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十一章 皇帝的孩子並非個個有福

皇帝的孩子並非個個有福

高宗皇帝始終有些糾纏不清的煩惱。在上元二年,皇室又遭遇危機,高宗的痛苦更不堪言。從現在起,政治上的把戲就是皇子繼承大位的問題了。高宗皇帝共有八子,但都是武后腳上踢來踢去的玩具。因爲高宗皇帝顯然是活不長了,選擇一個年歲輕性情柔順的皇子繼承大統,對武后的獨攬大權,極其重要。不幸的是,皇子弘及先父賢都不是性格柔順,都已成年,都各有見解。先是武后自感業寺回宮以前,高宗已有四子:燕王忠,原悼王孝,澤王上金,許王素節。燕王忠已受迫害而死。原悼王孝二十歲時因病逝世。武后把另外兩個皇子打發在外,惡意排斥,嚴禁再入皇宮,即使在封禪時也不讓他倆參加。許王素節乃蕭淑妃所生,年最幼,人亦最好。乾封初年,高宗詔素節入朝,武后誣稱素節有病在身,不能入朝,其實素節並非生病。大約即在此時,武后削去素節的王爵,停了他的年俸,貶謫在江西一個小縣,離京都約七百里,禁錮終身。素節遭受貶謫和懲處的原因是這樣:素節已經十年沒有見父親,渴望回朝一行。封禪大典未得參與之後,著《忠孝論》一文,文字悲傷戚惻,打算藉此感動父皇的心。當時大臣張柬之,爲人良善,把《忠孝論》暗中轉呈高宗。事被武后發覺,以爲素節“怨言誹謗”,使人彈劾素節,誣控他受人賄賂,於是予以降級貶謫。上金、素節兩皇子遭受迫害的大悲劇,尚須待數年之後。武后的復仇進行緩慢,但是萬無一失。

武后的親子命運應當好些,卻也不然。武后的四子是太子弘,先父賢,三子顯,後繼武后爲中宗,四子旦,繼位中宗爲睿宗。

太子弘爲人類似學者,富有理想,不切實際,像武后一樣,感情敏銳。老臣們常談論太子弘童年時的一件逸事。當時他讀《春秋左氏傳》,讀到楚世子商臣弒其君,他大爲吃驚,要求改讀他書。率更令郭瑜詳細講解說,孔子作《春秋》,善惡必書,爲的是褒揚善行,勸人效法,貶斥惡行,予人警。太子弘仍然固執,他說:“縱然如此,這種事我總是不樂意聽,換一本書讀吧。”

自從弘幼年起,就受特別的培養教育,以備將來立爲太子,請國內名儒碩彥爲師,教育之中包括坐朝臨政,以嫺習朝廷上的例行公務。他現在已經二十三歲,被賦予的職責也越來越多。在咸亨一年至二年,高宗臥病在洛陽,令他留在長安,在遴選的大臣輔佐之下,監理國政。當時弘已經娶婦。岳父裴居道爲一代大儒,自不必說,弘自己左右也有不少名儒。太子弘和他年輕的妻子的前途,從各方面看,都是光輝燦爛。他酷愛文學歷史,在博學的朋友協助之下,他從文學與經典裡擷英採華,編成一部書,名叫《瑤山玉彩》,內凡文五百篇,書奏與高宗,高宗賜錦三萬段。高宗極其寵愛他,一次向侍臣說:“弘真是彬彬君子,仁孝有德,賓禮大臣,未嘗有過。”

太子弘研求治國之道的時候,祖父太宗的令德如仁厚愛民等特性,早就在他身上顯露出來。當時士卒生活很苦,他心裡非常難過。他爲太子之時最大的善政,就是奏請高宗廢除將逃兵的妻子沒官爲奴的條例。當然,這條嚴酷的法條應用,也可以說明太宗軍紀嚴明的一個原因。無論如何,在他上高宗皇帝的一個奏摺裡,他是知道很多士兵並非逃兵,卻遭受妻子沒官爲奴的待遇。因爲有些不得已的原因,使一些士兵無法在戰場上立功。比如說,有些士兵想努力遊過一條河,但是終於被水淹死;有的因爲患有疾病,未能及時擔負勤務。總之,一場戰役之後,什麼事情都會發生,並且有的是被敵人俘虜去的。依軍法士卒死於戰場的受撫卹,失蹤的士兵家屬則受懲罰。於是很多情形不明的士卒家屬,也與逃亡的士卒的家屬同樣沒官爲奴。太子弘引證《左傳》說,“與殺不辜,寧失不經”。意

