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雲海以爲,這個問題,迫在眉睫,我們必須要採取相應的手段,雖然短期內不會產生什麼有效的改觀,但是對於長遠發展尤其是戰後而言,這些舉措可能會成爲我們國家復興的強力助推,,所以不論多麼困難,我們都要注意這些問題。”我拿著勃羅姆交給我的那份資料,遞給了校長。
校長接過來,略微翻了翻,隨後搖搖頭露出了無奈的苦笑:“呵呵,這份資料和我前幾年見過的那份資料差不多,只是多了一些戰時的內容,雲海啊,校長不是不想辦,校長自然也明白這些事情非常的緊急迫切,但是,我國是個弱國,別說糧食了,就是彈藥也不能供應完全,何況是口糧?
能夠讓每個士兵都吃上飯,已經是目前政府所能做到的極限,而像你的一百師那樣能夠保證一天三頓飯的部隊實在是太少,那基本上也是一個財大氣粗的主官才能做到的,雲海,你要理解國家的難處啊!”
我說道:“校長,那便殺貪官!貧窮的人們吃不上飯,那些貪官污吏卻是頓頓西餐!將那些貪官抓住殺掉,而後將其財產充作軍費,如何?”
校長苦笑著說道:“雲海,要是真的到了那個地步,恐怕國將不國啊!這個檔口,是可以用國難罪懲處一批人,但是這些人是完全不足以讓我們擁有足夠的錢去支持士兵吃飽飯的,而且那也是杯水車薪,就算是文成公留下的遺產,雲海,就是拿筆鉅款,也已經花銷了近一半,國家的用度,不是幾個貪官就能彌補的。”
我黯然的點點頭:“雲海亦是明白這些事情,但是校長,讓士兵空著肚子和倭寇拼刺刀,雲海如何能辦得到?我們士兵的戰鬥力不及倭寇和傷亡率大餘倭寇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吃不飽肚子,肚子不夠飽,身上就沒有勁;倭寇雖然矮小,但是身體壯實,力氣大,訓練有素,我們不能再這樣繼續下去。”
校長問道:“那你可有什麼好的辦法?農業部的那些官員們是沒有辦法的,他們也的確是盡了力的,後勤的官員也盡了力,只是我們實在是不具備那些條件,現在的這種條件,已經是極限了。”
我想了一會兒,說道:“校長,雲海有一個想法;雲海留德的時候,曾經考察過德國的農業,這些歐洲國家的人口雖然不及我國的十分之一,但是他們的土地也不及我們的二十分之一,可是他們依舊有充分的糧食,這可能就是農業生產的差別之所在。
歐洲國家的農業生產使用的都是機器,機器的生產,只需要一個人操作就可以了,而隨之解放的大量農業人口變成了工業人口,促進了歐洲國家之工業革命,使之生產力遠超我國;而反觀我國目前,仍然使用的是古代的農民耕種的手段,而且我國人口多,土地相對較少,農村的相當一部分土地還集中在地主的手裡,他們僱傭佃農爲他們種地,這樣的話那些佃農如何能有生產的積極性?產量自然就低,更別說目前我們已經失去了很多產糧要地!
所以雲海想,我們爲什麼不能由政府出面,和那些地主進行商談,購買他們的一部分土地,地主也多是讀書之人,曉得民族大義,而且我們也沒有損壞他們的利益,我們是付了錢的;這些政府購買的土地,就可以租給農民耕種,土地所有權給農民,而我們只是收取一部分作爲稅收,這樣一來,土地就是農民的,種多種少是他們自己決定,多種多得,這樣,就可以極大地調動農民的積極性!
同時政府可以和外國進行商談,他們懾於倭寇的威脅不敢售出武器給我們,但是農業用具還是可以的,我們可以和美國和英國這些國家商談,尤其是美國,他們的農業器具非常先進,再者,我們甚至可以藉著購買農具的名頭,偷偷的購買一批武器,和農具混在一起,就可以掩人耳目了。
而後政府派出專人在四川等地教會農民使用這些農業機器,就可以在短時間內,獲得更多的工業人口和兵源!校長,此乃一舉多得之舉,一旦促成,我們將會得到很多東西,解決很多問題,校長,何樂而不爲?這些並不會打擾到抗戰大局的,校長!”
