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10章 登基大典

趙烈文自信一笑,開口就是引據經典:“皇上姓李,而李姓是炎黃以來稱帝人數最多、建立政權最多的姓氏,據我統計稱帝人數多一百多人。先後建有成漢、西涼、唐朝、後唐、南唐、西夏、李蜀,直至闖王李自成建立的大順朝。

但是姓李的都有一個起源,出自姬姓。商朝時期,有周的同姓後裔,名巴人,居鍾離山。周武王滅商後,封巴人於巴,稱巴子國,秦慧王派司馬錯滅巴國。一部分巴人留於渝境的成爲板木盾蠻,而南移到湘西的巴人成爲武陵蠻的一部分,遷移到鄂東的稱江夏蠻和五水蠻。巴人以虎爲圖騰,巴語讀虎爲李,當虎圖騰演化爲姓時,巴人崇仰漢人之姓,遂依音用李姓。”

蒙上升聞言立馬報復,氣勢洶洶的反問:“趙大人是說皇上乃是夷人之後?”

趙烈文微微一笑,解釋道:“追其起源,皇上乃是周文王同宗,臣請陛下取‘周’爲國號,周文王建立的大周前後長達八百餘年,歷朝歷代所不及也。”

焦亮道:“周字不好,民間百姓都傳聞皇上起兵是爲了反清復明,而天地會遍佈中國,如果皇上以‘明’爲國號,天下百姓必定望風而從,天地會數百萬弟兄也心甘情願的憑皇上驅策,這樣一來驅除韃虜是輕而易舉。”

遇到了原則性問題,常大淳也開始窩裡反,對著李雲中諫道:“反清復明實乃荒謬,前朝皇帝就是因爲不理政務,只知遊玩享樂,百姓苦之,這纔有闖賊李自成起兵造反,連年兵荒馬亂,最終給大清以可乘之機入主中原,現在老百姓對前朝無絲毫想念,如果貿然用‘明’字爲國號。恐怕適得其反。”

李雲中開始時還饒有興趣的看著下面的爭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彷彿只有自己主張纔是對的,其他的都是歪門邪道,老奸巨猾的陸建瀛,沉默寡言的常大淳,反應機靈的趙烈文。爲人厚道的蒙上升,機智過人的焦亮……此時他們都一個個的唾沫橫飛,相互辯論,看著看著,頓時感覺無趣起來。

陸建瀛固執的說道:“大唐威震西域,連洋人都有所耳聞。如果用唐爲國號,洋人必定畏懼,不敢侵犯,再說皇上乃是唐高祖李淵之後,大唐的名號有皇上繼承誰也說不出閒話。”

李雲中心裡感嘆:看來他們爲爭奪國號的命名權已經無所不用其極,連陸建瀛這個老頑固都能借用洋人比喻,平時他就是聽見別人說一個洋字都要教訓半天的。

“老生常談。姑且不論李淵是不是皇上先祖,這大唐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民間百姓有誰還記得李淵是誰,我看就是大明好,日月昭昭爲我大明!這是何等霸氣!”焦亮已經認定了大明這個國號。

趙烈文堅持己見,對著焦亮搖頭道:“非也非也,天下姓李之人都出自姬姓,而姬姓是皇帝曾孫帝嚳的後代。殿下建立大周,承應天命,最好不過。”

李雲中從早上憋的一泡尿實在忍不住了,見他們還在爭論個沒完,起身怒道:“一個國號有什麼好爭的,我已經決定了,國號就用‘漢’。犯我大漢者雖遠必誅!還有我們大漢以後自稱中國,即中央之國,人人都說崖山之後無中國,我就是要建立起一個有血性的中國。”

陸建瀛馬上讚道:““天子有道。守在四夷,皇上居於中央,四夷來拜,正合如今局勢,殿下英明,微臣佩服。”

