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即使是抵達了臺灣之後,國軍的整編和新式訓練,也在孫立人的指揮下進行開來,雖然最後還是因爲美國人的關係使得孫立人在臺灣的地位變得極爲尷尬;他的能力是真的強,他所做出的貢獻是真的大,但是,他的情商真的很低……
遇到一個好一些的長官可以包容他,可以諒解他,但是不是每一個長官都是具備這種海納百川的氣度的,所以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有些事情,不是人所能決定的,雖然我已經對我離開之後的事情作了安排,但是,還是沒有達到我的目的……
孫立人的能力非常強,這一點在我任命他爲新三十八師少將師長的職位之後就已經體現出來了,孫立人很快的將整個新三十八師的架構給架構起來了,原先三十八師的軍官也被基本上找全了,這些人都是得到了孫立人的贊同了的人才,我自然也相信,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被我認同的軍官,很快,新三十八師的骨幹全部架設完畢,就像是一個機器一般,主要的零部件都已經弄好了,接下來就是弄些鋼鐵慢慢的組裝了。
知識青年的能力毫無疑問是不錯的,尤其是接受了軍事訓練過後的知識青年,那就叫孔夫子掛腰刀——文武雙全;美國軍官對這些知識青年們讚不絕口,史迪威也再次印證了他的理論——中國有世界上最好的士兵,可是後面一句話我是非常不贊同的,當他說出前面一句話的時候我就盯著他,他好像也注意到了我的眼神,於是硬生生把後面一句話給嚥下了肚子,說實話,我不一定會動武,但是一定會指著我自己質問他:“我是個無能的人嗎?如果是的話,你讓那幾十萬倭寇如何自處?”
沒有考慮過中國面臨著什麼樣的困難,就妄自下定論,說中國軍隊無能,說中國軍官無能,可是開戰以來,數不清的軍官爲國捐軀,就是將軍一級的軍官我們也戰死了一百餘人了,說中國軍官無能,這些爲國捐軀的軍官和將官,如何自處?以後史迪威再次說出這種話,我就要把那些戰死的將官名單拿出來,放在史迪威面前,讓他給我說說,這些爲國捐軀的高級軍官都是無能的嗎?要是他們都是無能的,英國人呢?
我不好說美國軍隊如何,畢竟他們在珍珠港一役失敗的很慘,但是隨著後來的發展,這件事情被數不清的材料解密弄得是迷上加迷,更有甚者開始懷疑這是羅斯福的詭計,是要然美國參戰,從而獲得更加巨大的好處,但是無論如何,美國參戰對於中國而言都只有好處沒有壞處,而且早一點參戰比晚一點參戰自然是要好得多得多,雖然美國的參戰是必然的……
又過了一個月,新三十八師的組建差不多已經完成了,只要等待著足夠的士兵把剩下來的編制空缺補齊就好了,其他的都是史迪威去負責,軍費的問題和裝備的問題,都是史迪威負責的,史迪威似乎很喜歡孫立人,第一次見面,史迪威就對這個曾在美國接受軍事訓練能用流利美式英語和他對話的軍官有著很好的印象,他們相處之融洽超乎我的想象,完全沒有史迪威一開始和張靈甫大哥那種劍拔弩張的架勢。
也不知道是不是史迪威的偏心,他不顧我的提議,直接把脫離一百兵團編制的駐印軍總指揮部下轄的一個坦克營戰車一營那三十輛重達三十二噸的M4A2“謝爾曼”中型坦克裝備給了新三十八師,而我其實也很眼饞那三十輛超級厲害的坦克,那三十輛坦克的性能超越了英軍的一百輛坦克,而我的戰車部隊裡面,只有最早德國的那幾輛重型坦克可以和這個謝爾曼坦克相提並論。
我們曾經有過精確地測試,面對著謝爾曼中型坦克,倭寇的九五和九七坦克僅僅比玩具強一點,倭寇極度缺乏的鐵資源和海軍陸軍之間的巨大矛盾,致使倭寇的裝甲部隊極度不專業,不少坦克製造的都是缺斤少兩,裝甲極其薄弱,徐州會戰的時候倭寇的那種小豆坦克被一個士兵用重機槍打穿了裝甲,直接把坦克裡面的士兵給打死了,成爲了風靡一時的笑話。
能被重機槍摧毀的坦克,如何能和這些厲害的坦克相對抗?就連英國坦克都打不過,更何況是美國的優秀坦克?我似乎可以想象,就算是倭寇拿出一百輛這樣的九五九七坦克,三十兩謝爾曼坦克也足以把倭寇的一百輛坦克摧毀了。
深諳德國閃擊戰術的我非常瞭解裝甲部隊在未來的作用,肉體是不能和這些裝甲相抗衡的,我們已經付出了太大的代價,但是我們的重工業基礎實在是太過薄弱,原先準備從德國引進的坦克裝甲生產線已經簽訂了合同,卻因爲中日戰爭的爆發被打斷了,而其中小鬍子叔叔數次想把這個生產線交給我們,都被倭寇阻撓,最後出海口被全部攻佔,我們失去了得到生產線的機會,而戰爭的爆發,使得我們更加沒有精力考慮工業發展了。
既然有了這些坦克做底子,我就要想辦法得到坦克的生產線和裝甲車的生產線,還有足夠的重工業技術,來武裝戰後百廢待興的國家,中華民國前三十年的基礎都被這場戰爭毀掉了,但是我們還有機會,我們還有足夠的機會,我們可以利用倭寇的種種賠款協議,重新武裝我們的國家,武裝我們的軍隊,將來,香港要收回,澳門要收回,海疆也要收回,所有曾經失去的都要收回!還有蘇聯,戰後二十年,我們一定要對蘇聯開戰!不把蘇聯滅掉,我們永無寧日!
