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3章 後記這書已經(jīng)伴我走過了十年的時光

2002年,應一位出版人之邀,寫五個人物的圖文版小傳,作爲一個設想宏大的出版計劃的試水之作。因爲種種變故,這一計劃未能實現(xiàn),僅留下了五部粗疏的書稿,分別寫了五個似乎毫無聯(lián)繫的人物:袁世凱、杜月笙、章太炎、張謇和張勳。當時的篇幅,是每部五萬字左右,如果單獨出版,不成體統(tǒng),合成一書,又毫無統(tǒng)系,至此終於體會到雞肋的滋味。

2005年,同學好友張昊琦君偶然看到我電腦中的存稿,不無感喟地說,可惜了一番功夫,何不發(fā)到網(wǎng)上,也聽個水響?於是,他熱心地在天涯網(wǎng)的“煮酒論史”版幫我陸續(xù)連載了兩部“民國人物小傳”,這就是現(xiàn)在的網(wǎng)絡上依然可以看到的“帝國驕雄袁世凱”和“杜月笙的1931”。

其間在網(wǎng)上互動往還,以文會友,有些朋友仍保持著聯(lián)繫,他們的鼓勵和幫助讓我至今感念不已。我不確定他們是否願意自己的名字出現(xiàn)在我的致謝辭中(我想,這或許是一種打擾),但我定會永誌不忘。網(wǎng)上連載後的數(shù)年間,也有一些出版人聯(lián)繫紙質(zhì)出版的事,只是由於自己的種種考慮和疏怠,終於未能付諸實行,辜負了一些朋友的厚愛,甚至自己還有背信棄義之舉,至今猶覺抱愧已極。

最初寫作的時候,並不知道會寫成一本什麼樣的書。惟心中有一願望,希望它“好讀”。爲此,拒絕了章節(jié)體,也刻意避免通常寫人物傳記時的那種線性敘事結(jié)構(gòu)。在材料上,採用了一些野史軼聞,想必難符史家嚴謹之規(guī),於評說時,也免不了私心揣度,定有妄作解人之處。書中有些自己對歷史情境、事件和人物的看法,也吸納了不少嚴肅學者的觀點(未能一一註明),但無論就其表達形式還是就其發(fā)掘深度而言,它當然絕非什麼值得一顧的學術(shù)著作。然而,我也從未設想它是“歷史小說”,或是“戲說歷史”的新路數(shù)。

十年之前,寫作之初,對這些人物實在談不上有多少了解。是在看那些一手材料(主要是筆記史料和回憶錄)的時候,才漸漸於心中浮現(xiàn)出一個個鮮活的、有別於一般史學專著和人物傳記的人物形象,他們的音容笑貌和言談舉止宛在眼前,他們所處的境地和遭逢的際遇,也如影像一般在我眼前一幕幕展開,甚至他們心中所想,我也設身處地揣想一番,然後再參以學者的著述和解讀,加以認知和體會。如果說“神遊古今”,這也算吧。

在我來說,這是一個滴涓入味的學習過程,也是一番情隨事遷的人生體驗:

