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65章 上元佳節夜,義軍破鳳陽

第265章

上元佳節夜,義軍破鳳陽

就這樣,馬科安安心心地留在了劍州大營,過上了規律而又充實的日子。

白天,他跟著董二柱巡視校場,觀看士兵操演軍陣;

晚上則是一頭鑽進王五主持的學堂,捧著那本綱要,聽他仔細講解裡面的條條框框。

馬科看得仔細,聽得認真,生怕遺漏半點,心中的忐忑也漸漸消失。

可他這邊在悠閒地“進修”,遠在漢中的洪承疇,心情可就沒那麼美妙了。

時間一晃,快大半個月過去了。

派出去聯絡雲貴明軍的馬科一行,如同石沉大海,連個消息都沒傳回來。

洪承疇端坐在署衙裡,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桌案,眉頭擰成了一個疙瘩。

他看著一旁的鄧陽,目光銳利: “鄧陽!”

“馬科那邊,還是一點消息都沒有?”

聽他開口,守在一旁的鄧陽立刻躬身應道:

“回督師,還沒有消息傳回來?!?

他的臉上堆滿了無辜和擔憂。

“卑職派去接應和打探的幾撥精幹人手,也都也都斷了聯繫。”

“卑職也有些納悶兒,先前商隊往來川北,雖說路途艱險,但總能回來報個信?!?

“可這次卻邪了門,進去了就再也沒有消息?!?

他小心翼翼地觀察著洪承疇的臉色,繼續分析道:

“您看,會不會是賊兵知道咱們大軍雲集漢中,於是把商道徹底給封死了,只準進不準出?”

“現在蜀地亂成了一鍋粥,賊兵四處出擊,再加上下面的刁民趁機作亂”

“馬遊擊他們又沒帶武器,幾十個精壯漢子,在賊兵眼裡,那可都是上好的勞力,甚至是現成的兵員!”

“萬一萬一馬遊擊被賊兵裹挾了去,或者.”

鄧陽話說一半,沒把“抓了”或“殺了”說出口,但其中意思已經再明顯不過。

洪承疇只覺得一股煩躁直衝腦門。

他千算萬算,沒算到會是這麼個局面! 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岔子?馬科辦事一向穩妥,怎麼會一點痕跡都沒留下? 鄧陽見狀,試探著詢問道: “督師,那現在.咱們是繼續等?還是.強攻?”

洪承疇沉默了,他實在不敢強攻蜀道。

手上這三萬多人,是他現在最大的本錢,填進去容易,再想拉出來可就難了。

沉思良久,他才疲憊地揮了揮手: “再等等吧,再等一個月看看?!?

“說不定雲貴那邊路途遙遠,馬將軍剛到,還在聯絡?!?

他這番話,像是在說服鄧陽,更像是在說服自己。

既然洪承疇決定暫時按兵不動,那湖廣的盧象升也只能跟著等。

可他們兩位按兵不動,有人卻率先動了起來。

湖廣西部的深山老林裡,被盧象升追得如同喪家之犬的一衆義軍首領,敏銳地嗅到了戰局變化。

“不對勁!盧閻王的兵,好像鬆了?”

羅汝才腦子轉的飛快,頭頭是道地分析道,

“以前明軍像瘋狗一樣追咱們,現在倒好,都縮在山口外面,跟烏龜似的,只圍不打!”

“我估摸著,肯定是外面出了大事,把明軍主力給調走了!”

衆人眼睛一亮,都覺得他言之有理。

再說了,被圍在山裡啃野菜的日子,他們早就受夠了! “幹他孃的!”

“衝出去!”

張獻忠一拍大腿,眼中兇光畢露,

“老子可不想在這鳥不拉屎的地方餓死!”

