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九十二章 欽定

《欽定憲法》對選舉權的限制,最初是要求選民與候選人均需擁有5000元不動產或中學以上教育,並在選區居住超過十年,而年齡方面選民需達到25歲,候選人則需達到30歲。

這遭致了極大反對,直到動搖了大順朝的第一次共和革命爆發之前,《欽定憲法》才修改了選舉權相關的發條。

改爲僅要求在以下三項中滿足一項:年納直接稅2元以上、擁有500元以上不動產、小學畢業或同等學力,居住年限從十年下降爲兩年,選民和候選人的年齡要求相應下降爲21歲和25歲。

由於選舉權條件的下降,得以參與選舉的人數大爲擴張。

從第一版憲法符合選民條件的僅340萬人狀況,一躍爲接近8600萬人,兩年間增長了25倍以上。從全國人數的0.39%上漲到10.5%。

誠然,以今日之標準來看,10%的選人人數仍然不足,尤其本次選舉並未賦予婦女選舉權,不得不說是一大缺陷。

但就歷史的進程來看,無疑是一巨大進步。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國會選舉的條件在財產要求之外另設教育背景,在達到教育條件下即使不滿足財產要求亦可擁有選舉權,而教育資格設爲小學畢業幾乎可視爲最低限度的門檻。

最終,第二版憲法的國會選舉成果十分驚人。

在此僅列舉兩個最爲震撼的數據:第一,新憲法國會859名議員的平均年齡爲36.45歲,年齡超過60歲的僅有6人,而此前舊憲法國會的平均年齡即爲43歲,與之直接相關的是議員的教育背景,在499名背景可靠的議員中,只有舊學教育背景的議員僅有94人,不到五分之一,而新舊兼有的有163人,接受純新式教育的共242人,反而爲人數最多情形。

考察他們的職業背景,新憲法國會的議員中,真正的資產階級僅有12人,此外控制輿論權力的律師、記者僅有22人,除了新舊政府官員以外,國會中人數最多的是教育工作者,共100人,其中中小學的校長佔到了五成以上。

這些全新的新生力量,投注到大順政權,爲朝廷增添了全新的生命力。

本來已經漸漸步入暮年的大順朝廷,也在那以後展開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

然而民衆們本來對於壓迫是沒有什麼話可說的,反而是在改革推行過程中,當各種各樣的壓迫被減弱的時候,人們才漸漸對身上受到的壓迫更爲敏銳了起來。

一部分壓迫和特權被改革廢除了,但是剩下來的那些壓迫和特權,比起從前,就顯得更加刺眼和無法忍耐了起來。

朝廷本來是爲了維護皇室政權而推行的改革,其結果反而是引爆了民衆的不滿情緒。

第一次共和革命,就是在大順改革相當順利的背景下爆發的,這無疑是令人感到十分感慨的。

第一次共和革命的領導者是廣西的小學校長洪秀全和湖南煤炭工人聯合糾察隊的委員楊秀清,他們拉開了大順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內戰序幕。

而共和軍的迅猛進展,更出乎所有人的預料,只經過了一年短促激烈的內戰,共和軍就佔領了金陵和開封,皇室政權完全崩潰。

共和派所創造的傳統已經成爲政治統治甚至社會關係的新基礎,順從讓位於勸服、傳統讓位與革新、狂熱讓位於理性的共和主義、世襲讓位於選舉和動員,他們是第二共和的先驅。

雖然也曾被海內外的保皇派打垮,然而們爲建立新的社會和政治秩序提供了希望,他們一時的失敗掩蓋不了長遠的勝利。

第一共和失敗以後,李氏復辟,百姓的共和國瓦解,這也意味著代表傳統的保皇派勢力依舊雄厚,甚至預示著哪怕到了第二共和時代,皇族的影響力依舊像一個幽靈般,隨時威脅著共和國的存亡。

值得注意的是,在對歐洲和印度的新文化史研究中,人們發現革命者經常將律師的職業訓練帶到議會之中,從而影響了革命的修辭,比如“公民”一詞,本是律師需要接受的古羅馬修辭訓練的產物,結果卻伴隨著革命者們的演講傳遍世界。

就此而言,主導大順革命的卻是像洪秀全這樣的教育工作者。

由第一共和、第二共和締造的現代中文裡,恐怕蘊含了不少本來專屬於教育工作者的修辭方式。

例如導師、教員一類的詞彙,經常被運用到政治領域,或許就是發軔於此。

選舉法的改變造成了政治文化的重大變遷,一大批中小學的教育工作者成爲了當時順朝政治舞臺的參與者。

這可說是大順中後期政局的一種特殊情況,在一般國家,主導政治者往往以大學教授、律師、記者、企業家和科學家爲主,甚至於工人組織首領、羣衆性運動領袖,主導地位也都在中小學校長和教師之上。

