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十五章 華夷之辨

首先,高鬥樞自己的能力,這就不多說了,而且,高鬥樞對襄陽也很熟悉,長期活動在這一帶。故而根本不用多做熟悉,就能坐鎮(zhèn)襄陽。

一想到這裡,張軒立即召見了王光恩。

張軒與王光恩沒有什麼話說。

張軒在羅汝才軍中的時候,王光恩已經(jīng)投誠當(dāng)官軍了。兩人只是聽過彼此的名聲而已,從來沒有見過。雙方也沒有什麼話可說的,不過是一些客套話而已。王光恩表示之前,做了種種錯事,深感歉疚。

而張軒則代表羅汝才,說前事一筆勾銷,今後實心做事。如是等等。

到最後張軒忽然說道:“久聞高大人之名,聽說高大人在王將軍幕中,可否一見?”

王光恩一聽,心中頓時一動。立即說道:“有何不可?”

對王光恩來說,讓高鬥樞在身北邊的當(dāng)個幕僚,遠(yuǎn)遠(yuǎn)不如讓高鬥樞在夏朝上位,聽這位鄭國公的意思,自然要重用高鬥樞了,他自然立即答應(yīng)下來。

王光恩本想派人將高鬥樞請過來,但是張軒說道:“如此大賢,自然是我親自拜見。”隨即與王光恩一起,去王光恩落腳點,拜見了高鬥樞。

不過,到了之後,高鬥樞卻沒有在,問過下人之後,才知道高鬥樞出去了。

王光恩立即派人去找,被張軒止住了,說道:“無須打擾高大人雅興,我在這裡等便是了。”

張軒一等就等了一時辰,才見高鬥樞從外面回來了。

王光恩見高鬥樞回來了,頓時鬆了一口氣,連忙給張軒介紹。張軒行禮道:“學(xué)生拜見高先生。”

高鬥樞聽了張軒所做所爲(wèi),心中微微感動。說道:“國公無須多禮。”

王光恩很識趣,沒有多待,就匆匆的下去,將空間留給他兩人。

張軒也直入正題說道:“我大夏立國方始,正是用人之際,高先生當(dāng)年屢挫闖王,天下鹹知,我代表必須請陛下,請高先生出山。”

“哦,賤名居然傳到夏皇耳朵中了。”高鬥樞說道。

張軒心中暗道:“何止是傳到了,當(dāng)年你弄得他很是狼狽。”

羅汝纔在鄖陽兵敗之後,才引起了李自成發(fā)動襄陽之變。兩者或許沒有太大的關(guān)係,但是襄陽之變一直是羅汝才的逆鱗,任何與襄陽之變有關(guān)的事情,在羅汝才的心中,任何與襄陽之變有關(guān)的事情,都沒有什麼好評價。

張軒一時間也猜不出羅汝纔對高鬥樞是什麼心思,但是有一點卻是肯定的,羅汝才走到今日絕非意氣用事之人。

不過留什麼舊恨。

張軒說道:“陛下當(dāng)年就深服先生之能,曾對我言之,高先生之能,鬼神莫測。恨不能與其人把臂而遊。”

如果羅汝纔在這裡,自然一頭霧水,暗道:“我真說過嗎?”

但是高鬥樞心中微微一動,說道:“不敢得陛下繆贊。”

高鬥樞知道,比起孫傳庭,盧象升等人,他還欠些火候,這一句話,也僅僅是客氣話而已。只是而今羅汝才的身份今非昔比了。作爲(wèi)開國之君,說出來的分量就與衆(zhòng)不同。即便是客氣話,也是有分量的客氣話,縱然是高鬥樞心中也有一陣飄飄然之感。

