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十四章 中國的第一個女皇帝就這樣登基

中國的第一個女皇帝就這樣登基

以往導致高宗駕崩的諸多事件,可以表示一點,就是:武后如今是如願以償了。她如今是真正的大權獨攬了。以皇太后臨朝稱制,幼子太子哲新近登基爲帝,當然事事唯命是從。她活過了丈夫,長子弘早已死去,另外幾個兒子上金、素節、先父賢,都遠謫在外。種種事情都照她的計劃一一實現了。把賢能的太子一一廢卻,本意就是得以利用庸懦恭順之子稱帝爲名,受她任意擺弄,和以前擺弄高宗一樣。她將再繼續獨攬大權。一般而論,任何婦女據有此等地位,也心滿意足了。

以往種種事件都足以顯示武后的熱衷權力,輕妄浮動,殘忍自私,又輔以政治手段高明,是以在二十年之內,執國政。貶謫賢良,毒殺異己,終使朝廷之臣盡成奸佞諂媚之輩。奸計既招招得逞,信心也逐日增強,貪權奪勢之慾望,也越發不可控制。但若認爲她現在對她的地位已經心滿意足,實屬大錯。

在高宗駕崩的那幾天,武后對太子哲繼承皇位,曾經顯示躊躇不定,中書令裴炎竟一時不明究竟。武后當時心中盤算,究竟是讓太子哲登基繼承王位呢,還是採取激烈辦法,或假造聖旨,或採用政變行動,立刻自己稱帝即位呢?實際說來,她早已不願再演配角坐第二把交椅,或做帝王之後,或做帝王之母。不自己手執王節,終不稱心愜意。六天六夜裡,她自己心中爭辯不決。她當然可以毒殺太子哲,但是下一步仍要毒殺太子旦。這樣做究竟是否得策,頗爲猶豫。

她的聰明頭腦終於決定不採取陰謀毒害辦法,決定採取“合法”手段。她採取的手段“合法”,不怕人反對。她可以想主意使幼君退隱在背後,自己利用幼君之名,行統治之實。有人反對時,就犯叛國之罪,因爲她臨朝稱制,代皇帝行使職權,於法有據。如此決定之後,她纔在第七天,依照裴炎的主張,讓太子哲登基,繼高宗爲中宗皇帝。

武后的腹稿既然擬定,朝廷上要有劇變也不足爲奇了。有人已然料到,但是發生之早及手段之猛烈,則人人觸目驚心。武后在天下稀有的富貴榮華的夢想之下,在即將身爲帝王開朝創業的夢想之中,她開始了別的婦女從未想得到的行動。

這場狂風暴雨來得太早,出乎每個人的意料。武后太急切,太不耐煩了。高宗駕崩後還不足兩個月,她就廢了中宗,貶謫出京。這是她第四次廢卻她的兒子。在光宅元年二月五日,她把中宗逮捕,以空洞薄弱不成理由的藉口,真個把中宗從皇帝寶座上拉了下來。別的叛徒曾經逼迫皇帝退過位,而現在武后卻需要劫奪自己兒子的皇位。可是武后並無顧忌,毫不在乎。

太子哲已經年紀不輕,已經二十八歲。被廢的藉口是中書令裴炎引起的。中宗要使岳父官居侍中。裴炎反對。君臣爭論起來。中宗說:“我乃當今天子,你

不要忘記。我若把天下讓給他坐,也沒有什麼不可以。”

這句話本是一時憤怒脫口而出的,這就是武后廢中宗的理由。年輕的皇帝還不知道自己身處險境,如同草原上吃草的小鹿,信步走近了藏有母獅子的叢莽。武后這個母獅子閃電一般,一跳而起,撲在自己親生兒子身上,兇惡得令人魂驚魄喪。

武后已經和裴炎商議妥當,告訴了她的做法。裴炎並非齊國公長孫無忌,也許是已然認清武后的性格,知道反對武后,並無用處,自然遵命而行。武后又與禁衛軍的將軍規定妥當。在二月五日早晨,侍衛遍佈宮廷。百官早晨照常上朝。出乎百官的意料,武后出現了,身後跟隨著中宗。中宗正要邁步走上寶座,中書令裴炎突然把他攔住,隨即從袍袖裡掏出了一道詔書,鄭重其事地把武后的這道詔書當衆宣讀,說把中宗廢卻,拘禁在皇宮裡。於是中宗被廢爲盧陵王。侍衛過去用手把中宗拉住,帶出了大殿。當時中宗一時不知所措,叱道:“放開手!我犯了什麼罪?”武后說:“你犯什麼罪嗎?要把帝位傳給你岳父還不夠罪名嗎?”

