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十七章 討武兵敗

討武兵敗

不幸的是起義大軍的領袖都是書生,其中沒有一個人有戰陣經驗。如果戰略運用得宜,起義大軍可以像《討武曌檄》上所說,大軍之勢可以如火燎原,把武后在迎仙院裡活活燒死。但是衆人議論紛紛,莫衷一是。如果當時依照幾個才智過人的謀士行事,只要大軍直取京都,即可獲勝,一舉即可定大局。那時朝廷的兵馬措手不及,地方軍隊中很多都忠心於大唐,尤以勇武善戰的山東健兒爲甚,必然望風起義,倒戈來降,於是聲討武氏的武力自然聲勢浩大起來。但是徐敬業決定要謹慎從事。以金陵爲根據,不取攻勢,而取守勢,意在初步失利之後,可以撤退,然後據有東南,繼續作戰。如此一來,遂無法把握人心;因爲偏安金陵一隅之地,以衆寡懸殊之勢,行將征戰連年,於是人心盡失。武后派左玉鈐衛大將軍李孝逸率兵三十萬來擊。兩軍在江北相遇。江北是一帶平原,湖沼河流,縱橫交錯,離揚州不遠。

最初,雙方勝負不分,敬業軍在金陵西北,半繞湖山爲陣,以金陵爲戰事之樞紐。大將軍李孝逸踟躕不前。武后治事必求萬全,決不冒險。李孝逸萬一倒戈起義,加入敬業叛軍,豈不麻煩。武后於是令曾北征突厥的名將黑齒常之率江南之兵監視李孝逸軍。李孝逸的謀士向孝逸獻計,請孝逸在黑齒常之到來以前,迅採行動,擇敵弱點攻擊,因爲敵軍中各處兵馬,亦強弱不同,孝逸方面並非不知。於是兩軍在河水兩岸往復廝殺。這兩岸蘆葦叢生,觸火即燃。朝廷大軍縱火燒起蘆葦,當時秋高風大,火勢蔓延甚速,敬業兵馬大亂。敬業見自己兵馬潰散,力謀在江南重整武力,終歸失敗。而朝廷大軍已火速追蹤前來。

最後,敬業見大勢已去,想逃到海濱,乘舟前往高麗。在海濱等船之際,又被風濤所阻,不久,

被部下刺殺,其他將領,悉數被俘。起草千古傑作《討武曌檄》的駱賓王,從此失去蹤影,再無消息。各被俘將領都遭斬首,將頭送往京都獻功。此次朝廷平定叛亂,歷時不過兩月,至十一月全部肅清。

義軍二十五個將領的首級,高高懸在洛陽的城門之上。武后深恨反叛。不但敬業全家被滅門,武后餘怒未息,還及敬業的祖父司空李。縱然這位極人臣的開國元老,在她進位爲後之時曾經親奉冠冕,曾經使她得升高位,得攬大權,曾經身爲元帥,征服高麗,並且是太宗皇帝的凌煙閣上二十四位功臣之一,他在九泉之下,也無法安寧。武后下令,將李的墳墓掘開,開棺戮屍。(統率大軍平定叛亂的兩位將領,也在數年之後爲武后所殺。)

在戰事仍在進行之時,武后已先向衆臣發了一次雷霆之怒。裴炎對武后的內侄武承嗣,處處掣肘,步步阻礙。武承嗣向朝廷控告了裴炎一本,武后遂下旨將裴炎處死。只因裴炎的侄子爲敬業謀反事株連,武承嗣遂彈劾裴炎,控以同謀。而真正理由卻是裴炎曾經向武后奏稱,倘武后歸政於中宗,叛軍再無藉口,勢必瓦解。只因如此進諫,武后懷恨,縱然裴炎廉介忠貞,人人盡知,亦難免斬首之罪。裴炎身爲宰相,身後抄沒家產之時,竟發現相府只是家徒四壁,寥寥幾件傢俱而已。

審問裴炎之時,殊爲荒唐可笑,當時全體官員爭論的,並非裴炎是否真正參與謀反,而是是否有謀反嫌疑。至於證據,則分毫無有。當時爭論如下:

鳳閣舍人李景諶:“臣深信裴炎大概會參與謀反的。”

鳳閣侍郎胡元範:“不然,裴炎一向廉介忠貞。臣相信他不會。”

納言劉齊賢:“臣與胡元範的看法一樣。”

武后:“朕知道裴炎會參與亂黨。諸卿並不知情。”

元範:“若裴炎謀反,臣輩也謀反了。”

武后:“朕知裴炎反,卿輩不反。”

武后說這種話,心中原有隱秘之意。她的意思是,要使武家代唐室宗族興起之時,裴炎必反,只是未曾明言而已。她和武承嗣都知道,必須把裴炎處死不可。武后陰狠起來,又將兩員大將處死,只控以與叛將有舊,並未審判,僅飭宮中一小臣攜帶聖旨,馳至兩將任所,即將二員大將斬首。一將爲左威衛大將軍程務挺,程務挺在世時,突厥聞之喪膽,被殺之後,突厥歡呼稱快。另一將爲王方翼,爲王皇后族人。

敬業叛亂平定之後,武后揚揚得意,一天,召羣臣於武成殿,御寶座,向羣臣怒斥道:

“朕於天下,無所虧負,汝等可知道?”

