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十六章 請君入甕種種

請君入甕種種

世事雖複雜萬端,然自古至今似乎有一個萬古不變之法存乎其間,亂必返乎治,變終返乎常,太平如日月星辰,雖然一時爲雲霧所蔽,終會否極泰來,得以復其常態。冥冥之中自有天理循環,惡有惡報,正義終得伸張於天下?,F在大勢推移,兇邪極盛之中,已伏漸衰之勢,我當感謝太宗皇帝在天之靈。但我仍當感謝上蒼,陰陽變化之理,自古善善惡惡,各有其報,分毫不爽,使天下宇宙之間,保持常態,不失均衡。誠如詩人所說,暴雨不終朝,痢疫終會自行消滅,專制殘暴之君未有不玩火自焚的。

我並非在此推演宇宙真理,談論天下大道,只是爲記載天授元年以後,朝廷情勢漸有轉機,其原因亦頗耐人尋味。如酷吏周興之輩先後死亡,又由於他們之間相互鉤心鬥角,正人君子往往死裡逃生,得以保全性命。由此可見冥冥之中,必有主宰。當然我並非說霍王元軌和韓王元嘉諸老伯皆得善終。他們都未得善終,誠然不假。但是不少命定要恢復大唐天下的正人君子卻逃過了此一浩大的劫難。如今將有一連串的事件發生,每一事件各具有其特殊影響,結果引起一班傑出之士,促使形勢發展演變,終於擊敗武后,使其圖謀成就歸於泡影。如武承嗣與來俊臣的陰謀詭計總是爲正人君子如狄仁傑、魏玄同、徐有功等破壞。結果左右大局的不是來俊臣、索元禮、周興等酷吏,而是狄仁傑、魏玄同、徐有功等賢良之臣。大臣的氣節漸漸剛強,志同道合,相結一體,勇氣已然恢復。一個御史臺的大夫,甘冒一死,違抗武后旨意,不肯離京去外。一個平常的大理正寧願辭官不做,不肯遵從武后命令誣陷無辜之人。更因武后與寵臣晝夜荒淫,剛直之臣鹹引爲奇恥,於是結爲心腹,力圖恢復大唐皇位。

強暴終有腐敗之日,武后亦非例外。武后寵幸張易之、張昌宗兄弟,荒淫無度。武后雖然自命不凡,但也逃不出肉體凡胎的人生之道。她的**淫亂就是她的滅亡之道。這是自然之理。武后野心得遂,乃縱情享樂,而酷吏特務頭子因嫉妒而傾軋,於是自相殘殺,卑鄙的小政客如武承嗣、來俊臣又在失和之後相爭相鬥,也不得善終。

正如冬至之時,天最短,陰最盛。可是就在天最短陰最盛之日,陽則漸升,天漸變長。自今日起,可以看見狄仁傑漸漸得勢。狄

仁杰老成深算,足智多謀,一身系唐室存亡,能遇大難而得以倖免,皇子旦亦能死中逃生,瘋和尚馮小寶死得出人意料,武承嗣之失敗,皇子哲之復位,來俊臣奇妙之結果,與最後武后居處控鶴府的變得不安,竟以武后之被幽而死了卻此一大公案。以上等等都是小人勢消,君子道長,唐室中興的重大節目。

武后是個傑出的女人,這個無可否認。除去瘋狂熱衷於權力,極端自尊自大以外,頭腦非常清楚,非常冷靜,個性聰敏而堅強。在她生活裡最後的十年,性格已漸見寬容,胸襟亦漸見開闊,但對政權仍把持過甚,不得不說是一樁遺憾。但是她已停止殘殺,把以前用各種方法放逐的賢良之臣又都召回爲官。雖然武承嗣與來俊臣時時圖逞陰謀詭計,武后並未使大權旁落。武后如果不圖謀篡唐自立,本可以成爲一個有道之主,比歷史上若干帝王都好。她的新朝代剛一建立,立刻把以前用的像索元禮、周興、來俊臣等殘害忠良殘害百姓的酷吏,因爲目的已然達到,完全棄置不用,把以前私心敬慕而不得不放逐的賢良之臣召回朝廷,給予重用。武后之從容鎮靜,老成練達,雖然難以洗滌其殘忍毒狠之罪,卻也使人敬佩。

