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章 臨湘之戰

“轟,轟,轟。”大炮轟鳴之聲。

在岳陽以北的長江航道之上,大炮的轟鳴之聲,不住的迴盪,一場水戰已經接近尾聲了。

或許是周輔臣有絕對自信,所以他帶著船作爲先鋒出擊。衝在了最前面,就在此地遇見了一支南明水師的船隻。雙方的交鋒果然不出周輔臣所料。南明水師大部分都是民船,根本承受不住火炮的轟擊。

他們所用做多的是火箭,已經其他雜七雜八的火器,與周輔臣所部,普遍裝備的火炮,根本沒有辦法相提並論。

雙方稍稍一接觸,就確定了勝負。

不過,小半個時辰,南明水師就狼狽而逃。

周輔臣追擊了一會兒,也就不再追擊了。

因爲岳陽城已經遙遙相望了,岳陽城西的水道,是洞庭湖與長江相連接的水道,湘江的水流入洞庭湖之中,然後從洞庭湖之中流入長江之中,或許在洪水時期,有倒灌的情況。但大體也是從南向北流的。

而且這段江面狹窄。

最多不過三四里左右,在岸邊又有一處軍事要地,名爲城陵磯,乃是岳陽要衝,南北爭鋒之地。守岳陽不可不守城陵磯。故而城陵磯臨江鎖湖,上面旗幟飄飄,周輔臣一時間也不知道上面多少人,而且看上還火炮,在安置火炮,就封鎖大半個江面。就算周輔臣固然有信心,但也不敢貿然從這裡進入進入洞庭湖水域。於是就緩緩的收兵撤了回去了。沒有北上多少裡,就看見了夏軍的大寨。

正是許都駐紮的地方。

就是臨湘縣。

臨湘縣剛剛落入許都手中。

明軍固然重兵駐紮岳陽,並不是說對岳陽以北地區就沒有一點點影響力了。岳陽以北很多地方,明軍還保持軍事存在的。不過並沒有駐守重兵而已。就如同夏軍在武昌以南駐兵原則一樣。

雙方大軍相隔最少百里,中間都是緩衝區。

不過,大兵一動,這些緩衝區就必須做出了選擇。

之前很多地方都是望風而降。許都南下,幾乎沒有遇到什麼抵抗,在臨湘才受到堅決的抵抗。臨湘縣令徵召縣中民夫,再加上駐兵數千人,負隅頑抗,許都在水師的幫助之下,攻城。

不過,攻了一日,就有大炮轟開一道城牆,許都派人一涌而上,臨湘之戰的勝負,就沒有懸念了。

而這個時候,南明居然有水師來援。

於是乎周輔臣就在江面之上,與打了一仗,追擊數十里,來援的船隻幾乎沉了七七八八的。

讓周輔臣唯一感到遺憾的地方,就是這一戰並不是主力決戰,明軍水師主力並沒有出動,似乎明軍也帶著幾分試探的意味。

周輔臣回來之後,許都已經在清理戰場了。

現在地面上忠於大明勢力,雖然還有,但是不多了。

於是乎在許都攻克臨湘之後,不知道多士紳出來勞軍。一時間,似乎整個臨湘城就成爲了大夏的忠實子民。

周輔臣走進縣衙的時候,看見的就是這樣的情形。

大面的血跡還沒有乾涸,就有無數士紳跪倒在地面之上,向許都諂媚。

“你。”許都隨意指了一個人說道:“本將軍暫且任命你爲臨湘縣令,管理起臨湘事務,爲姚長史下屬,先將臨湘縣的局面挑起來,等姚長史到了,到姚長史那個報道。”

“多謝將軍,多謝將軍。”被選中的這個人,大喜過望,一時間磕頭如搗蒜。似乎不如此不足以表達他的感激與喜悅之情。

周輔臣對此也見怪不怪了。

亂世之中,領兵大將的權力,幾乎不受限制,大夏文官體系之中,有很多人都是這樣進去,各級將領對文官的影響力也是這樣來的。周輔臣也做過這樣的事情。

許都見周輔臣來了,說道:“你們下去吧。”隨即說道:“周將軍來,卻不知道此戰如何?”

周輔臣說道:“沒有什麼意外,追到了城陵磯沒有繼續追下去了。”

“如此正好。”許都說道:“我正好像爲國公報捷,不如你們聯名報捷。”

周輔臣說道:“無須如此,這一戰我們各算各的,我現在來,不過是問水師營地的事,如果在岳陽城下對峙一段時間,現在的水師營地不足以弄納大軍。”

“現在還不用。”許都說道:“而今距離岳陽還不夠近?”

