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十三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

金華軍的裝束與張軒其他所部的裝束有所不同。

每一個頭上都帶著一個大大的斗笠,似乎是爲了在雨中行走一樣。

身上沒有盔甲。張軒所部的盔甲並不太多。許都在張軒部下,決計並不在補充的第一序列之中。

這些人穿著戰袍,帶著鮮明的明軍特點,就是鴛鴦戰襖。

其實鴛鴦戰襖雖然不是鎧甲,但是也是有防護能力的,都是用棉花敲打而成,中間還有鐵絲網,可以看做棉甲的一個樣式。

不過,明朝後期這些東西做工明顯不行。

故此防護能力也不是多強悍。

許都麾下的這些鴛鴦戰襖都是從官軍那邊俘獲的,然後挑選合格的分配下去。

但是即便這樣過一遍,也沒有多少完全合格的,棉花上的偷工減料,鐵絲網根本就沒有。

只能說是一件比較厚的衣服。

義烏營士卒,排著整整齊齊的隊形,一步步從南方靠近無名山峰。

只是手中的武器卻不夠整齊。特別是長長的狼筅在隊列之中尤其明顯。

“虎。”一聲大喝。

“刷。”的一聲,義烏營頓時散開,以一小隊爲列,爲首之人,舉著一面大盾走在最前面。

後面的士卒縱排走在後面。

地勢緩緩的上升,從山頭之上看下去,無數支小隊,相距十幾步,因爲地勢的原因,有的距離近一點,有的距離遠一點。

山頭上一名滿清將領,滿臉風霜,臉上皺紋不少。金錢鼠尾辯,也有一些花白了。

他緩緩的將頭盔帶上,將臉前的甲片放下來,目光透過甲片之上的縫隙,猛一揮手。

身邊的所有士卒,瞬間開始彎弓搭箭,箭矢朝天射去。

是吊射。

這些長箭有近一米之長,又長又重,配合重弓,威力絕倫。破甲力極強。並不比火銃差,甚至還要強。

唯一的缺陷就是射程比較短。

但是此刻從高處射下來,又是吊射,憑空增加了不少射程。

“撲。”的一聲,一名義烏營士卒仆倒在地上,一根長箭從他面門射中,箭羽還在微微的顫抖。

但是所有士卒不言不語,好像沒有看見一樣,從他的身邊走過去。

“奪奪。”箭矢之聲不絕於耳。

這聲音並不是太密集的。

與尋常弓箭手不一樣。

尋常弓箭手都是靠射擊密度覆蓋敵人。但是八旗弓手的箭矢,就好像是長了眼睛一樣。

從各處射進隊列之中。

而走在最前面的舉著大盾的隊長,更是攻擊的重點。

幾十斤重大盾,也抵擋不住這樣的射擊。

很多大盾的後面,都可以看見清晰尖銳的箭頭,已經將大盾給射穿了。

只是箭身被卡住了。

沉默。義烏營表現出來的,就是沉默。

似乎沒有看見,似乎是不知道下一秒死的人都可能是自己。似乎他們都好像是訓練一樣。

沒有任何動靜。

連速度都沒有減慢一點。

“虎。”又一聲大喊。

每一小隊同時大喊,本來排列在大盾後面的士卒,很快就左右散開。

左右相對,各種兵器在手中。

鴛鴦陣展開了。

“虎。”一聲大喝,所有人都開始奮力向上面衝。

他們配合非常默契,即便是急速衝鋒的時候,也保持隊形不散,小隊之中,彼此的相對位置保持不變。

“殺。”這名老將大喝一聲,隨即大隊清軍衝了下來。

清軍居高臨下,手中握著大刀,長槍,兇猛如虎衝了下來。

有幾分勢不可擋之態

但是他們還是被擋住了。

擋住他們的同樣是血肉之軀。

“虎,虎,虎。”手持大盾的隊章,聲嘶力竭的大喊,似乎要將肺中所有空氣一瞬間排擠出去。

義烏營的士卒,也不算是新兵了,但是的確沒有打過什麼硬仗。

這一次還沒有交戰,就折損了不少。

更是讓他們承受不少心理壓力。

即便是習慣打仗的老兵,在真正上戰場的時候,也不是不緊張,而是他們習慣控制住自己的緊張而已。

比如現在,他縱然大聲吼叫,排解自己的緊張,但是手中的動作一點也沒有變形。

整個大盾就好像是一面牆壁一樣,連人帶盾向前撞去。

“奪。”的一聲,長刀劈進了盾牌之上。隨即“咚。”的一聲盾牌與衝在最前面的清軍撞在一起。

頭上光影一動,似乎有一片烏雲捲來。

這不是烏雲,而是狼筅。

狼筅就遮擋住了大片的陽光,就好像是烏雲捲來一樣。

這狼筅就是一根大毛竹,上面綁著不少鐵槍尖,只需一橫掃,整個鴛鴦陣正面都被掃了進去。

衝下來的八旗兵下意思一退。

“砰。”一聲火銃聲響起來。

一個鴛鴦陣小隊之中,就有一支火銃兵最火力支援。此刻他瞄準了,一聲爆鳴之下,衝在最前面的八旗兵,頓時被掀翻在地。

畢竟現在雙方相距不過幾步,幾乎面對面,呼吸可聞,幾步鳥銃的準頭是相當有問題。

但是這麼近,還是有一點準頭的。

隨即一根根長槍在狼筅的遮掩之中,猛地捅了出來,正中八旗兵身上。

一時間這些八旗兵並不是太適應這樣的陣勢,一下子被殺了好幾個。義烏營也猛地向前推進了好幾步。

從天空上俯視。

只見義烏營分解成一支支小隊。

但是一支一支小隊之間,位置還是相對固定的,好像是一個鋒矢陣一樣,向山頭之上衝了過去。

站在山頭之上的滿清老將眼睛微微一縮,眼睛有一絲充血,他整個視線都似乎變得血紅了。

他從牙縫之中崩出兩個字:“浙軍。”

恍惚之間,他似乎回到了二十多年之前。那時候,他才十幾歲,跟著先汗出戰,對上的就是浙軍。

他即便現在想起來那一戰,還忍不住緊張。

渾河邊那一戰,可以說是清軍入關之前,打得最慘烈的一戰。

清軍八旗一萬多人,包圍了浙軍與川軍七千多人,騎兵屢次衝擊,都不能撼動明軍陣勢。

八旗兵下馬步戰都被打了來。

死傷慘重之極,他兩個哥哥都死在那一戰之中。

甚至當時滿清權貴之中,都有撤軍之意。最後還老汗堅持,重金犒賞遼軍被俘炮手,調轉炮頭轟擊明軍,才扯開明軍陣勢,得已殺了進去。

但是全殲明軍之中,清軍折損數量不在少數,是一場兩敗俱傷之戰。

只是這一戰之後,再也沒有明軍敢與清軍野戰,也不能說不是勝利。

作爲參加過當年一戰的老人,他在一場場大勝之中,似乎忘記了曾經還有這樣一支軍隊。

但是此刻他再次想到了當初的感覺。

他猛地拔刀,說道:“傳令下去,敢後退一步者斬,戰死在戰場之上,家人會得到撫卹,如果後退,則全軍出旗,立斬不赦。”

