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暮話音才落, 身後銀色玄甲軍隊猶如潮水般急退,一時間馬蹄聲如雷奔,大軍自山巔俯衝而下, 以不可思議的速度滲透北齊三大要城, 憑兩千鐵騎率先悄無聲息地攻據臨近西瀾的高昌城, 城池被佔之時, 守城將領亦不知何時趁亂逃離不知所蹤。
消息傳至北齊皇宮的時候, 已是月掛中天。
南宮洵沉眸一一掃過階下神色各異的衆臣,長指輕叩著龍座,眸中犀利之色稍縱即逝, “高昌城守備何在?”
高昌、鵬舉、嘉義三大城池乃是北齊分置三足而立防禦西瀾、東夷及北面未名之地的咽喉所在,芙蕖縣又在其中, 拿下高昌就等於是切斷了北齊大半的驛站。驛站一旦出事, 整個皇宮便如同失去了雙耳, 而今高昌城被不知何處竄出來的一支軍隊輕而易舉地拿下,守城將士亦杳無音訊, 分明是早有預謀公然對抗他北齊。然,掌管高昌城的將士何時這般無能,竟任由一支不過二千騎的小隊如入無人之地。
“啓稟皇上,吾等遲遲未得高昌城守備的消息,依臣之見, 大抵是敵軍早在高昌城安排了內應, 戰況緊急, 守備不敵便讓城池落入敵手, ”上將軍容成武道, “高昌城的意義之於我朝無需多言,爲今之計, 只有再派人前去,重奪高昌城。”
南宮洵略一思索,道:“不知容將軍覺著何人能勝此重任?”
先前他撥了三十萬大軍兵分兩路讓他前去東夷的時候他婉言相拒,這個時候發話,他可不會覺得這位上將軍會親自請命領兵將丟失的城池奪回來。
果然,他才唸完他的心思,便聽容成武道,“微臣拙見,這高昌城正對西瀾而設,加之此刻我軍多半軍力均在東夷與西瀾軍隊共同東討,而此次東征,西瀾不過十萬大軍,其心或異。觀之我朝,惟有右相一人,蓋令敵軍有所惻隱。”
他答應與西瀾結盟一齊瓜分東夷,派出三十萬大軍南下東夷,而西瀾卻只出兵十萬。雖則北齊兵力確實乃四國之最,東夷軍紀散漫,可西瀾只拿出十萬的軍隊,比之北齊委實少了些。換句話說,西瀾這葫蘆裡賣的藥,並非尋常藥,而是摻了毒分的毒-藥,意欲下手的,便是軍力略顯瘠薄的北齊。
除了推卸自身責任這一毛病,容成武這句話倒是句句說到點子上了。可惜,即便知曉西瀾圖謀不軌,現在還不是他北齊正面出師西瀾的時候。
凡是出戰,皆需個理由,倘師出無名,不管是史官還是悠悠衆口,都難以賭上。高昌城被佔,那支兩千人的軍隊卻並未打出任何國家的旗幟來,顯然不欲世人知曉出兵之國。然究其根本,大抵與容成武所言相差無幾。也無怪乎,北齊與西瀾的盟約尚達成,邀北齊共同出兵東夷本就是西瀾之意,現今東夷才被二國瓜分,西瀾便過河拆橋反撲北齊,聽來著實不仁義。至少在出兵東夷的三十萬大軍整頓好一切整裝待發以前,西瀾的十萬軍隊,還不能動。
南宮洵擡眸直視著身前的容成武,慢慢道:“只是塵相近日來偶感風寒,這幾日一直未能見客,此回怕是還要仰仗容愛卿亮一回寶刀了。先前容愛卿將功名讓於手下副將,這次,愛卿還是莫要推拒的好,嗯?”
朝陽與塵暮二人既然毀約算計到這般地步,又怎會讓塵風凜繼續留在北齊受他束縛,如今的相府,該一早是座空府了。想通這一層的時候,他倒是沒有多大的驚訝或不可置信。畢竟若西瀾真心實意與北齊結盟,將東夷一半的國土讓於四國而什麼都不做,這纔會讓他心下猶疑。今時知曉了他們的用意,反倒不那麼憂心。雖他如今暫時將高昌城丟了,但若拼兵力與國力,他北齊如何會怕西瀾。
聞出座上之人話中隱隱的威脅之意,容成武斂眉頷首,低聲應下這樁差事。
自他被沈長策查了個底朝天起,心中無時無刻不在擔心龍椅上的萬歲爺哪天心血來潮想起來他這麼個人,隨便給他個差事再命人埋伏在半路上將他滅了,眼不見心不煩,死後再追加個什麼冠冕堂皇的封賞那他可就不要太憋屈了。朝廷有令,不得私自收購販賣與收藏兵器,可倒賣兵器這種事一旦嚐到了甜頭便一發不可收拾,時間一長,四國之內幾乎所有大大小小的軍營與商隊都與他或多或少有些聯繫。本來,他身居高位也不必擔心北齊朝廷上會有哪個不知趣的朝廷清官揭發他,且他事情做得隱秘,凡事安排得滴水不漏,想來也不會有一條路走到盡頭的時候,可偏偏讓旁路的人給盯上,誰又能打包票說面前這九五之尊能被他瞞過去?
只是此回西瀾大抵是要與北齊來真的,皇帝陛下暫時還算不到他頭上,就且認命一回,將高昌城從西瀾人手中奪回。
皇上雖然並非言明北齊與西瀾結盟之事,但前段時間大幅度地調兵遣將的消息及軍隊調度集結的方向,早就讓衆位大臣心知肚明,因而當宮中傳出東夷那邊的捷報時,人人皆是一幅瞭然不驚的模樣,可萬萬沒想到,西瀾打的竟是這個調虎離山的主意,也不怕心急將自己撐住了。
南宮洵垂眸,“如此,朕命你帶兵十五萬前往高昌城,即日啓程。”
高昌城極爲重要,西瀾那支兩千人的軍隊神不知鬼不覺地現身奪城,難保其後不會隱藏有西瀾主力軍隊,因此容成武此去,攸關首戰勝負關鍵。至於留在東夷的那三十萬大軍,他早就有意在蠶食東夷履行與西瀾的盟約以後趁機滅掉西瀾東伐的兵力,進而一舉攻入西瀾,此回既然是西瀾先行不仁,便休怪他不義。北齊三十萬大軍斡旋於西瀾十萬兵力,剿滅不過是時間問題,如今要做的,便是等容成武奪回高昌,與東夷的大軍一舉揮師南下。
“臣,領命。”
“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