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十三章 兵變餘波

歸仁鎮之中。

文懷忠看著一地狼藉。

歸仁鎮是一處繁華的急診,長達三四里的街道全部用青石板鋪城。兩側的房子,多爲木製三層或者兩層建築。只是張軒大軍一過,遍地狼藉。

並不是說,張軒在歸仁鎮做了什麼傷天害理之事。而是數萬兵馬路過,縱然張軒只是將各地士紳的糧食強徵了過去了,並不沒有怎麼殺人,但也給地面之上帶來極大的損失。

最少鎮上稍稍有些辦法的人,都已經到鄉下躲避了。

大街之上,少了打掃的人,很多房子都變成空房了。自然看上去一陣狼藉,好像是鬼走過一樣。

“說,賊人都去哪裡了?”文懷忠說道。

“大人,我不知道啊。”一個老頭說道。

“傖啷”一聲,長刀出鞘,刀鋒的光芒閃過老頭的眼睛。老頭瞳孔收縮,站立不住,說道:“大人,我真不知道,我只知道賊人往南走了,往南走了,對,是鳳陽,是鳳陽,我好像聽賊人說是去鳳陽。”

“鳳陽。”文懷忠的臉色頓時變了。

也沒有空管這老頭了,立即翻身上馬,說道:“走。”

他一聲招呼,帶著身邊百餘騎掉頭就走,離開了歸仁鎮,向東而去,他本就是奉路振飛之命,探查張軒所部的行蹤,不過,張軒所部的騎兵不弱,文懷忠也不敢,跟著太急,只能墜在後面,從百姓口中得到一些消息。

只是他雖然官職不高,但也知道鳳陽是何等的找能重要,二話不說,立即去回報路振飛了。

路振飛就在黃河東岸,也可以說是運河東岸,蓋因黃河奪淮入海的緣故,這一段運河就是乘著黃河的河道。

得到消息之後,大吃一驚,二話不說,派人乘船往鳳陽向馬士英預警。

報信的人從黃河繞行洪澤湖,入淮河,到了鳳陽城之中,這封警報到了馬士英手中,馬士英只是看了一眼,就扔到一邊不去管了。

無他,消息來得太慢了。最少比張軒來的慢。

“淮河之上都準備好了嗎?”馬士英問楊龍友說道。

“大人,放心,從淮河數百里所有船隻都已經收攏到南岸了,想來張軒即便再快也不可能飛過淮河。”楊龍友說道。

“給我寫一封書信。”馬士英說道:“給路振飛,讓他把運河上的水師全部給我弄過來,守住淮河。”

“是。”楊龍友說道。

馬士英向路振飛求陸軍的話,估計路振飛也弄不出來什麼名堂,他手中的兵力都不多,但是水師卻不一樣,清江浦是明代北方有名的造船中心,不僅僅造槽船,還能造海船。從清江浦沿著淮河,也是黃河出海口,來往於遼東,朝鮮,日本的船隻,大部分都是清江浦造的。

即便是現在支撐遼東戰場的糧草,很多都是海運到遼東,而所用的船隻,很大一部分都是來自清江浦。

而水師作戰,雖然人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更多是打得船,路振飛手中不缺船,即便臨時組織一支大船隊,控制住淮河一段,卻是沒有問題的。

“大人,可是黃將軍那邊該怎麼辦啊?”楊龍友說道。

“黃得功。”馬士英絞盡腦汁一時間也沒有辦法。

黃得功已經數次向馬士英求援了。

黃得功與羅汝才做戰,從來沒有落過下風來,更多的時候是平手,畢竟黃得功所部雖然精銳,但是架不住人家人多啊。如此消耗下去,黃得功還沒有撐不住,壽州城就有一點吃不消了。

壽州城之中更多是地方官組織的團練兵,之前曹營佯攻的時候,自然沒有問題,但是當曹營用真格的了,壽州城就撐不住了。頻頻向黃得功求援。

黃得功不得不主動進攻,想辦法派人入城支援。

不過,正中羅汝才的下懷。

羅汝才現在不想與黃得功打攻堅戰,而想一口氣將黃得功給吃掉。大軍掉頭南下。故而圍繞著壽州城,雙方打了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戰事,黃得功沒有站到什麼便宜,反而消耗更大了。