校長陷入了深深的思考當中,不久,校長擡起頭,露出了興奮的神色,笑著對我說道:“雲海,此言大善!文成公真是教子有方啊!這麼想來,還真的是比較有可行性啊!這比起*那一套要溫和得多,*就是殺地主分土地,造了多少殺孽啊!當初政府之所以派兵,還不是當地的百姓向政府求救!他們弄得太過分了!”
我點頭道:“那就是蘇聯的作法,斯大林殺了不知道多少人,雲海極爲反對這種濫殺無辜的手段,所以希望政府拿出部分的錢款,去向地主購買土地,而後再給農民,如此一來,既能得到民心,又不至於引發地主的反感,這算是一個比較折中的手段。”
校長撥了一個電話:“馬上讓組織部長張治中過來,我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吩咐他。”
校長掛下電話以後笑著說道:“這些事情還是需要一個可靠的人去辦理,就交給文白吧!至於文白的工作,就交給你推薦的肖山令,他的能力還是很不錯的;如此,你滿意了嗎?”
我敬禮道:“校長英明!此舉必將使我國軍將士在未來不再捱餓!不會再空著肚子和倭寇拼刺刀,雲海在此代替全軍將士感謝校長!”
校長笑著擺擺手:“好了好了,你就別給校長戴高帽子了,軍隊整訓的如何了?那四支新擴編的軍,校長可是要看出成效的!一百師不說,那四支軍隊都一天三頓飯,徐州那邊還在打仗校長都沒有撥糧過去,這讓校長可是頂住了很多的壓力啊!要是沒有成效,那可就不好辦了。”
我點頭說道:“校長,只要給雲海三個月時間,不說全部都能達到一百師的地步,但是八十三軍、六十六軍、七十一軍和教導總隊必然可以恢復到戰前的戰力甚至是超越之!高出一倍也未曾可知,按照此次的系統訓練和德國顧問擬定的專門針對倭寇的訓練方針,我們的戰鬥力會在短期內得到很高的提升。
等到這些軍隊全部整訓完畢,雲海就有信心率領這些部隊和同等數量的倭寇面對面的硬碰硬,雖然不至於可以打敗他們,但是至少不會再出現整支整支的軍隊被成建制消滅,說不定,採用一些計謀,還能把倭寇的軍隊成建制消滅!要是防守作戰,按照一百師的火力配置,和其他幾個軍的火力配置,加上蘇聯的援助,我們至少可以頂住三個月有餘。”
校長點點頭,笑著問道:“你便那麼有信心?這次三師九旅制的部隊可是基本上都有三萬多人的,在數量上已經超過了倭寇的師團,我們的一支軍級部隊還真的沒有能和倭寇的師團單獨對抗的實力,雖然人數多了,但是,這還是很不容易的吧?目前爲止也只有一百師敢和倭寇的師團硬碰硬,雲海,難道你有信心再帶出四支一百師?”
