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20章 李雲(yún)中疑神疑鬼

“皇上,李鴻章他們已經(jīng)出發(fā)了!”張遂謀看著李雲(yún)中久久的遙望下關碼頭方向,不由出聲提醒。

兵部尚書趙烈文笑道:“兩百年前大順皇帝李自成率兵攻佔北京,前明皇帝崇禎逃亡煤山,自縊的時候身邊只有一個太監(jiān)相隨,不知這咸豐皇帝會怎樣?如果他死守北京,對我們北伐戰(zhàn)事還是有些影響的。”

張遂謀一揮手,彷彿咸豐皇帝已經(jīng)被他拍死一般,嘴裡說道:“怕什麼!就算咸豐小兒死守北京,也擋不住我大漢兒郎,到時把他押來南京受審,這纔對得起韃子在中原造的孽。”

“哈哈哈……”陸建瀛在趕來上書房,剛到殿外,就聽到張遂謀的一番言論,不由發(fā)出一陣譏笑聲。

張遂謀大怒,在南京還有人敢嘲笑他!活得不耐煩了?轉(zhuǎn)頭一看,竟是陸建瀛與常大淳二人,對著兩位閣老的面,張遂謀並不害怕,直言道:“陸大人何故發(fā)笑?認爲本官說的不對嗎,還是陸大人對故主心懷眷顧?”

陸建瀛擺手,對李雲(yún)中解釋道:“啓稟皇上,剛纔微臣聽張大人一番言論,想起了一個歷史典故,這才情不自禁笑了出來,請皇上贖罪!”

李雲(yún)中饒有興趣的問道:“什麼歷史典故可以與活捉咸豐相比,難道是前明朱元璋的事?”

陸建瀛像小雞啄米似得猛點著頭,心裡鬆了口氣,可不能讓皇上認爲他對咸豐還有感情。別人無所謂,他可是當過咸豐老師的人。暗地裡勸勸皇上放走咸豐就算了,可不能當衆(zhòng)提出來,可是這裡有張遂謀,還是讓正夫說出來比較妥當,想到這裡,陸建瀛向常大淳使了個眼色。

常大淳明白陸建瀛的苦衷,立即笑道:“皇上有所不知,今天的局勢與當年徐達北伐很是相似。”

張遂謀暗道:這幫讀書人就有這個優(yōu)勢。說什麼都能想出個典故,看皇上饒有興趣的模樣,這次又讓他們出了個彩頭。

李雲(yún)中點了點頭,說道:“你是說徐達爲什麼沒有活捉元順帝?”

常大淳回道:“正是,當年徐達有兩次機會活捉元順帝,可是都故意讓他逃跑。”

張遂謀暗自欣喜,這常大淳大話連篇。一國之主是那麼好捉的,還兩次!以皇上的性格一定會追根究底,到時有了破綻,看你們怎麼交代。

李雲(yún)中問道:“兩次!這元順帝也太糊塗了吧,朕記得蒙古勢力在明朝早期一直都很強大,徐達爲什麼要放跑元順帝?”

常大淳不慌不忙的解釋道:“按照史書記載。的確有兩次,第一次就是北伐的時候,徐達率領大軍攻佔通州,通州位於北京西側(cè)百里,大軍不用一天就可兵臨城下。當時北京守衛(wèi)空虛,可是徐達足足在通州呆了七天。大軍不發(fā)一兵一卒,元順帝在第七天夜裡打開健德門逃跑了。”

李雲(yún)中聽說有史書可查,量他也不敢胡言亂語,說道:“這是徐達故意放跑元順帝,這是第一次,還有一次是什麼情況?都說來聽聽。”

常大淳答道:“第二次就是開平之戰(zhàn),當時元順帝固守開平,開平位於蒙古,是元朝的上都,可是徐達、常遇春率領大軍包圍了開平,這照常理,元順帝插翅難飛,可是徐達又命大軍放出一個口子,元順帝就趁機逃了,當時常遇春很不理解徐達的舉動,回朝後還像朱元璋彈劾了徐達。”

李雲(yún)中有點明白了徐達的苦楚,還是問道:“這活捉敵國皇帝是一件大功,爲什麼徐達三番兩次的放跑元順帝?”

