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70章 列強與清斷交

陳世杰心思沉重,皺著眉頭,看向曾國藩,又看向衆將領,氣憤道:“我之所以加入湘軍,是因爲大家能把對方當成一家人,有話可以開誠佈公的談論,正確的事,大家爭相學習,錯誤的事,大家一起吸取教訓,可是現在呢,有話藏在心裡,難道王錱投降,大家也要跟著投降?我陳世杰雖然只是一介書生,但絕不會做出如此禽獸不如的事情!”

見陳世杰的話,對大家很有觸動,曾國藩趁熱打鐵:“這是曾某人的錯,自從湘軍壯大,與各位談心的時間減少了許多,今天大家在這裡把話說出來,如果大家一致認爲投降可以解決問題,曾某無話可說。”

李續宜憋了許久的問題,終於說了出來:“大帥,不是卑職有意冒犯,卑職有幾話不吐不快,官文害死家兄是人盡皆知,爲何大帥不爲家兄討個公道,反而巴結那官文,這是在讓我能等寒心。”

鮑超附和道:“西庵說的沒錯,俺最佩服曾公,可是官文、多隆阿等滿人實在太壞,數次算計湘軍,就說那多隆阿,上次打荊州的時候,他就讓俺率軍打前鋒,打勝了,還不讓俺回營,讓俺宿在野外,那天下著大雨,不少受傷的弟兄就永遠躺在那裡,俺找胡公主持公道,他讓俺忍讓,俺也沒說二話,可是忍讓,換來的是什麼?克惠老兄又被他們害死,這仇還可以忍嗎?大帥卑躬屈膝,整天諂媚官文,俺,俺看的難受!”

曾國藩暗罵自己大意,怎麼沒把討好官文的原因說給他們聽?讓湘軍衆將領發生如此誤會,實在不該,這鮑超一向看中恩德,就連他都埋怨自己,就不用說其他人了。

劉蓉見下面嗡嗡響,顯然是相互埋怨曾國藩,急忙大聲喊道:“大家靜一靜,我相信曾公絕不是那種小人,他這樣做一定有所考慮。”

彭玉麟馬上附和:“劉先生說的不錯,曾公的爲人大家都瞭解,絕不會因爲外人而傷了大家的心,當初在長沙的時候,曾大人因爲維護湘軍,被鮑起豹等人逼出長沙,就這樣曾公也不願向這幫貪官低頭。”

見又有人出來爲自己辯解,曾國藩擺了擺手,感動的說道:“這件事是我唐突了,當初與潤芝商議完之後,沒來得及告訴大家,我與衆位一樣,李克惠之死是我心中永遠的遺憾,我也想過彈劾官文見死不救,召集官員與他對著幹,可是這樣有用嗎?朝廷會怎麼看待我們,我們湘軍體質本來就讓朝廷大臣精惕,他們怎會爲我們主持公道,只怕皇上會更加信任官文,不但扳不倒他,反而讓官文與湘軍結下死仇。”

劉蓉連連點頭,見有人露出不以爲然之色,想了想,用淺顯的道理解釋:“官文是湖廣總督,管理湖南、湖北二省軍政事務,大家都明白湘軍的根基就在這兩省,官文與我們爲難,大家寸步難行,下面官員最會揣摩上官的意思,恐怕到時湖廣難有我們容身之地。”

楊載福罵道:“這官文真是可惡,非得逼著我們討好他,如今胡公丁憂,這湖北就是他一個人說的算,怪不得最近把軍餉發的足足的,我還以爲他轉性了,沒想到全是曾公委曲求全的結果,是卑職誤會曾公了,我在這裡給您賠不是。”

“曾公大義,卑職等慚愧!”鮑超等人面有愧色,紛紛對曾國藩抱拳認錯。

曾國藩放下一件心事,笑道:“既然把話說開了,就沒有錯不錯的,如果我矇在鼓裡,一樣會這樣做,現在湘軍在湖廣如魚得水,這全是官文默許的結果,我希望大家與他冰釋前嫌,一同效忠朝廷。”