我擺擺手笑道:“校長說笑了,四支一百師雲海是沒什麼信心的,首先我們的裝備就不夠,訓練也不是那麼的充足,一百師的骨幹,那些原來五二四團的基層軍官都是受到了嚴格訓練的,其他的軍隊不具備這麼嚴格的條件。
但是我們的軍隊已經和倭寇進行了好幾場大的會戰,從上海之役,到國防線之役,再到南京之役,一共三場大的會戰,幾乎所有的部隊都已經和倭寇進行了交鋒,我們已經不再懼怕倭寇了,而且那些倖存下來的士兵都是有豐富的和倭寇作戰的經驗,雲海讓他們做基層軍官,帶領新兵訓練作戰,那麼戰鬥力的提升必然是快速的。
有老兵的帶頭,再有一兩場真正的戰鬥,那麼這些新兵也就變成老兵了;校長,雲海建議,通行全軍,基層之軍官選拔,包括班排連營等職位,必須要有足夠戰功之老兵擔任,若有軍校優秀之畢業生,可以爲副職,而後有了戰功,再行擢升,基層軍官,應該都是要經歷過血戰的。
而且雲海還有一個想法,對於那些受了重傷,比如缺胳膊少腿的,那些不能再上戰場但是卻立下大功的士兵,我們往往都是發一筆錢讓其退伍,但是他們的生活就會變得極爲悽慘;所以雲海建議,讓那些士兵進入整訓部門,成爲新兵訓練之教官,有了這些士兵對新兵進行刮練,新兵的素質一定會有很大的提升!還可以解決不少因爲傷兵而引發的問題,豈不是一舉兩得?義務兵役制所需要的教官數量絕對不少,那麼這些立功傷兵就是最佳的人選!”
校長聽的連連點頭:“正該如此!正該如此!雲海啊,你又爲校長解決了一個大難題!哎呀!要是那些官員也都能像你這般爲校長解憂,情況也不至於惡化到這種地步!很好!這個制度要立刻推行,校長立刻下令肖山令制定詳細的方案!雲海,你回去練兵,這些事情,交給校長吧!”
我點點頭,朝校長敬禮:“校長,那學生告退了!對了校長,關於二十軍和四十三軍的問題,您……您還是有什麼疑慮嗎?”我還是想勸服校長讓二十軍和四十三軍也達到其他幾支部隊的層次,三師九旅制是可以應用在二十軍和四十三軍身上的,他們的素質優秀,意志非常堅韌的,完全適合作爲一支強大的部隊而存在。
二十軍和四十三軍也同六十六軍一樣和我奮戰許久,並肩抗敵,論合作時間,這兩支部隊與我合作的時間還比教導總隊和八十三軍要長,他們也受到過我的照顧,我的命令他們還是會遵從的,可是爲什麼校長就對川軍如此的疑慮呢?是因爲劉湘主席的緣故嗎?可是那也不至於這樣啊?湘軍和桂軍、滇軍等校長都敢用,怎麼川軍卻如此呢?我可是非常看好川軍的。
校長愣了愣,稍作猶豫,而後搖搖頭:“雲海,政治上的問題會影響到軍事上,校長有些問題不得不處理;校長之所以把二十軍和四十三軍交到你的手上,就是要讓你節制他們;有些事情校長不能多說,但是無論如何,你要控制住二十軍和四十三軍,不能然他們發生內亂,明白嗎?等著一切結束之後,如果二十軍和四十三軍沒有動靜,那麼他們就可以成爲接下來的兩支三師九旅制軍級部隊了。”
我愕然,難道,校長要對劉湘主席動手?校長是擔心川軍動亂?這是爲什麼?劉湘主席爲抗日付出了許多,幾乎是舉全川之力相助我們抗擊倭寇,出兵十萬有餘,是目前爲止出兵最多的地方實力派,校長爲什麼要對他動手?
校長看出了我的疑慮:“雲海,這些事情是你所不擅長的,你不要擔心,校長不會做毫無意義之事,也不會做出有損抗戰大局的事情,只是有些事情,校長不得不做,否則就會產生更加嚴重的後果,你明白嗎?”
“雲海,明白!”咬咬牙,我說出了這句話,我決心不再理睬這些事情,決心好好地練我的兵,其他的事情,我還是不要參與的好;至於劉湘主席的事情,我相信,校長會給我一個合適的解釋,只是現在不是時機罷了。
帶著複雜的心情,我回到了師部,一踏進師部的大門,我一眼就看到了杜聿明將軍正坐在椅子上喝著茶,我頓時就意識到,討債的來了…………說實話,我還真的不太願意看見他啊!這個跟我搶兵的傢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