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典之後的陰影
在祭天之前,高宗在特闢的行宮裡齋戒沐浴,行宮裡的燈火徹夜通明。祭壇的三面建有三個高臺,四周立有皇帝的黃色旗幟,祭壇是特爲皇帝祭天建築的。祭壇圓形,漆成藍色,圓是象徵天形,藍是象徵天色。祭壇之下,在外面的高臺上,另設圍牆,供宮樂班演奏。磬與鍾在此古禮中特別重要,置於後面,鼓與其他樂器陳列之順序,與祭祖時相同,祭壇頂上是雕刻在玉石上的祭文,還有三個玉石雕刻的神牌,一尺二寸長,一寸兩分寬,上面刻著神名,字上貼有金葉。一個牌位上雕刻著“昊天上帝”,這個牌位在典禮完畢後,就封在祭壇裡。另兩個牌位上一個寫著高宗的父親太宗的名字,一個寫著高宗的祖父高祖的名字,將來典禮完畢之後,這兩個牌位便放在金櫃裡,帶回太廟陳列。這三個牌位現在都陳列在石桌上,石桌四尺高,五尺寬,鋪著繡有花樣的錦緞。奠酒之後,封禪之禮開始。祭文裝在玉櫃裡,用金泥封上,上面蓋上皇帝的玉璽,再用金繩纏繞五次。然後放在石桌上一個方槽裡,槽是早就刻好的。然後用五色土蓋上全壇,於是這個祭壇就成了一個高丘,永志這個神聖的封禪之地。
這三個典禮分別在三天內連續(xù)舉行,儀式大致相似。祭天在晨光曦微之時舉行。休息一下之後,皇帝由參與祭典的官員陪同到山頂,就在山頂過夜。上山也不過兩三個時辰,路是用寬大的石板鋪成的。這條石板路就是當年孔夫子走過的,千百年來,帝王、詩人、尋常的旅客,都是從這條大石板路走到那大名鼎鼎的山巔上去的。第二天,典禮在山頂舉行,參與祭典的人員,都在當天回到山下的住處。
第三天,祭地在社首山舉行,社首山離泰山不過一里多遠。享祭的神靈爲皇帝的母親與祖母。與祭天不同之處是壇爲方形,漆以黃色,方所以象徵地之形,黃所以象徵地之色。不用“雷鼓”,用低沉的銅鼓。
獻祭共有三次,照例皇帝首獻,武后亞獻。太宗
的越國太妃燕氏終獻。燕氏參與獻祭,這樣好符合武后堅持女人蔘與祭典的意思。
祭禮舉行當中,每一個儀式都有宮中的歌唱班唱歌,由鐘磬、樂隊伴奏。十二個鐘擺列如圓環(huán),象徵黃道帶十二宮。典禮進行之時,鐘磬之演奏極爲重要。不過由於龜茲的管絃樂器的輸入,中國的樂隊的樂器日形豐富。龜茲的樂器計有五絃琵琶、箏,都是低音的,篳篥(吐蕃的小短笛)所發(fā)的聲音非常尖銳。據說在戰(zhàn)場之上,中國的戰(zhàn)馬都聞聲震驚的。此外有簫、管,以及各式各樣陶燒的管子和鼓。
祭典開始之時,首爲一陣鐘磬合奏。祭壇之下點起火來。青煙上升霄漢,迎接諸神。歌唱班齊唱禱歌,於是樂隊奏樂,天子駕臨。天子身穿龍袍,頭戴皇冠,皇冠上垂有瓔珞十二個,皇帝在歌聲中緩緩走上臺階。在祭壇之前獨祭,飲酒,傾倒奠酒,誦禱文,每行一禮,必有特定之歌樂相伴。皇帝下壇之時,仍演“青山舞”,輕移緩步,備極優(yōu)美。舞者一百六十四人,身穿寬袖綢袍,褲腿束帶,腳著黑皮靴,頭上戴黑色假髮。