蘇聯的工業能力很強,但是蘇聯不會是我們的對手,只要斯大林那個殺人魔王和他的體系還在,蘇聯就沒有出頭之日!儘管他的工業能力強大,但是國家的強大與否,看的不是工業能力,而是其他各個面上的能力,如果沒有相應的社會基礎,工業再強,也只有敗亡這一條道路!這一點我很明白,所以,我不擔心,民主國家對專制國家的戰鬥,是先進對落後的戰鬥,是文明之間的對抗,而不僅僅是工業之間的對抗。
新三十八師得到了史迪威的特殊照顧之後發展迅猛,裝備似乎都要比一百軍的到的要好上一些,也許是史迪威認爲一百軍已經成型了,他只能錦上添花,而不能對一百軍的發展做出什麼重大貢獻,沒有達到他的理想,所以,他需要另外一支軍隊,另外一支他一手創建的軍隊,而新三十八師很好地滿足了他的心理,於是美式訓練美式裝備美式生活美式軍餉,各種策略層出不窮。
孫立人似乎也對史迪威很有好感,兩個情商低的人之間竟然產生了這種惺惺相惜的情感,真是讓人覺得極爲不能理解,但是這種事情他就是真的發生了;新三十八師裝備起了全副美械之後,史迪威很滿意的開始了實戰演習,各種折騰,最後還拉來了美國志願軍和新三十八師對著幹,之前美國志願軍被一百軍四個師分別打的滿頭包,潰不成軍,讓史迪威很沒有面子,覺得沒有盡到訓練的感覺,反倒是一百軍給美國志願軍上課了,所以這一次要好好的在新三十八師身上找回場子。
場子找回來了,倒也不是真的找回來了,只是讓史迪威的心裡有些安慰,新三十八師到底還是新兵,大部分士兵們一年之前不是在務農就是在學校裡面讀書,沒有真正的戰鬥經驗,所以上來吃了美國志願軍的大虧,但是新三十八師到底還是有些老兵的,於是戰後進行總結,不停地尋找各種缺點,不斷的改進,一點一點的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孫立人乾的最漂亮的就是這一手,他是經驗豐富的指揮官,他也帶出過強悍的軍隊,所以治軍方面頗有心得。
一系列的找毛病和改進之後,美國志願軍發現這些中國軍隊越來越難對付了,最後甚至還被這些中國士兵鑽了不少空子,在連續獲得十三次勝利之後,美國志願軍的好日子到了頭,或許是被一百軍猛烈打擊的自信心再次回覆,他們似乎又輕敵了,第十四次戰鬥,我和史迪威親自參與了觀察,結果孫立人指揮軍隊先是以小部隊佯攻,牽制住了美軍的主力,結果暗地裡把兩支主力部隊迂迴到了美軍的左右後三面!
美軍竟然沒有發現,就是史迪威也看出了些端倪,所以,美軍的失敗不可避免,最後,美軍們個個身上全部都是白色的彩彈印子,狼狽不堪,而孫立人大獲全勝!不得不說,孫立人真的很不錯,一支新軍,竟然在短短的一個月之內,就可以打敗一支美國軍隊,雖然我不知道這支美國軍隊有沒有戰鬥經驗,但是美國已經很久沒有打過仗了這一點我是知道的,歐戰的時候美國人似乎一開始是去度假的……
於是新三十八師也得到了史迪威和美軍的承認,在第十四次被新三十八師擊敗之後,我正式簽署命令,決定允許新三十八師併入一百兵團的行列,允許新三十八師的頭上打上一百兵團的精銳番號,成爲一支精銳!當然,正式得到一百軍那些驕兵悍將們的承認,可是任重而道遠的路途,非常困難的。
但是孫立人是非常有信心的,這個時間段,爲了訓練新三十八師的裝甲部隊,他甚至讓他的裝甲部隊長官帶著裝甲部隊來找一百軍的麻煩,頓時讓岳雲大爲不爽,雖然性能上有些詫異,而且數量差異過大,但是岳雲可是國內裝甲部隊的最高級軍官了!中將!元老一級別的裝甲軍官!結果不用說,那支裝甲部隊從步兵到裝甲都給揍得滿頭包,岳雲爲了更好的收拾那些自大的裝甲兵,更是把虎賁團請了過來,直接招呼!
事後,我也對新三十八師和孫立人提出了批評,這樣自大可不是什麼好的情況,今後不可以這樣!也許是因爲我的批評力度不夠,或許是史迪威的縱容,使得孫立人朝著自大目中無人這個方向走的更遠了,這卻是我始料未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