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十三章 其實莫須有

其實莫須有

武后殺害孫子孫女和武延基並不能停止人們的紛紛議論,人們談?wù)摰梅炊桨l(fā)厲害。武后越荒淫,反對武后的力量越強大。朝中大臣現(xiàn)在都一齊反對張氏兄弟。張氏兄弟的堂兄弟等妄自尊大,在京都之中爲(wèi)非作歹,到處滋事,一如十年前瘋和尚馮小寶一樣。不過,只要張氏兄弟這些武后寵幸的小人在武后的後宮活動,大臣們也就不聞不問。可是張昌宗與另外兩個兄弟昌儀與同休卻野心越來越大,竟然干涉起朝政來。朝中儒臣目睹小人當(dāng)?shù)溃誀?wèi)是奇恥大辱。通衢大街之上,已經(jīng)有人在牆上粘貼反對控鶴府中五郎六郎的文字。

宮廷中的醜聞散播各地,茶館酒肆之中一傳十,十傳百,傳播之快勝似驛馬使之傳遞聖旨。後來《鶴府秘史》竟成了一本野史的名字。魏元忠爲(wèi)人剛直嚴正(見第三十七章),疾惡如仇。有一次張昌宗的家僕滋事被捕,魏元忠當(dāng)時官居御史大夫,下令將張昌宗的家僕當(dāng)衆(zhòng)鞭撻。張昌宗有一弟昌期在魏元忠下爲(wèi)輔,指使百姓犯法,因爲(wèi)易之昌宗有權(quán)有勢,昌期任意胡爲(wèi),無所忌憚。魏元忠在昌期的屬員面前,把昌期斥責(zé)一番,並且阻擋昌期另調(diào)一個肥缺。元忠向武后上奏摺稱:“臣承先帝之顧,且受陛下厚恩,不能徇忠,使小人在君側(cè),臣之罪也。”所稱“小人”顯然指張氏兄弟。

如今兩黨的仇恨是公然顯露了。魏元忠只是一心想掃除朝廷的淫邪。他並不是張柬之與姚崇的內(nèi)圍人物。張昌宗先動了手。他在武后面前控告魏元忠,說魏元忠曾說武后年老,羣臣應(yīng)當(dāng)迎廬陵王復(fù)位。這種控告當(dāng)然招武后憤怒。還政權(quán)與兒子?她只要在世一天,廬陵王休想!

在武后與羣小及魏元忠與支持他的那些忠臣之間,這件事成了一場重大的政爭。武后認爲(wèi)這個控告很嚴重,指定大臣開庭審問,廬陵王(哲)及睿宗(旦)都奉命到場。魏元忠將被審問,自行辯護。

張昌宗曾引誘鳳閣舍人張說證明曾聽見魏元忠說過擁立廬陵王。張說那時官居五品,張昌宗曾答應(yīng)幫忙使張說升官。張說爲(wèi)人聰慧,答應(yīng)照辦。

各大臣已會集在前廳之中,就要進入正廳了。御史中丞宋璟爲(wèi)人性情暴烈,這時他向張說說道:

“你若助桀爲(wèi)惡,陷害忠良,那太可悲。你有什麼可怕呢?怕姓張的那兩個巾幗婦人嗎?這是我們的一場政爭,爲(wèi)了我們大家,堂堂正正地和他爭,自有天下公論支持我們。我先支持你,跟那些婦人相爭,即使遭受貶謫也光榮。怕什麼!”當(dāng)時有些儒臣在場,史學(xué)家劉知幾也在。

劉知幾說:“死有重於泰山,有輕於鴻毛。你善自選擇吧。”別人也勸他要反對張昌宗。張說一看大家無不反對

張昌宗,不管答應(yīng)沒答應(yīng)張昌宗,現(xiàn)在決定與大家合作。

魏元忠現(xiàn)在走進來,一臉怒氣。一見張說,他說:“你來反對我魏元忠,好畜生!”魏元忠一向是個奇人。

張說道:“大人何以說這種話!請相信下官,不必懷疑。”

鐘聲響了,話不能再說下去。大臣們魚貫而入。

這場博學(xué)儒臣與那些無知小人之爭真是有趣。武后開始問張說聽見魏元忠說過什麼。張說正想回答。張昌宗暗示他道:

“好,說吧!”

