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八十一章 鄖陽之戰

鄖陽並不是一座大城。

鄖陽在明朝開發,是在成化年間流民大面積聚集在川豫鄂陝四省交接的羣山之中,官方數據在九十三萬之多,但是成化年間官府平定流民之時,當時主政官員殺戮太盛。乃至於襄陽墮淚碑被重新命名了。

之前是紀念羊公的墮淚碑,而變成了江漢之間,流民慘不忍睹的墮淚碑。

故此今後很長時間,鄖陽山區都是流民聚集區,即便是到了清代也沒有改變多少。

鄖陽一帶,少有平地。僅有的幾個縣城也都是被羣山分割出來的小山谷。鄖陽城池不高,但是很多時候,都打不到鄖陽城下。高一功從漢中沿著漢水東進,在挺進鄖陽之中,就遇到了王光泰的頑強狙擊。

在一處山道之上,綿延數裡的軍隊全部停了下來。

這山道堪堪容納兩三人並行,一側是滔滔的漢水,漢水在羣山之中,一側是蔥蔥郁郁的植被,雖然山勢並不是多險峻,但是絕無道路可通,只有沿江這一條道路。

而且這條道路也不是人工開鑿出來的。

似乎是漢水發大水的時候,江水衝擊兩岸,衝出來的平地。但此時漢水漲不到最高水位,才留下這一條道路。

道路狹窄直接限制了通行能力,前方不知道戰事如何,只是這一條路,後面的人也上不去,只能沿途休息,等待前面的戰況。

“殺。”忽然南側的山頭之上,出現不少士卒,大約百餘人,大聲喊殺衝山中衝了下來。將漫長的隊伍從中間截成兩段,正在修行的軍隊大驚失色,固然有一些人立即起身抵抗,但是更多的士卒,卻慌了神,不是死於敵人刀下,就是連滾帶爬的跌落漢水之中。

在滾滾的漢水之中,載沉載浮。隨著浪花的翻涌隨即消失不見了。

這一場突擊來的快,去的也快,幾乎等闖營的人反應過來了,就已經撤入山林之中,闖營士卒見狀,也不敢追擊,只能將情況上報。因爲這不是第一次了。

在前面督戰的高一功,見了戰報,說道:“老一套。”

但是高一功再怎麼看不起,鄖陽軍的老一套,但也不得不承認老一套是管用的。

他現在面對就是白河縣。

羣山之中的小縣,萬萬不能與平原地帶的縣城相比的。

白河縣原本乃是白河堡,也是成化年間與鄖陽府一起建立起的縣城之一。他是陝湖要道。把守此地,可以抗衡西北入鄖陽。似乎也是因爲這個原因,白河縣被劃到了漢中府管轄,而不是鄖陽府管轄。

這種犬牙交錯的政治哲學,在地面之上,非常常見。

但是亂世一起,就說不了那麼多了。高鬥樞獨自支撐鄖陽府的時候,四面八方都是敵人,什麼省界縣界都不管了,就出兵站了白河縣,不過那時候的白河縣,也只剩下幾千人了,比不過現在一個大村莊。

而如今,雖然白河縣還不能盡復舊觀,卻也是一處四方山民集會之處,到了初一,十五集會的時候,也是很熱鬧的。避禍山中的百姓,也少不了來這裡交換一些物資。

白河縣還是漢水一條支流匯入漢水的地方。

這樣一來,也就將這裡衝擊出一小片平原,也就是白河縣所在之地。

高一功很明白,鄖陽軍白河縣駐紮,人數也不會太多,最少數千人。但是狹窄的戰場,連數千人都用不了,他們甚至能做到分成數撥人馬,將高一功堵在漢水南側。

這樣狹窄的戰場,人數多少就失去了作用。人再多也派不上用場。然後鄖陽軍再派出小分隊,或百人,或數百人,出沒於羣山之中,攻擊大軍的糧道。

一方面大軍,進攻不得,糧道又受到威脅。

這樣的情況下,早早撤軍還好,不撤軍的話,說不定引起軍中譁變,畢竟軍無糧則亂。是兵家至理名言。

高鬥樞憑藉鄖陽區區一地,屢次挫敗闖營的圍剿,就是憑藉這個套路。

高一功再次面對這個套路,一時間也有一種無能爲力的感覺。

不過,高一功也是有備而來,只是將這情報放在心上,督促下面的人繼續進攻。

山中道路艱難,那種千斤火炮,根本不可能轉運過來。甚至高一功僅有的火炮,也都放在後隊之中,一時間居然調用不過來,而王光泰卻是早有準備,雖然虎蹲炮的數量不多,但也有十幾門。