張軒立即說道:“而今,東虜入關(guān),天下殘破,有志之士,無不痛心疾首。東虜者,率獸食人之輩。我家陛下,起於草莽,縱然有太多不妥之處,但依舊是漢人。朱明不得人心,乃有今日,我家陛下非爲(wèi)逆取也。切以爲(wèi),我家陛下乃漢人正朔。東虜不過披甲帶鱗之輩。華夷之辨,孔夫子之言,須臾不敢或亡。前番襄陽之戰(zhàn),襄樊殘破,而襄陽又是天下之所重,堪爲(wèi)中天鎖鑰。在下請先生出山,爲(wèi)天下漢人鎮(zhèn)守襄陽。”

這一番話,張軒在心中醞釀很久了。

這一番話並不僅僅是準(zhǔn)備對高鬥樞所言的,而是對天下所言的。

清軍入關(guān),所喊的政治口號,乃是爲(wèi)明報仇。

而夏朝也要有自己的政治口號。之前曹營起事的時候,也有弔民伐罪,除暴安良的口號,幾乎上與闖營沒有不同。但是曹營進入江南之後,與士紳大量合作,甚至錢謙益成爲(wèi)內(nèi)閣首輔。

這樣的情況之下,曹營上上下下的情況與之前不同了。

必須確定新的政治綱領(lǐng)。

這種東西,看起來沒有用。但是喊對了有什麼很有用的。

清軍以爲(wèi)明報仇之名,安撫了不少前明官員,讓他們沒有負(fù)擔(dān)的投降清廷,爲(wèi)清廷安定北方,幫了大忙。

而張軒華夷之變口號,也不是張軒亂想的。

似乎是大明朝的政治正確就落在驅(qū)逐韃虜,這四個字上面,所以有明一代,對外非常強硬,不妥協(xié),士大夫之中高度的道德化,也就是動則愛唱高調(diào)。崇禎與清議和,就是引起了上上下下的強烈反對。

這固然有黨爭的因素,但不得不說,也顯示出民間輿論,而民間輿論其實也就是士大夫的輿論。

或許是張軒口中的華夷之辨說服了高鬥樞,又或者說,高鬥樞本來就有傾向,順著張軒給的臺階下來了。說道:“鄭國公如此盛情,在下卻之不恭了。”

張軒聽了大喜過望了,立即將他準(zhǔn)備好的襄陽防禦計劃拿了出來。

高鬥樞看了之後,微微皺眉,說道:“昔日宋與金元相爭,戰(zhàn)於三處,四川,京湖,兩淮。襄陽本就是京湖要地。國公所謀劃,固然稱善,然一地之成敗,不僅僅看一地,也要看總體戰(zhàn)略。”

“國公請我鎮(zhèn)守襄陽,還請問國公。”

高鬥樞手一劃,將襄陽以北的大片區(qū)域給劃進去了,說道:“這些地方如果處置?”

張軒說道:“高大人意思是?”

高鬥樞說道:“彼退我進,當(dāng)派將領(lǐng)北上,將戰(zhàn)場推進到河南。”

張軒猶豫了一下,說道:“河南千里沃土,無險可守,且河南府一帶已經(jīng)落入清軍手中,他們雖然可以出擊河南,進退自若。恐怕得河南不可守之。”

高鬥樞說道:“如果清軍棄地,國公也不敢奪之,天下如何看大夏。”

“且據(jù)河南,而不戰(zhàn)於河南。清軍兵鋒正銳,利於平原決戰(zhàn),清軍南下,固守數(shù)座堅城,讓其南下。以數(shù)座堅城爲(wèi)網(wǎng),以襄陽爲(wèi)盾,然後以數(shù)萬大軍爲(wèi)矛,斷其後,使其不戰(zhàn)而退,如果國公想畢其功於一役,也未嘗不可。”

張軒說道:“如果清軍不肯南下,而是逐城攻克而南,如何?”

