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51章 破冰

第151章 破冰

今天有事只有兩更,明天繼續三更。

…………………………

王翦負責北上破冰。

此時的河套可以說是無主之地……李牧身死趙國被滅,趙嘉無力抵擋匈奴,於是只能將這片地區放棄。

史上的北地對於忙著統一中原六國的秦國來說太遠,距離邯鄲有一千七百多裡。

於是秦一時沒會沒能顧及到它,隨後就被匈奴佔領。

直到秦統一六國後才讓蒙恬驅逐匈奴重新將這片土地納入大秦版圖。

現在卻陰差陽錯的因爲楚軍包圍大梁,確切的說是項燕的大戰略,逼得秦軍不得不提前分兵北地。

最讓王翦頭疼的還是距離:一千七百多裡。

以步兵每天五十里的行軍速度,這距離就得走上一個多月。

一個多月原則上來說沒有太大問題,王翦打聽過凌汛情況,知道黃河河道封凍期大致有三、四個月,直到明年開春纔會解凍。

也就是說在這期間如果成功鑿冰放水都能水淹下游。

問題在於王翦擔心時間往後推遲河道封凍過長,比如封凍數十里甚至上百里……那是怎麼都鑿不完。

王翦的對策就是組織三千騎兵先行。

騎兵的速度比步兵快得多,若是急行軍的話一日可行軍一百五十里,這樣十餘日就可趕到北地組織人手鑿冰。

部將有些擔憂的問道:

“大將軍,北地是否已被匈奴所佔?”

“若是有匈奴或是北地兵防守,我等三千騎兵只怕……”

王翦明白這話的意思。

不管是李牧的北地兵還是匈奴都不是好惹的主。

這二者只要有其一,王翦這三千騎兵填上去只怕很快就連一點渣都不剩。

但王翦想了想就搖頭說道:

“無需多慮。”

“北地兵應已被趙嘉招去,便是剩下幾個也是民間組織的雜兵。”

“至於匈奴……”

“趙滅不久後便進入冬季,匈奴要攻也要等到明年開春。”

“所以此時的北地應是防守薄弱,三千精騎足以應對!”

王翦分析得有理有據,但這畢竟只是分析,事實是怎麼樣又是另一回事,所以就是王翦心下也有些發毛。

另一點,就是王翦擔心那裡的百姓……

不過王翦當然不會就這樣一頭就扎進去,所以第一時間就派出快馬前往北地偵察。

同時風風火火的組織起騎兵並由他親自帶領隨後跟上,最後纔是三萬步兵。

在此之前王翦還做了些準備,他帶上了一個人。

這個人叫孥。

會起這名字的原因是他父母都是奴僕,孥雖是出身卑微但勤勞肯幹,在邯鄲專職鑿冰引水……據說孥還有一套方法不僅能快速解凍使用的人力還不多。

這使孥在邯鄲一帶頗有些名氣,於是王翦纔會找上他。

與孥一同成行的還有他數十名下人及十餘匹馬車才拉完的“裝備”。

王翦原本想勸說孥放下那些“裝備”,因爲它們會拖慢騎兵的行軍速度。

但孥卻告訴王翦:

“大將軍,若是要去鑿冰破河,此物必不可少!”

“若將此物留下,我等也可以不必去了。”

於是王翦只得作罷。

王翦帶著騎兵一路風餐露宿趕到北地,發現情況果然如他料想的那,北地已無人防守,但是便連百姓也逃得七七八八……

這其實可以預料,同時也是王翦所擔心的: wωw?ttκΛ n?C〇

李牧一死所有人都知道北地完了,要麼被秦軍所佔要麼被匈奴所佔。

於是留在這裡不就是等死麼?

再加上趙嘉的一陣鼓動……趙嘉必須得這麼做,也就是將北地軍民遷往東面,否則他趙嘉哪有能力在此既面對匈奴又面對秦軍。

而且這些百姓和軍隊又都是趙嘉建國的基礎,他當然不會放任不管。

於是整個北地都是人去樓空,只留下無法搬走或者也沒必要搬走的老人。

王翦顧不了那許多,命令騎兵住進了民舍稍事休息後,就帶著孥出去堪測河道。

孥帶著一幫人手沿著河道一番探測後,不過半個時辰就給出了答案:

“大將軍,所幸我等來得早,河道只封凍三裡。”

“若是天氣再冷些,封凍速度只怕就不是我等能趕得上的了!”

封凍地段是“幾”字形的第一個拐角處,這位置更靠北且還有一個大拐彎,河水在這裡流速變緩更容易被凍上。

然而就算是這樣王翦還是被嚇了一跳:

“封凍三裡?”

“可我等只有三千騎兵,另外北地百姓也盡數被代國遷走……”

如果有幾萬步兵或是還有百姓的話,組織起足夠多的人手就可以用人力去堆。

現在卻只有區區只幾千人,如何能鑿穿那冰封三里河道。

不想那孥卻很有信心:

“大將軍放心。”

“只要這幾天不是天氣驟冷大面積冰封,否則足可破冰!”

然後孥就使喚下人將他那一車車“裝備”運了上來。

那些“裝備”也不是什麼複雜的東西,就是一個個大鐵箱。

確切的說是沒箱蓋的鐵箱,王翦初時還道這些鐵箱是用來裝運冰塊的,可一想又覺得不對……若是用來裝運冰塊用籮筐豈不更輕便?

