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十一章 多鐸撤軍

正如張軒所料。

多鐸對峴山之上的變化,現在還是一頭霧水。

昨日詢問的時候,孔有德還一口咬定,固若金湯。多鐸才制定了今日一戰的計劃。只是如今,多鐸在戰場之上的優勢,不足以抵消清軍丟掉峴山的損失。

丟掉峴山最大的損失,不是別的,而是將一支重炮部隊丟給夏軍。

襄陽城在前,沒有重炮想要攻城,根本就是想都不要想了。特別是在夏軍的火炮數量也不少的情況之下。這個時候,再繼續死磕襄陽城下,有機會嗎?

更不要說,多鐸看得出來,峴山失陷的消息,已經傳到了對手手中,夏軍士卒幾乎肉眼可見的高漲起來。

當然,多鐸知道這時候暴漲的士卒,不過是一把虛火而已。但是多鐸也知道,不管是虛火,還是實火,一時間又能堅持下去,卻是事實。再打下去,勝與不勝,多鐸不知道,但是付出的代價卻要更多才是。

多鐸最後決定,撤軍。

多鐸與阿濟格兩部人馬,幾乎將滿清本部人馬的三分之二都帶過來了。北方各地的降軍,已經鎮守北京的八旗兵,雖然也有不少,但是畢竟信不過,阿濟格手中已經摺損了不少八旗子弟了。

實在不能損失太多了。

“撤軍。”多鐸傳令下去,一時間他內心中生出一退卻之意。

襄陽,他不想再打下去了。數日之內,與夏軍反覆爭奪峴山,還是阿濟格與夏軍的大洪山之戰,都說明了一個問題,夏軍或許在戰力上弱於清軍,但也絕非易與之輩。

而且清軍征戰在外,也有年餘了,已經是疲憊之師了。清軍的戰鬥力比起剛剛入關的時候,其實是有些下滑的。

撤軍的時候,多鐸所部撤軍還是比較容易的,比較多鐸本部人馬,由於八旗士卒加入,在戰場之上佔據優勢,幾乎是想來就來,想走就走,楊承祖擋不住。也攔不了。

只能目送他們撤走。

但是圖賴那邊就不好辦了。

雙方就已經糾纏在一起了,不是想退就能退的,圖賴接到命令之後,只能一點點將各部人馬彙集起來,將戰場向北移動,到了平地之上,再在清軍其他各部護送之下,撤下來。

這其中的困難也想而知了。

爲了撤下去,更多士卒,圖賴難免在後面斷後,帶著親兵走在最後面。只是他不知道,他被馬寶盯上了。

馬寶對缺席圍攻峴山之戰,心中很是忐忑。

雖然張軒對他放寬了標準,畢竟他的繞道最遠,時間上來不及。但是沒有辦成,就是沒有辦成,馬寶一邊擔心自己在張軒心中的態度,另一邊可惜,一好端端一樁大功勞,就這樣從他手中跑了。

自然是拼命想立下些功勞。好將功贖罪。

圖賴在戰場之上,是如此顯眼,馬寶想看不見都做不到。他沒有急著動手,而是將自己隱藏起來,暗暗的將弓拉滿,長箭對準了圖賴,卻因爲圖賴一直在衝殺,反而瞄不準。

馬寶忽然見圖賴似乎在大聲說著什麼。那時候他上身沒有動。馬寶眼睛一亮,暗道:“好機會。”

手一鬆,長箭應弦而出。

馬寶九邊出身,從小練就的弓馬之道。不敢說百發百中,但是準頭還是有的,特別是他準備了這麼長的時間,豈有不中之理。這一箭就是奔要圖賴老命而去。

圖賴在戰場之上,廝殺多年,感覺敏銳之極。他雖然沒有看見馬寶射箭,也沒有聽到弓弦響,但是在馬寶射出長箭的同時,圖賴下意思的一仰頭,這一仰頭頓時救了圖賴的小命。

因爲圖賴仰頭動作,讓張軒沒有射中圖賴的心臟。但是依舊射中圖賴的軀幹,圖賴整個人被掀翻在地,頓時被圖賴的包衣搶了出去,送往後面,圖賴包衣的舉動,不能說不對,畢竟包衣的生死與主子的生死是連在一起的。他們如果放任圖賴死在這裡,回去之後,恐怕一個都活不了。

他們爲了保住自己的小命,自然要拼命保護主子爺行動。

但是他們這樣的舉動,立即引起連鎖反應,大隊士卒開始潰敗了。要不是多鐸派來另一支軍隊來接應,說不定圖賴所部,就會大崩潰。

只是圖賴的傷勢,恐怕也維持不了多長時間了。

此刻張軒駐守在峴山之上,已經決定駐守峴山,安排好各路人馬,從今之後,不再出城求戰,只守不攻。

張軒知道,這一系列戰事打下來,夏軍談不上精疲力盡,但也消耗太大了,是時候好好休整一段時間了,文武之道,一張一弛。反正現在清軍損失了孔有德所部,恐怕一會兒,是沒有籌集那麼多大炮的。

