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七十二章 橫掃察北

漠南當地的察哈爾部蒙古人,在清軍和順軍多年來的持續打擊下,早已經是部衆星散,混亂不堪,對準噶爾、喀爾喀聯軍的入侵,毫無抵抗能力,迅速就被擊敗。

察哈爾諸部舉部內遷,潰卒佈滿山谷,行五晝夜不絕。

而準噶爾和喀爾喀聯軍,則在僧格渾臺吉迂迴漠北後的一系列勝利中,如滾雪球一般不斷壯大,兵力也增強到了五萬餘騎的地步。

許多受清軍、順軍幾十年來長期打擊和壓迫的東蒙古部衆,相繼選擇了投降歸附僧格渾臺吉。

大草原上正開始出現一個新的汗國核心,僧格渾臺吉的軍隊規模也越滾越大。

他因此產生了重新統一全蒙古諸部的空前野心,決定進一步南下,吞併察哈爾和大寧一帶,兼併除了朔方省以外的全部漠南草原地區。

由於大順軍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西北地區,直到僧格渾臺吉兼併喀爾喀蒙古,聯軍大舉南下侵犯察哈爾和大寧一帶的時候,朝廷才發覺準軍主力已經從遙遠的西域,轉移到了距離北京、、大同一帶極近的漠南草原地區。

五萬餘騎蒙古聯軍殺入察哈爾草原的消息,一時間震駭華北沿邊。大同一線自從清軍退出關內以後,已經有十多年未聞戰鼓,承平日久,軍備鬆弛。

大順邊軍的精兵皆在遼東、哈密一線,過去被明朝倚爲邊防重地的宣大一線,畢竟是長年無戰亂,就連蒙古遊騎也由於朔方建省的緣故,根本不可能危及到大同這種“內地”來。

如今東蒙古諸部,經過了清軍喪敗以後,將近二十年的大混亂時期,終於在準噶爾人的強勢推動下,重新凝聚爲聯軍形態,寇邊邊關。

大同、宣府、大寧、北京等地霎時間烽火連天,告警不斷。會寧、開平、全寧、興和等等漠南要地相繼淪陷,本來這些地方就由於地處偏遠,後勤困難,又缺乏城寨,很不適合順軍駐防,僅有安北大都督府所轄的幾百甚至不過幾十名士兵駐守而已。