只是由於第二版新憲法的選舉法,加之當時大順國情的特殊性,造就了一段時間內政局主導者的特殊性。

而竟然由這種偶然性的因素,影響到了整個共和革命的發展,影響到了理性主義在中國的發展,這又是可謂奇蹟。

小而彌堅的領導者們積極前進,世祖李來亨絕想不到他爲後世精心設計一系列政治架構,最終會將歷史導向這樣一種奇特的結構裡。

李來亨倒在開封皇宮的寢殿裡,驟然升起日暮途窮之感。他的精力是日漸衰退的,而膝下諸子的鬥爭卻越來越激烈。

羅顏清和劉幼辭,都相繼去世,走在了李來亨的面前,只給這個世界留下一個無奈的老人。

他能說話的人有大長公主李徽柔,但近來李徽柔介入政局也越來越深,使得李來亨不願意再向她開口了。

方以仁多年前就回到了桐城老家隱居養老,方黨在朝堂上勢力漸漸自動消解了。

李來亨是很想下詔請方以仁回到京城,讓他們兩個人再好好聊聊的。

可是方以仁年邁的身體,恐怕支撐不了這樣的長途跋涉。

李來亨自己呢?更沒有辦法去桐城見一見這位老友了。

他的時間越來越少,好像死亡已經清晰可見,可李來亨又總覺得自己留下的遺產尚不夠豐厚。

人就是這樣的貪得無厭。

第五十九章 剿左之策第一百五十七章 最後一戰(三)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第七十章 放棄關中第一百六十二章 最後一戰(八)第五十六章 夷陵寨第三十四章 陳可新被捕第一百零四章 官軍炮火(三更)第四十四章 黃河之冬第八十九章 不滅此胡,何復爲人第六十章 從李雙喜到張鼐第十九章 清田馳禁第六十四章 我們這一年第一百二十五章 奔楚(十五)第六十四章 大順使者第八十三章 李過回來啦第四十六章 伏兵山陽(一)第一百四十章 延安使者第四十八章 渤海道兵團第一百四十六章 忠貞營第七十六章 大名之危第三十八章 八旗的逆襲第五十六章 葉方實學第三章 李天下第九十五章 前營的黑色大纛第四十二章 易道三第三十二章 洛陽春光好(九)第六十五章 朕不爲寡人第八章 熊耳山第二十五章 洛陽春光好(二)第三十八章 東三城告急如星火第七十五章 洗甲北舞渡(五)第九十七章 博洛唱歌洪太死第九十七章 天下名鎮第十四章 秦晉爭禪第十章 太宗病危第六章 雪花無辜第十章 狼真的來了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決戰名臺詞第二十九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完)第七十七章 夢迴劉宗敏第九十四章 大行不顧細謹第八十四章 重回得勝寨第六十二章 山中豈桃源(一)第五章 耿應衢的生意經第一百二十一章 奔楚(十一)【慶收藏5K】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決戰名臺詞第一百二十一章 秦人不暇自哀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第三十六章 約翰王孫可望第一百四十七章 炮手就位第七十七章 西域屯田第四十一章 血濺第一百六十二章 最後一戰(八)第六十三章 情報流纔是戰場的本質第一百四十三章 登萊第二十七章 換將第二十一章 會師商州(上)第二十一章 宋一鶴守在四境第四十三章 公私合營第三十七章 暴民的復仇第二十四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二)第十四章 秦晉爭禪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元胤第六十四章 大順使者第四十四章 義送袁時中第七十八章 撲夷陵(四)第一百三十二章 天下名將姜瓖第六十二章 後勤策第一百五十七章 最後一戰(三)第一百二十章 鐵鞭孫守法第七十二章 厚重的騎兵第六十二章 山中豈桃源(一)第五十九章 刀馬旦(中)第一百零七章 我大明同治中興了第三十四章 破陣軍嶺川(五)第九章 土改藍圖的第一步第四十三章 和平將軍陳永福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清忠臣洪承疇和大明忠臣吳三桂第三十二章 遏必隆嗅到危險第三十五章 河南的土地改革第八十四章 金山第六十八章 江南兵北伐第一百三十一章 雁門關小人第十六章 李自成(上)第一百四十四章 借道第二十二章 吾乃官軍敵爲賊第六十一章 小酒宴第三十三章 救鮮第一百二十四章 奔楚(十四)第四十三章 愛新覺羅屯齊第一百六十二章 最後一戰(八)第九十九章 閤中國之力,滅絕其種類第九十章 處置士紳第八十九章 不滅此胡,何復爲人第七十二章 橫掃察北第一百零五章 竹溪一節帥(上)第六十八章 江南兵北伐第六十章 中原戰事結束第八十三章 五行旗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口县| 平顶山市| 灵川县| 汉源县| 东港市| 上蔡县| 曲沃县| 肇庆市| 高密市| 竹北市| 那坡县| 南丹县| 迁安市| 宣汉县| 洛阳市| 无锡市| 北碚区| 桦川县| 八宿县| 黑山县| 德令哈市| 内江市| 顺昌县| 类乌齐县| 襄樊市| 江华| 望江县| 镇雄县| 疏附县| 交口县| 泰和县| 子洲县| 辉南县| 宜阳县| 仪征市| 信宜市| 盈江县| 德惠市| 新宁县| 常宁市| 湘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