一路上王翦也沒多問,此時見孥一行人將鐵箱在河道中一字排開,便知道它們似乎另有它用了。

然後發現事實果然如此,孥帶著那些人往鐵箱裡投了木柴、松明並點燃。

王翦見此不由“哦”了一聲。

這方法倒好,木柴在鐵箱內燃燒將附近的冰塊融爲水,同時孥一干人又在兩側挖開引水渠將融化的冰水從兩側泄出,接著又有冰塊被融化,周而復始……

前後不過半個多時辰,鐵箱處的河道就像被一把長劍橫斬一般裂開一道口。

若是繼續照這樣子“一劍一劍”的往上切,很快便會切到最上游。

那上游可是儲積了許多河水,到時這些冰塊就會像是崩潰的堤壩似的開裂,接著河水便一層一層的往下衝……

王翦感嘆道:

“妙,妙極!”

“難怪這廝不將這封凍的三里河道放在眼裡。”

“原來是有這法子!”

當然這活不能只讓孥等一干人做,王翦一揮手,騎兵就列成隊上前幫忙。

這下是由孥分配人手:

一千人去伐木劈柴,一千人運柴燒火,另一千人則開渠引水……

(本章完)

第448章 聯軍第242章 撤軍第157章 選兵第496章 塞琉西帝國第180章 引蛇出洞第397章 丘就卻第31章 火攻第165章 騎射第197章 活路第445章 無憂公主第468章 目標第240章 滲透戰第243章 壽春第146章 配給制第204章 圍追堵截第197章 活路第539章 嚀泉第113章 軍糧第242章 撤軍第447章 恨鐵不成鋼第47章 變數第352章 心態第131章 淳于越第537章 楊端和第262章 水排第274章 失衡第195章 力量第495章 嫁衣第392章 獨輪車第61章 火彈第36章 暗箭難防第376章 籠絡人心第240章 滲透戰第197章 活路第99章 使節第15章 釜底抽薪第411章 信第36章 暗箭難防第215章 久戰速戰?第369章 進退兩難第128章 上架感言第481章 試探第262章 水排第139章 出戰第305章 反包圍第205章 衝陣第139章 出戰第118章 一石二鳥第79章 挖坑第205章 衝陣第47章 變數第266章 喜訊第532章 西域第284章 俯首稱臣第534章 馬店第538章 君臣不和第254章 突圍第322章 招工第136章 紅燒第221章 回師第291章 二選一第78章 七國第373章 農業第502章 騎戰第45章 恩威並施第245章 甕中之鱉第384章 烏氏倮第446章 巧合第341章 雲畋第133章 滅國戰法第15章 釜底抽薪第135章 沙袋第449章 改革第386章 屬國第122章 浮力第318章 售賣第256章 新王第86章 樣式第348章 羨門子高第364章 偷師第353章 學習第414章 炮彈第1章 誰扔的炮仗第98章 梟首示衆第146章 配給制第223章 準備第168章 信息革命第203章 陳城第546章 水源第502章 騎戰第66章 凳子第340章 忽悠第364章 偷師第288章 請降第48章 定滑輪第218章 騎射第318章 售賣第104章 好奇心第236章 惱羞成怒第47章 變數
第448章 聯軍第242章 撤軍第157章 選兵第496章 塞琉西帝國第180章 引蛇出洞第397章 丘就卻第31章 火攻第165章 騎射第197章 活路第445章 無憂公主第468章 目標第240章 滲透戰第243章 壽春第146章 配給制第204章 圍追堵截第197章 活路第539章 嚀泉第113章 軍糧第242章 撤軍第447章 恨鐵不成鋼第47章 變數第352章 心態第131章 淳于越第537章 楊端和第262章 水排第274章 失衡第195章 力量第495章 嫁衣第392章 獨輪車第61章 火彈第36章 暗箭難防第376章 籠絡人心第240章 滲透戰第197章 活路第99章 使節第15章 釜底抽薪第411章 信第36章 暗箭難防第215章 久戰速戰?第369章 進退兩難第128章 上架感言第481章 試探第262章 水排第139章 出戰第305章 反包圍第205章 衝陣第139章 出戰第118章 一石二鳥第79章 挖坑第205章 衝陣第47章 變數第266章 喜訊第532章 西域第284章 俯首稱臣第534章 馬店第538章 君臣不和第254章 突圍第322章 招工第136章 紅燒第221章 回師第291章 二選一第78章 七國第373章 農業第502章 騎戰第45章 恩威並施第245章 甕中之鱉第384章 烏氏倮第446章 巧合第341章 雲畋第133章 滅國戰法第15章 釜底抽薪第135章 沙袋第449章 改革第386章 屬國第122章 浮力第318章 售賣第256章 新王第86章 樣式第348章 羨門子高第364章 偷師第353章 學習第414章 炮彈第1章 誰扔的炮仗第98章 梟首示衆第146章 配給制第223章 準備第168章 信息革命第203章 陳城第546章 水源第502章 騎戰第66章 凳子第340章 忽悠第364章 偷師第288章 請降第48章 定滑輪第218章 騎射第318章 售賣第104章 好奇心第236章 惱羞成怒第47章 變數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汾阳市| 玉树县| 图木舒克市| 绥化市| 海淀区| 师宗县| 平邑县| 深州市| 会理县| 房产| 宜州市| 庆云县| 麻江县| 连云港市| 崇左市| 韩城市| 喀喇沁旗| 张北县| 龙井市| 天门市| 申扎县| 湟源县| 和硕县| 晋州市| 海晏县| 淳化县| 大英县| 浮梁县| 阳东县| 古田县| 吴忠市| 民县| 铁力市| 丰县| 收藏| 桐庐县| 惠水县| 冀州市| 孟津县| 九江市| 山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