當然,中宗那話是憤怒之下說出口的。憤怒之下的話當然不能認爲實有其意,也不足構成被廢的理由。可是反抗又有什麼用處?

做皇帝剛剛五十四天,在文武百官衆目睽睽之下,中宗皇帝被拉下了寶座。羣臣大驚。如此專橫的做法真是前所未見。中宗暫時被幽禁在皇宮裡,下月被遷往均州,不足一月又過往房州(都在今日湖北省內)。中宗的岳父也被貶往南方去。

朝臣與三軍士卒不由心中要問,皇太后要怎麼辦呢?除去燕王忠之外,武后的親子太子弘、賢、哲都逐一被貶謫、被幽禁,一個爲皇后爲母親的這樣做,的確是古今稀有的事。一般人都預料,皇子旦當繼承皇位。

現在武后首次泄露了自己的政治企圖。在二月十一日,皇子旦率領全體王公,在武成殿向武后進獻皇太后尊號。出人意料的是並沒有新君即位。皇子旦當時已經二十二歲。三天以後,十四日那一天,武后使她內侄武承嗣送去一道詔書,封旦爲睿宗,居於東宮。睿宗再不在公衆之前露面。更爲奇怪的是,更無任何理由,亦無任何藉口,更不設法捏造法律依據,這位睿宗“皇帝”便在東宮被幽禁起來,禁止與大臣外人通信息。可算駭人聽聞的奇絕辦法!

睿宗旦,實際上是武后政治資本上最後的一文錢,其可貴,其幸運,就和第一位皇太子燕王忠一樣,不過性質不同而已。燕王忠被誣謀反,因而羅織不少大臣,全予消滅。而睿宗旦是供武后篡竊帝位的一個合法的根據。武后另一個更遠大的企圖,打算推翻唐室,以武姓爲本而改朝換代,時機還沒到來,因爲那需要另一種方法,另一種氣氛,只有武后本人心裡才明白。

武后現在以兒子睿宗旦的名義,獨攬大權。歷史稱這個時代爲武則

天皇帝當政時期,由武后光宅元年開始。因爲以後事情的演變更爲紛亂,歷史學家並不用睿宗年號。在武后天授元年,睿宗並未像中宗哲正式被廢,就突然改爲“皇嗣”,究竟算是誰的“皇嗣”,並不清楚。武后喜歡改變名字,把兒子的名字改來改去。皇子旦初生,起名敘倫;在高宗總章二年,廢棄“敘”,單叫“倫”;在高宗儀鳳二年,改名“旦”;武后天授元年,又叫“倫”;武后聖曆元年,又恢復“旦”字。這種反覆無常,改來改去,大概也給了睿宗一個猶豫不決、優柔寡斷的性格。

那一年的二月、三月、四月,都有熱鬧的日子。發生的事情太多了。武后施展毒手,一而再,再而三,觀衆看得都來不及喘氣。駱賓王在《討武曌檄》裡所寫的“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託”絲毫不錯,其實,高宗的陵寢那時還沒有動工呢!

先父章懷太子賢還幽禁在成都。我那時才十二歲,已經三年多沒見著父親了。武后對先父的才具敬而且畏。生怕先父謀反,又怕爲衆人擁戴,起而推翻武后的篡奪。武后曾經深謀遠慮,預爲提防。謀殺先父,勢在必行,方法則一仍其舊。在把中宗哲逮捕廢掉的三天之後,武后派左金吾將軍丘神到成都去。到了成都,那位特使第一步把先父監禁在後院屋內,然後逼迫先父自縊。

先父去世之前,曾寫詩一首,至今尚在,題爲《黃臺瓜辭》。歌詞如下:

種瓜黃臺下,

瓜熟子離離。

一摘使瓜好,

再摘使瓜稀。

三摘猶自可,

摘絕抱蔓歸。

爲掩飾此次謀殺,武后令在顯福門舉哀。文武百官恭祭先父之靈,武后以喪子之母,親與祭奠。此次先父自縊,據說過錯都在丘神身上,於是貶丘神爲壘州刺史。一般而論,丘神因“過錯”而置一個皇子於死地,不會輕易逃出法網的。但是,幾乎還沒有過半年,丘神又被召還都,官復原職。公衆於是恍然大悟,丘神只是奉行武后旨意,並沒有犯絲毫的過錯。