在輔佐武后竊奪政權且已獲得賞賜的一般小政客之中,除去武承嗣之外,幾乎沒有一個活到一年的。即以傅遊藝而論,當初領導關中父老奏請武后廢唐興周,因而屢次升官,終於飛黃騰達,但在武后成功一年之後,即因貪污不法被殺。那一時期死亡的那些人裡,以酷吏周興之死最令人心稱快。

在武后的三個劊子手之中,索元禮已死。索元禮以刑逼犯人被控,當時被交與有司審問。現在情形大不同,索元禮不是像以前向別人逼供,而是自己受人逼供了,而且是用他自己那套得意的方法。他不肯服罪,當時的大理正就是他的故友。這位故友說:“好,我派人把你自己發明的夾碎犯人腦袋的鐵帽子拿進來吧?!彼髟Y一想自己的腦袋恐怕要在鐵帽子中夾碎,會從鐵帽子之中流出了口供,於是立刻服罪,死於獄中。

周興之死也是大同小異,只是更覺別致有趣。“請君入甕”這個典故就是由周興之死流傳下來的。這也算毒攻毒,黑吃黑。當時來俊臣野心勃勃,對周興之權位非常嫉恨,向御史臺密告,說周興在一個案子裡株連大將軍丘神,丘神因而被殺。來俊臣已陛見武后,曾獲

武后密旨親去審問周興。周興已無法逃出來俊臣的手心。

那天,來、周兩位朋友正一同飲酒。周興還不知道自己已然受了別人的密告。在武后周朝剛一開國,他因功剛剛官封尚書省左僕射之職。

來俊臣說:“我有一個案子,很不容易辦。我不管用什麼方法,犯人總不肯招供。那個人太倔強。我真不知道怎麼是好。”

周興得意揚揚地說:“說什麼沒辦法。若照我的辦法,把犯人放在一個大甕裡,四周圍點上火烤,我敢跟你打賭,一烤到難於忍耐之時,他一定求饒。那時,你要什麼口供他也會招的?!眮砜〕嫉难劬饫庹丈涑鰜?,他說:“這倒是個好辦法!犯人現在就關在這所房子裡呢,咱們試試吧?!?

下人擡進來了一個大甕,在四周圍點上了火。

來俊臣問:“你看燒得可以了吧?若可以,就把犯人帶來吧?!?

“我想可以了。”

來俊臣臉上陡然變色。從袖子裡掏出武后令他拘捕這位政敵的聖旨,向周興說:“那麼請君入甕吧?!?

周興的臉驀然變得煞白,渾身顫抖,跪在地上,磕頭求饒。他在供詞上籤了名,供詞呈遞給武后。武后(現在按官稱應當叫皇帝了)心念周興過去曾立過功勞,特予體恤,只流放南方,並未殺害。在路上爲以前被他誣殺的那些忠良之臣的親友截住,拿自己的性命還了一份血債。

周興一死,那些胸無點墨的、也曾胡作非爲顯赫一時的大理正一羣亂黨,終於解體了。只有來俊臣還未動。他與武承嗣結爲心腹,受其指使,仍思興風作浪,但是武承嗣的陰謀詭計,在武后的排山倒海的巨浪之下,也不過像一小股逆流的漣漪細波而已。

在武承嗣的卵翼之下,來俊臣現在是一個最可怕的人物。因爲武后的目的雖然已經達到,她侄兒武承嗣的卻還沒有,現在皇子旦已被武后立爲皇嗣。她雖然不再需要一羣劊子手般的大理正,武承嗣還需要。武承嗣以爲身爲武后的父親武士彠的長孫,按理當爲新朝的太子,將來繼承皇位,以武家而言,理當如此。但是他愚蠢而驕傲,輕舉妄動,處處惹人厭惡,招人鄙視。藉著來俊臣的幫助,他仍然能羅織一些曾經反對過他的高級官員,將一些正直不阿之士置諸死地。最後,他的目光轉向一代巨人狄仁傑的身上,他指使來俊臣去下毒手。