思是說寧可放寬法律,不可殺無罪的人。他請求將有關失蹤士兵的條文詳予解釋,把不同的條文要區別清楚。因此,由於太子弘的仁愛,很多士兵的妻子得以免除恥辱、勞苦和奴役,甚至進一步把奴役予以期限的規定,並可以贖回。

在咸亨三年到四年的冬天,於前年夏季大旱之後,接著冬季大飢,西北各省最苦,人民不斷死於饑饉。太子弘看見兵卒的糧食裡有榆皮和草子兒,他立刻吩咐人把自己倉庫裡的米分發給兵卒。他又奏請皇上把同州沙苑的閒地給貧民耕種。

他這種性格與母后武氏的性格相沖突,乃是必然的事。維持綱紀,施行仁政,他知道;卑劣下賤,細小諂媚,以及刻薄寡恩,他卻嫉恨若仇。後來他到洛陽時,發現蕭淑妃的兩女義陽公主與宣城公主,因爲母親的緣故,一向幽禁在後官,無人照顧,早已被人遺忘。年紀已經將近四十,沒人爲主婚嫁,真是皇家醜聞。他去向母后武氏說情。他說:“依照聖人的教訓,女大當嫁。爲什麼兩位姐姐不出嫁呢?把她倆嫁出去也沒什麼妨害呀。請母后費心把姐姐嫁出去吧。”

武后沒法拒絕這種正當的請求。但是她心裡本來就嫌對這兩個後女兒過於寬大呢!蕭妃的族人在奉命改蕭姓爲“梟”之後,已然流放在外,卻容她的兩個孩子住在宮裡。這次自己的過錯被兒子指出來,自然銜恨在心。她回答說是忘記了,就要把她倆嫁出去。可是她竟把兩個公主嫁給了殿上的衛士。這當然不妥當,因爲兩位公主畢竟是皇帝的親生女兒。可是武后覺得自己是條龍,別人竟敢倒著撫摸了她的鱗。她不願自己的行爲受兒子批評。

可是,一個月以後,那是咸亨三年四月,皇宮裡發生情形更嚴重的謀殺案,一個無依無靠的婦人被謀殺了。太子弘大怒,他的妻子裴氏也很難過。裴氏生於書香門第,可謂賢德之婦,雅靜端莊,規矩有禮。不過,做武后的兒媳婦絕非易事。武后不喜愛她,她也知道。武后還另有一個兒媳婦,是周王顯之妃趙氏,更爲武后所痛恨。這個兒媳的母親就是太宗之女長樂公主。長樂公主出嫁後,新近常到宮裡去,不幸常和高宗在一起,並且似乎與高宗相處很好。武后決不肯冒險。她把長樂公主和她的丈夫派遣到外省去爲官,禁止再入宮廷。長樂公主個人的事情當然與女兒無關,可是趙妃卻被監禁到一所房子裡。飲食據說是要送進去的;究竟送了沒有,沒有人知道。過了幾天,打開門一看,她已經餓死。

太子弘怒不可遏。他容不了這種陰謀詭計,這種施與無辜者的殘忍。爲什麼他們要破門而入呢?可以說因爲門鎖了。爲什麼他們會想到趙妃死在裡面了呢?因爲他們看不見房上煙囪裡冒出煙來,並且他們要往房裡送生肉和蔬菜。爲什麼不把做好的飯菜送進去呢?爲什麼要教一個王妃自己炊爨,像對待犯人一樣呢?她沒有可控告的罪名。因爲母親而虐待並謀殺女兒,並無必要。太子弘當然知道趙妃餓死是武后的命令。在幽禁的日子,周王顯根本連走近他的妻子看一看都不敢。太子弘與先父章懷太子賢性格不同,最幼的兄弟倆顯和旦與先父也不同。顯和旦性情柔順,因此頗得武后歡心。

即使周王顯不反抗,太子弘也不服。太子弘找了個機會向武后去說。武后很瞭解她這個兒子。太子弘一走進去,武后一臉怒氣。在皇家的家庭裡,儀禮一點也不可鬆懈的。太子弘覺得自己說起話來,要像個太子的氣度,年雖輕而尊嚴端肅,有定見,不動搖。他心裡以爲嫂嫂是個賢孝的媳婦,從未有失婦道。可是武后蹙眉含怒。嫂嫂已經死了,還提她幹什麼?