張說道:“回奏陛下。在陛下面前,張昌宗實在逼迫臣說他要我說的話。他在外面所作所爲(wèi)陛下也可想象得到了。如今在兩位殿下和各位大臣之前,臣要鄭重言明:臣從來沒有聽見侍中大人說過要擁立廬陵王反對陛下的話。那是張昌宗要臣說的。臣敢說,那種話純系捏造,並非事實。”

張昌宗一聽,不勝驚愕,不知說什麼好,大怒之下,脫口而出:“張說與魏元忠本是一黨,同謀造反!”

武后說:“這種控告非同兒戲,如無證據(jù),不可亂說。”

“我有證據(jù)。”

“什麼證據(jù)?”

“有一次我聽見張說向魏元忠說魏元忠是周公,或者是應(yīng)當(dāng)作周公。”

各大臣一聽鬆了心,不禁啞然失笑。因爲(wèi)周公是聖人,是孔夫子心目中的古今完人。張昌宗本意是說魏元忠懷有野心,想做權(quán)位顯赫的周公。其實周公輔成王,忠心爲(wèi)國,向無不臣之心,爲(wèi)歷史上之聖人。如以人比周公,乃是表示致敬之意。

張說回答道:“張昌宗不熟讀經(jīng)史,真是憾事。魏大人回朝之後,臣前往致賀。以周公之盡瘁國家相勉。爲(wèi)大臣者不以周公爲(wèi)法還當(dāng)效法何人呢?”

全庭大笑。張昌宗侷促不安,向武后耳畔低聲說了幾句話。武后大怒道:“張說,你這個朝秦暮楚的小人!”於是令人將魏元忠及張說帶出,改期再審。

次日,再行審問,張說供詞毫無改變。現(xiàn)在各大臣及王公須要共同審問張說。武后的侄子武懿宗也參與審判。

魏元忠的案子成了公衆(zhòng)關(guān)心的問題。各大臣都極力支援他。魏元忠永遠是一個風(fēng)波中的人物。他前次遭武后赦還重予重用時,黎民百姓大喜,盛讚武后有知人之明。如今很多大臣向武后上本,其中也有桓彥範(桓爲(wèi)狄仁傑向武后保薦的),各大臣一齊向武后以生命保證魏元忠的忠貞。

可是,枕邊的一聲低語勝過公庭上的一場雄辯。武后一向喜愛魏元忠,如今依然未變。可是不能教她的寵臣失去面子。不管魏元忠有罪無罪,她又把他貶謫出京。

魏元忠來向武后辭行。他向武后說:“臣已年邁,此番

離京,恐已不能生還得見陛下。請陛下聽臣忠言。將來總有一日陛下想起魏元忠,想起魏元忠的話來。”

武后藹然問道:“爲(wèi)什麼呢?”

這時張易之張昌宗都在殿中,魏元忠即手指二張說:“將來使陛下蒙害的必是此二小子。”

說罷向武后告別而去。

魏元忠去後,武后很感傷,說道:“元忠走了!”

但是這件事並未完結(jié)。這件事有失公正。魏元忠是以莫須有的罪名被貶出京的,只是衝撞了武后的寵臣罷了。當(dāng)年朝臣被謫離京時朋友們總是在城外餞行。魏元忠出京之時,八個朋友爲(wèi)他餞行。張昌宗捏造了一個“蔡明”的名字上書向武后告密,說魏元忠離開京都之日,與八個朋友在京都城外一同謀反。

那幾個朋友都是官卑職小,武后指定一個大理寺卿審問那八人。並派一個官員去吩咐那個大理寺卿說:“陛下說這是一件小案子。審問一下回奏就好了。”

可是那位大理寺卿懷素並不以爲(wèi)這是件小案子。他不肯站在要謀害魏元忠的那一邊,而且他對魏元忠是非常敬重的。因爲(wèi)張昌宗對那八人控告的罪狀如果成立,魏元忠很容易在外遇害,無人能夠援救。武后,也許是張昌宗又傳話來:“事實很明顯,何以延遲如此之久。陛下已經(jīng)不耐煩了。”

懷素不得已,去見武后。懷素?zé)o法找出原告“蔡明”是誰,也無法知道他的職位。

武后說:“我也不知道‘蔡明’是誰。有這封信還不夠嗎?”

懷素回答道:“回陛下:如不得原告審問,臣無法定案。”

武后說:“根據(jù)信裡的話判就可以。不必問原告了。”

懷素說:“臣不能以一張紙爲(wèi)證據(jù)。因爲(wèi)也許根本就沒有‘蔡明’這個人。沒有原告,沒有證據(jù),臣不能判案。一封無名信是不足爲(wèi)憑的。”

武后說:“那麼你就放任被告叛國賊們逍遙法外嗎?”

