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7章 回望中原6

爲了能夠安全逃離,他預作籌謀,連續十多天派一龍姓統兵官乘一頂綠呢肩輿小轎頻頻來往於仁川至漢城之間。後來日軍雲集漢城,將水陸要道封鎖,因爲這龍某僅是一肩輿出入,且籍籍無名,所以任其往來。後李鴻章終於準了袁世凱回國時,唐紹儀護送他變服易裝,冒稱姓龍的軍官,乘著這肩輿到了仁川港口,連夜登上軍艦離開朝鮮,距日本人來他的住處尋他只十幾分鐘的間隙。袁世凱再一次及時抽身,跳出了朝鮮亂局。

從這個細節,除了可以看出袁世凱有急智外,還可知他性格中一個向來被忽視的特徵,就是貪生怕死。這一點恐怕讓人不解。袁世凱以帶兵練軍起家,治軍以苛以嚴著稱,他定的新建陸軍軍紀中光軍人處死的條例就有18條之多,而且他不管是治軍還是治民,的確殺人無數。在山東他殺義和團出了名,庚子事變後接管直隸,大亂之後地面上盜匪橫行,爲肅清治安,他殺戮也非常嚴刻,其幕僚張一麐勸他何必如此嚴酷,他回答:此輩如蟑螂臭蟲,唯有斬盡殺絕!因此他在晚清政壇上得一“屠人”之稱是名副其實的,和岑春煊的“屠官”(參劾官員),張之洞的“屠財”(靡費錢財。

或說張爲“屠士”,以其力主廢除科舉之故。)並稱爲“三屠”。

但他自己卻非常惜命貪生,也許正因爲他自己怕死,所以對別人就“以死懼之”吧?他可以殫精竭慮地爲維護中國的利益而與日俄周旋,但一旦這種使命威脅到他的生命,他是絕對會退卻的,他絕對做不了文天祥那種爲國殉難,爲主盡忠的人。所以很多人覺得,他所有的活動,都難以“天下爲公”這樣的抱負來形容,他之所以那樣賣力氣,是爲了“建功立業”。

也許有人會說,螻蟻尚且貪生,何況人呢?的確,一個普通的人戀生懼死,不是什麼缺點,但一個政治家貪生怕死,則可能是致命傷。

袁世凱貪生,這不止在關鍵時刻可以看出來,在他的日常生活中也很明顯。他愛吃蔘茸等滋補之品,常常一把一把地將人蔘、鹿茸放在嘴裡嚼著吃。此外,他還僱著兩個奶媽,他每天就吃這兩個奶媽擠出的奶。他所住的居仁堂安裝著衛生設備,但他除了每年過年時洗一次澡,其餘時間從不洗澡,據說是怕洗澡洗掉“元氣”。袁世凱晚年有足疾,步行常拄杖,但這手杖卻裹以硬鐵皮,知道內情的人說這是爲了防身,可是當時他已經保鏢衛隊無數了。即使深居中南海,袁世凱每天傍晚走出辦公室散步的時候,園中照例得“清園”,他不許在園中見到任何除親人以外的人,哪怕是園丁、衛士,這大概是將被暗殺的機會降至最小而採取的措施。因爲貪生,所以對風水陰陽之道很信奉,給了宵小之徒玩弄他的機會。

袁世凱爲他的貪生怕死付出的最大代價,則是後來他錯誤地估計了復辟的形勢和可能性。原來,在武昌起義和清帝退位這一段時間,袁世凱在通往皇宮的路上遭到暗殺,僥倖逃脫。但從此之後,他十年怕井繩,極力避免拋頭露面。搬進中南海之後,他幾年的時間只出了三次中南海的大門:一次是去太和殿就中華民國大總統職,一次去天壇祭天,一次,則是去太廟祭孔。

最後一次則是大出殯的時候被人擡出來。這樣深居簡出的生活,對一位最高當政者來說害處太大了,所以纔有他大兒子袁克定給他看假《順天時報》他居然很長時間發現不了這樣的醜事。他對復辟做了過分樂觀的判斷,很大程度上也是他變得“耳不聰,目不明”的結果。

不過,他這一回狼狽逃出朝鮮,則很難說是必要還是不必要。或許,如果他不及時抽身,說不定真的成了日本人的刀下之鬼,大清的英烈榜上要加上他袁項城了。

日本在步步進逼,大清在著著退讓,日本的勢力如突然漲起的海潮,已經吞沒了朝鮮半島,接著將漫過中國的東北,去衝擊長城的一個個關口……在這一進一退之間,留給他的餘地還有多少?