李續宜低頭認錯:“是卑職誤會了大帥的一番苦心,家兄在天之靈也會贊同大帥這麼做,卑職回去就爲手下解釋,不會再讓他們鬧事。”

陳世杰欣慰而笑,以前的湘軍又回來了。

南京

李雲中自從發出北伐的命令,就一直關注前線戰況。

楊開林指著地圖,爲衆人分析北伐局勢:“羅大綱第一集團軍正在攻打沂州府,兗州知府開城投降,羅大綱將主力開往青州一線,打算一舉攻佔沂州、青州兩府。按照最新的情報顯示,清軍大部分兵力集中在濟南府南部,靠近泰安府一帶,看來山東巡撫張亮基有意在濟南與我軍決戰。”

趙老七補充道:“根據內線來報,清軍已經調集蒙古八旗三萬騎兵支援山東,張亮基固守待援,而濟南附近便於騎兵施展,他想把第一集團軍主力引到濟南城下,再以騎兵截斷我軍退路。”

林大基譏諷道:“他打的一手好算盤,還真當第一集團軍是泥捏的,全軍上下四萬餘人,攻打山東是綽綽有餘。”

提起騎兵,李雲中就想起了機槍與手榴彈,手榴彈已經研製出來,正在大規模生產,不知機槍研究的怎麼樣了?看來有時間得到兵工廠瞭解一下。

張遂謀拿出一份文件,略看了一眼,對李雲中稟報:“參謀部已經制定了一個作戰計劃,擬定全殲蒙古騎兵與濟南城的守軍,請皇上過目。”

“說說吧!”李雲中想看看建立三年的參謀部,合不合格。

張遂謀照本宣科:“參謀部打算讓第一集團軍兵分兩路,以葉蓮騎兵軍爲主導向西攻打東昌府,對濟南形成戰略包圍,阻擊河南方向可能出現的援軍,並可牽制蒙古騎兵,待第一集團軍主力攻佔濟南以後,配合步卒將蒙古騎兵攔截包圍……”

李雲中失望的打斷道:“太籠統了,戰場局勢瞬息萬變,分兵計劃還不錯,清軍在青州、沂州兩地集結重兵就是打算拖延時間,那我軍何不繞過敵人主力,攻打濟南等重要的城池,只要圍住他們,就能吸引清軍支援,我軍在半路設伏,就能將他們各個擊破,不要怕打硬仗,要大膽的革新戰術,發揮各個兵種的潛力,洋槍隊也可以用來打騎兵。”

張遂謀像是小雞啄米似得點頭,指示參謀副長楊開林記錄李雲中的意思。

李雲中將目光轉向河南,問道:“河南戰局可有進展?”

楊開林起身,繼續彙報:“河南方向進展順利,因爲湘軍龜縮在湖北,河南綠營一戰擊潰,我軍一直在前進,前鋒已經攻佔信陽,清軍僧格林沁所部三萬餘人,放棄毫州,已經進駐開封、洛陽一線,僧格林沁離開皖北,安徽已經沒有敵蹤,全境光復。”

李雲中點了點頭,看來河南是亂套了,一個無能的巡撫,對我軍的幫助還挺大的。

楊開林指著南陽說道:“陳將軍也已經攻佔南陽,兵部已經派人護送官員上任,由此看來,我軍在河南省佔據上風,清軍只有固守幾個大城,不敢與我軍野戰。”

“河南乃是中原腹地,古都衆多,我軍攻佔河南,在政治上可以取得很大的主動,如果開封、洛陽著實難攻,可令前線將領直驅燕都。”李雲中又補充道:“河南民兵要儘快建立起來,凡是參加民兵的百姓,免稅五年,其餘百姓免稅一年,政策要制定的細緻,不要讓鄉間地主鑽了空子。”

見林大基等人離去,傅鸞祥小聲提醒道:“皇上,歐洲幾國公使已經等了半個時辰,似乎很不耐煩的樣子,皇上要不要見他們?”