懷素道:“臣豈敢!只是魏元忠爲(wèi)陛下大臣。他離京之時,朋友們顯然是爲(wèi)他餞行。臣良心上不相信魏元忠叛國。陛下如欲將他置之死地,陛下自有此種權(quán)柄。只要下一道聖旨就行了。如果陛下要命臣以大理寺卿之職判他有罪,臣不依法律是無法判案的。”

武后問:“你意思是說依照法律他們無罪,應(yīng)當(dāng)釋放嗎?”

懷素奏道:“回陛下:臣愚鈍,實在看不出那八人身犯何罪。”

如今事實很明顯,武后即便要判這位大理寺卿有罪也頗爲(wèi)棘手。她只好把這件案子擱置下去,以其他方法向張昌宗施以恩寵,安慰他一番便了。

魏元忠這是第三次被謫,將來還要再被重用,比以前更蒙恩眷,更受尊崇。

(本章完)

第十三章 大清洗第三十四章 授圖大典與禁止屠豬第四十四章 不肯犧牲情郎第四十章 萬人空巷的判決第三十一章 公衆(zhòng)輿論第三十七章 狄仁傑與魏元忠第四十四章 不肯犧牲情郎第十六章 封禪大典第三十七章 狄仁傑與魏元忠第四十四章 不肯犧牲情郎第十四章 還剩一個對手第十八章 大典之後的陰影第十八章 大典之後的陰影第五章 爲(wèi)了對付那個貌美多姿的妃子第十六章 封禪大典第十九章 又是一樁疑案第四章 亂倫,接近權(quán)力中心的第一步第三十章 也有疾風(fēng)勁草第十章 終於登上皇后寶座第二十七章 討武兵敗第四十四章 不肯犧牲情郎第三十五章 請求改朝換代第十八章 大典之後的陰影第六章 掐死親生女兒的收穫第二十六章 徐敬業(yè)起兵與《討武曌檄》第十九章 又是一樁疑案第三十八章 仍然是接班人的麻煩第二十章 帝王之才第二十八章 檢舉箱的發(fā)明第三十六章 請君入甕種種第十一章 皇帝探監(jiān)事件第二十八章 檢舉箱的發(fā)明第十二章 《內(nèi)軌要略》及宮中鬧鬼第三十八章 仍然是接班人的麻煩第四十四章 不肯犧牲情郎第三章 永遠困擾當(dāng)權(quán)者的接班人問題第十二章 《內(nèi)軌要略》及宮中鬧鬼第二十七章 討武兵敗第十一章 皇帝探監(jiān)事件第二十三章 高宗駕崩第十三章 大清洗第六章 掐死親生女兒的收穫第二十七章 討武兵敗第三十五章 請求改朝換代第四十二章 兩個男情婦第二十二章 還是接班人問題第十七章 弱不敵強,古今一理第四十三章 其實莫須有第十二章 《內(nèi)軌要略》及宮中鬧鬼第十一章 皇帝探監(jiān)事件第十九章 又是一樁疑案第三十六章 請君入甕種種第十五章 過一夫一妻生活的皇帝第三十九章 無可奈何的情人第二十五章 男妃馮小寶第十八章 大典之後的陰影第四十四章 不肯犧牲情郎第十六章 封禪大典第十二章 《內(nèi)軌要略》及宮中鬧鬼第十六章 封禪大典第五章 爲(wèi)了對付那個貌美多姿的妃子第五章 爲(wèi)了對付那個貌美多姿的妃子第四十四章 不肯犧牲情郎第二十一章 皇帝的孩子並非個個有福第六章 掐死親生女兒的收穫第九章 開刀第十六章 封禪大典第十六章 封禪大典第二十章 帝王之才第十七章 弱不敵強,古今一理第二十六章 徐敬業(yè)起兵與《討武曌檄》第二十五章 男妃馮小寶第二十五章 男妃馮小寶第六章 掐死親生女兒的收穫第二十八章 檢舉箱的發(fā)明第四十二章 兩個男情婦第二十六章 徐敬業(yè)起兵與《討武曌檄》第十六章 封禪大典第二十八章 檢舉箱的發(fā)明第二十九章 冤案少不了酷吏和酷刑第十二章 《內(nèi)軌要略》及宮中鬧鬼第十四章 還剩一個對手第四十一章 用賢之患第十五章 過一夫一妻生活的皇帝第十八章 大典之後的陰影第二十九章 冤案少不了酷吏和酷刑第十四章 還剩一個對手第三十九章 無可奈何的情人第十七章 弱不敵強,古今一理第十四章 還剩一個對手第十六章 封禪大典第一章 唐邠王——一個見證人的自述第十三章 大清洗第二十四章 中國的第一個女皇帝就這樣登基