“兒臣記得母后寫過一部《列女傳》。現在一個賢德的兒媳在您的家裡餓死,會惹人說話的。”

這話說得真像投了一枚炸彈。武后的惱怒令人看來恐怖。太子弘是什麼意思呢?言外之意是什麼呢?也許在周妃

的母親被派出京之後,她暴躁發脾氣,鬱悶惱怒了幾天。這不是不敬嗎?這不是不賢不孝的兒媳婦嗎?她若傲慢無禮,武后處罰她算錯嗎?那個苦命兒媳若自己執意要餓死,爲什麼要責備武后呢?後來武后說:“不要忘記你的禮貌。不要大膽越禮來教訓我!”

太子弘回駁說:“兒臣並非越禮。我還想到,母后一定願意讓百姓坦白地陳述意見。我記得讓百姓自由陳述意見是母后政治改革的一項目標,這樣,一切錯的事情纔可以改正,不公不義的纔可以補救。我只是想有補益於朝政而已。有時候我的話說了也有點益處。前些日子我若不大膽向母后說起義陽宣城兩位公主,她倆不就一直老在家裡嗎?可是,母后把她倆嫁給世代書香之家不好嗎?爲什麼嫁給僕役們呢?她們究竟是皇上的親生女兒呀。”武后說:“你退下去吧!”聲音冷酷得可怖,臉繃得猙獰兇險,兩眼瞇成了一道線。

不多不少,正好在十八天以後太子弘在陪同父母駕臨合璧宮的時候中毒而死。又是“吃錯了什麼東西”。武后不喜愛的人都會吃錯東西的。誰都知道“虎毒不食子”,若說武后把自己的親生兒子毒死,不是荒謬絕倫嗎?可是從另一方面說,若拿測量普通人的尺度來測量武后,可也是荒唐無稽。在那時候,皇子們就是武后的資本,供她賭博的政治資本。她有那麼多的皇子,損失一兩個也沒有什麼關係。總而言之,最好的解釋就是武后是一個天下難尋古今無二的怪人。最後的記載是這樣:武后共有八個兒子,一個早死,她自己害死了五個,另外兩個幽禁了十二年,她親手掐死的那個幼小女兒還不在內。

太子弘之死引起了另一樁重要大事。當天晚上,高宗和武后回到皇宮。高宗原是最喜愛太子弘。他對武后已經忍耐夠了。在他的家庭裡他已經看見了六七件謀殺案——王皇后、蕭淑妃,還有姐姐、甥女、兒媳婦、長子燕王忠,現在又害死了這一個!他沒法看見兒子許王素節和澤王上金——二人現在流謫遠方,終生禁錮。一個月以前,高宗皇帝剛剛與長樂公主處得很投機,武后就把她派遣出京,永遠不許再入皇宮,高宗已經夠生氣的了。現在他煩惱得厲害,也不再想廢卻武后。他若是個男子漢,爲什麼不廢卻武后呢?並且他還依舊“是”皇帝呀。可是他想,若再把武后處死,不又多了一條人命嗎?

第二天早晨,他向羣臣宣稱要退位,用以表示反抗,讓大唐帝國亡了吧!他又病又疲乏。他向羣臣宣佈,真使羣臣一驚,他說他要退位,要把帝位讓給武后,橫豎她一向就統治著大唐的天下呢。武后是“發揚道德以致太平”的;高宗只要太平,道德能發揚與否倒不要緊。大臣郝處俊等堅持異議,期期以爲不可。因爲太子弘之死,高宗陛下受刺激太大了。

高宗又仔細思量了一番,第二天改變了主意。在痛失愛子之下,他想起了空前的辦法。他封已故的太子弘爲孝敬皇帝,以帝王之禮埋葬,只是國喪縮短爲三十七天,靈位前祭禮也依祭帝王之禮,這種祭禮保持了好幾年。他下詔修建皇陵,名叫恭陵,完全用天子制度。工程浩大,工人厭苦,竟有些工人反抗,投石打傷管理人員,然後逃去無蹤。