常大淳抿嘴而笑,回道:“當時徐達是這麼說的:元朝末代皇帝雖然只不過一介夷狄,但好歹也曾經(jīng)是我們的皇上,管理中原那麼久,是合法的統(tǒng)治者,怎麼也要給點面子吧。如果真的逮住他,我們的主公該怎麼處理他呢?對於這個前任皇帝,難道封一塊地盤給他?還是把他殺了才甘心?我覺得兩者都不好,還不如把他放了最好。常遇春很不理解徐達的說辭,所以纔有後來彈劾徐達的事。”

李雲(yún)中可是徹底明白了常大淳、陸建瀛的心思,他們想讓自己也學學朱元璋,放跑咸豐皇帝!這兩個老狐貍,拐彎抹角的不如直接說出來。

陸建瀛添了一把火,解釋道:“當時元順帝的稱號是元惠帝,只是因爲他知順天命,退避而去,這才得了順帝的稱號,如果咸豐皇帝也能退往東北,宣佈放棄中原的統(tǒng)治,這未嘗也不是一段佳話,既能止戈爲武,逼迫湖廣、陝甘幾省投降,又能顯示出皇上胸懷廣大,可謂兩全其美,請皇上三思。”

見皇上還是無動於衷,常大淳與陸建瀛看向趙烈文,希望他也出來勸一勸。

趙烈文無奈,出言道:“皇上三思,這徐達放跑元順帝固然是因爲朱元璋的意思,也有避免功高震主的事情發(fā)生,像徐達這樣智勇雙全的將領,我軍是沒有的!”

李雲(yún)中直視趙烈文,心裡一驚,這意思不就是說:活捉咸豐是一件曠世絕功,可以流傳千古,聲望瞬間可以攆上他這個皇帝,如果有不軌之心……

李雲(yún)中確實猶豫了,陳玉成才十六歲,如果讓他捉了咸豐,勢必要大加封賞,他已經(jīng)是一個集團軍司令,還有什麼可以賞賜的?自己比陳玉成大十歲,萬一先一步駕崩,陳玉成不是這樣的人吧?可是他的叔叔陳承瑢心思活泛,不可不防;

至於李秀成,那是不拘常理,第一仗就敢私藏錢財,後來在南京還是建了一座真正的銀山,前世爲了活命,更是寫了乞降書,讓他活捉咸豐,還不把尾巴翹上天上去;

羅大綱倒是中規(guī)中矩,可是李雲(yún)中最不放心的就是羅大綱,一方面他對會黨人士太過寬容,一有投奔他的,羅大綱就委以重任,這天地會都是些什麼人物,那造反當做娛樂活動,膽大包天!動輒就是幾萬人起事,再說自己半途截了蘇三娘,這羅大綱竟然無動於衷,要是自己,早就跑了!難道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李鴻章依前世的例子,倒是可信,畢竟是讀過書的人,不過他已經(jīng)投降一次,心中信仰有了裂縫,不知能不能忠貞不二……

悲劇了,李雲(yún)中轉(zhuǎn)身,拍了拍額頭,這他媽的怎麼回事,竟沒有一人可以完全信任,是自己多疑了?是的,自從當了皇帝以後,就整天提防有人造反,自己得了心裡疾病,這可如何是好,這個時空還沒有心裡醫(yī)生啊,我該怎麼辦?照這樣下去,遲早有一天會釀成大錯,難道要搞成隋煬帝那樣?

張遂謀怒視趙烈文,怪他說的太直白,把皇上搞成這樣。

常大淳與陸建瀛面面相顧,一齊低著頭用眼神交流。

常大淳皺眉:皇上是怎麼回事?爲何表現(xiàn)出如此痛苦的模樣?

陸建瀛搖頭:我也不知,難道今天來錯了?