趙烈文也不願落後,慷慨激昂道:“崖山之後無中國!中國這兩個字起的好,蒙元滅宋有多少志士仁人慷慨赴死,至死不降,崖山海戰更有十萬百姓自發跳海殉國,所謂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而明朝崇禎在煤山自盡,身邊只有一個太監跟隨,滿朝士大夫無論是對李闖、還是多爾袞都是爭相投降,毫無氣節,如今皇上重建中國,微臣誓死相隨。”

“臣等誓死相隨!”滿朝文武大臣全都跪倒在地,發自內心的附和。

這不會也是排練好的吧?李雲中急忙道:“大家都平身吧,現在時間也不早了,我請大家吃飯,有什麼事情等到吃完飯再說。”

第二日,李雲中的登基大典就在南京舉行

朝陽殿已被裝飾一新,地上鋪著紅色地毯,柱子都被黃色絲綢包裹,又在李雲中的座位後面加了一道黃色屏風,屏風上面金龍飛舞,鳳翔九天,屏風前面又站了兩位宮女手持長長的掌扇,掌扇是由孔雀羽裝飾而成。

禮部尚書陸建瀛率諸大臣對著空空的皇位拜道:“告祭禮成,請即皇帝位,”

“奏樂”禮官嚴肅的大聲喊道。

瞬間,喜慶的樂聲瀰漫著整個朝陽殿,執事官彎著身,雙手捧著皇冠來到李雲中的面前,陸建瀛與蒙上升一左一右的捧起皇冠戴在李雲中的頭上。

後來,李雲中像是木頭人一樣被扶到皇位上坐下。

禮官唱道:“樂止,排班!”

李雲中看著諸大臣迅速排成四排,左右各兩排,不再按照派系排列,而是按照文武官員的品級排列。

禮官又唱道:“跪!”

百官頓時三叩九拜:“臣等參見皇上,願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禮官唱道:“禮成!”

胡夢君嚴肅的捧著一個錦盒來到陸建瀛面前雙手奉上。

陸建瀛也是雙手接過錦盒,一步一步的來到李雲中面前,奉上玉璽,躬身道:“皇帝登大位,臣等謹上御寶。”

還不待李雲中有所動作,一旁侍立的常大淳接過錦盒,表示皇帝已經受寶。

禮官唱道:“復位!”

陸建瀛回到原位。

禮官唱道:“鞠躬”

百官照做

禮官唱道:“拜興”

百官照做

……

禮官唱道:“卷班”

李雲中起身離開皇位前往新建的祭天大壇,文武百官有秩序的退出朝陽殿。

……

一連三天登基大典才正式完成,開始了李雲中登基以來的第一個朝會。

陸建瀛出列,上前躬身道:“自從漢武帝創建年號沿用至今,歷朝歷代的皇帝都有自己年號,皇上既然即皇帝位,大漢就應該有年號。”

年號,李雲中知道這玩意,例如唐太宗號貞觀,康熙,乾隆,嘉慶,咸豐這些全都是年號:“諸位愛卿有何提議?”

取年號可不向國號,還必須解釋年號的出處、意義,沒有兩把刷子根本不敢發言,這次蒙上升、林大基等人識趣的閉上嘴巴,留給陸建瀛等人發揮。

常大淳出列言道:“皇上起兵驅除韃虜,撥亂反正,北擄連連敗退,這與當初洪武帝反元有共同之處,稱得上一個‘武’字,而‘元’字又有大、始之意,臣認爲這‘元武’二字可以匹配陛下的功績!”

李雲中默唸元武,搖頭道:“這‘元’字不好,忽必烈曾經用它做國號,還是換了吧!”

陸建瀛道:“皇上宅心仁厚,古人云:內外之稱,在心爲德。這‘德’字,陛下當之爲愧,加起來就是‘德武’,皇上以爲如何。”

德武!聽著滿順耳的,李雲中喜道:“好!就是德武了!那今年就稱爲德武元年吧!”

文武大臣在陸建瀛的帶領下齊聲呼道:“臣等恭喜皇上!”

蒙上升上前拜道:“皇上既已登基,陰陽相濟,後宮還得立一位皇后,臣請皇上聖裁!”

