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一十二章 弘光元年無弘光

長江航道之上。

雖然現(xiàn)在是冬季,但是長江已經(jīng)是浩浩蕩蕩的,只是多了幾分蕭瑟的氣氛。

一支船隊從東而來,逆流而上。

這並不是鄭家的船隊,而是武昌小朝廷的船隊。

現(xiàn)在離開了武昌,也不能說是武昌小朝廷了。

不得不說,小朝廷已經(jīng)爛到一定程度了。

即便是逃命也沒有效率。

當張軒剛剛攻克九江之後,馬士英與何騰蛟就敲定了撤退的大方向。但是執(zhí)行的時候,已經(jīng)是夾江而上,大破黃州府的時候了。這才下定決心走了,走的時候也是很狼狽。

當時整個武昌城中,只有一兩萬士卒而已。這還是加上左良玉的殘兵敗卒。

這一次撤退,帶了文武百官,以及文武百官的家眷,幾百條船,幾乎填滿了長江。

馬士英與何騰蛟相對而坐,一邊吹著江風,一邊說道:“先到嶽州府,安排一下嶽州防務,然後撤往長沙,臨時以長沙爲行在,這就麻煩何大人了。”

何騰蛟說道:“這件事情包在本官身上,章曠在長沙,決計可以安心。”

章曠是何騰蛟夾帶裡面比較信任的人,故而被何騰蛟任命爲湖南巡撫。

在明朝,巡撫這個官職,還帶著幾分欽差的特點,並不是一開始就設(shè)有的,而是因事而設(shè),管轄數(shù)府,並不是一個省之中,只有一個巡撫,比如王守仁就擔任過南贛巡撫。而當時南昌還有一個江西巡撫,這樣的事情很常見。

章曠這個湖南巡撫,就是管轄以長沙爲中心的數(shù)府之地。幾乎是後世湖南省的藩王。

章曠之所以被何騰蛟看中,就是因爲章曠的戰(zhàn)績出衆(zhòng),他本是一知府,李自成下湖廣之時,屢次擊敗李自成的軍隊,當李自成兵臨城下之後,才攜帶官印逃走了。

後被提拔之後,帶領(lǐng)軍隊,與方國安合作,追擊張獻忠,又從白旺手中奪下數(shù)縣。只是白旺同樣還以顏色,只是闖營主力在北,故而沒有掀起大戰(zhàn)。

而且他是松江人,崇禎九年解元。卻在會試之中失誤,只落得一個賜進士出身。這纔出任地方官。

而天下科舉難度最大的,就是江南,而章曠能南京得解元的名頭,可見其能。

有如此科名,是正正經(jīng)經(jīng)的士林一脈,又能領(lǐng)兵打仗,自然被何騰蛟看中。甚至馬士英對此人,也是很看中,只是何騰蛟在湖廣的根基要比馬士英深,如此人物,早就被何騰蛟攬在袖中。

“哦。章巡撫可以進策?”馬士英說道。

何騰蛟說道:“有,章曠早已給我寫信,說現(xiàn)在要緊之事,不在武昌,而在南昌,武昌失陷幾乎已經(jīng)成爲定局了,而南昌依舊在堅守之中,他認爲應該派兵鎮(zhèn)守嶽州,然後增援南昌。”

“守住南昌,嶽州,則賊人不敢輕易南下,一旦南昌失守,他恐怕長沙也危險了。賊人可能從南昌直接進攻長沙。繞過嶽州府。”

“如此長沙作爲行在,也是不安全。”

馬士英沉吟一會兒,只覺得手中可以調(diào)用的兵力不過數(shù)萬,而所需用兵之處,何止數(shù)十處,手中兵灑下去,就好像是胡椒麪一樣,根本不頂用。兵力不足,是馬士英所面對的現(xiàn)實問題。

守嶽州,多少人守嶽州,不能空口白牙的讓人守吧,兵力,糧草,餉銀,這都要有。

小朝廷本就多剩一下殘山剩水,財政上本來就短缺不少,再加上弘光入主武昌以來,幾乎沒有一刻停過用兵,就是有金山銀山,也花得一乾二淨了。再加上這一次逃亡。本來不寬裕的財政,更加不行了。

馬士英這個當家的人知道,現(xiàn)在朝廷的問題,不是什麼戰(zhàn)略的問題,而是什麼戰(zhàn)略都執(zhí)行不下去的問題。

正當兩個人商議章曠的計劃靠不靠譜的時候,東邊遠遠的一聲悶雷響起,兩人悚然而驚,他們都是經(jīng)過金戈鐵馬的人,哪裡聽不出來,這根本不是雷聲,而是炮聲。

有人追上來了。

追上來的,不是別人,正是周輔臣與鄭泰的聯(lián)軍。

周輔臣的水師一路西進以來,打了不少仗,再從俘虜?shù)墓佘娝种械玫搅搜a充,畢竟這些俘虜鄭芝龍也不稀罕,他軍中大多是福建人,弄這些人過去,語言未必相同。

所以周輔臣請羅汝纔出面,就將這些水手下?lián)芙o他了。

如今周輔臣的水師也有幾分戰(zhàn)力了。

張軒這一次派他過來,就是爲周輔臣多添一些功勳,也擔心周輔臣一個人拿不下來,也從鄭氏之中請來一支船隊協(xié)助,而鄭泰就是這一支艦隊的首領(lǐng),鄭泰乃是鄭芝龍的堂侄。