十幾門虎蹲炮,再加上數以百計的弓箭,不過千餘士卒,山地與漢水之一塊狹長的平地封鎖的嚴嚴實實的。高一功只能一波波的攻上去,就好像送死一樣。

幾乎是徒勞無功的舉動。

不過,與此同時王光泰也接到了最新戰報。王光泰冷哼一聲,說道:“沒有想到高一功來這一手。”

原來,王光泰將高一功堵在這裡的時候,卻不知道一支偏師由黨守素從南邊向白河縣而來,看時間也不過一兩日就到了。白河縣僅有數千人馬,硬拼萬萬是拼不過高一功大軍的。

故而王光泰立即下令,將各山寨的領頭的人找過來。

在鄖陽做戰,有一類人,不得不考慮,那就是山民。

鄖陽一地,從成化年間,就是流民聚集之地,所滯留的流民,何止百萬。甚至可以說是農民軍的發源地之一,李自成兵敗之後,躲入商洛山中,就能聚集流民東山再起,而張獻忠與羅汝才所休養生息的地方,就是鄖陽山區。

甚至也就鄖陽山區爲中心的千里大山,在南明覆滅之後,依舊抗清,一直持續到了康熙年間。可見這些山民的力量。

不過片刻,各山寨領頭的人都來了,有老有少,不過每一個人都流漏出彪悍之意。山中生活比平地要艱辛的多。這些百姓,也都談不上順民,都是一言不合就拔刀子的主。

就是王光泰也不敢拿大。

王光泰說道:“諸位,我兄弟兩人這兩年在鄖陽落腳,對諸位如何?”

“王二,你也不用說廢話了。”一個老頭磕磕菸袋說道:“高一功是闖王的人,雖然闖王已經不在了,但是這分情分還在,我們最多兩不相幫。”

“是嗎?”王光泰說道。他隨即重重一腳將一個袋子踢了下來,拔出小刀在上面一劃,無數黃暗的顆粒流了出來。

“鹽。”不知道誰說了一句,很多人陡然一動。

後世的產鹽工藝發達,鹽都沒有雜質,所以都是白色的,但是這個時代,鹽的雜質相當多,大多都是黃色,黃色的深淺不一,有些是工藝問題,有些是鹽商的心腸問題。

鹽參土,與土參鹽顏色自然不一樣。

山中討生活,最重要的東西,就是鹽,幾天不吃鹽,一個大漢也四肢發軟。所以鹽最珍貴不過了。但是對王光泰來說,這並不是多大的問題。別的不說,現在最大產鹽區,淮揚一帶,就在大夏的手中。

鄖陽投夏之後,立即得到了大夏的物資支援,鹽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

“我拿鹽買命。”王光泰說道:“買高一功下面的人頭。諸位頭領只需說,這生意做還是不做,便是了。”

一時間,所有人都沉默了,誰也說不出不做兩字。

鹽對有後方支撐的王光泰並不是太重要的東西,但是對山中很多山寨婦女老人只能吃淡食的情況,卻是救命的東西。

“我做了。”不知道誰先說了一句。頓時有無數人應和。

王光泰眼睛微微一亮,暗道:“有這些人相助,高一功寸步難行。”