這就給夏軍喘息之機。

隨即張軒又在峴山之上轉了一圈。

張軒決定在峴山之上射堡。準備依山而建。如果古代樓臺一樣,分三層,層層分配火力,再做好配套設施,張軒準備今後,在峴山之上駐守萬人。今後峴山與襄陽互相支撐。

張軒隨即又看到一行字,在石壁上刻出來。

“大宋淳祐十一年四月二十有七日,京湖制置使李曾伯奉天子調都統高達幕府王登提兵復襄樊二城。越三年元月正日,銘於峴,其銘曰:壯哉峴,脊南北。翳墉壑,幾陵谷。乾能央,剝斯復。千萬年,屏吾國。”

張軒默默一算,暗道:“淳祐是宋理宗年號,這位李制置使所言這一戰,我一時間也記不清楚,回頭查查。只是,千百年後,今日之戰,估計在後人眼中,也不過是過往雲煙。”

張軒卻不甘心如此。想了想對鄭廉說道:“收集各部陣亡名單,記得提醒我,等清軍退了之後,讓羊公祠挪挪地方,在哪裡爲白將軍立廟,所有陣亡的士卒作爲配祭。”

“是。”鄭廉猶豫了一下,說道。

似乎在他感覺,人家羊公祠在這裡帶著好好的。這樣做似乎有些不大好。

不過,張軒似乎不在乎,這位羊公於襄陽恩澤再深,這麼多年,也都淡去了,再者今後峴山恐怕在南北一統之前,都是軍事要地,羊公祠在此,難免毀於戰火,挪個地方也不錯。

張軒安排這切之後,又瞭解了一些各部的情況,發現情況還好。最少局面比張軒最初估計的好很多,精神頭一鬆,頓時覺得疲憊涌上心頭,只是吩咐鄭廉有什麼叫自己,就找了一個角落之中,和衣躺下,將身後的披風蓋在身上。

不過片刻就鼾聲大做。

此刻的張軒,早已不是當初濁世佳公子的模樣,數日沒有打理形象,張軒下巴之上,一根根鬍鬚伸了出來,並不是很長,但是根根如鐵,只是張軒似乎不是絡腮鬍子。只是在嘴角有些胡茬子。

而眼睛都熬夜熬的有一些浮腫,眼袋顯眼之極。

此刻的張軒,退卻了少年之感,反而讓人看出去年紀了,看上去三十歲也可,四十歲也行。滿身洋溢的都是男子漢的氣息。與當年黃陵城下的張軒,幾乎判如兩人。

鼾聲如雷,遠遠的傳到屋外面。張軒尋常睡覺從不打鼾,而今天卻是累慘了。需要好好睡上一覺才能恢復過來。

就在張軒睡得正香甜的時候,多鐸此刻卻在嘗著夜不能寐的滋味。

孔有德是遼東老人,孔有德之死,對多鐸震撼非常,可以說孔有德是清軍入關以來,陣亡最高級別的將領。讓多鐸不得不重新估計夏軍的實力。而孔有德之死對多鐸僅僅是震撼的話,而圖賴受傷對多鐸來說,就有些傷感了。