高鬥樞說道:“河南諸城,接與淮水相連,可以水師接應(yīng)諸城,河南之勢大張,則清軍自然不敢有窺襄陽之能。”

張軒終於聽明白了,高鬥樞從頭到尾都在說張軒膽怯,如今清軍退兵,河南各地?zé)o法留守的時候,居然還想著襄陽,不去想將戰(zhàn)線推進到河南境內(nèi),讓想襄陽一帶成爲(wèi)內(nèi)地。

張軒聽了之後,大爲(wèi)震動,但是思來想後,卻不能下決定。

他是從河南之中打出來的,太清楚河南太時候騎兵機動了。曹營騎兵質(zhì)量上敢與八旗硬懟,但是數(shù)量之上差太多了。與清軍在平原之上交戰(zhàn)。張軒實在沒底。

高鬥樞說的似乎可行,但是張軒總覺得,說得太過輕巧了。似乎有什麼問題沒有考慮到,但也沒有想起來什麼問題,他只能說道:“高先生,容我三思。”

隨即張軒告辭離去。

雖然張軒在戰(zhàn)略之上,對守襄陽,還是守河南,有些疑慮。但是不管怎麼說,爲(wèi)大夏招攬一位,封疆大吏,也是不錯的。

第四十一章 夜第三十一章 千帆入洞庭三第三十四章 威遠(yuǎn)城下第五十一章 侯恂的困境第五十四章 羅汝才的手段第六十七章 南下方略第四十八章 郾城會盟第三十六章 反擊與甬道第三十一章 大戰(zhàn)帷幕第二十九章 斬盡殺絕第一百一十六章 臘月二十三第三十二章 峴山初戰(zhàn)第三十三章 救援襄陽城第五十四章 臨門一腳第三章 授田二第五十七章 多爾袞第六十五章 七月戰(zhàn)事第五十一章 多鐸撤軍第六十七章 甕城第二十七章 西平營第一百零八章 宋獻(xiàn)策之毒第四章 何騰蛟調(diào)任湖廣第一百零八章 易定難平第三十五章 誘殺第二十四章 朱仙鎮(zhèn)四第九章 搶收第一百一十八章 破陳州三第五章 峽石城第六十九章 侍衛(wèi)親軍第六章 匠作第二十一章 沙河之畔第六章 匠作第七十三章 張可望失言第五章 大軍開拔第一百十六章 破陳州第一百二十六章 江南局勢第三十二章 圍師第二十九章 楊嗣昌第十二張 汝寧大俠沈萬登第二十三章 降將第四十六章 周黨第四章 統(tǒng)領(lǐng)薛威第三十章 千帆入洞庭二第三十七章 劉澤清請纓第二十六章 襄陽第一百三十章 誅逆子三第六十六章 錢糧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歸德第四十五章 再見張獻(xiàn)忠第四十七章 會師第十一章 大洪山之戰(zhàn)第七十四章 長街相會第一百一十三章 名將之姿第八十三章 東牀對第五章 取士第七十章 大西皇帝第八十六章 湖口現(xiàn)狀第四十四章 覆軍殺將第四十九章 張獻(xiàn)忠預(yù)謀湖廣第八十七章 袁時中的嗅覺第四十八章 血色河面第二十一章 談判第九十三章 隆武的思量第八十六章 烽火揚州路第七十五章 戰(zhàn)長沙之交鋒三第三章 代爲(wèi)號令第十四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二第一百一十三章 金聲桓吃癟第六十二章 軍令狀第三十二章 大戰(zhàn)帷幕二第九十九章 舊事第五章 臨湘之戰(zhàn)第一百零五章 田雄再攻第八十四章 催命煙花第八十二章 胡澹第五十九章 裂痕第三十一章 高傑之心第一百三十二章 浦陽江之役二第二十八章 李神醫(yī)第一百零八章 易定難平第一百三十六章 刺殺第二十九章 宜城第三十五章 此局已破第一百章 二月初三第九十六章 收兵第六十七章 序章第四十一章 袁時中的困境第四十一章 登陸第六十七章 噩耗第五十章 正氣歌二第一百零五章 襄城之戰(zhàn)二第八十八章 送別羅玉龍第十三章 城陵磯之戰(zhàn)四第一百三十章 誅逆子三第九十五章 力排衆(zhòng)意第五十章 左右搖擺羅副帥第八十九章 李昇第八十三章 何英之死第八十四章 催命煙花第一百三十一章 將星墜於夜