一番商議後,幾位首領決定兵分三路,從山中突圍,重新進入河南、陝西地界。

羅汝才、張天琳、蠍子塊等人目標明確,走澠池,穿陝州,過潼關,殺回陝西老家。

高迎祥、劉國能、賀一龍等人則是選擇走均州、襄陽一線。

他們的目標是湖廣一帶,比如相對富庶的德安府和黃州府,高迎祥甚至還打算到南直隸轉轉! 而張獻忠、馬守應、張一川等人,則想沿著鄧州、南陽一路向東,直奔河南的開封府和歸德府。

幾人同樣也瞄準了南直隸這塊大肥肉。

就這樣,崇禎七年冬,三路大軍同時出動,朝著三個不同的方向,突破明軍的封鎖。

此時,負責堵截賊兵的是河南巡撫玄默和陝西巡撫李喬。

他倆面對起義軍的三路突圍,可謂是焦頭爛額,恨不得得把自己劈成八瓣來用。

陝西的三邊主力,都被洪承疇抽調到了漢中,陝西巡撫李喬手裡只有一萬人左右。

其中,大部分人馬還得停在固原,時刻防備青海那幫虎視眈眈的蒙古部落。

偌大的關中平原,幾乎成了不設防的地帶。

羅汝才、張天琳等人的隊伍,幾乎沒費什麼力氣,就一頭闖進了空虛的關中。

然而,關中早已不是昔日的膏腴之地。

連年的天災,朝廷無止境的加派,再加上各路官軍流寇的反覆蹂躪,早已是赤地千里,餓殍遍野。

羅汝纔等人想象中的糧倉,如今只剩下一片白地。

眼看在陝西刮不出油水,羅汝才和張天琳帶著數萬饑民,直接一個掉頭,浩浩蕩蕩地殺向了隔壁的山西。

河南巡撫玄默的處境更慘,他一個人只有五千兵馬,卻要面對高迎祥和張獻忠兩路大軍的衝擊。

玄默也算是拼了老命,調集了所有能調動的兵力圍追堵截。

可高迎祥身爲各路義軍名義上的“盟主”,麾下還是有不少能征善戰的老營精銳。

面對玄默倉促組織的防線,高迎祥等人輕鬆便突圍了出去,一路捅穿了整個襄陽府。

但襄陽城城高牆厚,他們一時半會兒啃不動,於是只能繞開這個硬骨頭,借道德安府,一頭扎進了河南的汝寧府。

河南地界,此前曾被左良玉帶著官軍狠狠“梳理”了一遍,匪患基本已經平息。

可聽聞張獻忠、馬守應等人重返河南後,各地的百姓們又紛紛揭竿而起,加入了義軍。

張獻忠與高迎祥等人在河南短暫匯合後,輕而易舉地便攻破了鳳陽府的西北門戶——蒙城。

蒙城一破,大明朝的“龍興之地”中都鳳陽,便暴露在了義軍的兵鋒之下。

就在兩支義軍研究怎麼攻破鳳陽時,鳳陽巡撫楊一鵬和守陵太監楊澤適時地送上了助攻。

他們竟然把看守皇陵的守陵軍給逼反了! 鳳陽作爲龍興之地,在明代地位十分特殊,這裡埋葬著朱重八的爹孃,朱五四和陳氏。

當年寒酸的墳頭,被修成了佔地廣闊、殿宇森嚴的明皇陵。

而朱元璋早年出家混飯吃的皇覺寺,也被擴建得金碧輝煌,成了皇家寺院。

自打朱元璋開國後,鳳陽就被定爲了中都,在政治上享有特殊地位。

這裡有數以萬千的宮殿閣樓,蔥翠雄偉的山林,養尊處優的官員,被圈禁的高牆罪宗、守陵太監,以及無數在生死線上掙扎的鳳陽百姓。

對鳳陽的百姓而言,這所謂的龍興之地,實打實是座人間地獄。

明初時期,朱元璋爲營建中都,徵發民夫百萬,耗資無算。

無數百姓累死、餓死在工地上,可最後還是沒能修成中都。

到了明末時期,內憂外患,朝廷財政崩潰。

而作爲帝鄉的中都,更是賦稅繁重,名目繁多的“陵寢維護捐”、“中都協濟銀”壓得百姓根本喘不過氣。

再加上土地高度集中,大部分良田掌握在勳貴、宗室和寺廟手中,普通百姓只能淪爲佃農或流民,朝不保夕。

“說鳳陽,道鳳陽,鳳陽本是好地方,自從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這首流傳甚廣的民謠,可謂是唱盡了鳳陽百姓的血淚。