第四十五章 大順天下第九十五章 闖曹之間第八十四章 成親第一百一十七章 羅汝才之心第三十七章 各自奇謀第九章 搓扁捏圓第一百一十八章 下金華第三十九章 渡河之役第七十五章 接戰第三十一章 高傑之心第四十六章 李信解憂第十九章 徐州內情第一百四十章 別雲間第十一章 大洪山之戰第一章 家事第五十三章 假癡不癲第八十一章 我不第八十七章 天下繁華揚州城第二十七章 殺襄王第四十三章 鏖戰第八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四十三章 安平第五十六章 老父之言第六十七章 序章第一百二十九章 閨中之事第五十八章 南下戰略第四十一章 峴山爭奪戰第六十二章 河南節度使李信第三十章 千帆入洞庭二第十八章 烽火崎山路二第十一章 城陵磯之戰二第七十一章 湖口三第四十三章 心病難醫第十九章 洞庭湖水戰三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槍手第一百零二章 南京二第十章 凌濛初第四十章 吳之屏的決定第九十八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二第八十一章 心病第六十九章 闖王大破牛成虎第八十三章 虎大威之死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歸德侯家第三十三章 我是誰?第六十章 闖營的崩潰第一百一十四章 武昌城中第六十章 鑄炮第三十六章 威遠城下二第七十五章 分道揚鑣第四十五章 破劉良佐第十三章 擦肩而過第九章 搓扁捏圓第一百一十七章 破陳州二第九十八章 渡江第三十三章 劉氏跌倒,張軒吃飽第七十一章 戰長沙之列陣第十三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第七十七章 闖營第九十四章 黑虎頭旗第三十章 棄襄陽第三十九章 水戰三第三十四章 湘陰之戰二第六十八章 救還是不救?第二十八章 黃河一水二第一百一十三章 下馬威第九十章 羅汝才之心第一百三十三章 世祖遺訓第五十四章 童子營二第七十四章 臨陣第三章 往來無白丁第七十七章 恪盡職守第五十八章 象兵第八十三章 馬踏明月第三十七章 劉澤清請纓第六章 朝議大政二第一百零六章 田雄再攻二第一百一十六章 臘月二十三第十七章 烽火崎山路第三十章 破孟家莊第三章 授田二第七十八章 託天王第五十七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一百零一章 南京第四十七章 會師第九十五章 揚州大借款第十一章 裝備二第一百零一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五十一章 多鐸撤軍第四十九章 張獻忠預謀湖廣第九十七章 闖營至第三十七章 劉澤清請纓第四十章 瑣事第二十二章 場外手段第六十五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第二十三章 炮戰二第三十三章 人在城在第一百零七章 張質的江南策第三十九章 姚啓聖第九十五章 力排衆意第六十九章 闖王大破牛成虎
第四十五章 大順天下第九十五章 闖曹之間第八十四章 成親第一百一十七章 羅汝才之心第三十七章 各自奇謀第九章 搓扁捏圓第一百一十八章 下金華第三十九章 渡河之役第七十五章 接戰第三十一章 高傑之心第四十六章 李信解憂第十九章 徐州內情第一百四十章 別雲間第十一章 大洪山之戰第一章 家事第五十三章 假癡不癲第八十一章 我不第八十七章 天下繁華揚州城第二十七章 殺襄王第四十三章 鏖戰第八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四十三章 安平第五十六章 老父之言第六十七章 序章第一百二十九章 閨中之事第五十八章 南下戰略第四十一章 峴山爭奪戰第六十二章 河南節度使李信第三十章 千帆入洞庭二第十八章 烽火崎山路二第十一章 城陵磯之戰二第七十一章 湖口三第四十三章 心病難醫第十九章 洞庭湖水戰三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槍手第一百零二章 南京二第十章 凌濛初第四十章 吳之屏的決定第九十八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二第八十一章 心病第六十九章 闖王大破牛成虎第八十三章 虎大威之死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歸德侯家第三十三章 我是誰?第六十章 闖營的崩潰第一百一十四章 武昌城中第六十章 鑄炮第三十六章 威遠城下二第七十五章 分道揚鑣第四十五章 破劉良佐第十三章 擦肩而過第九章 搓扁捏圓第一百一十七章 破陳州二第九十八章 渡江第三十三章 劉氏跌倒,張軒吃飽第七十一章 戰長沙之列陣第十三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第七十七章 闖營第九十四章 黑虎頭旗第三十章 棄襄陽第三十九章 水戰三第三十四章 湘陰之戰二第六十八章 救還是不救?第二十八章 黃河一水二第一百一十三章 下馬威第九十章 羅汝才之心第一百三十三章 世祖遺訓第五十四章 童子營二第七十四章 臨陣第三章 往來無白丁第七十七章 恪盡職守第五十八章 象兵第八十三章 馬踏明月第三十七章 劉澤清請纓第六章 朝議大政二第一百零六章 田雄再攻二第一百一十六章 臘月二十三第十七章 烽火崎山路第三十章 破孟家莊第三章 授田二第七十八章 託天王第五十七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一百零一章 南京第四十七章 會師第九十五章 揚州大借款第十一章 裝備二第一百零一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五十一章 多鐸撤軍第四十九章 張獻忠預謀湖廣第九十七章 闖營至第三十七章 劉澤清請纓第四十章 瑣事第二十二章 場外手段第六十五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第二十三章 炮戰二第三十三章 人在城在第一百零七章 張質的江南策第三十九章 姚啓聖第九十五章 力排衆意第六十九章 闖王大破牛成虎
主站蜘蛛池模板: 原平市| 乌鲁木齐县| 汕头市| 岢岚县| 昌乐县| 遂川县| 凤庆县| 长寿区| 深水埗区| 昌平区| 河津市| 综艺| 巴中市| 吕梁市| 彰武县| 绥中县| 乳源| 华亭县| 韶山市| 仁布县| 翼城县| 上犹县| 千阳县| 郯城县| 元氏县| 于田县| 五家渠市| 福清市| 喜德县| 南开区| 化隆| 岱山县| 香格里拉县| 社旗县| 疏勒县| 佛冈县| 巴林右旗| 盐亭县| 马尔康县| 甘孜县| 宣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