常大淳向李雲(yún)中方向怒了努嘴:要不要勸勸皇上?

陸建瀛膽怯的退了一步:要去你去,我可不想觸黴頭。

常大淳眼神發(fā)呆,暗自嘆息一聲,靈機一動,上前說道:“啓稟皇上,微臣有一句話不知該不該說?”

李雲(yún)中暫時放下心事,回道:“什麼事?說吧。”

常大淳有心讓李雲(yún)中出去散散心,自從皇上登基以來,十天有九天呆在上書房,英明如康熙爺、乾隆爺?shù)娜宋镞€不常常下江南散心,雍正爺就是因爲沒有散心,這才只當了十三年皇帝,比前面兩位少了不知一點半點,不過我這件事未嘗沒有媚主的嫌疑,可不能直白的說出來。

ps:馬上要統(tǒng)一了。

第52章 敗第4章 徹底絕望的韋昌輝第136章 轟擊洋艦第120章 海國圖志第302章 全軍覆沒第19章 鄉(xiāng)間選舉軼事第205章 出走第301章 李雲(yún)中的應對第216章 返回南京第236章 命運中的相會第28章 蕭朝貴之死第276章 古代騎兵與現(xiàn)代火槍第220章 李雲(yún)中疑神疑鬼第54章 女將葉蓮第43章 不祥預感第208章 中普同盟條約第209章 瞄準北京第6章 渡口奇遇第7章 搗毀廟宇第4章 徹底絕望的韋昌輝第3章 這就是韋昌輝吧第293章 西賢公主與黃麒英第294章 黃麒英勸諫第193章 懷慶府第66章 攻破城牆第39章 李雲(yún)中說降左宗棠第39章 李雲(yún)中說降左宗棠第161章 李續(xù)賓的無奈第198章 慘烈八旗第71章 咸豐猜忌曾國藩第109章 被抓稱帝地二百五十八章 清宮格格第155章 出國第144章 普魯士現(xiàn)狀第41章 肅順的毒計第188章 兵工廠的新發(fā)展第110章 登基大典第55章 火槍隊嚇壞向榮第189章 機槍與後膛炮第196章 短兵相接第242章 收取兵權(quán)第45章 瞞著左宗棠挖坑第213章 常大淳的煩惱第278章 蓋州投降第53章 李雲(yún)中想收編北伐軍第235章 腳伕第123章 葉蓮的騎兵第227章 遷都之議第230章 女刺客第282章 俾斯麥的心思第180章 左擁右抱第83章 李鴻章的野望第119章 逼封萬歲第32章 進軍湖北第51章 靖港之戰(zhàn)第99章 跳江第210章 未來天子出誰家第188章 兵工廠的新發(fā)展第150章 大小烏龜第223章 天津之戰(zhàn)第182章 轉(zhuǎn)變第226章 攻佔北京第176章 天京大屠殺第157章 陳玉成出征第219章 十四軍參戰(zhàn)第256章 最終投降第139章 審官第62章 借你二十年第224章 李鴻章的心思第125章 廬州城破第92章 辯論第279章 亞歷山大二世來訪第86章 叛軍不合第167章 北伐的影響第38章 陸建瀛與洪承疇第50章 韋昌輝安慰自己這是大義滅親第44章 左宗棠介紹湘軍起源第283章 成都光復第25章 林啓榮與焦亮一拍即合第169章 曾國藩的轉(zhuǎn)變第56章 向榮也要買洋槍第7章 搗毀廟宇第25章 十三歲陳玉成的建議第169章 曾國藩的轉(zhuǎn)變第60章 列強的嘴臉第126章 曾國藩告狀第157章 陳玉成出征第50章 韋昌輝安慰自己這是大義滅親第112章 泉州之戰(zhàn)第131章 封侯拜相第118章 捐銀百萬第39章 李雲(yún)中說降左宗棠第4章 徹底絕望的韋昌輝第81章 李鴻章的失落第56章 成功收編第74章 小勝一場第30章 湖南天地會第47章 英國公使文翰第81章 李鴻章的失落第112章 泉州之戰(zhàn)