十年來,心境、認識甚至文風都改變了很多,這些書稿當然也在一點點變化其內(nèi)容、風格和色彩,其篇幅也漸漸增擴至將近十萬字了。

坊間每有關(guān)於這些人物的新論述和新材料出來,都不免稍爲留心,但不管我如何彌漏補罅,限於功底和格局,這些文字終究不能煥然一新,解讀人物時的底色,仍然是當年讀史時“憑空”擬想到的名利、權(quán)位和心機的鋪陳,而援引史實時的錯訛,也可能一仍其舊。如果讓我重新寫過,我再也不會簡單從這些角度去理解他們了。寫作時閱讀參考過的著作中,最讓我感佩的是駱寶善先生的《駱寶善評點袁世凱函牘》一書。先生對袁世凱相關(guān)材料的掌握之豐,對其人其事的瞭解之透,至今恐怕無出其右者,而先生文采斐然,不慍不火,不燥不膩,讀來親切有味,感人至深,這正是我心嚮往之而不能至的境界,有時甚至想:有了他的書,我又何必再獻醜來寫袁世凱呢?有心的讀者不難看出,我書中有些令人深思的細節(jié)和對人和事的看法,其實源自駱先生的大著,而我自知,駱先生的著述足當名山事業(yè),故寧願我這書稿速朽,以免貽羞。據(jù)聞駱先生主編的《袁世凱全集》將於近期出版,則於研究者和讀書人而言又是一番莫大的功德,衷心翹首企盼之至。滬上名報人徐鑄成先生的《杜月笙正傳》也是我寫作、修改這些文字時常翻閱參考的名著,其中個別細節(jié)和故事,我當做一手史料,幾乎無所更改地融入書中,因此間種種情境,唯有憑徐先生親歷親聞之資、借其如神如繪之筆,方能再現(xiàn)其精彩。寫杜月笙時,《舊上海的幫會》和澳大利亞學者布賴恩·馬丁的《上海青幫》等專著和回憶錄是最主要的參考資料。此外尤須提及的是張建偉先生的系列著作,他的《大清王朝的最後變革》當年在《中國青年報》連載時,我還是一高中生,站在學校讀報亭中追著看完,激動不已,驚歎歷史竟然還可以這樣寫!及至自己來寫袁世凱時,在寫作手法和對材料的理解上,自然還是受著他的影響。其餘參考的種種史料和著述,惠我良多,因年深日久,當時不學,亦無隨手作注的嚴謹習慣,或採或擷,難以盡述其淵源,無以致謝,有愧於心,而無補救之策,在此祈請衆(zhòng)位方家和讀者諸君包涵。

雖有種種佳作在前,令我有黃鶴樓頭之嘆,然而還是不畏東施效顰之譏,出版這幾篇人物小傳,非爲博名——我恐賺得的是罵名,而是爲一些盛情所感。有幾位好友知道我寫過這幾個人物,常常催問何時出版,而我往往只能支吾以對,還有一位遠隔天涯素未謀面的朋友,“責”我至今悄無聲息,有負他當年期許,種種厚望,我無以爲報。另外,對於書中這些人物,遙想多年,竟至有了一些感情和感想,其中間或有他人未道之處,想一吐爲快。

我自信這書的寫法和一般的人物傳記有所不同,這也許是這些文字,還值得化爲油墨清香的一點點理由。

好友陳平對這書稿“視如己出”,不辭其煩地配上了豐富的圖片,並撰寫了精彩的圖注。尤其是陳平先生還幫我訂正了一些錯誤,免我貽笑,沒有他的付出,此書將失色不少,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謝。

其實,最應該感謝的是我的博士導師張鳴教授。2007年他得悉此稿有望出版,乃欣然作長序,而我遷延失誤,竟至遺失先生之文,今次先生不以爲意,再賜一序。爲這蕪陋文字,兩次勞動先生費墨,想來亦是一樁空前絕後的奇聞和笑談。此事在我固然失禮之極,且有不盡的汗顏和感激之情,而於先生,適足以彰顯他提攜後進的大德,和古名士之風。老師的厚愛褒獎,我實在愧不敢當,而說無教於我,則無論如何不能同意,因爲,倘無十餘年來的知遇和耳提面命,則絕無今日之我,爲人爲學皆是如此。老師向有賞“芝蘭玉樹”之懷,而我至今僅有莽草之質(zhì),每念及此,心中內(nèi)疚,難以言述。忐忑之中,惟望讀者諸君不致因失望於此書而苛責恩師的溢美之詞,否則我真是玷辱師門了。