現在皇后那漆成天藍與金黃的鳳輦到了。在典禮中間停頓之時,歌唱班停止文曲,改唱武曲。在戰(zhàn)爭之舞裡,舞者身披銀鎧,手執(zhí)長槍,排列成隊,進入祭臺。文舞與戰(zhàn)舞,皆象徵帝王之兩面,一以獲致太平,一以誇耀武功。
皇后頭戴鳳冠,有珍珠十二串自冠上垂在前面,身穿緞袍,上面繡有鳳凰,由侍女攙扶著,走上臺階。皇后的左右兩側,侍女用雙竿擡有絲綢寬帳,遮蔽著皇后。寬帳上繡得燦爛奪目。此種富麗鮮豔的刺繡,頗爲當時大儒所不滿,以爲有悖封禪大典莊嚴端肅之義。封禪爲宗教大典,並非社交集會。
在歷史上,女人蔘與如此莊嚴神聖的典禮,這還是第一次。不過這個女人是武則天,當然,她應當爲後來皇帝樹立楷模。至於後來,她決定廢去唐朝的宗廟,斷絕唐室祖先的血食,那當另行別論。現在卻是跪在翁姑的牌位之前,奉獻祭品。在儀式中,低音的
鐘鼓,各以不同的時間,分別伴隨著不同的步調。武后內中心滿意足,外面容光煥發(fā),徐徐走下臺去,侍女捧著牌位,舞者槍光閃爍,與武后的步伐相伴而舞。在這種至高無上的頃刻之間,武后執(zhí)行了她十五年前侍奉太宗皇帝之時,親眼看見太宗皇帝執(zhí)行的職務。不過使武后醉心的,是封禪典禮的壯觀華嚴,至於宗教的虔誠要義,她不懂,她也毫不措意。
三獻之後,典禮完成。隨後幾天都舉行宴會,遊藝歡樂。正月初四日,皇帝皇后在宮廷接受百官與諸夷使節(jié)的朝賀。初五日,皇帝頒發(fā)詔書。高宗年號改爲乾封,大赦天下,高官受爵,小吏加俸,封禪之行所經各地及泰山地區(qū)百姓,豁免田賦。以酒肉與百姓,以志七日之慶。最後一天終日歡宴,由皇帝在祭臺之上賜宴,有音樂演奏,有色彩濃豔的民間舞蹈,諸番夷使節(jié)有自請獻舞者。在諸娛樂項目中,有一通俗的短喜劇,叫《大搖娘》,演一個妻子懼怕醜陋可怕的丈夫。她每向丈夫身邊走近一步,即搖擺而舞,表示恐懼之態(tài),每走一步一舞,觀衆(zhòng)即參加高呼:“搖呀,小娘子!”觀衆(zhòng)歡呼,樂不可支。
太宗當年創(chuàng)的“破陣舞”,經過很多改進,由一百二十八人蔘加。舞者身披銀鎧,手持長槍闊斧,前面一軍官,身披金黃色鎧甲,手扶大纛。全部一百二十八人,分爲八隊,舞蹈之時,八隊時合時散,用武器相舉,表示太宗擊敗敵人之意。表演極其逼真,真是一片戰(zhàn)場景象。觀者動容,高宗竟落下淚來。
在四月裡,高宗武后返回洛陽,沿路曾至曲阜孔廟祭禮,並至老君廟祭老君,到其他廟去佈施,到各名勝遊覽。前後共離京都六個月。
此次封禪之行,一切應當是很如意了,可是在武后眼裡,並不如是。因爲一路之上,高宗太喜愛魏國夫人。這時魏國夫人已經出落成一個玉立亭亭美貌多姿的女郎了。在祭典以前齋戒的時候,這件事情讓武后心裡固然沒有一刻安靜,在祭壇之前獻祭的時候,武后也不能將虔誠敬畏的心思凝集專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