而到了崇禎年間,守陵太監楊澤的倒行逆施,更是將百姓逼到了絕境。

他仗著內監的身份,壟斷了鳳陽的軍政大權,把“陵寢維護”當成了搜刮地方的尚方寶劍。

楊澤指派手下,不斷向鳳陽的商戶、百姓加徵所謂的“陵捐”,稅額之高,令人咋舌。

他甚至連守陵士兵那點可憐的餉銀也不放過,以至於“商民苦之,軍士凍餒”。

楊澤的親信爪牙,如指揮使侯定國之流,更是心狠手辣。

這廝對於交不出錢糧或者稍有反抗的百姓、士兵,動輒施以酷刑折磨,甚至杖殺無辜,軍民們對其是恨之入骨。

催逼時,這狗東西甚至總結出了經驗。

“一不予則繫累其頸,再不予則倒懸其軀,三不予而妻子者易於他室內?!?

然而,就算是祖墳百姓的哀嚎上達天聽,也極少能得到大明天子的同情,更別說是朱由檢了。

崇禎四年,南京禮部右侍郎錢士升奉命祭拜皇陵,親眼目睹了鳳陽的慘狀。

這位還算有點良知的官員,曾上書崇禎,仔仔細細地描述了鳳陽的情形: “……鳳陽百姓一遇水旱,棄之敝履,擎妻擔子,乞活四方。而戶口既已流亡,逋賦因之歲積,催徵則絕其反顧,招集又疑爲空言……”

他懇求皇帝看在祖宗陵寢的份上,減免鳳陽的賦稅,給百姓一條活路。

然而,身爲大孝子的崇禎皇帝朱由檢,面對這份血淚奏摺,只是冷漠地批了幾個字:

“知道了?!?

“其周恤民瘼事情已有屢旨?!?

他竟然就這樣輕飄飄地搪塞了過去。

皇帝不是沒給鳳陽撥銀子,朱由檢每年撥給鳳陽的不下萬數。

可這些銀子,全都用來供養那些被關在高牆裡的宗室罪人了,怎麼可能花在一幫泥腿子身上?

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出現在崇禎七年末。

年末時,朝廷往鳳陽派了一位巡按御史,想要了解情況,傾聽民聲。

得知消息後,被逼到絕境的鳳陽商民們,集體跑到巡按御史吳振纓的衙門前告狀,控訴守陵太監楊澤的滔天罪行。

然而,吳振纓這個軟骨頭,畏懼楊澤的太監權勢,竟然當起了縮頭烏龜。

他選擇閉門三日,拒不受理民詞。

這一舉動,瞬間將百姓壓抑已久的憤怒和絕望徹底引爆。

正逢此時,鳳陽府周邊傳來了消息,義軍殺過來了! 就在蒙城!

聽聞起義軍打算進攻鳳陽府的消息後,守陵的明軍率先發起了反抗。

他們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宰了皇陵指揮使侯定國。

一行人提著侯定國的人頭,徑直跑到張獻忠等人的大營中。

爲首的是幾個渾身穿著破爛襖子的守陵小卒,幾人提著侯定國的人頭,噗通一聲跪倒在張獻忠等人面前。

“各位大王!”

“小的們是鳳陽皇陵的守陵軍,今天特意宰了上官,前來投效!”

“只求大王速速發兵鳳陽,殺光那幫吸髓敲骨的貪官污吏,爲兄弟們,爲鳳陽的父老鄉親們討個公道!”