羣臣齊聲道:“是的,陛下。”

武后接著又說下去:“朕輔佐先帝,三十餘年,爲天下憂勞,竭盡忠智。汝等爵祿富貴,全系朕所賜予。天下太平,全系朕休養生息之功。自從先帝棄羣臣,朕以社稷爲重,不敢自惜,只知愛人。叛軍興起,首魁竟系將相大臣。似伉扈難制,誰能勝似裴炎?將門之子,誰能勝似徐敬業?宿將善戰,誰能勝似程務挺?彼等皆系人傑,不利於朕,朕能戮之。汝等如果自以爲才略勝過彼等,儘可早日起事;如若不然,忠心事朕,切勿自作聰明,爲天下恥笑。”

羣臣頓首,不敢仰視,齊聲奏道:“陛下,臣不敢,謹遵聖命。”

以事理而論,武后是代子臨朝。她可以正言以告天下所行所爲,並無失當;並無公然不忠於唐室之舉。她的假面具尚未撕破。她仍然是仁慈之主,她“不敢自惜,只知愛人”。她當然正在君臨萬民。至於將來如何?她仍然是一代人君。她已然下定決心,要做千年萬載女中之魁元。她自知有此能力,有此才略。

(本章完)

第二十三章 高宗駕崩第三十章 也有疾風勁草第二十六章 徐敬業起兵與《討武曌檄》第十六章 封禪大典第十二章 《內軌要略》及宮中鬧鬼第十五章 過一夫一妻生活的皇帝第七章 向皇后進攻第二十四章 中國的第一個女皇帝就這樣登基第四十二章 兩個男情婦第四十四章 不肯犧牲情郎第三十五章 請求改朝換代第三十九章 無可奈何的情人第三十八章 仍然是接班人的麻煩第三十七章 狄仁傑與魏元忠第三十八章 仍然是接班人的麻煩第九章 開刀第三十五章 請求改朝換代第三十四章 授圖大典與禁止屠豬第三十章 也有疾風勁草第二十二章 還是接班人問題第三十章 也有疾風勁草第三十二章 人心惶惶第四章 亂倫,接近權力中心的第一步第二十一章 皇帝的孩子並非個個有福第三十章 也有疾風勁草第十一章 皇帝探監事件第四十章 萬人空巷的判決第三十章 也有疾風勁草第三十六章 請君入甕種種第三十五章 請求改朝換代第十二章 《內軌要略》及宮中鬧鬼第十二章 《內軌要略》及宮中鬧鬼第三十章 也有疾風勁草第十五章 過一夫一妻生活的皇帝第二十九章 冤案少不了酷吏和酷刑第三十二章 人心惶惶第二十四章 中國的第一個女皇帝就這樣登基第二十六章 徐敬業起兵與《討武曌檄》第四十章 萬人空巷的判決第三十五章 請求改朝換代第九章 開刀第二十八章 檢舉箱的發明第四十章 萬人空巷的判決第十章 終於登上皇后寶座第三十七章 狄仁傑與魏元忠第四十三章 其實莫須有第七章 向皇后進攻第二十三章 高宗駕崩第二十章 帝王之才第四十一章 用賢之患第二十八章 檢舉箱的發明第十章 終於登上皇后寶座第十一章 皇帝探監事件第三十一章 公衆輿論第五章 爲了對付那個貌美多姿的妃子第八章 元老重臣的抗議第三章 永遠困擾當權者的接班人問題第十四章 還剩一個對手第十六章 封禪大典第十二章 《內軌要略》及宮中鬧鬼第三十三章 大屠殺第十一章 皇帝探監事件第二十章 帝王之才第二章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第九章 開刀第二十章 帝王之才第二十七章 討武兵敗第二十章 帝王之才第十九章 又是一樁疑案第五章 爲了對付那個貌美多姿的妃子第十八章 大典之後的陰影第三章 永遠困擾當權者的接班人問題第三十七章 狄仁傑與魏元忠第四十章 萬人空巷的判決第十八章 大典之後的陰影第三十八章 仍然是接班人的麻煩第四十章 萬人空巷的判決第十五章 過一夫一妻生活的皇帝第二十九章 冤案少不了酷吏和酷刑第五章 爲了對付那個貌美多姿的妃子第四十一章 用賢之患第十一章 皇帝探監事件第三十七章 狄仁傑與魏元忠第十章 終於登上皇后寶座第二十三章 高宗駕崩第三十二章 人心惶惶第六章 掐死親生女兒的收穫第四十章 萬人空巷的判決第七章 向皇后進攻第十九章 又是一樁疑案第三十二章 人心惶惶第六章 掐死親生女兒的收穫第二十七章 討武兵敗第四十三章 其實莫須有第四章 亂倫,接近權力中心的第一步第十九章 又是一樁疑案第九章 開刀第十六章 封禪大典
