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強站在我和張靈甫大哥的面前,將我預備發給第三戰區司令部的請功電文唸了出來。
“雲海兄弟,這,這不好吧?雖然我部的確是擊殺了倭寇八百,但是擊退倭寇的主要功勞,還是你的啊!要是沒有你的援助,靈甫所部,可就要全部命喪海灘了。”張靈甫大哥面色上有些羞愧,推辭道。
我搖搖頭:“靈甫兄,這是你該得的,說實話,上海之役打到今天,除去十八軍的最後一戰和雲海本部,雲海還從未見過那一支軍隊可以如此的拼命,竟然以區區三百人的兵力,擊潰了倭寇千餘人,靈甫兄,這還是一支新軍,若論統兵,雲海自問做不到這一點。雲海自問無力率領三百新兵擊潰一千倭寇精銳。”
張靈甫大哥笑了笑:“這是每個中國人都該做的事情,只是有些人做不了,有些人不敢做,有些人想做但已經死了,靈甫的願望,就是幫這些人,每人殺一個倭寇,僅此而已,至於什麼統兵,靈甫只知道一句話,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強將手下無弱兵!要想做我張靈甫的兵,就必須要敢殺倭寇!即使戰到最後一人,也要戰!不管處在什麼樣的逆境,哪怕就是絕境,也要戰!”
無雙的霸氣,這種霸氣,正是我國軍軍人所缺乏的,張靈甫大哥的出現,將在不遠的將來,將激起全國軍人的霸氣,那個時候,每當到了最後時刻,總會有人敢於反衝鋒,挾無雙之霸氣,與倭寇決一死戰,寧可戰死,也絕不後退!
“靈甫兄霸氣凌然,倒是讓雲海想到了一個人。”我突然想起了歷史上的一個人物,確實和張靈甫大哥有著許許多多相似的地方。
張靈甫大哥笑道:“雲海兄弟莫不是要說,靈甫好似那西楚霸王?”
我搖搖頭:“世人皆知西楚霸王,乃無人知武悼天王?”
張靈甫大哥立刻變得嚴肅起來:“靈甫乃歷史系學生,遍閱古今史書,怎會不知?雲海亦知武悼天王冉閔?”
我點點頭:“挽吾漢之既倒,扶華夏之將傾,千古英雄,乃我民族之最大功臣,若無武悼天王,漢族,恐不復存在,惜哉民族之英雄,被不肖子孫辱罵至今,若天王泉下有知,不知會作何感想?”
張靈甫大哥笑笑:“若天王得知還有云海如此尊崇,想必會欣慰吧?畢竟,你可是定倭將軍啊!不過,若要說起來,論起武悼天王,靈甫倒更是心慕陳霸先。”
我一愣:“南陳武帝陳霸先?”
張靈甫大哥笑道:“雲海兄弟亦知陳霸先?”
我點點頭:“記得幼年父親教雲海讀史,便著重講述了五胡亂華這一華夏最爲危險的時期,並且拿五胡亂華比之今日的狀況,現在看來,卻是當之;父親列出了兩位最爲他所認同的英雄,一位便是武悼天王,另一位,就是這南陳武帝。”
張靈甫大哥嘆道:“歐陽文成公名滿天下,不想卻如此精通史學;靈甫在北大讀史,便也最是心慕這二人,靈甫總覺的,這二人,是上天降與華夏,保我大漢民族不至全族皆滅的的慘劇,武悼天王開了個頭,盡逐百萬胡人出華夏,但是未盡全功,漏網了一支羯人,以致江南之大難,不過卻也因爲如此,成就了陳霸先。”
我接著說道:“可是那侯景之亂?父親深恨此人,恨他屠戮江南漢人三分之二,不過他也成就了陳霸先,陳霸先最終還是爲江南漢人報了仇,滅了羯族。”
張靈甫大哥點頭說道:“陳霸先算不上有多麼驚世的才能,但是他守住了漢族的最後淨土,爲漢族保留了最後一絲遺脈,纔有楊堅滅胡,建立大隋,盡逐胡人之功業,也是陳霸先成就了隋唐二朝。是以若要比之武悼天王,靈甫斷然不如之,武悼天王之戰績,無愧於戰神。
但是若要比之陳霸先的戰績,靈甫卻還是有那個信心,保我華夏一方淨土,若是要全逐倭寇,靈甫還沒那個能耐……”
我說道:“那麼,雲海倒是將武悼天王作爲一生的目標,武悼天王告訴雲海,一寸山河一寸血;當日之五胡,今日之倭寇,又有何異?縱使是冒天下之大不韙,雲海誓要誅盡倭寇!絕不留後患與後人!”