第十三章 大清洗第三十四章 授圖大典與禁止屠豬第四十四章 不肯犧牲情郎第四十章 萬人空巷的判決第三十一章 公衆(zhòng)輿論第三十七章 狄仁傑與魏元忠第四十四章 不肯犧牲情郎第十六章 封禪大典第三十七章 狄仁傑與魏元忠第四十四章 不肯犧牲情郎第十四章 還剩一個對手第十八章 大典之後的陰影第十八章 大典之後的陰影第五章 爲(wèi)了對付那個貌美多姿的妃子第十六章 封禪大典第十九章 又是一樁疑案第四章 亂倫,接近權(quán)力中心的第一步第三十章 也有疾風(fēng)勁草第十章 終於登上皇后寶座第二十七章 討武兵敗第四十四章 不肯犧牲情郎第三十五章 請求改朝換代第十八章 大典之後的陰影第六章 掐死親生女兒的收穫第二十六章 徐敬業(yè)起兵與《討武曌檄》第十九章 又是一樁疑案第三十八章 仍然是接班人的麻煩第二十章 帝王之才第二十八章 檢舉箱的發(fā)明第三十六章 請君入甕種種第十一章 皇帝探監(jiān)事件第二十八章 檢舉箱的發(fā)明第十二章 《內(nèi)軌要略》及宮中鬧鬼第三十八章 仍然是接班人的麻煩第四十四章 不肯犧牲情郎第三章 永遠困擾當(dāng)權(quán)者的接班人問題第十二章 《內(nèi)軌要略》及宮中鬧鬼第二十七章 討武兵敗第十一章 皇帝探監(jiān)事件第二十三章 高宗駕崩第十三章 大清洗第六章 掐死親生女兒的收穫第二十七章 討武兵敗第三十五章 請求改朝換代第四十二章 兩個男情婦第二十二章 還是接班人問題第十七章 弱不敵強,古今一理第四十三章 其實莫須有第十二章 《內(nèi)軌要略》及宮中鬧鬼第十一章 皇帝探監(jiān)事件第十九章 又是一樁疑案第三十六章 請君入甕種種第十五章 過一夫一妻生活的皇帝第三十九章 無可奈何的情人第二十五章 男妃馮小寶第十八章 大典之後的陰影第四十四章 不肯犧牲情郎第十六章 封禪大典第十二章 《內(nèi)軌要略》及宮中鬧鬼第十六章 封禪大典第五章 爲(wèi)了對付那個貌美多姿的妃子第五章 爲(wèi)了對付那個貌美多姿的妃子第四十四章 不肯犧牲情郎第二十一章 皇帝的孩子並非個個有福第六章 掐死親生女兒的收穫第九章 開刀第十六章 封禪大典第十六章 封禪大典第二十章 帝王之才第十七章 弱不敵強,古今一理第二十六章 徐敬業(yè)起兵與《討武曌檄》第二十五章 男妃馮小寶第二十五章 男妃馮小寶第六章 掐死親生女兒的收穫第二十八章 檢舉箱的發(fā)明第四十二章 兩個男情婦第二十六章 徐敬業(yè)起兵與《討武曌檄》第十六章 封禪大典第二十八章 檢舉箱的發(fā)明第二十九章 冤案少不了酷吏和酷刑第十二章 《內(nèi)軌要略》及宮中鬧鬼第十四章 還剩一個對手第四十一章 用賢之患第十五章 過一夫一妻生活的皇帝第十八章 大典之後的陰影第二十九章 冤案少不了酷吏和酷刑第十四章 還剩一個對手第三十九章 無可奈何的情人第十七章 弱不敵強,古今一理第十四章 還剩一個對手第十六章 封禪大典第一章 唐邠王——一個見證人的自述第十三章 大清洗第二十四章 中國的第一個女皇帝就這樣登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汝城县| 聂拉木县| 河西区| 香河县| 武城县| 皮山县| 同心县| 来宾市| 宝丰县| 巴里| 葵青区| 蓬安县| 通化市| 阳春市| 吴江市| 岳池县| 西昌市| 万山特区| 故城县| 额尔古纳市| 汨罗市| 名山县| 岳阳市| 莱阳市| 扶沟县| 临颍县| 咸宁市| 黄石市| 三门峡市| 天台县| 玉龙| 伊宁市| 沈阳市| 喜德县| 来宾市| 霍山县| 怀安县| 苍山县| 仲巴县| 信丰县| 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