(本章完)

第三十五章 請求改朝換代第三十一章 公衆輿論第三章 永遠困擾當權者的接班人問題第六章 掐死親生女兒的收穫第八章 元老重臣的抗議第三十八章 仍然是接班人的麻煩第十七章 弱不敵強,古今一理第二十三章 高宗駕崩第二十七章 討武兵敗第四十三章 其實莫須有第三十三章 大屠殺第三十五章 請求改朝換代第二十二章 還是接班人問題第二十一章 皇帝的孩子並非個個有福第七章 向皇后進攻第十九章 又是一樁疑案第四十章 萬人空巷的判決第三十四章 授圖大典與禁止屠豬第三十六章 請君入甕種種第三十二章 人心惶惶第三十二章 人心惶惶第三十四章 授圖大典與禁止屠豬第二十七章 討武兵敗第二十五章 男妃馮小寶第三十章 也有疾風勁草第二章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第一章 唐邠王——一個見證人的自述第十三章 大清洗第三章 永遠困擾當權者的接班人問題第二十二章 還是接班人問題第二十九章 冤案少不了酷吏和酷刑第三十八章 仍然是接班人的麻煩第四十一章 用賢之患第二十三章 高宗駕崩第十五章 過一夫一妻生活的皇帝第六章 掐死親生女兒的收穫第三十六章 請君入甕種種第三十九章 無可奈何的情人第二十九章 冤案少不了酷吏和酷刑第十六章 封禪大典第十七章 弱不敵強,古今一理第十四章 還剩一個對手第二十五章 男妃馮小寶第三十五章 請求改朝換代第四十章 萬人空巷的判決第二十四章 中國的第一個女皇帝就這樣登基第四章 亂倫,接近權力中心的第一步第十章 終於登上皇后寶座第三十五章 請求改朝換代第一章 唐邠王——一個見證人的自述第三十八章 仍然是接班人的麻煩第十九章 又是一樁疑案第三十七章 狄仁傑與魏元忠第四十一章 用賢之患第二十三章 高宗駕崩第三十三章 大屠殺第十八章 大典之後的陰影第四十四章 不肯犧牲情郎第二十七章 討武兵敗第十三章 大清洗第三十七章 狄仁傑與魏元忠第十章 終於登上皇后寶座第十一章 皇帝探監事件第三十三章 大屠殺第十章 終於登上皇后寶座第三十四章 授圖大典與禁止屠豬第四章 亂倫,接近權力中心的第一步第五章 爲了對付那個貌美多姿的妃子第四十一章 用賢之患第七章 向皇后進攻第十章 終於登上皇后寶座第十八章 大典之後的陰影第四十一章 用賢之患第一章 唐邠王——一個見證人的自述第二章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第四十章 萬人空巷的判決第十九章 又是一樁疑案第四章 亂倫,接近權力中心的第一步第三十二章 人心惶惶第三十章 也有疾風勁草第十一章 皇帝探監事件第十四章 還剩一個對手第四章 亂倫,接近權力中心的第一步第二十一章 皇帝的孩子並非個個有福第二十七章 討武兵敗第二十一章 皇帝的孩子並非個個有福第十九章 又是一樁疑案第三十三章 大屠殺第三十三章 大屠殺第三十四章 授圖大典與禁止屠豬第二章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第九章 開刀第二十八章 檢舉箱的發明第八章 元老重臣的抗議第三十三章 大屠殺第四章 亂倫,接近權力中心的第一步第八章 元老重臣的抗議
