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十一章 臨高紡織廠

廠房結構再簡單,全部建成也需要將近一個月,加上新的機器要重新制作,女工學習操作紡車和織機也需要時間,意味著紡織廠要停工將近一個月。

不過夏天南覺得這是必要的,磨刀不誤砍柴工,一切準備就緒再開工,總比倉促開工出問題好。

在古代,組織千人規模的大生產,可不像現代那麼容易,就算是現代,也要制定生產流程和上班紀律。

趁著停工期間,夏天南編寫了工廠的簡易制度,林偉業則按照上次的辦法,木匠每製成一批紡車和織機,就培訓一批女工——不過這次不需要他手把手教了,有符南英和譚二嫂帶領幾個優秀的女工當師傅,他在旁邊現場指導即可。

廣州的張明禮斷貨了,他坐不住了,坐船趕到臨高,督促供貨。

“夏老弟,棉布的生意這麼好,爲什麼不趁熱打鐵,怎麼還斷貨了呢?”

夏天南安撫他:“張兄,不用慌,現在我們一下多了這麼多女工,需要時間培訓,擴建產房也要時間。只要給我一個月,工廠就能復工,到時候產量還有一個井噴式的爆發,你就放心好了。”

“那就好,我還以爲供應不上了呢?”

“其實,咱們的棉布銷路這麼好,適當斷幾天貨,還能激發買主的購買慾望。”夏天南搬出了後世著名的飢餓營銷理論。

張明禮將信將疑:“這樣行不行?”

“如果是撲街貨,別說斷貨,店鋪關張也沒人關心。”夏天南解釋道,“不過熱銷的貨物就不同了。打個比方,張兄如果經常去一家鋪面喝早茶,那裡的點心很不錯,生意興隆,去晚了就沒位置。哪一天東家有事,歇業三天,張兄會不會感覺不習慣,盼著這家店早日營業?而且復業那天肯定爆滿,生意好得不得了。”

廣東人的早茶和下午茶是雷打不動的習慣,也喜歡在固定的店鋪吃茶點。張明禮想了想,好像是這麼回事,點點頭。

“確實如此,如果這家店的茶點合我胃口,我也不會輕易換地方。”

“咱們的棉布也是如此。不僅順滑堪比絲綢,而且價廉物美,別人家的棉布替代不了,暫停斷貨不僅不用擔心,到重新營業那天肯定會迎來一個購買的小高潮。”

張明禮被他說得有些興奮起來:“但願如此吧。”

“另外,咱們除了用黎區的棉花做材料,還可以用廣州那邊的普通棉花,兩種棉布同時推向市場。”

夏天南提出了“高低搭配”的市場計劃,也就是說從廣州買來普通的棉花,加工成普通的棉布,比現有的“絲綢棉布”價格低一成,也就市價的七成,搶佔普通棉布的市場。

張明禮意識這也是個巨大商機,產品不僅要“高檔貨”,也需要“中檔貨”,兩種棉布同時推向市場——有絲綢質感的棉布以普通上等棉布的價格發賣,普通棉布則以更低的賣價打價格戰,這樣一來,廣州本土的棉布前有埋伏,後有追兵,沒有了活路。哪怕布商願意降價,可是成本拼不過瓊州布,還是死路一條。

張明禮當即承諾,大量收購市場上的棉花,運來臨高,按成本價抵扣布料的進價,自己貼運費。他說幹就幹,立刻回廣州。十天後,就運來了第一船棉花。

提南峒那邊,願意源源不斷地提供海島棉。由於持續的鹽巴和鐵器輸入,整個寨子的生活品質得到了提高。有了甜頭,符峒主下令,全峒坡地全部種上棉花,頓時整個峒成了棉花種植基地。由於棉花結果需要一段時間,他還派人去臨近的峒寨收購棉花,一頭山豬兩百斤棉花,皆大歡喜,對方覺得棉花反正不值錢,提南峒收了棉花還能賺點差價。

大明崇禎三年,公元1630年的三月二十八日,是個重要的日子,夏天南和林偉業的紡織廠廠房擴建工作全部完成,準備重新開張營業。與上次悶聲發大財不同,夏天南這次請來了提南峒、清水峒的代表觀禮,還請了相識的錢師爺剪綵,當然有紅包奉上。

剪綵現場放了幾十掛鞭炮,連臨高縣城裡的人都跑出城來看熱鬧,縣城裡過年都沒這麼熱鬧。

提南峒的代表就是跟隨林偉業去過清水峒、斬腳峒的奧雅符中,他被佔地近百畝連綿不絕的廠房震住了,心中更加堅定了抱緊夏天南的大腿,把提南峒建成紡織廠棉花種植基地的念頭。

