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三十二年十月,世界戰場上的格局是這樣的,盟軍在南太平洋上成功地遏止了倭寇的攻勢,雙方處於對峙。在歐洲,盟軍實施西西里島登陸,威逼意大利本土,我猜想意大利麪條們已經撐不住了,當初墨索里尼那個傢伙不顧戰場局勢悍然出兵北非的時候我就知道,德國要被意大利害死,果不其然,老狐貍雖然獲得了沙漠之狐的稱號,把英軍打的潰不成軍,但是英軍在補充兵力並且換了統帥之後,老狐貍陷入了頹勢,那個統帥,叫做蒙哥馬利;蘇德戰場,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和庫爾斯克戰役以蘇軍的勝利宣告結束,蘇軍從此轉入戰略反攻。
我心中微微有些嘆息,要是沒有什麼意外,德國輸定了,他們把重兵集團浪費在了東線和蘇聯的決戰當中,犯了當初拿破崙的錯誤,拿破崙六十萬軍隊只剩下兩萬,小鬍子叔叔的百萬軍隊,也丟失了大半,蘇聯本土過於龐大,如果不能一擊將之切爲兩段,打中它的七寸,根本奈何不了它,而這一點,只有中國辦得到,要是中國能和德國聯手對付蘇聯,蘇聯必敗無疑!可惜,德國還是敗了。
其實小鬍子叔叔完全沒有把蘇聯這麼早拉到戰場上的必要,要是他可以集中兵力先對付英國,蘇聯也不會出兵對付德國,當時的情況是蘇聯內部宣傳西線無戰事,把重兵集團壓到了東線防備倭寇的突襲,對於德國是個好機會,要是那個時候德國傾盡全力幹掉英國,解除後患之後以全國兵力攻擊蘇聯,那麼單線作戰之下,加上蘇聯內部的混亂,蘇聯搞不好真的有被小鬍子叔叔奪走莫斯科的可能。
那個時候就算蘇聯不亡國,也只剩下西邊西伯利亞的寒冷平原領土了,精華部分可都在德國的手裡了,那個時候蘇聯實際上已經亡國了,深受斯大林之苦的蘇聯人,尤其是農民,定然不會幫助蘇聯;後來有人說,德國當時已經是專制的頂峰了,但是德國卻比其他國家更爲激烈的反對蘇聯,不顧一切的攻擊蘇聯,只能說,魔鬼更加理解魔鬼,並且恐懼比他更爲邪惡的魔鬼……
但是如今,這個任務,也只能留給我們了,對付蘇聯和斯大林,不能有一絲一毫的懈怠,否則,我們將不會明白哪裡纔是下一個外蒙古,也不會知道美國英國和蘇聯達成了什麼協議,會如何的出賣中國;爲此,戴雨農已經開始了防備蘇聯的間諜網建設。
我們的任務還很多啊!
感嘆一聲,我便已經準備好了隨時出兵緬甸,史迪威說這個計劃還要報備羅斯福總統答應,畢竟羅斯福總統纔是盟軍統帥,我對此不置可否,沒辦法,拿人家手軟,吃人家嘴軟,我們拿了人家那麼多,吃了人家那麼多,要是不手軟嘴軟一回,也太說不過去了,十月初,羅斯福親自批準了這個計劃,於是藉由全部戰場上的大反攻勢頭,中國駐印軍第一百兵團,即將迎來它最輝煌的時刻!
出兵前的那一天,我將全部一百兵團建制內的部隊全部集中到了蘭姆伽軍訓基地,除了前線的偵察兵以外,一百軍、新一軍還有七十四軍全部都在了這裡,一共二十萬大軍,隨時準備發動最爲猛烈的進攻!說起這個七十四軍,也是有些事情的,我任命了孫立人做新一軍的軍長之後,校長髮來電報,說準備將七十四軍也完全運送到蘭姆伽接受美械裝備和美式訓練,這對於史迪威來說則是更好,但是對於美國和英國而言,貌似不是很好。
史迪威也不知道怎麼了,在三天之後把這個事情和我說了一下,表示美國已經沒有足夠的裝備可以再次裝備一個軍了,還是一個五萬人的軍,所以七十四軍可能不能來這裡受訓了,我看出了史迪威的不甘心,所以我說,孫立人做新一軍的軍長這件事情,我可是頂住了很大的壓力,鄭洞國只做了副軍長,現在我們只是想再來一個軍而已,這點要求,都不能滿足我們嗎?
我很清楚史迪威的特長和興趣不在於軍事,而在於政治,這一年當中他去重慶的期間我就風聞他和校長之間有些事情就是圍繞著政治展開的,他對於政治有著一般軍人所不能理解的興趣和見解,所以當我說出這番話的時候,史迪威貌似明白了什麼,沉思良久,史迪威點了頭,於是,七十四軍原本的兩萬多人運送了過來,附加了兩萬多的新兵,混合成了新七十四軍,接受美械裝備和美式訓練。
而七十四軍的軍長人選,校長則提出,讓張靈甫大哥擔任,至於我的副軍長和副兵團司令職務,則由廖耀湘將軍接任。廖耀湘將軍也是具有高學歷的留洋將軍之一,戰鬥起來十分勇猛,也是一員名將,而且總是讓張靈甫大哥做我的副手,我也有些不好意思,按照張靈甫大哥的能力,他已經足以擔任一軍之長了。
而不提一百軍,就是新一軍這支幾乎完全的新軍,在接受了美式裝備和美式訓練之後,也具備了足夠的火力、訓練和戰鬥力可以從路上擊敗任何一支強敵,若是說以往我們屢敗於倭寇不是因爲士兵的勇氣而是因爲戰鬥力和裝備上面的硬實力的缺乏,那麼駐印軍在這個方面已經完全不用擔心了,雖然這二十萬的軍隊並不能全部說是擁有了能和倭寇單獨對抗的實力,但是作爲一支擁有先進火力的軍隊,至少,在火力上面,駐印軍已經全面壓倒了倭寇。
戰鬥的計劃我們很快就下發了下去,按照先前定下的大戰略,我決定由張靈甫大哥率領新七十四軍五萬大軍進攻緬北,配合國內的遠征軍,收復緬北和雲南失地,徹底將這其中的倭寇全部殲滅,一個不留,而後直接回國,進攻其他地方的倭寇,展開戰略大反攻。
至於一百軍和新一軍十五萬大軍則是南下進攻緬甸中部和南部,配合印度英軍一起夾攻緬甸倭寇,以期將其全殲,收復緬甸,而後中國駐印軍的使命也就完結了,可以揮師北上,凱旋迴國,參加國內戰鬥了,這精銳的二十萬軍隊雖然面對倭寇來說還是不夠的,但是帶動的全國軍隊的士氣和信心,足以和倭寇一戰!