太子弘的妻子裴妃臥病在牀。她不想活下去了。一年之後,憂憤而死。就在手著《列女傳》與《閫範》的這位女作家的手下,兩個兒媳短命死了。還有兩個,要在兩年之後。再以後,還有一個皇孫、一個孫女被鞭打而死。歷史上沒有一個皇后,世界上也沒有一個母親,把自己一家骨肉害得這麼多。謀殺成了習慣,兇手對謀殺就失去了恐怖,而武后之害人性命,一定有一種獨攬生殺大權的快樂。我們現在所說的是一個超羣出衆的非常兇手,在她心裡,屠殺就是偉大,就是權威。從歷史上可以看出來,暴虐之主共有一個特點,就是自我陶醉,進一步而成爲自我崇拜。

(本章完)

第三十二章 人心惶惶第三十八章 仍然是接班人的麻煩第十二章 《內軌要略》及宮中鬧鬼第十一章 皇帝探監事件第二十一章 皇帝的孩子並非個個有福第三十五章 請求改朝換代第四十章 萬人空巷的判決第五章 爲了對付那個貌美多姿的妃子第四章 亂倫,接近權力中心的第一步第三十七章 狄仁傑與魏元忠第二十一章 皇帝的孩子並非個個有福第四十一章 用賢之患第二十九章 冤案少不了酷吏和酷刑第三十一章 公衆輿論第十三章 大清洗第三十七章 狄仁傑與魏元忠第三十四章 授圖大典與禁止屠豬第三十七章 狄仁傑與魏元忠第九章 開刀第四十章 萬人空巷的判決第二十二章 還是接班人問題第三章 永遠困擾當權者的接班人問題第十八章 大典之後的陰影第二十章 帝王之才第三十章 也有疾風勁草第四十二章 兩個男情婦第三十八章 仍然是接班人的麻煩第三十一章 公衆輿論第二十六章 徐敬業起兵與《討武曌檄》第十五章 過一夫一妻生活的皇帝第四十四章 不肯犧牲情郎第三十三章 大屠殺第三十五章 請求改朝換代第七章 向皇后進攻第二十章 帝王之才第二十三章 高宗駕崩第二十九章 冤案少不了酷吏和酷刑第十三章 大清洗第十二章 《內軌要略》及宮中鬧鬼第四十四章 不肯犧牲情郎第二十四章 中國的第一個女皇帝就這樣登基第二十四章 中國的第一個女皇帝就這樣登基第十四章 還剩一個對手第四十章 萬人空巷的判決第二十三章 高宗駕崩第三十四章 授圖大典與禁止屠豬第九章 開刀第五章 爲了對付那個貌美多姿的妃子第三十八章 仍然是接班人的麻煩第三章 永遠困擾當權者的接班人問題第十二章 《內軌要略》及宮中鬧鬼第十六章 封禪大典第二十五章 男妃馮小寶第二十五章 男妃馮小寶第二十五章 男妃馮小寶第二十三章 高宗駕崩第八章 元老重臣的抗議第二十九章 冤案少不了酷吏和酷刑第二十七章 討武兵敗第三十四章 授圖大典與禁止屠豬第二十九章 冤案少不了酷吏和酷刑第二章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第四十三章 其實莫須有第三十七章 狄仁傑與魏元忠第四十四章 不肯犧牲情郎第五章 爲了對付那個貌美多姿的妃子第五章 爲了對付那個貌美多姿的妃子第十六章 封禪大典第十章 終於登上皇后寶座第三十二章 人心惶惶第九章 開刀第二十四章 中國的第一個女皇帝就這樣登基第二十章 帝王之才第十六章 封禪大典第四十四章 不肯犧牲情郎第三十四章 授圖大典與禁止屠豬第一章 唐邠王——一個見證人的自述第二十三章 高宗駕崩第三十三章 大屠殺第三十四章 授圖大典與禁止屠豬第二十九章 冤案少不了酷吏和酷刑第十六章 封禪大典第三十七章 狄仁傑與魏元忠第三十九章 無可奈何的情人第三十五章 請求改朝換代第四十一章 用賢之患第二十三章 高宗駕崩第三十九章 無可奈何的情人第二十三章 高宗駕崩第三十七章 狄仁傑與魏元忠第二十三章 高宗駕崩第三十六章 請君入甕種種第二十三章 高宗駕崩第十三章 大清洗第三十二章 人心惶惶第三十章 也有疾風勁草第三十四章 授圖大典與禁止屠豬第三十四章 授圖大典與禁止屠豬第三十三章 大屠殺