張靈甫大哥大爲感嘆:“夕有武悼天王,今有定倭將軍,無論何時,我華夏具不少英雄,雲海兄弟,但願你能成武悼天王之功績,而無武悼天王之下場,武悼天王死的不值得啊!若是武悼天王不會失手被擒,怕是終究可以一統中原,復我煌煌華夏,可惜,可惜!”
我笑道:“若有靈甫兄襄助,武悼天王和陳霸先合作,會怎樣呢?”
張靈甫大哥眼光一閃:“哈哈哈!雲海兄弟可真是妙人,妙啊!若是武悼天王和南陳武帝得以合作,怕是歷史之進程便會改變吧?”
我點點頭:“那麼靈甫兄,可有膽氣,與我合作,共誅倭寇?”
張靈甫大哥笑道:“豈會不敢?雲海兄弟?哈哈哈哈!”
和張靈甫大哥的相識,是我一生中的一個最重要的轉折,但是也成了我一生最大的遺憾……我一直認爲,害死張靈甫大哥的,不是子彈,而是我……這也讓我未來的歲月,充滿了歉疚……
很快,校長的回電就到了,大肆稱讚張靈甫大哥英勇善戰,驍勇絕倫,正式晉張靈甫大哥爲上校團長,並且獎勵活下來的“三百勇士”每人十塊大洋,升一級。
這對於那些拼死作戰的勇士們而言確實不是什麼大獎,但是能夠如此,卻也是給了那些奮勇作戰不計生死的勇士們一個慰藉。
當然,倭寇不會因爲這件事情就打了退堂鼓,別的國家也許可能如此,但是倭寇,固執的軍隊,是不會放棄的,哪怕玉石俱焚,他們也是毫不在乎的,這也是他們的強大之所在,我不得不承認的強大之所在。
即使是在他們損失了八萬餘人的情況下,他們還是不眠不休不停止的攻打羅店,這座倭寇的墳墓……
我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羅店就會變得毫無必要,就會變得與上海之役的局勢毫無關聯,總之目前,羅店的重要性還是很明顯的,這是我軍在倭寇兇猛的活力和強大的攻勢下的得以堅持下來的心裡支柱。
將士們都在想,只要羅店不丟,就不會出事兒;羅店都還鎮守著呢!爲什麼咱們這兒就不行?
所以,羅店的重要性已經逐漸由戰略上重要性的轉移到了精神上的重要性,羅店對於我們而言,是一塊逐漸變爲雞肋的地方,其實大環境之下,羅店丟不丟都已經不重要了,我軍的灘頭陣地已然宣告失守,羅店獨木難支,之所以固守著,還是因爲一個政治上和精神上的原因。
同時也因爲羅店的戰事,牽制住了倭寇大部分兵力,讓身心俱疲的我軍主力得以喘口氣,得以從容不迫的撤退到二線陣地,構築下一道防線,由攻擊轉變爲防守的整個過渡過程,因爲我軍的牽制作用,轉變的十分利索。
這倒也是我軍所立下的另外一個大功,這也成爲了校長遲遲不願意放棄羅店的原因之一,只要羅店還在我們的手上,我們就掌握著主動權,哪怕只是一點點兒……
但是我隱隱約約感覺到,這樣下去,羅店的丟失,已然不是倭寇所可以主宰的,而是在我軍,是在校長,是在校長決定什麼時候棄守羅店。
五年前開始,張治中將軍就在校長的主持下秘密的修建了三條國防線,這三條國防線,就是一旦上海之役敗退,就會成爲我軍從上海撤退以後所逐次防守,節節抵抗倭寇的緩衝地帶,爲政府百姓和主要產業內遷爭取時間。
校長秘密的告訴我,等到了一定的時候,他會把我撤下來,送到後面去,重新補充整備一百師,然後把防守國防線,牽制倭寇主力的任務交給我,從而掩護國軍主力撤退,爲持久抗戰打下基礎。
這也就是爲什麼我力圖保全主力,甚少主動出戰,基本都是靠著陣地打防守的原因之所在,國防線是非常重要的守備陣地,只要掌握得好,我們甚至可以依靠那些現代化的鋼筋水泥陣地把倭寇擋住數星期甚至是數月!
讓剛剛經歷大戰的疲憊不堪的國軍主力得到休整,也讓同樣疲憊不堪的倭寇更加疲憊不堪,這就我的任務之中心,至於防守多久,校長沒有明確規定,什麼時候我覺得可以了,就可以撤退了,當然也是逐次撤退,不能狼狽奔逃,徐徐撤入南京,在南京依託工事再阻擋倭寇進擊。
這就是將百里公誘敵深入的具體計劃的第三步,在南京周邊,依託水網地形,以游擊戰的形式不斷地打擊倭寇,不斷地吃掉倭寇小股的兵力,迫使倭寇不得安生,從而發揮我軍精神及物質之威力,持久抗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