得知消息的各路義軍首領精神大震。

他們被盧象升攆得鑽山溝、啃樹皮的日子還沒過去多久,個個心裡都憋著火氣,時刻準備報復朝廷。

鳳陽是什麼地方? 朱皇帝的老家!大明的龍興之地,祖墳所在! 要是能打下這裡,比打下十個開封城更能解他們心頭之恨。

幾大反賊頭子瞬間達成共識,連夜制定了攻城計劃,準備狠狠捅一捅皇帝老兒的腚眼。

數萬人馬兵分兩路,一路由高迎祥和馬守應領兵,繼續向東,攻打汝寧、固始一帶。

而另一路則由張獻忠,張一川統領,立刻從懷慶渡河,攻取歸德、陳州、許州等地。

就這樣,兩路義軍如同洪水猛獸,一路攻城略地,半個月內連破十餘州縣。

其中,張一川所部,更是率先攻克了潁州城,繳獲了大批糧草軍械。

鳳陽當地的老百姓聽說義軍來了,彷彿看到了救星。

沿途數百里,無數衣衫襤褸、面黃肌瘦的鳳陽百姓,如同朝聖般,不顧路途艱險,紛紛涌向了義軍大營。

他們跪倒在軍營內,一把鼻涕一把淚地邀請起義軍去攻打自己的家鄉。

哪家哪戶哪個財主有錢,他們統統都給義軍將士們交代了個一乾二淨。

得到了鳳陽百姓的通風報信後,張獻忠、張一川大喜過望,於是他們決定採用裡應外合的方式,拿下鳳陽都城。

張獻忠先是秘密派遣義子孫可望領三百精兵,喬裝打扮成商販、僧道、乞丐等模樣,混入城內,並趁機聯絡城內百姓,以做嚮導。

正月十四夜,起義軍主力抵鳳陽城下,趁元宵燈火通明、守軍懈怠之際潛伏在城外。

此時的鳳陽城內,正沉浸在一片節日的歡聲笑語中,城中彩燈高懸,絲竹隱隱。

巡撫、守陵太監乃至勳貴們,依舊在醉生夢死,歌舞昇平當中,絲毫不知道大難臨頭。

當城外探馬飛報發現大股流寇蹤跡時,喝得半醉的守陵太監楊澤勃然大怒,指著報信的小卒罵道: “放屁!胡說八道!”

“我中都皇陵有太祖爺龍氣護佑!哪個不開眼的賊子敢來送死?”

“定是你這廝貪杯誤事,謊報軍情!”

“來人,給我拖下去,重打五十軍棍!”

可憐的小卒忠心耿耿,卻被這死太監誣陷貪杯。

他只能一臉不甘地被身旁如狼似虎的家丁拖走,慘叫聲淹沒在了笙歌之中。

沒有人相信,末日已經近在咫尺。

此時的城外大霧瀰漫,將整個城池包裹得嚴嚴實實。

霧氣中,張一川親率的主力大軍,正靜靜地匍匐在城下,只等黎明時分。

“嗚——!”

一聲沉悶的號角聲響起,張一川拔出腰刀,怒喝道: “誅暴明!殺奸佞!”

“開城門!迎義軍!”

在號角響起後不久,鳳陽城內,四面八方突然升起了沖天大火。

孫可望率領的三百內應聽到號聲後,在城內各處要害,如糧倉、武庫、衙門、勳貴府邸,同時發動!

更有大批等候多時的城中貧民、苦役,拿著菜刀、木棍,高喊著口號,衝向城門。

“孫將軍得手了!”

“兒郎們,給老子衝!”

張一川領著親兵,揮舞著長刀,一馬當先衝向了鳳陽城門。

而另一頭的馬守應也應聲而動,帶著麾下的老營精銳,齊齊衝向了城門。

數萬義軍如同決堤的洪流,發出山呼海嘯般的吶喊,朝著那象徵大明榮耀的中都鳳陽,猛撲了上去。

直到此刻,城內的老爺們才如夢初醒!