第三十二章 人心惶惶第三十八章 仍然是接班人的麻煩第十二章 《內軌要略》及宮中鬧鬼第十一章 皇帝探監事件第二十一章 皇帝的孩子並非個個有福第三十五章 請求改朝換代第四十章 萬人空巷的判決第五章 爲了對付那個貌美多姿的妃子第四章 亂倫,接近權力中心的第一步第三十七章 狄仁傑與魏元忠第二十一章 皇帝的孩子並非個個有福第四十一章 用賢之患第二十九章 冤案少不了酷吏和酷刑第三十一章 公衆輿論第十三章 大清洗第三十七章 狄仁傑與魏元忠第三十四章 授圖大典與禁止屠豬第三十七章 狄仁傑與魏元忠第九章 開刀第四十章 萬人空巷的判決第二十二章 還是接班人問題第三章 永遠困擾當權者的接班人問題第十八章 大典之後的陰影第二十章 帝王之才第三十章 也有疾風勁草第四十二章 兩個男情婦第三十八章 仍然是接班人的麻煩第三十一章 公衆輿論第二十六章 徐敬業起兵與《討武曌檄》第十五章 過一夫一妻生活的皇帝第四十四章 不肯犧牲情郎第三十三章 大屠殺第三十五章 請求改朝換代第七章 向皇后進攻第二十章 帝王之才第二十三章 高宗駕崩第二十九章 冤案少不了酷吏和酷刑第十三章 大清洗第十二章 《內軌要略》及宮中鬧鬼第四十四章 不肯犧牲情郎第二十四章 中國的第一個女皇帝就這樣登基第二十四章 中國的第一個女皇帝就這樣登基第十四章 還剩一個對手第四十章 萬人空巷的判決第二十三章 高宗駕崩第三十四章 授圖大典與禁止屠豬第九章 開刀第五章 爲了對付那個貌美多姿的妃子第三十八章 仍然是接班人的麻煩第三章 永遠困擾當權者的接班人問題第十二章 《內軌要略》及宮中鬧鬼第十六章 封禪大典第二十五章 男妃馮小寶第二十五章 男妃馮小寶第二十五章 男妃馮小寶第二十三章 高宗駕崩第八章 元老重臣的抗議第二十九章 冤案少不了酷吏和酷刑第二十七章 討武兵敗第三十四章 授圖大典與禁止屠豬第二十九章 冤案少不了酷吏和酷刑第二章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第四十三章 其實莫須有第三十七章 狄仁傑與魏元忠第四十四章 不肯犧牲情郎第五章 爲了對付那個貌美多姿的妃子第五章 爲了對付那個貌美多姿的妃子第十六章 封禪大典第十章 終於登上皇后寶座第三十二章 人心惶惶第九章 開刀第二十四章 中國的第一個女皇帝就這樣登基第二十章 帝王之才第十六章 封禪大典第四十四章 不肯犧牲情郎第三十四章 授圖大典與禁止屠豬第一章 唐邠王——一個見證人的自述第二十三章 高宗駕崩第三十三章 大屠殺第三十四章 授圖大典與禁止屠豬第二十九章 冤案少不了酷吏和酷刑第十六章 封禪大典第三十七章 狄仁傑與魏元忠第三十九章 無可奈何的情人第三十五章 請求改朝換代第四十一章 用賢之患第二十三章 高宗駕崩第三十九章 無可奈何的情人第二十三章 高宗駕崩第三十七章 狄仁傑與魏元忠第二十三章 高宗駕崩第三十六章 請君入甕種種第二十三章 高宗駕崩第十三章 大清洗第三十二章 人心惶惶第三十章 也有疾風勁草第三十四章 授圖大典與禁止屠豬第三十四章 授圖大典與禁止屠豬第三十三章 大屠殺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保靖县| 静海县| 武胜县| 龙泉市| 宜兰县| 当雄县| 扶沟县| 隆尧县| 荔浦县| 桑日县| 丹阳市| 漯河市| 如东县| 锦屏县| 二连浩特市| 扶沟县| 北碚区| 呼伦贝尔市| 石阡县| 扎兰屯市| 米脂县| 丰原市| 隆子县| 如皋市| 汕尾市| 阿克陶县| 灵寿县| 寿宁县| 历史| 遂平县| 隆林| 玉林市| 镇康县| 清丰县| 九江县| 靖远县| 胶州市| 色达县| 同江市| 景洪市| 普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