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0日,星期二。
中午十二點四十,吃過中午飯之後,我正一個人在鳴鳳煤礦總部大樓旁邊閒逛散步,我忽然接到了黃元達的一個電話,我接起來,只聽他開心的笑道:“常哥,我對榮建東的採訪完成了,非常順利,內容也非*爆,我儘快把材料整理出來傳回去審覈,估計最遲今天下午五點就能出現在我們網站頭版了,謝謝你啊!”
我笑道:“幹嘛那麼客氣,大家都是朋友,這是應該的?!?
他又說:“常哥,我仔細考慮了一下,我想把這事情做成一個系列報道,所以我打算再給你做一個專訪,當成這個系列的第二期,你看你什麼時候有時間呢?”
我楞了一下,說道:“給我做專訪?我知道的事情,都已經跟你說過了啊,我沒什麼新的內容可以跟你講了啊?!?
他說:“不是,常哥,昨晚趙小姐跟我說的那事情,我仔細考慮了一下,我覺得還是給你做一個專訪,採訪重點就圍繞著你救周文嬌這件事情來進行,有文字有視頻的,這樣效果會更好?!?
我考慮了一下,就答應了,和他約了下午六點鐘在大紅門私房菜館一起吃晚飯,到時候再具體商量一下。
下午六點,我和錦秋到了飯館,我們前腳進門,黃元達後腳也跟著到了,雖然只有我們三個人,不過爲了方便說事情,所以還是專門要了一間包房,點了幾個菜,我們就邊吃邊聊了起來。
黃元達先掏出一張從筆記本上撕下來的紙遞給我,說道:“常哥,你先看看,這些是我今天下午整理出來的,我準備問你的問題,以及你的回答思路?!?
我隨便看了兩眼,笑道:“這會不會……會不會太假了一點???”
“我看看?!卞\秋說著就把紙片從我手裡搶了過去。
黃元達搖搖頭笑道:“常哥,這你就不懂了,所謂的新聞,其實和廣告是一回事,都是通過媒體廣而告之,從而達到某一種宣傳目的,所以每寫一條新聞之前,我們都要首先分析受衆的情況。”
比如說今天早上我採訪榮建東,他那條新聞的主要目的是要吸引社會上儘可能多的人來關注這件事情,形成一種對楊永俊不利的輿論氛圍。這個社會上什麼人最多呢?就是那些有滿腔自以爲是的正義情緒,但是卻缺乏自我思辨能力的人,用個不太好的詞語,叫做“羣氓”,這樣的人最多。
所以那條新聞就要走煽情路線,把楊德才塑造成一個含辛茹苦養大兒子,最後卻慘遭算計、含冤而死的苦命單身父親形象,同時又要儘量誇大突出楊永俊這個富二代的陰狠毒辣,囂張跋扈,兩相對比之下,就能夠讓羣氓看得熱血沸騰、義憤填膺,齊聲痛斥楊永俊。即便是邏輯上有些小瑕疵都不重要,那些人會自己想辦法解釋通順的。
而常哥你這條新聞則要反過來,因爲主要是給你們的領導,以及各個相關部門負責人看的。這些人的特點和羣氓恰恰相反,他們都有很強的自我辨識能力,情緒一般不容易被外界左右,所以和他們煽情沒用。但是這些人又都有一個共同的弱點,他們都是屬於社會上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物,同時也就受到了身份地位的限制,通常情況下他們是不能公開表達不符合主流價值觀的意見的。當他們看到一條新聞,只要價值取向符合主流價值觀,或者更穩妥一點的話,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那麼不管他們心裡怎麼想的,但是在口頭上都一定會表示支持。
所以常哥你不用管它假不假了,就算明知道是在演戲,你的領導看到了,也只能誇你、對你表示支持,這樣一來,咱們的目的也就實現了。
“哈哈,謝謝元達,受教了?!蔽也恢每煞竦男Φ溃骸斑€真是隔行如隔山啊?!?
一旁錦秋笑問道:“那你們這個專訪打算安排在什麼時候???”
黃元達說:“我個人的意見,最好就在今天晚上,咱們找個光線不是太好的地方,錄個視頻隨著文字新聞一塊上傳。昏暗的光線,再加上常哥你一天工作之後略顯疲憊的面容,而且還有點鬍渣子,這些可以更好地襯托出你不懼艱險救了周文嬌之後所承受的巨大壓力,對於羣氓而言,也有一定的煽動效果。常哥你看怎麼樣?”
我撇撇嘴說:“要不明天晚上吧,我昨天晚上答應了錦秋,要陪她去理髮,我還打算一會吃完飯就去呢?!?
“哈哈,你那麼大歲數的人了,怎麼還分不清輕重緩急啊。”錦秋看著我甜甜的一笑,說道:“陪我理髮又不急在今天,明天也可以啊,但是你錄新聞卻是一樁急事,早一天錄好,就能早一天發出去,你擔心的柳笛姐的問題也就能早一天得到解決。行了,就這樣定了,一會兒吃完飯咱們就回酒店錄去?!?
黃元達疑惑的看了看我,又看了看錦秋,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我忽然反應過來,我和錦秋在他面前表現得太親暱了,完全不像是同事的樣子,所以他對我們的關係產生了某些疑惑猜測。
如果是換個不相干的記者的話,就算他知道我和錦秋的關係也無所謂,但黃元達是小師妹的中學同學,讓他知道的話,會損害到小師妹在他心裡的形象的,一旦在他們同學中傳開的話,小師妹可就沒臉再見他們了。
於是我急忙裝出一副著急的樣子解釋道:“元達你別想多了啊,錦秋跟我們兩口子關係都太熟了,就像一家人似的,我和柳笛都拿她當自己妹妹看,所以平時有空就經常陪她理個髮、逛個街什麼的,都成習慣了,你要不信可以打個電話問問柳笛?!?
他嘿嘿一笑說:“沒事沒事,我還說感覺有點奇怪呢,你們不像是普通的同事,原來是這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