袁世凱逃離朝鮮的時候,他心裡在想什麼?他也許在想著他十三歲的時候,爲自家寫的那一副讓老師瞠目結舌的春聯吧:大澤龍方蟄;中原鹿正肥。

鼙鼓聲中,壯歲兇年,回首望中原,他終於明白,中原逐鹿,纔是他最感快意的人生大志。

99日本著名艦船畫家山高五郎所藏的北洋水師全景照片,照片拍攝於1894年7月的旅順港,照片題注“甲午七月北洋水師全軍東征倭夷在旅順船澳停泊圖”。照片最左方爲鎮遠艦,向右依次爲2艘魚雷艇,致遠,平遠、運輸艦、超勇(從上至下),康濟、經遠、來遠(從上至下),濟遠、定遠(從上至下),最右側露出一段艦尾的是靖遠艦。

照片中爲旅順海軍基地東港,旅順口內天然地分爲東西兩澳,北洋水師營建東澳,亦稱東港。東澳的興建,袁世凱叔父袁保齡功勞甚大。1882年,袁保齡在李鴻章推薦下,主持旅順基地建設,因爭取從德國人手中收回工程,心力交瘁,中風病倒,經名醫汪守正診治,方漸恢復。1889年,袁保齡病逝於旅順,終年48歲。

照片中最高的尖山即白玉山,李鴻章以其對面爲黃金山而名之。袁保齡曾爲黃金山炮臺撰聯曰:

大海瀾回憶從前唐戰遼徵往昔英雄垂信史;高山天作願此後鎬京豐水中興日月麗神州。又爲白玉山行宮撰聯曰:創四千年未有之規願成渤海屏藩留都堂奧;環九萬里無遠弗屆漫談昆明池水漢武旌旗。叔父抱此宏願,而此時正在旅順口對面朝鮮半島遊走轉圜的袁世凱,恐怕早已對大清帝國的氣數有所感悟了。

10甲午戰後被俘的鎮遠艦。艦上的彈痕清晰可辨,密密麻麻的白框標示著海戰的創傷,多集中在艦體中部、煙囪、桅桿等要害部位。而此時的大清國,也如同這艘艨艟鉅艦一樣,傷痕累累了。

11在日本發現的北洋水師旗艦“定遠”艦照片。

這艘1882年下水的德制超級鐵甲艦,是當時亞洲第一的艨艟鉅艦。管帶劉步蟾是中國第一所近代海軍學校馬尾船政學堂一期生,曾赴英留學,1888年任“定遠”艦管帶。黃海海戰中,丁汝昌受傷,劉率“定遠”艦督戰,多次重創敵艦。威海衛之戰,“定遠”艦遭魚雷攻擊,無奈搶灘擱沉,劉步蟾殉國。

10111212傾斜沉沒的“致遠”艦。

十九世紀中後期流行在軍艦的艦首下方設計撞角,用於在近距離交戰中撞擊敵艦。黃海海戰中,“致遠”艦激戰至彈盡且受重創,管帶鄧世昌率艦撞擊日艦“吉野”號,但被日艦擊沉,同艦官兵246人壯烈殉職。“致遠”艦的沉沒,標誌著黃海戰敗,是北洋水師覆滅的開始,大清國國運可危。但於袁世凱而言,卻是一個新的開始,甲午一役,海陸軍節節敗退,袁隨軍撤退至天津,準備待時而起。