清水峒的代表是峒主黃羅的侄子,見識了紡織廠的規模後,他就盤算著稟報族叔,如何通過和漢人的交易獲得更多的好處。

錢師爺是最高興的,這勞什子的剪綵也有紅包拿,簡直是輕鬆加愉快啊,當初與這夥人交好是多麼正確的決定。

對於紡織廠的命名,夏天南頗爲糾結了一番,最初起名“臨高布坊”,可是怎麼看都有一股揮之不去的小家子氣,自己建造的是近代化的工廠——至少從理念和制度上是——而不是小作坊,再迎合古人的口味很是委屈自己,乾脆就叫“臨高紡織廠”,至於本時空的土著懂不懂就不管了,新事物被接受總是需要一個過程的,而且今後鍊鐵造船,都一律叫“XX廠”。

開業儀式的重頭戲就是掛牌。當“臨高紡織廠”的牌匾掛上去後,按照夏天南事先的佈置,現場掌聲雷動——鼓掌的都是自己人,事先還排練過,古人是沒有鼓掌的習慣的。

這牌匾是通過錢師爺的路子,花重金向臨高縣令吳明晉求來的墨寶。吳大縣令本不願爲商賈題字,認爲有辱斯文,不過看在五十兩銀子潤筆費的份上,捏著鼻子題了字——沒辦法,臨高這地方苦啊,貪都沒地兒貪去。

熱鬧過後,就是紅紅火火的大生產。

新來的員工中,黎族女工效率依舊比漢族女工高很多,廣州來的女工有些人對紡車、織機很生疏了,熟悉上手花了一番功夫,投入到緊張的三班倒生產還需要磨合。因此,崇禎三年四月份的平均日產量只有八百匹,沒有達到預期目標。不過在兩個月的磨合後,趨於穩定。五月份平均日產量就達到了一千匹左右,基本實現預計產量。