準軍一戰之下,橫掃察北,兵鋒西逼歸化、東抵大寧,嚴重危及到了大順在北方的邊防線。

十多年來沒有發生過戰爭的宣大長城沿線,至此重新陷入戰火的危機裡。

邊民大震,朝堂上各種各樣彈劾的奏疏簡直如雪花般飛來。

無數山西、河北出身的高官,紛紛要求嚴懲徵虜大將軍劉芳亮的失職之罪。

準部數萬騎兵迂迴了一整個漠北草原,從西域殺到北京來了,劉芳亮竟然都沒有察覺和告警,失職至此,以至於華北邊防糜爛,簡直是死罪。

時任安北大都督府大都督的是李自成唯一的血脈,大長公主李徽柔的贅婚子會寧王李淳和。

本來安北大都督也算高官顯爵,但由於這幾年來順軍軍事重點的變遷,還有朔方建省的緣故,安北大都督府所轄的地區,只剩下了大寧一隅之地。

所以這個官職也就成了一個虛銜,像會寧王李淳和這樣的年輕宗室,才得以坐到大都督的位置上來。

大寧一帶,也是多年無戰事。

會寧王李淳和的任務,本來只是負責在大寧重修城池,恢復這座被明朝放棄多年的塞北城市。

他所攜帶的軍隊,僅有大順軍士卒兩千多人及隨行的漢族官佐、民工、工匠五千人而已,此時深陷在蒙古人的汪洋大海之中,簡直是滄海一粟,隨時都可能傾覆深淵之中。

朝廷對會寧王的安危高度重視,據說大長公主已經數次入宮見駕,力求朝廷立即出兵援救她的兒子。

會寧王畢竟是太祖血脈,天子也不敢放任大寧淪陷。

雖然天子甚爲愛護劉芳亮,但形勢如此,也只好先行下詔劉芳亮戴罪立功,命其急速調兵東進擊準部之尾。

但劉芳亮膽大妄爲,不僅沒有派兵東進,反而密上奏疏,聲言準軍空國東征,其在天山一帶的老巢勢必空虛。

如果此時西軍全力出關搗巢,一定能夠剿除天山南北、直抵伊犁河谷,起到一次性絕除準噶爾部的效果。

劉芳亮明知道會寧王李淳和被準軍包圍在大寧,生死不知,還敢於違逆衆意,提出這種更爲大膽的作戰計劃,也實在是高度自信。

劉芳亮對李來亨的性情瞭解極深,而且他是太宗最親密的戰友,當年田牛之變時,也是劉芳亮全力支持天法皇帝,才促成了李來亨掌控全局。

有如許身份、如許功績,劉芳亮纔敢於冒天下之大不韙,提出這種用兵方略。

李來亨見到奏章以後,便瞞下此事。

他擔心有同大長公主關係親密的女官,將消息泄露到宮外,於是立即用皇貴妃重病的理由,封閉中宮,不許內官擅自出入。

隨即便召集政事堂衆平章,在當天立即討論完畢了劉芳亮關於遠征天山的建議。

李來亨力排衆議,決心授予劉芳亮“假節鉞、大柱國、天山道行軍總理、安西大都督府大都督”的名義,立即發動西征,出哈密剿除天山、直抵伊犁。

趁著準噶爾部的主力遠在東方的機會,將準噶爾部和衛拉特蒙古人的老巢,徹底佔領。

等到冊封劉芳亮假節鉞的聖旨詔書,已經被送出開封以後。李來亨才親自前往大長公主的府上致歉,向他說明了朝廷最後決定的用兵戰略。

大長公主李徽柔一聽這種擺明了是要拋棄會寧王李淳和的兵力部署後,當即昏厥,自此臥病在牀達半年之久。

除此以外,爲了避免朝堂上羣臣的強大阻力,爲了保證劉芳亮遠征行動的保密性,這項決定直到兩個月後才被公佈出來。

而在這致命的兩個月內,華北一線邊軍就將要面臨最爲巨大和危險的壓力了。

大同、宣府、北京一帶的駐軍,早就由於十多年的承平日子,久未聞戰鼓之聲,嚴重缺乏戰鬥力。

現在內地的一些馱馬牛羊、軍需糧秣,又要全面優先供應西軍的遠征活動。

另一支靠近北京的野戰兵力,也就是原本駐紮在遼東和朝鮮一帶的安東大都督府所轄兵團,其主力則在去年,就已經在谷可成的指揮下前往日本,協助德川幕府剿除清軍殘部。

一時間華北駐軍,竟然連一支稍稍堪戰的野戰軍都找不出來。

各部兵馬,嚴守城池還勉強能夠做到;想要組織一支大軍出塞遠征,救援被圍困在大寧的會寧王李淳和,那就太困難了。

第九十四章 大行不顧細謹第二十八章 血戰無名山(下)第四十六章 伏兵山陽(一)第六十六章 太平天國之謀第五十八章 刀馬旦(上)第一百二十九章 誰想被李來亨斬殺第六十八章 沙州之戰第八十二章 西瓦吉大王第八十九章 體制第十二章 鰲拜第八十八章 方孔炤之死第七十二章 鹿角線第九十章 十八子主神器第一百四十七章 炮手就位第七十二章 厚重的騎兵第一百二十九章 徐州徐州第六十章 反對第三十五章 河南的土地改革第一百二十二章 開國封侯,失之交臂第五十章 三百年帝統第六十九章 貍奴第六十六章 倫理梗第六十七章 青羊宮之變第三章 李天下第三十九章 朱仙鎮第六十四章 我們這一年第三十六章 崇禎哭第六十三章 三人行第五章 吳下搖旗第三十章 破陣軍嶺川(一)第八十一章 勇士捐軀第一章 幼辭在開封第七十九章 夾河之役的第一勝第九十六章 江山靠誰守第九十二章 慶功宴(上)第六十五章 朕不爲寡人第八十二章 狗韃子不過如此第十二章 廢兩改元第六十四章 山中豈桃源(三)第六十九章 貍奴第三十八章 東三城告急如星火第七十章 聯結小袁營第五十二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五)第九十七章 東師出動第五章 耿應衢的生意經第八十五章 隨州的全面勝利第一百零九章 太行山下第五十五章 奔跑吧第三十章 洛彬很勇第八十八章 龐存回鄉第一百六十二章 最後一戰(八)第七十二章 大將劉汝魁第一百八十五章 清掃第一百六十二章 最後一戰(八)第一百四十七章 炮手就位第五十五章 賀鎮精騎(二)第一百八十四章 愛新覺羅殺無赦第八十二章 西瓦吉大王第九十四章 闖賊殘殺崇禎皇帝第五十章 臣竊議親藩封建論之不可第一百二十八章 不累吾民一年第三十一章 入宮第四十一章 李過的問題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心離解第二十九章 自取滅亡第六十章 反對第九章 高家寨第十七章 大順開國!第七十章 挖坑必填第三十五章 誰是狗第八十六章 絕地反擊第八十八章 虜必有詐第五十四章 周祚鼎第八章 科舉改革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第七十五章 血仇第五十一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四)第三十九章 李定國案第三章 林貓貓第一百零一章 天氣晴朗夏雨正涼第二十七章 三方四軍,暈頭轉向第十六章 赤蛇蛻皮第五十七章 問冬衣第八十五章 不死於賊,必死於法第七十九章 續順公第一百零七章 少虎帥破陣(二)第六十章 中原戰事結束第八十五章 紙幣第五十六章 夷陵寨第十九章 欲取棗陽第六十三章 情報流纔是戰場的本質第二十七章 豪格好好好第七十一章 郝搖旗的三堵牆第二十二章 會師商州(下)第三十八章 雲南第一百四十一章 狙殺李來亨第三十四章 兩班第四十七章 守臣登陴但垂泣第六十四章 我們這一年第十二章 鰲拜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洞头县| 同德县| 咸宁市| 汾阳市| 普格县| 锡林郭勒盟| 象山县| 横山县| 万安县| 黄骅市| 安远县| 镇平县| 阿拉尔市| 莒南县| 平和县| 太湖县| 元江| 海原县| 桓台县| 麦盖提县| 平潭县| 当阳市| 婺源县| 德清县| 阳泉市| 平湖市| 建宁县| 安溪县| 三亚市| 东阿县| 长武县| 宾阳县| 平度市| 静乐县| 棋牌| 施秉县| 章丘市| 织金县| 诸城市| 延边| 江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