第四十一章 夜第三十一章 千帆入洞庭三第三十四章 威遠(yuǎn)城下第五十一章 侯恂的困境第五十四章 羅汝才的手段第六十七章 南下方略第四十八章 郾城會盟第三十六章 反擊與甬道第三十一章 大戰(zhàn)帷幕第二十九章 斬盡殺絕第一百一十六章 臘月二十三第三十二章 峴山初戰(zhàn)第三十三章 救援襄陽城第五十四章 臨門一腳第三章 授田二第五十七章 多爾袞第六十五章 七月戰(zhàn)事第五十一章 多鐸撤軍第六十七章 甕城第二十七章 西平營第一百零八章 宋獻(xiàn)策之毒第四章 何騰蛟調(diào)任湖廣第一百零八章 易定難平第三十五章 誘殺第二十四章 朱仙鎮(zhèn)四第九章 搶收第一百一十八章 破陳州三第五章 峽石城第六十九章 侍衛(wèi)親軍第六章 匠作第二十一章 沙河之畔第六章 匠作第七十三章 張可望失言第五章 大軍開拔第一百十六章 破陳州第一百二十六章 江南局勢第三十二章 圍師第二十九章 楊嗣昌第十二張 汝寧大俠沈萬登第二十三章 降將第四十六章 周黨第四章 統(tǒng)領(lǐng)薛威第三十章 千帆入洞庭二第三十七章 劉澤清請纓第二十六章 襄陽第一百三十章 誅逆子三第六十六章 錢糧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歸德第四十五章 再見張獻(xiàn)忠第四十七章 會師第十一章 大洪山之戰(zhàn)第七十四章 長街相會第一百一十三章 名將之姿第八十三章 東牀對第五章 取士第七十章 大西皇帝第八十六章 湖口現(xiàn)狀第四十四章 覆軍殺將第四十九章 張獻(xiàn)忠預(yù)謀湖廣第八十七章 袁時中的嗅覺第四十八章 血色河面第二十一章 談判第九十三章 隆武的思量第八十六章 烽火揚州路第七十五章 戰(zhàn)長沙之交鋒三第三章 代爲(wèi)號令第十四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二第一百一十三章 金聲桓吃癟第六十二章 軍令狀第三十二章 大戰(zhàn)帷幕二第九十九章 舊事第五章 臨湘之戰(zhàn)第一百零五章 田雄再攻第八十四章 催命煙花第八十二章 胡澹第五十九章 裂痕第三十一章 高傑之心第一百三十二章 浦陽江之役二第二十八章 李神醫(yī)第一百零八章 易定難平第一百三十六章 刺殺第二十九章 宜城第三十五章 此局已破第一百章 二月初三第九十六章 收兵第六十七章 序章第四十一章 袁時中的困境第四十一章 登陸第六十七章 噩耗第五十章 正氣歌二第一百零五章 襄城之戰(zhàn)二第八十八章 送別羅玉龍第十三章 城陵磯之戰(zhàn)四第一百三十章 誅逆子三第九十五章 力排衆(zhòng)意第五十章 左右搖擺羅副帥第八十九章 李昇第八十三章 何英之死第八十四章 催命煙花第一百三十一章 將星墜於夜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虞市| 宁国市| 洛阳市| 衡山县| 红原县| 浙江省| 乐亭县| 麻阳| 日喀则市| 霍邱县| 彩票| 台南市| 上饶市| 黑山县| 株洲县| 砀山县| 丹阳市| 高台县| 榆树市| 泊头市| 南部县| 陆河县| 舞钢市| 丰县| 宜川县| 嘉定区| 汉沽区| 福泉市| 绥中县| 德令哈市| 大埔县| 荥经县| 始兴县| 穆棱市| 台江县| 凌云县| 宁波市| 辉南县| 日喀则市| 新巴尔虎右旗| 古交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