第52章 敗第4章 徹底絕望的韋昌輝第136章 轟擊洋艦第120章 海國圖志第302章 全軍覆沒第19章 鄉(xiāng)間選舉軼事第205章 出走第301章 李雲(yún)中的應對第216章 返回南京第236章 命運中的相會第28章 蕭朝貴之死第276章 古代騎兵與現(xiàn)代火槍第220章 李雲(yún)中疑神疑鬼第54章 女將葉蓮第43章 不祥預感第208章 中普同盟條約第209章 瞄準北京第6章 渡口奇遇第7章 搗毀廟宇第4章 徹底絕望的韋昌輝第3章 這就是韋昌輝吧第293章 西賢公主與黃麒英第294章 黃麒英勸諫第193章 懷慶府第66章 攻破城牆第39章 李雲(yún)中說降左宗棠第39章 李雲(yún)中說降左宗棠第161章 李續(xù)賓的無奈第198章 慘烈八旗第71章 咸豐猜忌曾國藩第109章 被抓稱帝地二百五十八章 清宮格格第155章 出國第144章 普魯士現(xiàn)狀第41章 肅順的毒計第188章 兵工廠的新發(fā)展第110章 登基大典第55章 火槍隊嚇壞向榮第189章 機槍與後膛炮第196章 短兵相接第242章 收取兵權(quán)第45章 瞞著左宗棠挖坑第213章 常大淳的煩惱第278章 蓋州投降第53章 李雲(yún)中想收編北伐軍第235章 腳伕第123章 葉蓮的騎兵第227章 遷都之議第230章 女刺客第282章 俾斯麥的心思第180章 左擁右抱第83章 李鴻章的野望第119章 逼封萬歲第32章 進軍湖北第51章 靖港之戰(zhàn)第99章 跳江第210章 未來天子出誰家第188章 兵工廠的新發(fā)展第150章 大小烏龜第223章 天津之戰(zhàn)第182章 轉(zhuǎn)變第226章 攻佔北京第176章 天京大屠殺第157章 陳玉成出征第219章 十四軍參戰(zhàn)第256章 最終投降第139章 審官第62章 借你二十年第224章 李鴻章的心思第125章 廬州城破第92章 辯論第279章 亞歷山大二世來訪第86章 叛軍不合第167章 北伐的影響第38章 陸建瀛與洪承疇第50章 韋昌輝安慰自己這是大義滅親第44章 左宗棠介紹湘軍起源第283章 成都光復第25章 林啓榮與焦亮一拍即合第169章 曾國藩的轉(zhuǎn)變第56章 向榮也要買洋槍第7章 搗毀廟宇第25章 十三歲陳玉成的建議第169章 曾國藩的轉(zhuǎn)變第60章 列強的嘴臉第126章 曾國藩告狀第157章 陳玉成出征第50章 韋昌輝安慰自己這是大義滅親第112章 泉州之戰(zhàn)第131章 封侯拜相第118章 捐銀百萬第39章 李雲(yún)中說降左宗棠第4章 徹底絕望的韋昌輝第81章 李鴻章的失落第56章 成功收編第74章 小勝一場第30章 湖南天地會第47章 英國公使文翰第81章 李鴻章的失落第112章 泉州之戰(zhàn)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邑县| 望奎县| 万盛区| SHOW| 韶关市| 柳江县| 工布江达县| 尚义县| 安仁县| 西和县| 宝应县| 临邑县| 前郭尔| 武穴市| 靖宇县| 启东市| 专栏| 香港 | 临湘市| 尖扎县| 兴和县| 邹平县| 博客| 桂东县| 都江堰市| 武宣县| 广宁县| 抚宁县| 历史| 罗田县| 包头市| 邵东县| 呼和浩特市| 曲阜市| 固原市| 康乐县| 莱阳市| 章丘市| 汝城县| 丰县|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