八章 大典之後的陰影第二十六章 徐敬業起兵與《討武曌檄》第四十一章 用賢之患第三十二章 人心惶惶第十九章 又是一樁疑案第十一章 皇帝探監事件第二章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第二十六章 徐敬業起兵與《討武曌檄》第十六章 封禪大典第八章 元老重臣的抗議第一章 唐邠王——一個見證人的自述第十七章 弱不敵強,古今一理第二章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第十二章 《內軌要略》及宮中鬧鬼第二十一章 皇帝的孩子並非個個有福第二十一章 皇帝的孩子並非個個有福第十八章 大典之後的陰影第二十三章 高宗駕崩第三十四章 授圖大典與禁止屠豬第五章 爲了對付那個貌美多姿的妃子第三十四章 授圖大典與禁止屠豬第三十八章 仍然是接班人的麻煩第三十九章 無可奈何的情人第十一章 皇帝探監事件第十二章 《內軌要略》及宮中鬧鬼第三十二章 人心惶惶第二十四章 中國的第一個女皇帝就這樣登基第三十章 也有疾風勁草第十九章 又是一樁疑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普宁市| 白河县| 原平市| 蕲春县| 凌海市| 丹巴县| 榆树市| 富民县| 平顺县| 广丰县| 元江| 金山区| 商水县| 金阳县| 农安县| 辽宁省| 明溪县| 霞浦县| 东山县| 天峨县| 西平县| 星子县| 大洼县| 通辽市| 西城区| 察隅县| 衡山县| 邢台县| 工布江达县| 龙州县| 左云县| 香格里拉县| 洞口县| 山西省| 江门市| 桐柏县| 靖宇县| 桃园市| 宜州市| 交城县| 肥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