睿宗旦得幸茍全,只得對一切不聽,不看,不說。他現在被監禁在皇宮裡,比被流放遠處反倒更安全,先父之命運可爲例證。他是逆來順受,知道自己活著是供給母親武后大權獨攬的一個合法根據而已。武后並無須解釋何以睿宗身遭幽禁,何以不在朝執政。幾個大臣曾竊議此事,立遭貶謫出京,這件事武后不願再聽見有人提。

中書令裴炎看得很清楚。心裡頗不以爲然,但是也只是徒喚奈何。別的大臣也是如此。武后也知道皇帝不在位,百姓口裡雖不說,心裡也會有疑問。在垂拱三年正月,武后採取行動。她表示要歸政於睿宗,但是睿宗很明白武后的話是言不由衷的。所以在一番謙謝不受之後,仍堅請武后繼續執政。武后維護顏面的把戲玩得天衣無縫,對付睿宗手段可謂高妙達於極點。

(本章完)

第三十一章 公衆輿論第三十章 也有疾風勁草第二十七章 討武兵敗第二十章 帝王之才第十六章 封禪大典第二十八章 檢舉箱的發明第九章 開刀第三十二章 人心惶惶第二十八章 檢舉箱的發明第三十六章 請君入甕種種第三十章 也有疾風勁草第三十一章 公衆輿論第四十三章 其實莫須有第十三章 大清洗第二十四章 中國的第一個女皇帝就這樣登基第十五章 過一夫一妻生活的皇帝第三十九章 無可奈何的情人第二十一章 皇帝的孩子並非個個有福第十七章 弱不敵強,古今一理第二十五章 男妃馮小寶第十三章 大清洗第二十三章 高宗駕崩第二十七章 討武兵敗第二十二章 還是接班人問題第二十二章 還是接班人問題第五章 爲了對付那個貌美多姿的妃子第二十六章 徐敬業起兵與《討武曌檄》第十九章 又是一樁疑案第二章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第二十四章 中國的第一個女皇帝就這樣登基第四十二章 兩個男情婦第十四章 還剩一個對手第四十三章 其實莫須有第四十章 萬人空巷的判決第五章 爲了對付那個貌美多姿的妃子第二十八章 檢舉箱的發明第三十六章 請君入甕種種第十七章 弱不敵強,古今一理第四章 亂倫,接近權力中心的第一步第四十二章 兩個男情婦第三十六章 請君入甕種種第四十章 萬人空巷的判決第四十二章 兩個男情婦第三十二章 人心惶惶第三十一章 公衆輿論第三章 永遠困擾當權者的接班人問題第十五章 過一夫一妻生活的皇帝第十章 終於登上皇后寶座第五章 爲了對付那個貌美多姿的妃子第三十四章 授圖大典與禁止屠豬第十六章 封禪大典第三十八章 仍然是接班人的麻煩第十一章 皇帝探監事件第四十三章 其實莫須有第十八章 大典之後的陰影第三十六章 請君入甕種種第四十三章 其實莫須有第二十一章 皇帝的孩子並非個個有福第二十二章 還是接班人問題第三十章 也有疾風勁草第九章 開刀第四章 亂倫,接近權力中心的第一步第二章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第十一章 皇帝探監事件第四十三章 其實莫須有第九章 開刀第二十五章 男妃馮小寶第二十章 帝王之才第二十二章 還是接班人問題第四章 亂倫,接近權力中心的第一步第十三章 大清洗第三十二章 人心惶惶第十七章 弱不敵強,古今一理第二章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第八章 元老重臣的抗議第二十六章 徐敬業起兵與《討武曌檄》第四十三章 其實莫須有第三十三章 大屠殺第二章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第三十六章 請君入甕種種第三十八章 仍然是接班人的麻煩第三十七章 狄仁傑與魏元忠第二十一章 皇帝的孩子並非個個有福第七章 向皇后進攻第十章 終於登上皇后寶座第二十九章 冤案少不了酷吏和酷刑第四十三章 其實莫須有第七章 向皇后進攻第二十五章 男妃馮小寶第一章 唐邠王——一個見證人的自述第二十六章 徐敬業起兵與《討武曌檄》第十九章 又是一樁疑案第二十三章 高宗駕崩第二十八章 檢舉箱的發明第四十四章 不肯犧牲情郎第二十七章 討武兵敗第七章 向皇后進攻第四十三章 其實莫須有