水戰(zhàn)之上,比不上施瑯有天分。

但是施瑯畢竟不是鄭家人,這一次大戰(zhàn),鄭芝龍也知道,是一場撿便宜,撈功勞的大戰(zhàn),自然是要緊著自己人來了,於是乎就派鄭泰過來了。

這一戰(zhàn)打起來,果然如之前所料,數(shù)百艘船大半是民船,只有極少數(shù)船隻有火炮。大部分船隻連火炮都沒有,於是乎戰(zhàn)事從一開始就一邊倒。唯一讓他們兩人感到鬱悶的是,明船太多,在航道之上擁擠在一起,玩碰碰船的遊戲,讓他們想追擊也沒有辦法追擊。

他們兩人只能放棄弘光這個大目標,先將這些船隻統(tǒng)統(tǒng)拿下。

幾乎忙碌了一個白天,這才清點俘虜,發(fā)現(xiàn)文武百官家眷,俘虜了不少,連弘光帝的妃子都拿下不少,但是弘光帝本人,與太后,卻沒有抓到,不過倒是抓住一個不少藩王。

只是如今的行情不比當初。

崇禎十四年的時候,能那下一個藩王,那是天下震動,而如今拿下幾個藩王,不過尋常功勞而已。

兩人自然不甘心,一邊派人將人送往黃州,又繼續(xù)追下去,一定要追到弘光帝。

他們在找弘光的時候,連馬士英等人也在找弘光帝。

後面的賊人追過來的時候,江面之上一片大亂,誰也找不到誰,只能拼命逆流而上,好容易安全下來,再找弘光帝,卻發(fā)現(xiàn)弘光帝已經(jīng)不見了,只找到一個太后。

一時間馬士英與何騰蛟面面相覷,一時間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弘光在朝廷之中,幾乎是一個擺設(shè),但是沒有了這個擺設(shè),這朝廷還如何立下來。

“首輔大人,如今耽擱不得。”何騰蛟一咬牙說道:“如有不忍言之事,在下一併擔待下來,還是快些奉太后往嶽州去吧。實在不行,就只能依正統(tǒng)年間舊事了。”

馬士英說道:“只能如此了。”

弘光找不到了,有三種可能,一種是逃了。這是最好的估計,只要逃走了,定然會走嶽州,在嶽州等著匯合便是了,第二種是死在亂軍之中,這雖然不幸,但是也有成例,找一人繼統(tǒng)便是了。反正大明宗室子弟從來不少。第三,是他們最不希望的事情,那就是弘光被俘虜了。

何騰蛟所言的正統(tǒng)年間舊事,是什麼舊事?

就是土木堡之變,皇帝被俘虜,然後于謙擁立明代宗的故事。

這是土木堡之變,當年爲大明朝廷埋下了多少隱患,而今這個方案也有同樣的缺點。是不得已而爲之的候補方案,馬士英衷心希望,不要採用,從某種意義上來說。

馬士英寧可弘光死在亂軍之中。

只是這個時候,弘光在什麼地方?他既不在曹營軍中,也不在明軍軍中,他到底在什麼地方?