第二十三章 高宗駕崩第三十章 也有疾風勁草第二十六章 徐敬業起兵與《討武曌檄》第十六章 封禪大典第十二章 《內軌要略》及宮中鬧鬼第十五章 過一夫一妻生活的皇帝第七章 向皇后進攻第二十四章 中國的第一個女皇帝就這樣登基第四十二章 兩個男情婦第四十四章 不肯犧牲情郎第三十五章 請求改朝換代第三十九章 無可奈何的情人第三十八章 仍然是接班人的麻煩第三十七章 狄仁傑與魏元忠第三十八章 仍然是接班人的麻煩第九章 開刀第三十五章 請求改朝換代第三十四章 授圖大典與禁止屠豬第三十章 也有疾風勁草第二十二章 還是接班人問題第三十章 也有疾風勁草第三十二章 人心惶惶第四章 亂倫,接近權力中心的第一步第二十一章 皇帝的孩子並非個個有福第三十章 也有疾風勁草第十一章 皇帝探監事件第四十章 萬人空巷的判決第三十章 也有疾風勁草第三十六章 請君入甕種種第三十五章 請求改朝換代第十二章 《內軌要略》及宮中鬧鬼第十二章 《內軌要略》及宮中鬧鬼第三十章 也有疾風勁草第十五章 過一夫一妻生活的皇帝第二十九章 冤案少不了酷吏和酷刑第三十二章 人心惶惶第二十四章 中國的第一個女皇帝就這樣登基第二十六章 徐敬業起兵與《討武曌檄》第四十章 萬人空巷的判決第三十五章 請求改朝換代第九章 開刀第二十八章 檢舉箱的發明第四十章 萬人空巷的判決第十章 終於登上皇后寶座第三十七章 狄仁傑與魏元忠第四十三章 其實莫須有第七章 向皇后進攻第二十三章 高宗駕崩第二十章 帝王之才第四十一章 用賢之患第二十八章 檢舉箱的發明第十章 終於登上皇后寶座第十一章 皇帝探監事件第三十一章 公衆輿論第五章 爲了對付那個貌美多姿的妃子第八章 元老重臣的抗議第三章 永遠困擾當權者的接班人問題第十四章 還剩一個對手第十六章 封禪大典第十二章 《內軌要略》及宮中鬧鬼第三十三章 大屠殺第十一章 皇帝探監事件第二十章 帝王之才第二章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第九章 開刀第二十章 帝王之才第二十七章 討武兵敗第二十章 帝王之才第十九章 又是一樁疑案第五章 爲了對付那個貌美多姿的妃子第十八章 大典之後的陰影第三章 永遠困擾當權者的接班人問題第三十七章 狄仁傑與魏元忠第四十章 萬人空巷的判決第十八章 大典之後的陰影第三十八章 仍然是接班人的麻煩第四十章 萬人空巷的判決第十五章 過一夫一妻生活的皇帝第二十九章 冤案少不了酷吏和酷刑第五章 爲了對付那個貌美多姿的妃子第四十一章 用賢之患第十一章 皇帝探監事件第三十七章 狄仁傑與魏元忠第十章 終於登上皇后寶座第二十三章 高宗駕崩第三十二章 人心惶惶第六章 掐死親生女兒的收穫第四十章 萬人空巷的判決第七章 向皇后進攻第十九章 又是一樁疑案第三十二章 人心惶惶第六章 掐死親生女兒的收穫第二十七章 討武兵敗第四十三章 其實莫須有第四章 亂倫,接近權力中心的第一步第十九章 又是一樁疑案第九章 開刀第十六章 封禪大典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池州市| 吉隆县| 革吉县| 遵化市| 柳江县| 克东县| 雷州市| 广水市| 芮城县| 五指山市| 淮安市| 祥云县| 三河市| 玛多县| 化德县| 安丘市| 屏山县| 类乌齐县| 吉木萨尔县| 修武县| 潞西市| 桃源县| 花垣县| 隆回县| 新昌县| 南漳县| 荥阳市| 临泉县| 温泉县| 长海县| 汉川市| 屯留县| 越西县| 长泰县| 哈巴河县| 江永县| 武清区| 仁寿县| 黑龙江省| 顺平县| 麻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