日軍佔領漢城後建立的凱旋門1313 1894年,朝鮮爆發東學黨之亂,清朝軍隊入境鎮壓,6月6日清朝軍隊在牙山登陸,日本軍隊於7月6日在仁川登陸,佔領漢陽,25日,日本軍隊襲擊清軍運兵船,甲午戰爭爆發,最終清軍戰敗。從此中日在朝鮮地位易轉,袁世凱駐紮朝鮮,縱橫一方的歷史到此截止,他將開始新的使命和征程。

花園口登陸的日軍第二軍騎兵營地1414 大清帝國亞洲第一的海軍經甲午一役全軍覆沒,陸軍屢戰屢敗,《悲平壤》《東溝行》

《哀旅順》《哭威海》《臺灣行》,黃遵憲一路哭下來,大清帝國陸軍完敗日軍,在這樣重大的挫折面前,清廷不得不開始考慮訓練新軍了,這爲袁世凱的崛起提供了絕佳的歷史契機。

1895年,因袁世凱在朝鮮時期表現突出,有“知兵”之名,李鴻章特舉薦袁負責督練小站新軍,一代驕雄從此崛起。

1515 1903年,袁世凱(中)、張百熙(左)與朱啓鈐(右)在京師大學堂譯學館前合影。

此時,袁已接替1901年去世的李鴻章擔任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成爲疆臣之首,北洋之主。

袁主政一方,大力襄贊新政,京師大學堂1902年復辦,譯學館前身爲同文館,併入京師大學堂,二者同爲新政之標誌。

從22歲投筆從軍,歷經22年,此時的袁世凱已經深知如何抓住政治上的機會了,新政便是一個重要的平臺。

1616甲寅年(1914),袁世凱已位極民國元首,卻感嘆“不文不武,忽朝忽野”,自問“壯志何如”。

這一年,一戰爆發,歐洲戰雲密佈,東亞日本野心膨脹。這一年,袁世凱解散國會,推出《中華民國約法》,改內閣製爲總統制,袁感慨“不文不武”,卻將文武運於掌中,“忽朝忽野”,卻取至高之權力如探囊。袁世凱,他到底志在何方?

181719從投筆從軍之時起,袁世凱就深知獨木不成林,自己起家之根本在於政績,不論在吳長慶軍中、朝鮮、小站或是天津,袁都以實幹得名,其關鍵在於籠絡人才,其中容閎派遣的留美幼童與袁的政治生涯關係莫大,尤以朝鮮時期爲典型。

唐紹儀當時不過是一介留學歸來的小角色,袁世凱卻傾心結納,唐最後成長爲一國總理。

樑如浩1881年回國,1885年入朝鮮袁世凱幕下,在海關、鐵路以及外交通商事宜上貢獻頗大。

曹嘉祥1881年回國,隨袁世凱創辦警察制度,利用警察力量,幫助袁世凱在天津站穩腳跟。

樑敦彥先後出使美、德、墨、秘、古巴,累官至外務部尚書,後任袁世凱內閣外務部大臣,在外交事務上頗有建樹。

17 容閎。 18 1872年,出國前夕樑如浩(左)與唐紹儀(右)的合影。19 在美國的曹嘉祥。20 1874年,在美國17歲的樑敦彥。

21 1876年,在美國的蔡紹基。22 周壽臣。

202221蔡紹基回國後,投入朝鮮袁世凱幕下,後任中國第一所大學北洋大學校長,在袁的教育新政中成就斐然。

周壽臣回國後入朝鮮,不得重用,後投入袁世凱幕中,能力得到了充分肯定和發揮,在朝鮮期間,由翻譯員晉升成爲署理仁川領事,回國後在鐵路和海關事務上大有作爲,後辭官回香港,創立東亞銀行,成爲香港殖民地時期第一名華人議政局成員。這一批人都是中國現代化事業的開風氣者,對中國的近代化事業貢獻卓著。