第三十九章 姚啓聖第七十五章 分道揚鑣第二十六章 孟家莊第三十九章 傅宗龍第七十五章 樞密院章程第四十七章 破劉良佐三第八章 拷餉第一百二十一章 歸德第六十五章 錢糧第三章 袁時中的選擇第十二章 大洪山之戰二第五十六章 吳氏兄弟第四十一章 登陸第八十一章 常國安三第一百二十七章 鄭經的瘋狂三第六十八章 後援第一百三十六章 結義第六十二章 中秋第四十二章 峴山爭奪戰二第二十章 火併第十章 收兵第一百零五章 田雄再攻第五十五章 滔滔黃河水第四章 岳陽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金華之變第十五章 夜宿第六十四章 臨潁炮第七十八章 託天王第三十四章 缺口爭奪第十八章 擁兵五萬王御史第二十二章 沙河之畔二第四章 填壕第一百二十三章 劉宗敏之死第三十五章 崇禎十六年的元宵第一百一十二章 錢謙益第一百一十二章 弘光元年無弘光第十章 凌濛初第二十七章 夜襲南津第一百一十八章 顧君恩說羅汝才第十二章 撤軍第三十四章 圖賴第一百零一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一章 決河之意第四十章 知我者,曹兄第四十一章 奪門二第六十二章 順清之間第二十章 烽火崎山路四第十四章 城陵磯之戰五第四十四章 渡河四第八章 拷餉第四十章 社兵出城第三十一章 請纓第六十九章 鳳陽地動第五十章 覆軍殺將七第三十五章 誘殺第九十一章 湖口攻防戰三第一百二十二章 歸德侯家第十五章 大舅哥來援第八十六章 投明第二十五章 追擊第一百二十五章 錢肅樂第九十二章 湖口攻防戰四第九十三章 南陽曹幼瑾第一百一十二章 別臨潁第一百一十三章 下馬威第六十六章 信陽城二第八十章 常國安二第五十二章 多鐸撤軍二第一百零四章 登基問題第九十章 湖口攻防戰二第五十六章 風聲險惡第一百零三章 火攻之計第五十八章 樞密院第八十二章 常國安四第七十九章 羅岱的智慧第三十一章 襄陽城下第二十三章 決策第四十五章 大順天下第八十八章 不得不發第十二章 撤軍第一百二十九章 誅逆子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第一百一十一章 逢生第二十六章 論東虜二第四十二章 下書決戰第五十一章 多鐸撤軍第二十五章 論東虜第九章 棗陽之戰第八章 夾河對峙第五十四章 餘波第四十三章 心病難醫第六十四章 壽州突圍第十二章 千斤將軍炮第四十五章 官軍的反應第二十章 伏擊第二十三章 炮戰二第二十九章 挺著死第一百二十六章 江南局勢第四十九章 鄭森今日名成功第一百一十六章 李自成的擔憂
第三十九章 姚啓聖第七十五章 分道揚鑣第二十六章 孟家莊第三十九章 傅宗龍第七十五章 樞密院章程第四十七章 破劉良佐三第八章 拷餉第一百二十一章 歸德第六十五章 錢糧第三章 袁時中的選擇第十二章 大洪山之戰二第五十六章 吳氏兄弟第四十一章 登陸第八十一章 常國安三第一百二十七章 鄭經的瘋狂三第六十八章 後援第一百三十六章 結義第六十二章 中秋第四十二章 峴山爭奪戰二第二十章 火併第十章 收兵第一百零五章 田雄再攻第五十五章 滔滔黃河水第四章 岳陽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金華之變第十五章 夜宿第六十四章 臨潁炮第七十八章 託天王第三十四章 缺口爭奪第十八章 擁兵五萬王御史第二十二章 沙河之畔二第四章 填壕第一百二十三章 劉宗敏之死第三十五章 崇禎十六年的元宵第一百一十二章 錢謙益第一百一十二章 弘光元年無弘光第十章 凌濛初第二十七章 夜襲南津第一百一十八章 顧君恩說羅汝才第十二章 撤軍第三十四章 圖賴第一百零一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一章 決河之意第四十章 知我者,曹兄第四十一章 奪門二第六十二章 順清之間第二十章 烽火崎山路四第十四章 城陵磯之戰五第四十四章 渡河四第八章 拷餉第四十章 社兵出城第三十一章 請纓第六十九章 鳳陽地動第五十章 覆軍殺將七第三十五章 誘殺第九十一章 湖口攻防戰三第一百二十二章 歸德侯家第十五章 大舅哥來援第八十六章 投明第二十五章 追擊第一百二十五章 錢肅樂第九十二章 湖口攻防戰四第九十三章 南陽曹幼瑾第一百一十二章 別臨潁第一百一十三章 下馬威第六十六章 信陽城二第八十章 常國安二第五十二章 多鐸撤軍二第一百零四章 登基問題第九十章 湖口攻防戰二第五十六章 風聲險惡第一百零三章 火攻之計第五十八章 樞密院第八十二章 常國安四第七十九章 羅岱的智慧第三十一章 襄陽城下第二十三章 決策第四十五章 大順天下第八十八章 不得不發第十二章 撤軍第一百二十九章 誅逆子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第一百一十一章 逢生第二十六章 論東虜二第四十二章 下書決戰第五十一章 多鐸撤軍第二十五章 論東虜第九章 棗陽之戰第八章 夾河對峙第五十四章 餘波第四十三章 心病難醫第六十四章 壽州突圍第十二章 千斤將軍炮第四十五章 官軍的反應第二十章 伏擊第二十三章 炮戰二第二十九章 挺著死第一百二十六章 江南局勢第四十九章 鄭森今日名成功第一百一十六章 李自成的擔憂
主站蜘蛛池模板: 揭阳市| 新沂市| 临江市| 车致| 碌曲县| 司法| 韶关市| 廉江市| 修水县| 石门县| 互助| 图们市| 明光市| 汉源县| 双鸭山市| 类乌齐县| 且末县| 泽库县| 萨嘎县| 吴堡县| 鄯善县| 沙田区| 亚东县| 丽江市| 彭山县| 天柱县| 湘潭市| 瓦房店市| 屯留县| 锦屏县| 大田县| 海兴县| 镇安县| 武鸣县| 丹阳市| 阜康市| 高邮市| 简阳市| 根河市| 丹寨县| 安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