第七百四十四章 君不君,臣不臣第一百四十二章 戰後會議(二)第七百一十一章 誰是幕後黑手?第四百二十章 三女同遊臨高城第三百零一章 編制與軍銜第七十七章 攻寨第七百八十九章 第一波衝鋒第七百二十九章 書生的報復第四百五十章 料羅灣海戰(四)第三百零二章 鋼盔的選擇第二十九章 留下第七百三十九章 打造軍事基地第三百一十四章 探營第八十一章 訓練第一百七十三章 密神山下第三百一十九章 逃跑的百戶大人第四百六十九章 需要重炮嗎?第一百六十三章 吳橋兵變(二)第七百三十七章 臣不同意第七章 賣鹽第九百四十五章 福祿宴第六十七章 石碌之殤(一)第四百七十九章 半塘街第七百三十七章 新建登州軍營第七百一十七章 營嘯與城破第八百八十四章 承天門下第七百七十八章 堅壁清野第七十一章 小年夜第一百八十章 獻策(一)第七百二十六章 衝突第六百二十四章 軍屯中的插曲第一百六十七章 白小仙第八百六十六章 衚衕裡的較量第一百九十八章 擊殺耿仲明(一)第八百零二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七百九十五章 進入白刃戰第九百二十七章 北上之前的籌備第七百九十五章 進入白刃戰第一百五十八章 入登州第一百四十六章 悲劇第五百八十二章 初見吳三桂第七百五十二章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第六百零二章 僵局第一百八十九章 對峙第四百五十二章 料羅灣海戰(六)第二百二十七章 戰艦命名(一)第九百二十五章 海外糧倉第六百二十五章 人不爲己天誅地滅第七百一十九章 正陽門下第六百八十三章 捨我其誰第八百七十一章 孛日帖赤那第六百九十七章 陝、甘告急第九百五十九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八百零二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四百二十九章 作戰推演第三百六十九章 奸商第八百二十五章 怯戰第四十五章 戰後第七百零九章 危險靠近第三百六十六章 王啓年的老本行第二百四十七章 總督的決心(二)第四十三章 激戰第三百九十八章 真的敢動手?第一百八十一章 獻策(二)第四百五十章 料羅灣海戰(四)第八百章 手雷第三十五章 黑火藥的材料第五十二章 試射第九百四十六章 大順第五十四章 基督徒的信仰第二百八十二章 虎門炮臺第七百五十三章 “放風箏”第六百四十二章 制衡第六百三十七章 入城剿寇第八百五十一章 一箭定乾坤第八百九十九章 臺灣總督第六百六十八章 求雨山之戰(四)第六百三十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九十七章 承包責任制第八百四十四章 韃子來了第七百二十二章 不得不低頭第二百九十九章 天南商行第二百九十四章 打臉第七百二十四章 知恩圖報第三百九十六章 殺雞儆猴第八百三十七章 秋後算賬第八百四十三章 風雲突起第五百一十一章 火攻失敗第九百五十一章 家底厚實了第九百三十四章 新戰術初露鋒芒第六百七十二章 誘敵深入第四百九十八章 鄭家有子名福鬆第四百九十五章 在長崎設立商館第五十三章 刺殺訓練第八百九十章 大將軍第一百八十一章 獻策(二)第八百零六章 毛遂自薦第六百八十一章 生擒高迎祥第二十五章 碼頭偶遇第八百六十六章 衚衕裡的較量
第七百四十四章 君不君,臣不臣第一百四十二章 戰後會議(二)第七百一十一章 誰是幕後黑手?第四百二十章 三女同遊臨高城第三百零一章 編制與軍銜第七十七章 攻寨第七百八十九章 第一波衝鋒第七百二十九章 書生的報復第四百五十章 料羅灣海戰(四)第三百零二章 鋼盔的選擇第二十九章 留下第七百三十九章 打造軍事基地第三百一十四章 探營第八十一章 訓練第一百七十三章 密神山下第三百一十九章 逃跑的百戶大人第四百六十九章 需要重炮嗎?第一百六十三章 吳橋兵變(二)第七百三十七章 臣不同意第七章 賣鹽第九百四十五章 福祿宴第六十七章 石碌之殤(一)第四百七十九章 半塘街第七百三十七章 新建登州軍營第七百一十七章 營嘯與城破第八百八十四章 承天門下第七百七十八章 堅壁清野第七十一章 小年夜第一百八十章 獻策(一)第七百二十六章 衝突第六百二十四章 軍屯中的插曲第一百六十七章 白小仙第八百六十六章 衚衕裡的較量第一百九十八章 擊殺耿仲明(一)第八百零二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七百九十五章 進入白刃戰第九百二十七章 北上之前的籌備第七百九十五章 進入白刃戰第一百五十八章 入登州第一百四十六章 悲劇第五百八十二章 初見吳三桂第七百五十二章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第六百零二章 僵局第一百八十九章 對峙第四百五十二章 料羅灣海戰(六)第二百二十七章 戰艦命名(一)第九百二十五章 海外糧倉第六百二十五章 人不爲己天誅地滅第七百一十九章 正陽門下第六百八十三章 捨我其誰第八百七十一章 孛日帖赤那第六百九十七章 陝、甘告急第九百五十九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八百零二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四百二十九章 作戰推演第三百六十九章 奸商第八百二十五章 怯戰第四十五章 戰後第七百零九章 危險靠近第三百六十六章 王啓年的老本行第二百四十七章 總督的決心(二)第四十三章 激戰第三百九十八章 真的敢動手?第一百八十一章 獻策(二)第四百五十章 料羅灣海戰(四)第八百章 手雷第三十五章 黑火藥的材料第五十二章 試射第九百四十六章 大順第五十四章 基督徒的信仰第二百八十二章 虎門炮臺第七百五十三章 “放風箏”第六百四十二章 制衡第六百三十七章 入城剿寇第八百五十一章 一箭定乾坤第八百九十九章 臺灣總督第六百六十八章 求雨山之戰(四)第六百三十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九十七章 承包責任制第八百四十四章 韃子來了第七百二十二章 不得不低頭第二百九十九章 天南商行第二百九十四章 打臉第七百二十四章 知恩圖報第三百九十六章 殺雞儆猴第八百三十七章 秋後算賬第八百四十三章 風雲突起第五百一十一章 火攻失敗第九百五十一章 家底厚實了第九百三十四章 新戰術初露鋒芒第六百七十二章 誘敵深入第四百九十八章 鄭家有子名福鬆第四百九十五章 在長崎設立商館第五十三章 刺殺訓練第八百九十章 大將軍第一百八十一章 獻策(二)第八百零六章 毛遂自薦第六百八十一章 生擒高迎祥第二十五章 碼頭偶遇第八百六十六章 衚衕裡的較量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华县| 西林县| 五华县| 河源市| 余姚市| 鸡东县| 视频| 内江市| 青冈县| 教育| 阜新市| 扎囊县| 太仓市| 石首市| 香河县| 梧州市| 成安县| 郴州市| 商南县| 肥乡县| 广河县| 博湖县| 抚松县| 浠水县| 炎陵县| 桂林市| 威信县| 天水市| 军事| 景谷| 万全县| 德阳市| 新宾| 区。| 鲁甸县| 旌德县| 太仆寺旗| 新巴尔虎左旗| 明溪县| 斗六市| 綦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