李雲中搖頭苦笑,當皇帝怎麼會這麼累,伸了個懶腰,起身朝上書房走去,回頭瞥見亦步亦趨的傅鸞祥,李雲中問道:“那個叫洪仁玕的在不在?他是外交大臣,這些事情理應有他處理。”

傅鸞祥打開筆記本看了下,上前幾步回道:“啓稟皇上,洪大人說是很重要的事情,他自己做不了主,所以才帶著幾位公使拜見陛下。”

李雲中想了想:“很重要的事情?這些大臣就怕擔當責任,芝麻綠豆大點事情,就來請示,他們把朕當成縣令還是知府!哎,任重道遠啊,這種皇帝當著也太沒意思。”

傅鸞祥沒聽清楚李雲中在嘀咕什麼,她低著頭也不回話,就這樣來到上書房。

“微臣叩見皇上!”洪仁玕見李雲中從側門進來,立即請安。

“文翰(布爾布隆、麥蓮)向您問好,尊敬的陛下。”

李雲中道:“免禮,坐!幾位公使專程從上海趕過來究竟所爲何事?”

洪仁玕示意幾位公使隨便坐。

文翰笑道:“今天是個好日子,只是對漢國來說,我們幾位駐華公使得到本國政 府的授權,宣佈對清國斷絕外交關係,禁止出售任何戰略物資給對方,並且承認漢國是中國唯一的合法政 府,與您正式建立外交關係,也就是說,我們幾位即將搬到南京與您同住。”

文翰補充道:“西班牙駐菲律賓總督布蘭丁先生與荷蘭駐南洋總督都派來了特使,現在正在英國領事館,等待召見。”(未完待續。)