第三十五章 請求改朝換代第三十一章 公衆輿論第三章 永遠困擾當權者的接班人問題第六章 掐死親生女兒的收穫第八章 元老重臣的抗議第三十八章 仍然是接班人的麻煩第十七章 弱不敵強,古今一理第二十三章 高宗駕崩第二十七章 討武兵敗第四十三章 其實莫須有第三十三章 大屠殺第三十五章 請求改朝換代第二十二章 還是接班人問題第二十一章 皇帝的孩子並非個個有福第七章 向皇后進攻第十九章 又是一樁疑案第四十章 萬人空巷的判決第三十四章 授圖大典與禁止屠豬第三十六章 請君入甕種種第三十二章 人心惶惶第三十二章 人心惶惶第三十四章 授圖大典與禁止屠豬第二十七章 討武兵敗第二十五章 男妃馮小寶第三十章 也有疾風勁草第二章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第一章 唐邠王——一個見證人的自述第十三章 大清洗第三章 永遠困擾當權者的接班人問題第二十二章 還是接班人問題第二十九章 冤案少不了酷吏和酷刑第三十八章 仍然是接班人的麻煩第四十一章 用賢之患第二十三章 高宗駕崩第十五章 過一夫一妻生活的皇帝第六章 掐死親生女兒的收穫第三十六章 請君入甕種種第三十九章 無可奈何的情人第二十九章 冤案少不了酷吏和酷刑第十六章 封禪大典第十七章 弱不敵強,古今一理第十四章 還剩一個對手第二十五章 男妃馮小寶第三十五章 請求改朝換代第四十章 萬人空巷的判決第二十四章 中國的第一個女皇帝就這樣登基第四章 亂倫,接近權力中心的第一步第十章 終於登上皇后寶座第三十五章 請求改朝換代第一章 唐邠王——一個見證人的自述第三十八章 仍然是接班人的麻煩第十九章 又是一樁疑案第三十七章 狄仁傑與魏元忠第四十一章 用賢之患第二十三章 高宗駕崩第三十三章 大屠殺第十八章 大典之後的陰影第四十四章 不肯犧牲情郎第二十七章 討武兵敗第十三章 大清洗第三十七章 狄仁傑與魏元忠第十章 終於登上皇后寶座第十一章 皇帝探監事件第三十三章 大屠殺第十章 終於登上皇后寶座第三十四章 授圖大典與禁止屠豬第四章 亂倫,接近權力中心的第一步第五章 爲了對付那個貌美多姿的妃子第四十一章 用賢之患第七章 向皇后進攻第十章 終於登上皇后寶座第十八章 大典之後的陰影第四十一章 用賢之患第一章 唐邠王——一個見證人的自述第二章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第四十章 萬人空巷的判決第十九章 又是一樁疑案第四章 亂倫,接近權力中心的第一步第三十二章 人心惶惶第三十章 也有疾風勁草第十一章 皇帝探監事件第十四章 還剩一個對手第四章 亂倫,接近權力中心的第一步第二十一章 皇帝的孩子並非個個有福第二十七章 討武兵敗第二十一章 皇帝的孩子並非個個有福第十九章 又是一樁疑案第三十三章 大屠殺第三十三章 大屠殺第三十四章 授圖大典與禁止屠豬第二章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第九章 開刀第二十八章 檢舉箱的發明第八章 元老重臣的抗議第三十三章 大屠殺第四章 亂倫,接近權力中心的第一步第八章 元老重臣的抗議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渠县| 博野县| 南康市| 上饶县| 册亨县| 绥宁县| 林西县| 聂拉木县| 广平县| 樟树市| 岳阳市| 郑州市| 四会市| 灵武市| 衡水市| 文登市| 南汇区| 商城县| 当阳市| 东港市| 岳西县| 深州市| 城固县| 乐业县| 建始县| 长兴县| 康保县| 谢通门县| 马山县| 华安县| 闸北区| 新河县| 阿坝县| 普陀区| 安新县| 海口市| 遂昌县| 富川| 澄城县| 安阳市| 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