他的命令一聲聲傳了下去。

頓時後退的八旗士卒,立即止住了退步。

滿清作爲新興勢力,朝氣十足,最少在軍法之上,相當之嚴苛。

絕對說到做到,縱然是親貴也不能倖免。

隨著這樣的狀態或許不能保持多長時間,但是在這個時候,八旗戰力,軍紀,士氣,絕對是一等一的。

不管後來八旗子弟墮落成什麼樣子,但是這個時候,他們當得起天下驍勇這四個字。

“殺。”一名八旗士卒頭微微向前一傾。整個人撞進狼筅之中。

狼筅之上那些鐵槍頭一個個撞在他身上,爆發出一溜火星,但是卻沒有能夠破甲。

只是一根長槍猛地衝這人腰腹之中刺了進去。透身而出,鮮血噴射而出。

眼看此人就不能活了。

第八十一章 心病第三十二章 回汝寧第七十五章 分道揚鑣第九十四章 北伐計劃第一百二十章 下金華三第七十六章 講史第一百三十三章 鄭國公張軒第五十五章 滔滔黃河水第十四章 金不換第十三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第一百一十章 東進第一百三十一章 將星墜於夜第七十四章 戰長沙之交鋒二第五十二章 多鐸撤軍二第九十三章 困獸第六章 攻城之前第四十章 奪門第七十五章 樞密院章程第十二章 撤軍第八十五章 樟樹鎮第十三章 舟山之變第八十一章 鄖陽之戰第十九章 劉洪超敵一百零一章 攻第十四章 再戰陳洪範第一百三十五章 說袁時中三第一百零七章 牛金星之言第四十八章 覆軍殺將五第九十九章 楊繩祖離開第一章 樊城第十四章 金不換第八十章 一日兩遭喪敗信第四十九章 張獻忠預謀湖廣第九十一章 冒險第九十六章 三侯並封第一百章 二月初三第四十九章 正氣歌第六十七章 堪悲洛陽城第二十四章 去留?第七十五章 樞密院章程第四章 統領薛威第一百二十四章大丈夫難免妻不賢子不孝二第一百一十二章 別臨潁第一百二十五章 歸德餘波第八十三章 鳳陽總督袁時中第二十章 烽火崎山路四第四十二章 峴山爭奪戰二第七十六章 焦鏈第四章 統領薛威第四十一章 爾虞我詐第九十七章 李東君第十二張 汝寧大俠沈萬登第一百零四章 襄城之戰一第一百三十一章 將星墜於夜第四十四章 拷餉第四十三章 賞賜第二十五章 論東虜第六十九章 穎水一別兩茫茫第十二章 作坊第一百三十二章 浦陽江之役二第十二章 南北不得兼顧第二十五章 準備第七十三章 北方戰場的判斷第五十六章 風聲險惡第五十二章 火銃兵的契機第九十章 拼死第八十六章 投明第五十二章 多鐸撤軍二第七十一章 信得過第五十二章 不見長安見浮雲第四十七章 覆軍殺將四第四十八章 一厥名王二第三十六章 王進才第十三章 城陵磯之戰四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一百一十四章 徐州烽煙第六十二章 李自成之死第一百一十二章 錢謙益第十九章 孤注一擲黃推官第一百二十六章 江南局勢第九十一章 火馬陣第十七章 洞庭湖之戰第三十三章 我是誰?第四十五章 與妻書第三十七章 攻寨第八十八章 向北第三十七章 水戰一第七十章 夏邑孤城第五十九章 君子之約第七章 萬事民爲先第十五章 城陵磯之戰六第二十六章 兵敗如山倒二第二十七章 殺襄王第二十九章 挺著死第二十一章 烽火崎山路之餘波第二十九章 宜城第四十九章 年輕氣盛李郎君第二十二章 場外手段第七十九章 吳自蘭來投第二十章 談判開始