周輔臣頓時皺眉說道:“而今距離岳陽城不過幾十里,已經足夠了。”

“不夠。”許都說道,他的眼睛之中似乎有一絲瘋狂的神色:“還不夠近。”

一時間周輔臣心中冒出兩個字:“瘋子。”

作爲前鋒,許都推進的非常快,已經有前後脫節的狀況,他還不停留,似乎真的想一萬人與岳陽五六萬人馬打上一仗。

讓周輔臣幾乎無法理解,即便是當誘餌,也不應該是這樣當的。

“既然如此,我就不打攪許將軍了,不過,水師的營地,就要留到臨湘縣了。告辭。”周輔臣沒有與他一起的心思,周輔臣固然相信他的水師在江面上沒有對手。

但是水師要面對的威脅,卻並不僅僅是江面之上的,古代戰事之中,有多少水軍,都是被端了營寨才被消滅的。

周輔臣不怕水師,但卻害怕與許都聯營的話,許都戰敗會連累他的水師。

許都沉吟一會兒,說道:“也好。如此官軍大抵坐不住了。”

周輔臣聽了許都的話,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了,只是搖搖頭,起身離開了。

隨即有兩封報捷文書向後方而來。

此刻的張軒也在船上。

浩浩蕩蕩的船隊,幾乎遮蓋了整個江面,就規模而言,並不必弘光當初撤離武昌的船隊規模小。張軒站在一艘樓船之上,這艘樓船是一艘大明官船,有三層之高,上面裝飾的富麗堂皇,十幾張帆一起打開。更是有一種壯麗的感覺。

張軒看了兩封書信,固然爲臨湘之戰初戰告捷而感到高興,但是看了許都的決斷,頓時也擔心起來。

他最擔心的倒不是許都的冒險戰略。而是兩將不合。

周輔臣雖然是水師將領,但卻是鐵桿的豫人一派,雖然他因爲多年在水師之中,與張軒所部分分合合的。不如之前親近了,但是周輔臣依然以鄭國公嫡系自稱,曹宗瑜與周家的關係,走過好多波折,特別是周輔臣的父兄之事,但是時間久了,這些恩怨也淡了。

反而彼此同鄉之情,互相扶持之情。卻越發濃郁起來。

許都對曹宗瑜的挑釁,周輔臣看來自然要還以顏色。張軒一時間有些頭疼。當然了,他覺得也有一點怪自己,兩個將領的爵位,頭銜都差不多,許都似乎微微壓周輔臣一點。

但是周輔臣卻是水師,水師向來是獨立,也不是太鳥許都。

這個安排本身就有問題。

張軒暗道:“我還是快些去主持大局吧。”

立即傳令下去,所有船隻加速航行,輜重船先落到後面。

在張軒的督促之下,船隊的速度加快了不少。不過還不等張軒到達前線,許都已經在岳陽城北下營了,相距岳陽城不過十幾裡而已,與城陵磯,相差不過數裡,幾乎是鼻子挨著鼻子,眼睛對著眼睛了。