黃得功不得不上馬士英求援。

要知道讓黃得功這樣要強的性子,主動向馬士英請援,也就說明了,黃得功的局面艱難到了什麼地步。

馬士英也明白這一點。

只是張軒突然而來,一連繞過數城不過,幾乎是晝夜兼程,一口氣繞過,虹縣,五河兩個縣,到了鳳陽東北方向,如果不是鳳陽北邊還有一條淮河,估計張軒就已經兵臨城下了。

馬士英也沒有想到,當年的釜底游魚,現在一口氣膨脹了這麼多,前線的夜不收說道,張軒所部有小十萬之衆。

馬士英手中的經制之師,大抵只有四五萬之多,有一些是劉良佐的人,還有一些一直留守鳳陽的人馬,留守鳳陽的人馬,馬士英是絕對不敢動的,本擬定讓劉良佐西進支援黃得功。只是現在也必須打消了。

“廬州怎麼樣啊?左良玉那廝沒有反應嗎?”馬士英說道。

“廬州倒是派了數千人馬救援,只是半路之上,被曹賊的兒子打崩了,至於左良玉已經奉命西進了,估計大部分軍隊,都在湖廣與南直隸交接之處了。”楊龍友說道:“估計撤不回來了。”

馬士英咬著牙說道:“將情況告訴滸山,讓他相機決斷吧。”

楊龍友知道所有的相機決斷,其實告訴黃得功,打不過可以跑。只是很多事情卻不能落於筆端的,否則豈不是顯得馬總督,畏敵如虎嗎?

馬士英在鳳陽垂死掙扎。而張軒在淮河北岸,也有些如之奈何的頭疼。

淮河絕非尋常小河,也不可能讓士卒泅渡,只是找船渡過去,而數萬大軍渡河,是一個相當危險的動作,否則也沒有所謂的擊之半渡的說法了。

不過,對此張軒是有心理準備的。雖然覺得眼前的淮河頭疼,但還能接受。

更讓他頭疼的是,新整編的幾個營頭。

從徐州到五河縣,張軒繞了一個不少圈子,一口氣走了小千里路。對麾下的將士是一個不小的考驗。

對於張軒,袁時中,楊繩祖,金聲桓麾下的老卒來說,並不是什麼問題,比如楊繩祖這些跟著羅汝纔打仗的老人來說,一日夜奔襲三百里的事情,都做過,更不要區區這一點路了。

但是新編進大士卒。

卻都是問題,他們根本沒有接受過這麼艱苦的行軍,更不要說在歸仁鎮之後,幾乎是日夜兼程,張軒想打馬士英一個措手不及,但是在高估了自己新編營的戰力。

當看張軒看到淮河的時候,士卒們的怨氣也到了極點了。

在淮河以北,張軒遇見了自己領軍生涯的第一場兵變。

不過,這一場兵變,都是新編營弄出來的事情,重災區是歸德軍,不過徐州軍也受到波及了。只是張軒臨潁營,保定營,等幾個老營頭在,即便這些新編營頭全部背叛,也能反手鎮壓下去。

更不要說,區區一些士卒鬧事。

鬧事的都是官軍之中的老油條。

這些士卒,好像弄錯了官軍與義軍的區別,明中頁之後,下面的人都將兵變弄成家常便飯,即便官軍鎮壓下去,也不過只誅首惡,脅從不問,只是張軒萬萬不肯與這些士卒妥協的。

故而,如果犯事的人太多了,張軒也不得不捏著鼻子認了,所謂之法不責衆。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但是在張軒看來,犯事的人還不夠多。最少不至於讓張軒爲之付出信用破產的代價安撫。