李雲中早已經與夫人商量好,宣佈道:“蘇三娘本名爲馮玉娘,立馮玉娘爲皇后,衆愛卿以爲如何?”

常大淳諫道:“皇上三思,馮玉娘乃是二嫁,豈能立爲皇后,臣請皇上另立良選,洪娘娘也不行!”

“皇上三思!”湘系官員全都跪倒在地。

關係到自己切身利益,廣西籍官員也不願坐以待斃,紛紛反對。

“蘇娘娘隨皇上起兵反清,轉戰千里,期間還數次救過皇上,如今她有孕在身,生下皇子理應繼承大漢,馮娘娘立爲皇后有何不可!”蒙上升率先出列反駁。

跪在地上的趙烈文擡頭道:“女子講究三從四德,皇后母儀天下,爲天下婦人之表率,豈能馬虎,臣請立許娘娘爲皇后!”

李秀成反對道:“許娘娘沒有絲毫功勞,怎能服衆,歷朝歷代的皇后也有再嫁之人,諸位以這個理由反對蘇娘娘爲皇后,未免太牽強了吧!”

李雲中心意已決,不願在這個問題上糾纏,大聲宣佈道:“朕已經決定立玉娘爲皇后,你們不必多說,立洪宣嬌、許月香爲貴妃,立傅善祥爲祥妃!”

陸建瀛等人臉色灰敗,惘然答應,特別是焦亮,沒想到漢王那麼寵愛蘇三娘,他與陸建瀛苦心商量半月,沒想到那麼容易就失敗了。

“皇上登基,天下百姓、士子必然興奮,爭相來投,況且朝堂上還有許多職位,無人擔任,請皇上開取恩科,擇優而取!”常大淳決定扳回一局,朝堂上的文官愈多,才能壓制這幫廣西人。(未完待續。。。)