2012年12月修改於北京

本書完結(jié),看看其他書:
第4章 回望中原3第14章 權(quán)力之鋒1第18章 中華帝國2第19章 中華帝國3第14章 權(quán)力之鋒1第20章 中華帝國4第8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1第5章 回望中原4第20章 中華帝國4第21章 中華帝國5第3章 回望中原2第17章 中華帝國1第3章 回望中原2第8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1第12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5第21章 中華帝國5第13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6第9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2第16章 權(quán)力之鋒3第6章 回望中原5第8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1第18章 中華帝國2第17章 中華帝國1第16章 權(quán)力之鋒3第13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6第21章 中華帝國5第15章 權(quán)力之鋒2第22章 忍將功業(yè)誤蒼生第10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3第13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6第14章 權(quán)力之鋒1第11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4第16章 權(quán)力之鋒3第21章 中華帝國5第4章 回望中原3第10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3第22章 忍將功業(yè)誤蒼生第4章 回望中原3第7章 回望中原6第22章 忍將功業(yè)誤蒼生第2章 回望中原1第18章 中華帝國2第17章 中華帝國1第1章 序言第1章 序言第2章 回望中原1第3章 回望中原2第6章 回望中原5第7章 回望中原6第3章 回望中原2第3章 回望中原2第21章 中華帝國5第15章 權(quán)力之鋒2第5章 回望中原4第8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1第12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5第19章 中華帝國3第14章 權(quán)力之鋒1第16章 權(quán)力之鋒3第20章 中華帝國4第18章 中華帝國2第8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1第6章 回望中原5第16章 權(quán)力之鋒3第6章 回望中原5第11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4第18章 中華帝國2第21章 中華帝國5第13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6第15章 權(quán)力之鋒2第7章 回望中原6第13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6第9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2第2章 回望中原1第20章 中華帝國4第13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6第11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4第9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2第16章 權(quán)力之鋒3第12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5第13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6第17章 中華帝國1第22章 忍將功業(yè)誤蒼生第12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5第19章 中華帝國3第6章 回望中原5第21章 中華帝國5第12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5第11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4第21章 中華帝國5第19章 中華帝國3第17章 中華帝國1第21章 中華帝國5第3章 回望中原2第5章 回望中原4第5章 回望中原4第6章 回望中原5
第4章 回望中原3第14章 權(quán)力之鋒1第18章 中華帝國2第19章 中華帝國3第14章 權(quán)力之鋒1第20章 中華帝國4第8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1第5章 回望中原4第20章 中華帝國4第21章 中華帝國5第3章 回望中原2第17章 中華帝國1第3章 回望中原2第8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1第12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5第21章 中華帝國5第13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6第9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2第16章 權(quán)力之鋒3第6章 回望中原5第8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1第18章 中華帝國2第17章 中華帝國1第16章 權(quán)力之鋒3第13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6第21章 中華帝國5第15章 權(quán)力之鋒2第22章 忍將功業(yè)誤蒼生第10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3第13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6第14章 權(quán)力之鋒1第11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4第16章 權(quán)力之鋒3第21章 中華帝國5第4章 回望中原3第10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3第22章 忍將功業(yè)誤蒼生第4章 回望中原3第7章 回望中原6第22章 忍將功業(yè)誤蒼生第2章 回望中原1第18章 中華帝國2第17章 中華帝國1第1章 序言第1章 序言第2章 回望中原1第3章 回望中原2第6章 回望中原5第7章 回望中原6第3章 回望中原2第3章 回望中原2第21章 中華帝國5第15章 權(quán)力之鋒2第5章 回望中原4第8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1第12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5第19章 中華帝國3第14章 權(quán)力之鋒1第16章 權(quán)力之鋒3第20章 中華帝國4第18章 中華帝國2第8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1第6章 回望中原5第16章 權(quán)力之鋒3第6章 回望中原5第11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4第18章 中華帝國2第21章 中華帝國5第13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6第15章 權(quán)力之鋒2第7章 回望中原6第13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6第9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2第2章 回望中原1第20章 中華帝國4第13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6第11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4第9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2第16章 權(quán)力之鋒3第12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5第13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6第17章 中華帝國1第22章 忍將功業(yè)誤蒼生第12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5第19章 中華帝國3第6章 回望中原5第21章 中華帝國5第12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5第11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4第21章 中華帝國5第19章 中華帝國3第17章 中華帝國1第21章 中華帝國5第3章 回望中原2第5章 回望中原4第5章 回望中原4第6章 回望中原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图县| 营山县| 山丹县| 永仁县| 城市| 青州市| 天峨县| 临泽县| 油尖旺区| 满洲里市| 黎城县| 阳西县| 杂多县| 桃园县| 景泰县| 阿拉善右旗| 广饶县| 泗洪县| 洪泽县| 宁河县| 鹤庆县| 彭泽县| 泉州市| 江城| 绿春县| 奈曼旗| 泽库县| 铜陵市| 红桥区| 织金县| 九江县| 兴业县| 文水县| 醴陵市| 天祝| 双鸭山市| 崇州市| 阿荣旗| 长沙县| 宁南县| 内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