第7章 回望中原6第8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1第16章 權力之鋒3第13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6第11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4第11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4第11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4第10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3第13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6第1章 序言第2章 回望中原1第17章 中華帝國1第11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4第9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2第17章 中華帝國1第9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2第4章 回望中原3第22章 忍將功業誤蒼生第7章 回望中原6第1章 序言第14章 權力之鋒1第10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3第16章 權力之鋒3第15章 權力之鋒2第19章 中華帝國3第19章 中華帝國3第18章 中華帝國2第14章 權力之鋒1第10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3第6章 回望中原5第1章 序言第2章 回望中原1第11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4第9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2第19章 中華帝國3第9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2第18章 中華帝國2第14章 權力之鋒1第11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4第11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4第10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3第5章 回望中原4第18章 中華帝國2第16章 權力之鋒3第11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4第17章 中華帝國1第20章 中華帝國4第10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3第16章 權力之鋒3第21章 中華帝國5第7章 回望中原6第12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5第12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5第19章 中華帝國3第16章 權力之鋒3第13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6第18章 中華帝國2第19章 中華帝國3第22章 忍將功業誤蒼生第12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5第22章 忍將功業誤蒼生第10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3第21章 中華帝國5第9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2第8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1第9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2第9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2第21章 中華帝國5第2章 回望中原1第20章 中華帝國4第22章 忍將功業誤蒼生第13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6第5章 回望中原4第12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5第8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1第7章 回望中原6第9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2第10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3第13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6第11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4第17章 中華帝國1第19章 中華帝國3第15章 權力之鋒2第12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5第13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6第10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3第11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4第1章 序言第16章 權力之鋒3第6章 回望中原5第20章 中華帝國4第1章 序言第2章 回望中原1第8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1
第7章 回望中原6第8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1第16章 權力之鋒3第13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6第11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4第11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4第11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4第10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3第13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6第1章 序言第2章 回望中原1第17章 中華帝國1第11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4第9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2第17章 中華帝國1第9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2第4章 回望中原3第22章 忍將功業誤蒼生第7章 回望中原6第1章 序言第14章 權力之鋒1第10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3第16章 權力之鋒3第15章 權力之鋒2第19章 中華帝國3第19章 中華帝國3第18章 中華帝國2第14章 權力之鋒1第10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3第6章 回望中原5第1章 序言第2章 回望中原1第11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4第9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2第19章 中華帝國3第9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2第18章 中華帝國2第14章 權力之鋒1第11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4第11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4第10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3第5章 回望中原4第18章 中華帝國2第16章 權力之鋒3第11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4第17章 中華帝國1第20章 中華帝國4第10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3第16章 權力之鋒3第21章 中華帝國5第7章 回望中原6第12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5第12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5第19章 中華帝國3第16章 權力之鋒3第13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6第18章 中華帝國2第19章 中華帝國3第22章 忍將功業誤蒼生第12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5第22章 忍將功業誤蒼生第10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3第21章 中華帝國5第9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2第8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1第9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2第9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2第21章 中華帝國5第2章 回望中原1第20章 中華帝國4第22章 忍將功業誤蒼生第13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6第5章 回望中原4第12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5第8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1第7章 回望中原6第9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2第10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3第13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6第11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4第17章 中華帝國1第19章 中華帝國3第15章 權力之鋒2第12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5第13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6第10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3第11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4第1章 序言第16章 權力之鋒3第6章 回望中原5第20章 中華帝國4第1章 序言第2章 回望中原1第8章 千古艱難唯一叛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桃园县| 杭锦后旗| 镇坪县| 奉节县| 永善县| 大安市| 淮安市| 黎川县| 虎林市| 河东区| 合江县| 宣恩县| 田东县| 常州市| 盐源县| 始兴县| SHOW| 兴仁县| 瑞金市| 二连浩特市| 安远县| 昂仁县| 依兰县| 铜川市| 宿州市| 美姑县| 鄂尔多斯市| 平昌县| 黄骅市| 沛县| 兴山县| 来宾市| 黎平县| 赫章县| 湘潭市| 信阳市| 鹿邑县| 莱西市| 大邑县| 景德镇市| 利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