其實現(xiàn)在弘光帝本人,也不知道他自己在什麼地方。

第八十三章 虎大威之死二第九十八章 甬道之戰(zhàn)第一百三十三章 鄭國公張軒第五十七章 生病第五十四章 臨潁張家第一章 淮河之上論形勢第三十七章 劉澤清請纓第九十五章 黃得功之勇第六十五章 牛車第二章 曹營建制第八十一章 鄖陽之戰(zhàn)第三十五章 此局已破第十九章 洞庭湖水戰(zhàn)三第五十二章 馬踏開封城第六十五章 楊山之死第八十二章 鄖陽之戰(zhàn)二第五十章 正氣歌二第一百三十四章 多爾袞第六十四章 奠墳第一章 汝寧第一百一十一章 逢生第二十七章 政爭第二十三章 許都之謀第七章 樊城關(guān)之陷第五十七章 後事第八十二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二第四十九章 臨淮縣之變第八十五章 樟樹鎮(zhèn)第三十五章 二道城牆之議第一百二十九章 松山餘波第一百零九章 女人第三十四章 缺口爭奪第五十章 左右搖擺羅副帥第五十九章 裂痕第一百三十四章 多爾袞第五十二章 闖賊魅影第二十四章 沙河之畔四第四十二章 傅宗龍的遺言第三十七章 望長沙第十八章 謀徐州第七章 朝議大政三第八十三章 東牀對第六十一章 襄陽餘波第二十五章 兵敗如山倒第六十三章 鄭鴻逵的火器第九十二章 送別第八十三章 馬踏明月第七十九章 西京留守第七十三章 戰(zhàn)長沙之交鋒第六十八章 剃髮令第五十四章 童子營二第五十三章 馬踏開封城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二第二十三章 工兵營第八十八章 烽火將燃第十一章 裝備二第四十四章 英雄所見不同第二十七章 西平營第六十四章 風雨欲來第六十四章 壽州突圍第三章 奪麥第八十一章 鄖陽之戰(zhàn)第三十九章 奪回第八十九章 高一功vs張軒第七章 死中求活二第十三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第五十二章 覆軍殺將九第一百零三章 圍襄城第一百二十一章 歸德第一百二十二章 登基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五章 猛鎮(zhèn)第四十九章 正氣歌第四章 往來無白丁二第三十三章 兵變餘波第五十五章 滔滔黃河水第五十九章 出京第五十章 正氣歌二第五十九章 君子之約第二十一章 談判第二十九章 楊嗣昌第五十四章 覆軍殺將十一第八十七章 投明二第八章 夾河對峙第四十七章 鄭森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信之死三第一百一十三章 分兵之策第五十六章 鳳陽城三第二十一章 沙河之畔第二十六章 襄陽第八十三章 三路下江南第二十章 前路何在?第二十一章 獻徐州第四十二章 張軒的思量第四十八章 覆軍殺將五第三十七章 水戰(zhàn)一第九十七章 各自籌謀第一百三十三章 說袁時中第七十六章 二勝第九十二章 送別
第八十三章 虎大威之死二第九十八章 甬道之戰(zhàn)第一百三十三章 鄭國公張軒第五十七章 生病第五十四章 臨潁張家第一章 淮河之上論形勢第三十七章 劉澤清請纓第九十五章 黃得功之勇第六十五章 牛車第二章 曹營建制第八十一章 鄖陽之戰(zhàn)第三十五章 此局已破第十九章 洞庭湖水戰(zhàn)三第五十二章 馬踏開封城第六十五章 楊山之死第八十二章 鄖陽之戰(zhàn)二第五十章 正氣歌二第一百三十四章 多爾袞第六十四章 奠墳第一章 汝寧第一百一十一章 逢生第二十七章 政爭第二十三章 許都之謀第七章 樊城關(guān)之陷第五十七章 後事第八十二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二第四十九章 臨淮縣之變第八十五章 樟樹鎮(zhèn)第三十五章 二道城牆之議第一百二十九章 松山餘波第一百零九章 女人第三十四章 缺口爭奪第五十章 左右搖擺羅副帥第五十九章 裂痕第一百三十四章 多爾袞第五十二章 闖賊魅影第二十四章 沙河之畔四第四十二章 傅宗龍的遺言第三十七章 望長沙第十八章 謀徐州第七章 朝議大政三第八十三章 東牀對第六十一章 襄陽餘波第二十五章 兵敗如山倒第六十三章 鄭鴻逵的火器第九十二章 送別第八十三章 馬踏明月第七十九章 西京留守第七十三章 戰(zhàn)長沙之交鋒第六十八章 剃髮令第五十四章 童子營二第五十三章 馬踏開封城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二第二十三章 工兵營第八十八章 烽火將燃第十一章 裝備二第四十四章 英雄所見不同第二十七章 西平營第六十四章 風雨欲來第六十四章 壽州突圍第三章 奪麥第八十一章 鄖陽之戰(zhàn)第三十九章 奪回第八十九章 高一功vs張軒第七章 死中求活二第十三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第五十二章 覆軍殺將九第一百零三章 圍襄城第一百二十一章 歸德第一百二十二章 登基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五章 猛鎮(zhèn)第四十九章 正氣歌第四章 往來無白丁二第三十三章 兵變餘波第五十五章 滔滔黃河水第五十九章 出京第五十章 正氣歌二第五十九章 君子之約第二十一章 談判第二十九章 楊嗣昌第五十四章 覆軍殺將十一第八十七章 投明二第八章 夾河對峙第四十七章 鄭森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信之死三第一百一十三章 分兵之策第五十六章 鳳陽城三第二十一章 沙河之畔第二十六章 襄陽第八十三章 三路下江南第二十章 前路何在?第二十一章 獻徐州第四十二章 張軒的思量第四十八章 覆軍殺將五第三十七章 水戰(zhàn)一第九十七章 各自籌謀第一百三十三章 說袁時中第七十六章 二勝第九十二章 送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崇阳县| 康定县| 大厂| 余姚市| 平定县| 沐川县| 平阴县| 丹巴县| 星座| 禹州市| 汪清县| 珠海市| 右玉县| 饶平县| 阳春市| 古蔺县| 通渭县| 靖宇县| 阿坝| 伊通| 宁陕县| 乳山市| 云南省| 高台县| 南乐县| 安徽省| 新疆| 辛集市| 晴隆县| 榆林市| 东山县| 浮山县| 土默特左旗| 彰化市| 亚东县| 巫溪县| 嘉鱼县| 彰武县| 烟台市| 清原| 茶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