第八十一章 心病第三十二章 回汝寧第七十五章 分道揚鑣第九十四章 北伐計劃第一百二十章 下金華三第七十六章 講史第一百三十三章 鄭國公張軒第五十五章 滔滔黃河水第十四章 金不換第十三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第一百一十章 東進第一百三十一章 將星墜於夜第七十四章 戰長沙之交鋒二第五十二章 多鐸撤軍二第九十三章 困獸第六章 攻城之前第四十章 奪門第七十五章 樞密院章程第十二章 撤軍第八十五章 樟樹鎮第十三章 舟山之變第八十一章 鄖陽之戰第十九章 劉洪超敵一百零一章 攻第十四章 再戰陳洪範第一百三十五章 說袁時中三第一百零七章 牛金星之言第四十八章 覆軍殺將五第九十九章 楊繩祖離開第一章 樊城第十四章 金不換第八十章 一日兩遭喪敗信第四十九章 張獻忠預謀湖廣第九十一章 冒險第九十六章 三侯並封第一百章 二月初三第四十九章 正氣歌第六十七章 堪悲洛陽城第二十四章 去留?第七十五章 樞密院章程第四章 統領薛威第一百二十四章大丈夫難免妻不賢子不孝二第一百一十二章 別臨潁第一百二十五章 歸德餘波第八十三章 鳳陽總督袁時中第二十章 烽火崎山路四第四十二章 峴山爭奪戰二第七十六章 焦鏈第四章 統領薛威第四十一章 爾虞我詐第九十七章 李東君第十二張 汝寧大俠沈萬登第一百零四章 襄城之戰一第一百三十一章 將星墜於夜第四十四章 拷餉第四十三章 賞賜第二十五章 論東虜第六十九章 穎水一別兩茫茫第十二章 作坊第一百三十二章 浦陽江之役二第十二章 南北不得兼顧第二十五章 準備第七十三章 北方戰場的判斷第五十六章 風聲險惡第五十二章 火銃兵的契機第九十章 拼死第八十六章 投明第五十二章 多鐸撤軍二第七十一章 信得過第五十二章 不見長安見浮雲第四十七章 覆軍殺將四第四十八章 一厥名王二第三十六章 王進才第十三章 城陵磯之戰四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一百一十四章 徐州烽煙第六十二章 李自成之死第一百一十二章 錢謙益第十九章 孤注一擲黃推官第一百二十六章 江南局勢第九十一章 火馬陣第十七章 洞庭湖之戰第三十三章 我是誰?第四十五章 與妻書第三十七章 攻寨第八十八章 向北第三十七章 水戰一第七十章 夏邑孤城第五十九章 君子之約第七章 萬事民爲先第十五章 城陵磯之戰六第二十六章 兵敗如山倒二第二十七章 殺襄王第二十九章 挺著死第二十一章 烽火崎山路之餘波第二十九章 宜城第四十九章 年輕氣盛李郎君第二十二章 場外手段第七十九章 吳自蘭來投第二十章 談判開始
主站蜘蛛池模板: 繁峙县| 博爱县| 泸西县| 错那县| 民丰县| 鄂州市| 南充市| 五指山市| 象山县| 大名县| 石棉县| 泽库县| 阳山县| 吉林省| 花莲县| 大渡口区| 襄樊市| 兴海县| 贡嘎县| 临清市| 天祝| 中山市| 阿克苏市| 钟祥市| 佛山市| 梁山县| 临泽县| 祁门县| 璧山县| 大竹县| 深水埗区| 中山市| 柳江县| 建宁县| 长沙县| 灵台县| 泸水县| 平潭县| 莒南县| 老河口市| 雅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