第273章 激烈的朝議第206章 張遂謀想打北京第297章 法國暗中投誠第136章 轟擊洋艦第78章 傳奇知縣第267章 鬧劇第286章 人心散了第179章 羅美薇與鄭燕兒第105章 殺妾第22章 程學啓想招降江忠源第256章 最終投降第221章 太監與宮女第136章 轟擊洋艦第305章 暗戰第142章 微服私訪第50章 曾國藩發現湘軍缺陷第127章 遠東局勢第266章 出兵路線第141章 世界地圖與中國地第199章 洋槍換土地第230章 女刺客要結束了第276章 古代騎兵與現代火槍第15章 怎麼這年頭的專家也靠不住第238章 名臣落魄第22章 十萬清兵圍永安第235章 腳伕第58章 咸豐大出血第126章 曾國藩告狀第53章 李雲中想收編北伐軍第237章 你要當我的大臣?第256章 最終投降第267章 鬧劇第92章 辯論第300章 英法分裂第245章 湘軍決定起義第7章 王慶露的顧慮讓李詩齊哭笑不得第167章 離別第205章 出走第54章 女將葉蓮第二百六十四章第185章 接到繡球第54章 女將葉蓮第201章 西南互保第205章 出走第103章 密迪樂的清單第125章 廬州城破第276章 古代騎兵與現代火槍第55章 雲中雨是什麼意思?第251章 議政論罪第93章 江忠源與曾國藩第92章 辯論第273章 激烈的朝議第234章 李雲中忐忑不安第98章 稱帝議論第28章 六部官員第83章 李鴻章的野望第10章 李秀成中計了第121章 西賢公主第28章 六部官員第64章 巾幗英雄第95章 湘軍夜遁第153章 李元度的失落第60章 戰杭州(一)第152章 相互勸降第131章 封侯拜相第5章 蒙上升與張遂謀第59章 曾國藩受辱第229章 李雲中加入英法聯軍第253章 湘軍條件第17章 曾國藩的窘境第305章 暗戰第241章 英國的打算第174章 天京事變第282章 俾斯麥的心思第36章 李雲中連克九江安慶蕪湖第2章 蘇州城下受挫第160章 勢如破竹第276章 古代騎兵與現代火槍第102章 後膛槍第28章 六部官員第170章 列強與清斷交第149章 戰雲密佈第46章 鄉紳捐錢求自保第209章 瞄準北京第36章 李雲中連克九江安慶蕪湖第92章 辯論第121章 西賢公主第182章 轉變第8章 狀元與傅善祥第15章 吳建彰借洋兵第300章 英法分裂第134章 曾國藩去職第103章 密迪樂的清單第4章 徹底絕望的韋昌輝第283章 成都光復第181章 制服絲襪第157章 陳玉成出征第225章 羅大綱的肺腑之言第46章 長沙之敗
第273章 激烈的朝議第206章 張遂謀想打北京第297章 法國暗中投誠第136章 轟擊洋艦第78章 傳奇知縣第267章 鬧劇第286章 人心散了第179章 羅美薇與鄭燕兒第105章 殺妾第22章 程學啓想招降江忠源第256章 最終投降第221章 太監與宮女第136章 轟擊洋艦第305章 暗戰第142章 微服私訪第50章 曾國藩發現湘軍缺陷第127章 遠東局勢第266章 出兵路線第141章 世界地圖與中國地第199章 洋槍換土地第230章 女刺客要結束了第276章 古代騎兵與現代火槍第15章 怎麼這年頭的專家也靠不住第238章 名臣落魄第22章 十萬清兵圍永安第235章 腳伕第58章 咸豐大出血第126章 曾國藩告狀第53章 李雲中想收編北伐軍第237章 你要當我的大臣?第256章 最終投降第267章 鬧劇第92章 辯論第300章 英法分裂第245章 湘軍決定起義第7章 王慶露的顧慮讓李詩齊哭笑不得第167章 離別第205章 出走第54章 女將葉蓮第二百六十四章第185章 接到繡球第54章 女將葉蓮第201章 西南互保第205章 出走第103章 密迪樂的清單第125章 廬州城破第276章 古代騎兵與現代火槍第55章 雲中雨是什麼意思?第251章 議政論罪第93章 江忠源與曾國藩第92章 辯論第273章 激烈的朝議第234章 李雲中忐忑不安第98章 稱帝議論第28章 六部官員第83章 李鴻章的野望第10章 李秀成中計了第121章 西賢公主第28章 六部官員第64章 巾幗英雄第95章 湘軍夜遁第153章 李元度的失落第60章 戰杭州(一)第152章 相互勸降第131章 封侯拜相第5章 蒙上升與張遂謀第59章 曾國藩受辱第229章 李雲中加入英法聯軍第253章 湘軍條件第17章 曾國藩的窘境第305章 暗戰第241章 英國的打算第174章 天京事變第282章 俾斯麥的心思第36章 李雲中連克九江安慶蕪湖第2章 蘇州城下受挫第160章 勢如破竹第276章 古代騎兵與現代火槍第102章 後膛槍第28章 六部官員第170章 列強與清斷交第149章 戰雲密佈第46章 鄉紳捐錢求自保第209章 瞄準北京第36章 李雲中連克九江安慶蕪湖第92章 辯論第121章 西賢公主第182章 轉變第8章 狀元與傅善祥第15章 吳建彰借洋兵第300章 英法分裂第134章 曾國藩去職第103章 密迪樂的清單第4章 徹底絕望的韋昌輝第283章 成都光復第181章 制服絲襪第157章 陳玉成出征第225章 羅大綱的肺腑之言第46章 長沙之敗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汉中市| 武夷山市| 于田县| 安陆市| 同江市| 宝鸡市| 嘉义县| 麻栗坡县| 招远市| 罗山县| 海城市| 砀山县| 方山县| 东源县| 江川县| 崇文区| 台北市| 得荣县| 新绛县| 马公市| 瑞昌市| 萨迦县| 句容市| 揭阳市| 松原市| 肥城市| 寿光市| 洞口县| 十堰市| 宁晋县| 高陵县| 普宁市| 嘉兴市| 桦川县| 镇宁| 那曲县| 武陟县| 秦皇岛市| 定襄县| 讷河市| 秭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