第三十一章 公衆輿論第三十章 也有疾風勁草第二十七章 討武兵敗第二十章 帝王之才第十六章 封禪大典第二十八章 檢舉箱的發明第九章 開刀第三十二章 人心惶惶第二十八章 檢舉箱的發明第三十六章 請君入甕種種第三十章 也有疾風勁草第三十一章 公衆輿論第四十三章 其實莫須有第十三章 大清洗第二十四章 中國的第一個女皇帝就這樣登基第十五章 過一夫一妻生活的皇帝第三十九章 無可奈何的情人第二十一章 皇帝的孩子並非個個有福第十七章 弱不敵強,古今一理第二十五章 男妃馮小寶第十三章 大清洗第二十三章 高宗駕崩第二十七章 討武兵敗第二十二章 還是接班人問題第二十二章 還是接班人問題第五章 爲了對付那個貌美多姿的妃子第二十六章 徐敬業起兵與《討武曌檄》第十九章 又是一樁疑案第二章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第二十四章 中國的第一個女皇帝就這樣登基第四十二章 兩個男情婦第十四章 還剩一個對手第四十三章 其實莫須有第四十章 萬人空巷的判決第五章 爲了對付那個貌美多姿的妃子第二十八章 檢舉箱的發明第三十六章 請君入甕種種第十七章 弱不敵強,古今一理第四章 亂倫,接近權力中心的第一步第四十二章 兩個男情婦第三十六章 請君入甕種種第四十章 萬人空巷的判決第四十二章 兩個男情婦第三十二章 人心惶惶第三十一章 公衆輿論第三章 永遠困擾當權者的接班人問題第十五章 過一夫一妻生活的皇帝第十章 終於登上皇后寶座第五章 爲了對付那個貌美多姿的妃子第三十四章 授圖大典與禁止屠豬第十六章 封禪大典第三十八章 仍然是接班人的麻煩第十一章 皇帝探監事件第四十三章 其實莫須有第十八章 大典之後的陰影第三十六章 請君入甕種種第四十三章 其實莫須有第二十一章 皇帝的孩子並非個個有福第二十二章 還是接班人問題第三十章 也有疾風勁草第九章 開刀第四章 亂倫,接近權力中心的第一步第二章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第十一章 皇帝探監事件第四十三章 其實莫須有第九章 開刀第二十五章 男妃馮小寶第二十章 帝王之才第二十二章 還是接班人問題第四章 亂倫,接近權力中心的第一步第十三章 大清洗第三十二章 人心惶惶第十七章 弱不敵強,古今一理第二章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第八章 元老重臣的抗議第二十六章 徐敬業起兵與《討武曌檄》第四十三章 其實莫須有第三十三章 大屠殺第二章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第三十六章 請君入甕種種第三十八章 仍然是接班人的麻煩第三十七章 狄仁傑與魏元忠第二十一章 皇帝的孩子並非個個有福第七章 向皇后進攻第十章 終於登上皇后寶座第二十九章 冤案少不了酷吏和酷刑第四十三章 其實莫須有第七章 向皇后進攻第二十五章 男妃馮小寶第一章 唐邠王——一個見證人的自述第二十六章 徐敬業起兵與《討武曌檄》第十九章 又是一樁疑案第二十三章 高宗駕崩第二十八章 檢舉箱的發明第四十四章 不肯犧牲情郎第二十七章 討武兵敗第七章 向皇后進攻第四十三章 其實莫須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化市| 北川| 黑河市| 嘉善县| 壶关县| 梅州市| 于田县| 全南县| 赤壁市| 宣威市| 加查县| 新昌县| 保德县| 甘孜县| 中宁县| 基隆市| 江川县| 卢氏县| 乳山市| 闻喜县| 扶绥县| 平和县| 鄂温| 吴川市| 延川县| 西充县| 唐海县| 治多县| 栾川县| 苍南县| 屏南县| 北宁市| 青田县| 黄大仙区| 深圳市| 普兰县| 车致| 铁力市| 如东县| 万源市| 缙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