刺耳的鑼聲、驚恐的尖叫、慌亂的奔跑聲瞬間取代了昨夜的笙歌。

然而,一切都太晚了。

鳳陽城,這座被朱元璋寄予厚望的中都,其防禦體系本身就存在著致命的缺陷。

明初時期,修建中都工程浩大,勞役繁重。

不堪忍受的工匠們礙於朱元璋的屠刀,不敢反抗,只能在暗中以符咒、鎮物施行厭鎮法,抒發心中怨氣。

得知此事後的朱元璋大怒,下令屠了數千工匠泄憤。

出了這事兒,老朱就一直擔心自家祖墳的風水是不是已經被破壞。

再加上出於對淮西勳貴勢力的忌憚,朱元璋最終還是放棄了將鳳陽建成真正都城的計劃。

這也導致了鳳陽城的外圍,並沒有什麼高大堅固的城牆,其防禦力遠遜於南京、北京。

在義軍排山倒海的衝擊和城中內應的配合下,外城僅僅堅持了不到半個時辰便宣告被破。

倉促間,中都留守朱國集結起了三千官兵,試圖抵抗賊兵。

但面對義軍的內外夾擊,他被打得節節敗退,只能依託街道巷子組織抵抗。

一時間,喊殺聲、刀劍碰撞聲、火銃轟鳴聲、垂死慘叫聲響徹全城。

朱國相渾身浴血,手中大刀都砍得捲了刃,接連砍翻了二十七名義軍戰士。

但人潮洶涌,彷彿怎麼殺也殺之不盡。

他身旁的官兵越打越少,最終被團團圍在了城南處的一個街角里。

朱國相看著四周密密麻麻、眼神兇狠的義軍,又望了一眼中都皇城方向,長嘆了口氣。

鳳陽的陷落已經是不可避免了,他就算能活著出去,也難逃一死。

最終,朱國相發出一聲嘶吼,橫刀自刎。

而他所率領的三千多官兵,大多被就地斬殺,殘餘的明軍見到大勢已去,紛紛跪地,高呼“萬歲”投降。

在城破之際,鳳陽知府顏容暄嚇得魂飛魄散。

這廝平日裡,最愛把那些交不上糧食的百姓拖進大牢,用浸水的麻布裹上板子活活打死,手段極其殘忍。

他自知罪孽深重,投降肯定是難逃一死。

在這生死存亡之際,顏容暄靈光一閃,竟然換上了一身囚服,趁機混進了臭氣熏天的府衙大牢,企圖僞裝成囚犯躲過一劫。

然而,天理昭昭,報應不爽。

義軍攻入府衙後,打開牢門釋放囚徒時,一些曾經顏容暄親手下令關進牢房的百姓們,一眼就認出了他。

憤怒的百姓們立刻將顏容暄從囚犯堆裡揪了出來,像是拖死狗一般,把他拖到了府衙大堂。

此時的張一川正在城內肅清殘敵,當他聽到這個消息後,立刻馬不停蹄地趕了過來,開堂審判。

張一川大馬金刀地坐在府衙內,當著無數涌進來圍觀的百姓,一條條歷數顏容暄橫徵暴斂、草菅人命的滔天罪行。

當他得知顏容暄的“愛好”後,更是氣憤不已。

“狗官!你也有今天!”

“你不是最喜歡打板子嗎?”

張一川獰笑著,猛地一拍驚堂木,

“來人!”

“把這狗官給我按在堂下,就用他平日最愛的板子,給我打!”

“照死了打!打到斷氣爲止!”

顏容暄跪在地上苦苦求饒,可張一川早已拂袖而去。

一旁等候多時的百姓們涌進衙門,抄起衙門裡的水火棍,一下又一下,結結實實地朝他砸了下去。

就這樣,這位喜好用板子殺人的知府,被他最熟悉的刑具活活打死在了公堂之上。

隨著鳳陽城徹底陷落,高迎祥、馬守應、張一川等義軍首領,在投誠守陵軍和本地百姓的指引下,在城中大肆搜捕來不及逃跑的官吏、富紳、勳貴子弟。

往日高高在上的老爺們,此刻如同喪家之犬,被從藏匿的角落拖出來,哭喊求饒,然後被毫不留情地砍殺。

一座座府邸、庫房被砸開,一箱箱金銀財寶、糧食布匹被源源不斷地運了出來。

整個鳳陽城,都陷入了復仇的狂歡當中。

可在這片混亂中,唯獨有一人特別清醒,那就是張獻忠。

張獻忠對城裡那些哭爹喊孃的官紳大戶、堆積如山的金銀財寶,看都沒多看一眼。

“兒郎們!”