挑釁的意圖,沒有半點遮擋之意。

一時間,城陵磯守軍,一封封請戰書送到了岳陽城馬鑾的手中。似乎大戰就要爆發。不過馬鑾很是冷靜,將所有請戰書都給否定了,定下總戰略,就是一個“守”。

不允許擅自出擊,只需各部守好自己的位置就行。

第五十九章 出京第三十五章 誘殺第七十章 決戰之前二第一百一十六章 臘月二十三第六十七章 袁時敏的焦慮第五十八章 樞密院第五十四章 覆軍殺將十一第八十章 常國安二第八十四章 成親第十三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第三十四章 威遠城下第二十九章 斬盡殺絕第八十一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第六十六章 議政第一章 吳王六部第六十八章 鳳陽民情第一百一十六章 許都的悔悟第一百零六章 田雄再攻二第六章 王度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一百零七章 張質的江南策第十四章 金不換第五十七章 生病第八十四章 斷小商橋第二十七章 殺襄王第一百零七章 牛金星之言第二章 吳王六部二第三十三章 我是誰?第五十章 一厥名王四第二十四章 去留?第八十八章 向北第十四章 房村之役第六十章 鑄炮第十九章 徐州內情第四十二章 傅宗龍的遺言第七十章 夏邑孤城第三十一章 大戰帷幕第八十三章 何英之死第五十四章 臨門一腳第一百二十五章 歸德餘波第一百三十五章 說袁時中三第六十四章 奠墳第六十四章 臨潁炮第十章 萬石第八十六章 湖口現狀第四十五章 寒霜第三章 岳陽第五十三章 童子營第六十四章 奠墳第八十四章 汝寧城之陷第三十三章 救援襄陽城第四十二章 張軒的思量第七十七章 大夏軍制二第六十八章 剃髮令第一百零五章 後湖黃冊第七十六章 決心第一百零五章 襄城之戰二第二十五章 論東虜第八十九章 老對手第八十八章 夜談三第二十三章 如何反制第八十一章 鄖陽之戰第五十章 平城第三十一章 大戰帷幕第四十一章 渡河第一百一十三章 下馬威第十八章 紮營第六十三章 凋零第三十九章 故人內訌第八十章 高一功第一百二十五章 龍能大能小第五十二章 立營二第四十九章 一厥名王三第一百零八章 戰鬥間隙第三十八章 風聲第十二章 撤軍第三十二章 峴山初戰第三十章 千帆入洞庭二第五十八章 朱兒第九十五章 困獸三第八十三章 鳳陽總督袁時中第一百一十三章 分兵之策第九十九章 赴湯蹈火第五十九章 河南之屠第六十六章 羅汝才交心第一百二十四章大丈夫難免妻不賢子不孝二第八章 拷餉第六十一章 大軍過臨潁第二十二章 何去?第三十六章 孫,李,張第八章 夾河對峙第八十五章 大破之第一百三十六章 結義第一百零一章 南京第二十章 洞庭湖水戰四第五十章 一厥名王四第二十一章 談判第一百一十三章 金聲桓吃癟第五十一章 覆軍殺將八第六十七章 堪悲洛陽城
第五十九章 出京第三十五章 誘殺第七十章 決戰之前二第一百一十六章 臘月二十三第六十七章 袁時敏的焦慮第五十八章 樞密院第五十四章 覆軍殺將十一第八十章 常國安二第八十四章 成親第十三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第三十四章 威遠城下第二十九章 斬盡殺絕第八十一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第六十六章 議政第一章 吳王六部第六十八章 鳳陽民情第一百一十六章 許都的悔悟第一百零六章 田雄再攻二第六章 王度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一百零七章 張質的江南策第十四章 金不換第五十七章 生病第八十四章 斷小商橋第二十七章 殺襄王第一百零七章 牛金星之言第二章 吳王六部二第三十三章 我是誰?第五十章 一厥名王四第二十四章 去留?第八十八章 向北第十四章 房村之役第六十章 鑄炮第十九章 徐州內情第四十二章 傅宗龍的遺言第七十章 夏邑孤城第三十一章 大戰帷幕第八十三章 何英之死第五十四章 臨門一腳第一百二十五章 歸德餘波第一百三十五章 說袁時中三第六十四章 奠墳第六十四章 臨潁炮第十章 萬石第八十六章 湖口現狀第四十五章 寒霜第三章 岳陽第五十三章 童子營第六十四章 奠墳第八十四章 汝寧城之陷第三十三章 救援襄陽城第四十二章 張軒的思量第七十七章 大夏軍制二第六十八章 剃髮令第一百零五章 後湖黃冊第七十六章 決心第一百零五章 襄城之戰二第二十五章 論東虜第八十九章 老對手第八十八章 夜談三第二十三章 如何反制第八十一章 鄖陽之戰第五十章 平城第三十一章 大戰帷幕第四十一章 渡河第一百一十三章 下馬威第十八章 紮營第六十三章 凋零第三十九章 故人內訌第八十章 高一功第一百二十五章 龍能大能小第五十二章 立營二第四十九章 一厥名王三第一百零八章 戰鬥間隙第三十八章 風聲第十二章 撤軍第三十二章 峴山初戰第三十章 千帆入洞庭二第五十八章 朱兒第九十五章 困獸三第八十三章 鳳陽總督袁時中第一百一十三章 分兵之策第九十九章 赴湯蹈火第五十九章 河南之屠第六十六章 羅汝才交心第一百二十四章大丈夫難免妻不賢子不孝二第八章 拷餉第六十一章 大軍過臨潁第二十二章 何去?第三十六章 孫,李,張第八章 夾河對峙第八十五章 大破之第一百三十六章 結義第一百零一章 南京第二十章 洞庭湖水戰四第五十章 一厥名王四第二十一章 談判第一百一十三章 金聲桓吃癟第五十一章 覆軍殺將八第六十七章 堪悲洛陽城
主站蜘蛛池模板: 银川市| 郸城县| 怀远县| 泌阳县| 潞城市| 惠州市| 泰州市| 天柱县| 怀安县| 大足县| 呼伦贝尔市| 萝北县| 台南县| 太仆寺旗| 建昌县| 左云县| 海林市| 灵宝市| 阳春市| 龙口市| 上犹县| 保康县| 灌云县| 呈贡县| 东安县| 神池县| 杭州市| 永登县| 保德县| 扶风县| 米脂县| 大关县| 凤台县| 乡宁县| 鸡东县| 阜新| 青岛市| 山东| 峨边| 沈丘县| 丹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