第六十三章 情義第十二章 城陵磯之戰三第三十一章 驅虎第六十五章 楊山之死第三章 曹營內幕第十五章 離京第三十章 說高傑第四十九章 此生何求第九十六章 三侯並封第三章 授田二第四十一章 夜第八章 城陵山磯第二十三章 沙河之畔三第三十三章 兵變餘波第三十七章 好消息第一百二十九章 誅逆子二第四十七章 李信解憂二第三十九章 水戰三第一百零九章 李信之死第八十六章 湖口現狀第一百一十七章 羅汝才之心第四章 填壕第一百二十四章 歸德城破第八十一章 我不第二十一章 醫療營第二章 樊城二第十四章 金不換第五十二章 火銃兵的契機第六十五章 楊山之死第二章 決河之意二第五十五章 華夷之辨第六十四章 臨潁炮第二章 家事二第四十三章 渡河三第六十四章 風雨欲來第七十五章 鳳陽地動五第十三章 舟山之變第一百二十三章 金華軍第七十一章 各方心思第一百三十二章 張軒百騎追時中第十七章 金聲桓的抉擇第一百一十七章 破陳州二第八十三章 三路下江南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七章 死中求活二第一章 吳王六部第一百三十四章 世祖遺訓二第一百零七章 田雄之死第二十三章 決策第二十八章 樹德於天下第九章 棗陽之戰第五十一章 立營第六十四章 壽州突圍第四十三章 求援第八十章 劉承胤的“首級”第八十九章 老對手第二十九章 軍心第七十七章 鳳陽地動七第九十一章 棋差一步第八十九章 湖口攻防戰第二章 授田第七十九章 吳自蘭來投第二章 徐州之敗第八十五章 驚變第八十三章 三路下江南第一百三十六章 結義第二十二章 朱仙鎮二第四十四章 大火箭二第四十八章 李自成夜下洛陽第十三章 舟山之變第六十五章 楊山之死第六十一章 大軍過臨潁第一百二十四章 下金華四第十四章 以炮製炮第一百一十九章 關公廟中第一百一十三章弘光元年無弘光二第六十三章 得訊第八十五章 名繮利索第四十六章 大火連百里第三十六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二第四十四章 英雄所見不同第十四章 金不換第一章 吳王六部第六十二章 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第六十八章 剃髮令第十一章 陳洪範第六十三章 勸進第五十八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二第五十七章 孫vs李第五章 大軍開拔第四章 岳陽二第八十一章 汝寧城第五十八章 朱兒第四章 填壕第六十七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第八十七章 天下繁華揚州城第五十八章 朱兒第一百二十二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二第十章 萬石第一百零四章 生死
第六十三章 情義第十二章 城陵磯之戰三第三十一章 驅虎第六十五章 楊山之死第三章 曹營內幕第十五章 離京第三十章 說高傑第四十九章 此生何求第九十六章 三侯並封第三章 授田二第四十一章 夜第八章 城陵山磯第二十三章 沙河之畔三第三十三章 兵變餘波第三十七章 好消息第一百二十九章 誅逆子二第四十七章 李信解憂二第三十九章 水戰三第一百零九章 李信之死第八十六章 湖口現狀第一百一十七章 羅汝才之心第四章 填壕第一百二十四章 歸德城破第八十一章 我不第二十一章 醫療營第二章 樊城二第十四章 金不換第五十二章 火銃兵的契機第六十五章 楊山之死第二章 決河之意二第五十五章 華夷之辨第六十四章 臨潁炮第二章 家事二第四十三章 渡河三第六十四章 風雨欲來第七十五章 鳳陽地動五第十三章 舟山之變第一百二十三章 金華軍第七十一章 各方心思第一百三十二章 張軒百騎追時中第十七章 金聲桓的抉擇第一百一十七章 破陳州二第八十三章 三路下江南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七章 死中求活二第一章 吳王六部第一百三十四章 世祖遺訓二第一百零七章 田雄之死第二十三章 決策第二十八章 樹德於天下第九章 棗陽之戰第五十一章 立營第六十四章 壽州突圍第四十三章 求援第八十章 劉承胤的“首級”第八十九章 老對手第二十九章 軍心第七十七章 鳳陽地動七第九十一章 棋差一步第八十九章 湖口攻防戰第二章 授田第七十九章 吳自蘭來投第二章 徐州之敗第八十五章 驚變第八十三章 三路下江南第一百三十六章 結義第二十二章 朱仙鎮二第四十四章 大火箭二第四十八章 李自成夜下洛陽第十三章 舟山之變第六十五章 楊山之死第六十一章 大軍過臨潁第一百二十四章 下金華四第十四章 以炮製炮第一百一十九章 關公廟中第一百一十三章弘光元年無弘光二第六十三章 得訊第八十五章 名繮利索第四十六章 大火連百里第三十六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二第四十四章 英雄所見不同第十四章 金不換第一章 吳王六部第六十二章 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第六十八章 剃髮令第十一章 陳洪範第六十三章 勸進第五十八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二第五十七章 孫vs李第五章 大軍開拔第四章 岳陽二第八十一章 汝寧城第五十八章 朱兒第四章 填壕第六十七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第八十七章 天下繁華揚州城第五十八章 朱兒第一百二十二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二第十章 萬石第一百零四章 生死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龙县| 达拉特旗| 柘城县| 桓台县| 阜平县| 承德县| 巨野县| 长泰县| 南漳县| 祥云县| 油尖旺区| 怀化市| 襄樊市| 固镇县| 临夏市| 安岳县| 淳安县| 乌拉特前旗| 海淀区| 吴堡县| 青川县| 宁蒗| 永顺县| 肇州县| 内乡县| 山阴县| 新和县| 麟游县| 卫辉市| 石河子市| 东乡| 宁乡县| 夏津县| 文成县| 彩票| 灵台县| 宜阳县| 玉山县| 昌吉市| 昌邑市| 吕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