第57章 曾水源首戰第199章 洋槍換土地第41章 陸建瀛捱揍第65章 功夫的境界第22章 十萬清兵圍永安第28章 蕭朝貴之死第93章 江忠源與曾國藩第211章 她竟是皇上的女人第136章 轟擊洋艦第48章 法國公使送厚禮第222章 咸豐跑路第283章 成都光復第13章 胡以晃路遇土匪 張遂謀勸來第285章 攻進城第50章 曾國藩發現湘軍缺陷第252章 罷黜閣輔第194章 守軍逃離第185章 接到繡球第18章 林則徐來剿匪第103章 密迪樂的清單第50章 曾國藩發現湘軍缺陷第49章 胡林翼第47章 英國公使文翰第214章 你怎麼會在這裡第47章 英國公使文翰第241章 英國的打算第226章 攻佔北京第284章 強攻與搶功第176章 天京大屠殺第215章 明目張膽第270章 怎樣處置?第151章 喜得閨女第238章 名臣落魄第88章 萬民扁第33章 肅順死諫咸豐第40章 曾國藩被革職第113章 義軍來降第146章 廣州第35章 書法第98章 稱帝議論第188章 兵工廠的新發展第18章 林則徐來剿匪第268章 新政餘波第2章 一來就要贖人第49章 胡林翼第166章 北伐第233章 衆美議論別墅第205章 出走第283章 成都光復第230章 女刺客第12章 李雲中被抓進大牢第66章 攻破城牆第137章 談判第190章 朝會第287章 洪秀全是誰第52章 趙烈文來投第256章 最終投降第32章 進軍湖北第268章 新政餘波第83章 李鴻章的野望第38章 陸建瀛與洪承疇第50章 韋昌輝安慰自己這是大義滅親第40章 朝會第27章 李雲中攻打長沙第65章 功夫的境界第5章 驚險大逃亡第239章 爭風吃醋第128章 廣東十虎第191章 大清想議和第287章 洪秀全是誰第169章 曾國藩的轉變第58章 咸豐大出血第70章 張國樑結局第21章 李雲中立軍制 攻破永安第97章 河南都督第226章 攻佔北京第221章 太監與宮女第170章 列強與清斷交第148章 發行債券第185章 接到繡球第32章 小人物之鮑超第195章 出人意料第16章 英國公使文翰的計劃第136章 轟擊洋艦第304章 求和第151章 喜得閨女第88章 萬民扁第197章 激戰第128章 廣東十虎第39章 李雲中說降左宗棠第121章 西賢公主第4章 徹底絕望的韋昌輝第87章 漢王李雲中在此第13章 胡以晃路遇土匪 張遂謀勸來第197章 激戰第20章 太平天國第269章 上海青幫覆滅第239章 爭風吃醋第53章 李雲中想收編北伐軍第94章 湖口攻防戰
第57章 曾水源首戰第199章 洋槍換土地第41章 陸建瀛捱揍第65章 功夫的境界第22章 十萬清兵圍永安第28章 蕭朝貴之死第93章 江忠源與曾國藩第211章 她竟是皇上的女人第136章 轟擊洋艦第48章 法國公使送厚禮第222章 咸豐跑路第283章 成都光復第13章 胡以晃路遇土匪 張遂謀勸來第285章 攻進城第50章 曾國藩發現湘軍缺陷第252章 罷黜閣輔第194章 守軍逃離第185章 接到繡球第18章 林則徐來剿匪第103章 密迪樂的清單第50章 曾國藩發現湘軍缺陷第49章 胡林翼第47章 英國公使文翰第214章 你怎麼會在這裡第47章 英國公使文翰第241章 英國的打算第226章 攻佔北京第284章 強攻與搶功第176章 天京大屠殺第215章 明目張膽第270章 怎樣處置?第151章 喜得閨女第238章 名臣落魄第88章 萬民扁第33章 肅順死諫咸豐第40章 曾國藩被革職第113章 義軍來降第146章 廣州第35章 書法第98章 稱帝議論第188章 兵工廠的新發展第18章 林則徐來剿匪第268章 新政餘波第2章 一來就要贖人第49章 胡林翼第166章 北伐第233章 衆美議論別墅第205章 出走第283章 成都光復第230章 女刺客第12章 李雲中被抓進大牢第66章 攻破城牆第137章 談判第190章 朝會第287章 洪秀全是誰第52章 趙烈文來投第256章 最終投降第32章 進軍湖北第268章 新政餘波第83章 李鴻章的野望第38章 陸建瀛與洪承疇第50章 韋昌輝安慰自己這是大義滅親第40章 朝會第27章 李雲中攻打長沙第65章 功夫的境界第5章 驚險大逃亡第239章 爭風吃醋第128章 廣東十虎第191章 大清想議和第287章 洪秀全是誰第169章 曾國藩的轉變第58章 咸豐大出血第70章 張國樑結局第21章 李雲中立軍制 攻破永安第97章 河南都督第226章 攻佔北京第221章 太監與宮女第170章 列強與清斷交第148章 發行債券第185章 接到繡球第32章 小人物之鮑超第195章 出人意料第16章 英國公使文翰的計劃第136章 轟擊洋艦第304章 求和第151章 喜得閨女第88章 萬民扁第197章 激戰第128章 廣東十虎第39章 李雲中說降左宗棠第121章 西賢公主第4章 徹底絕望的韋昌輝第87章 漢王李雲中在此第13章 胡以晃路遇土匪 張遂謀勸來第197章 激戰第20章 太平天國第269章 上海青幫覆滅第239章 爭風吃醋第53章 李雲中想收編北伐軍第94章 湖口攻防戰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海县| 锡林郭勒盟| 彝良县| 泰来县| 公主岭市| 长治市| 花莲市| 常德市| 马龙县| 体育| 温宿县| 奉新县| 肇源县| 尼木县| 万荣县| 鹤岗市| 南阳市| 娱乐| 连山| 卓尼县| 涞源县| 大庆市| 广灵县| 朔州市| 屏东县| 防城港市| 夹江县| 正安县| 白玉县| 南投县| 砀山县| 墨玉县| 雷波县| 云浮市| 昆山市| 科技| 大连市| 类乌齐县| 衡阳市| 尉氏县| 吴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