在動員大會上,我發表了動員演說,這篇演說據說後來成爲了不少國家教科書上的必選課文,很有名氣,被譽爲二次大戰期間最爲著名的演說,說實話,要是不看那些課文,我還真的不記得我當時到底說了什麼,我只記得我說的很激烈和激動,士兵們極爲激動和興奮,最後我大手一揮出徵,大軍嗷嗷叫著向著緬甸衝鋒而去,大有排山倒海之勢頭很長一段路之後才恢復了隊形。
根據情報,我們出印度反攻的第一戰,要面對的敵人就是扼守由印度到緬甸的必經之路新背洋,新背洋胡康河谷出口,極爲重要,據報,那裡有倭寇第十八師團第一一四聯隊駐守,這個十八師團可是倭寇之中兇名赫赫的軍隊,和我們之前遇到的五十五師團和三十三師團不是一個檔次的軍隊。
它的前身爲著名的久留米師團,該師團官兵全部由北九州礦工組成,作戰兇猛,紀律嚴明;這支部隊在我國戰場曾經創造過赫赫戰績,其中最著名的蘆溝橋事變就是由該師團發動的。該師團還參加了淞滬之役、南京大屠殺、武漢會戰、廣州戰役等,多次獲得裕仁那個混蛋的獎賞。在民國三十一年新加坡戰役中,該師團以三萬兵力俘獲八萬英軍,震動英倫三島,以至於邱吉爾很苦惱的說道:這是一個了不起的奇蹟……
可是對於我來說,那與其說明了十八師團的勇武,倒不如是說明了英軍的無能,那可真的是有夠無能的啊!八萬人面對三萬人就給俘虜了!當初我們八萬人也打不過倭寇三萬人,可是我們的裝備和訓練能和英軍比嗎?要是把英軍的裝備和訓練全盤複製到我軍來,倭寇有沒有發動戰爭的能力都還不知道!於是英國人的腦袋更低了,蜷縮在預定地點不敢動彈,等著我軍的出動。
可是如今,一個聯隊,在我看來,只是一支很不起眼的倭寇小部隊,拿下那裡,完全沒有任何難度,我命令偵察連先去查看清楚情況,而後喊來了趙遠山。
一百軍屢經整頓,但是大的軍事架構一直沒有怎麼變化,最早的軍事架構沿用至今;一百軍,四個師,一一一師、三十四師、四十師和十六師,下轄十二個旅,從一零一旅到一零九旅,旅長分別是姜茂盛、姜茂才、柳海龍、周興、劉志遠、蔣成、周明義、譚勇、蔣緯國。
楊瑞符大哥現在是一一一師的中將師長,周志浩是中將副師長,我也不想把這些一直跟著我的老人給薄待了,只要用那個能力,我一定不吝賞賜,讓他們做市長和副師長,原來空出來的兩個旅長職位,一個給了周明義,原來的一零七旅副旅長,一個給了校長的次子蔣緯國,沒錯,蔣緯國,從輩份上來說,他也是我的表兄,但是校長私下裡告訴過我,緯國表兄其實是戴季陶先生的私生子,因爲戴家的特殊情況,所以緯國表兄被戴季陶先生託付給了校長,作爲校長的養子,但是這個事情沒多少人知道。
緯國表兄之前一直在德國學習軍事,還在德軍中擔任了職位,中德斷交之後,緯國表兄歸國,校長就把緯國表兄塞給了我,正好周志浩升任副師長,所以這個一零九旅少將旅長的職位,就給了緯國表兄,不過緯國表兄也算是個很有才能的軍人了,在德軍中受到了不少薰陶,尤其善於裝甲軍事,我打算過段時間給他調到岳雲的手底下。
其他的諸如姜茂才和周興,也因爲戰功和能力升任中將副師長,李泉也升任了炮兵師中將師長,一軍之中很多個將軍;至於後來編入的十六師,我則沒有安排東北人之外的人加入了,之前的那二十二個大學生軍官,趙遠山他們,都已經有了足夠的能力了,除了朱鴻勳將軍一直擔任十六師中將師長之外,趙遠山已經升任十六師中將副師長兼任一一零旅旅長,一一一旅旅長則由古語擔任,一一二旅旅長則由孔宇擔任。
除了趙遠山勇猛善戰,戰功卓著之外,那二十二個大學生軍官裡面最能幹的就是古語這個歷史系學生和機械工程的孔宇,這兩個人最有指揮能力,已經成爲了十六師之中最有影響力的將領,我也樂得提拔他們,這支東北軍已經逐漸的展現了東北虎兇猛的一面,我非常相信他們會具備震驚世界的實力,所以,這第一仗,我決定交給趙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