他翻身上馬,手中長刀直指南邊皇陵方向,語氣瘋狂, “跟咱老子走!”

“去給朱重八的老爹老孃,拜個晚年!”

(本章完)

第102章 洗劫鄭家第175章 戰略方針第210章 還是這玩意兒好使!第200章 佯敗第142章 開門紅第258章 刺殺 劫獄第35章 靖邊營第102章 洗劫鄭家第92章 威震西北第256章 賊兵在救災,官府要收稅第173章 陝州城破第215章 武狀元?老子宰的就是武狀元!第234章 搶灘登陸和諸將反應第219章 爭相瘋搶第9章 總兵身死第193章 血戰瞿靖堡第234章 搶灘登陸和諸將反應第200章 佯敗第188章 擴充騎兵第18章 大同鎮邊軍第96章 李代桃僵第115章 苛刻的要求第90章 騙延水關第98章 投名狀第63章 李立遠第24章 雪水浸種法第223章 提出政治綱領第260章 京師亂局,盧象升受命剿匪第63章 李立遠第250章 朝爲田舍郎第63章 李立遠第202章 準備入蜀第179章 這已經不是普通的亂民了,必須重拳出擊!第237章 他們真的給百姓發好處?第86章 我在等援軍,你在等什麼?(二合一)第23章 清算田畝,打劫富戶第114章 內應第22章 流寇第110章 起義的三個階段第83章 延安府的水很深第249章 別開生面的恩科第220章 豈不聞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228章 女人只會影響我拔刀的速度第186章 曹文詔來剿第6章 交鋒第70章 報仇雪恨第192章 大明的底層宗室第136章 被玩弄於股掌之中第80章 逃出生天第85章 野豬嶺第265章 上元佳節夜,義軍破鳳陽第77章 上架感言第147章 雙贏第133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第52章 埋伏第63章 李立遠第208章 龍安三約第259章 聲勢浩大的川中起義第186章 曹文詔來剿第64章 投賊第138章 練兵第44章 各懷心思的同盟第119章 城破第86章 我在等援軍,你在等什麼?(二合一)第258章 刺殺 劫獄第89章 陣斬李卑第103章 鄧陽的演技第18章 大同鎮邊軍第8章 段家父子第116章 入城第17章 激戰!第235章 牆頭草第11章 朝廷大軍來了?第241章 圍堵侯良柱第99章 擺爛的縣令第57章 馬家村第253章 財富在權力面前不值一提第207章 飛渡摩天嶺,進入四川第88章 銜尾追殺第160章 陌底渡見聞第23章 清算田畝,打劫富戶第55章 開倉放糧第176章 年關將至 犒賞大軍第11章 朝廷大軍來了?第71章 戰後第73章 聲名鵲起第248章 開科取士第33章 交贖金第39章 天傷星盧濤第166章 倉皇逃竄第80章 逃出生天第51章 出發第69章 焦屍第93章 崇禎的困惑第140章 大明第一抽象孫元化第238章 水攻第33章 交贖金第143章 警惕的虎大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邮市| 徐汇区| 佛冈县| 德昌县| 静海县| 临安市| 丘北县| 仁化县| 祁连县| 静宁县| 石棉县| 彰武县| 丰镇市| 巴中市| 玛纳斯县| 辽源市| 绵阳市| 永胜县| 梁山县| 商水县| 开平市| 阜新| 渝中区| 双辽市| 罗平县| 仙桃市| 山东| 德昌县| 祁连县| 清苑县| 桓台县| 玉环县| 临洮县| 高平市| 蚌埠市| 永川市| 石河子市| 都匀市| 房产| 益阳市| 筠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