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十八章 象兵

第五十八章 象兵

“我等拜見大將軍。”以許都爲首的各級將領,紛紛拜倒在棧橋之上。

張軒冷哼一聲,大步在他們面前走過,火紅的披風下,鐵靴敲擊著木板,發出咚咚的聲音,隨即就離開了,根本沒有正眼看他們一眼。

等張軒走遠了。鄭廉才說道:“大將軍讓你們過去。”

許都等人這才起身。彼此相視苦笑一聲,不敢說什麼,老老實實的跟上去。

打敗仗的人待遇就是這樣。張軒南下以來,僅僅在岳陽城下,爲李過小挫,但是那一戰也談不上敗仗,唯獨許都打的這一戰,纔算是徹徹底底的敗仗,甚至逼迫許都將,已經展開對長沙城的攻勢,不得不退過來,失去了湘江以東的所有控制權。

張軒如果不是看在許都的戰略任務完成了。有力的牽制了長沙守軍。讓長沙守軍,從頭到尾都沒有能力干涉他與李過的決戰,張軒對許都的處罰,就不僅僅是如此了。

等他們到了大帳之中的時候,很多將領都已經落座了。

張軒坐在正位上,說道:“說說吧,到底是怎麼回事?”

許都深吸一口氣,緩緩的將當時的情況說了出來,先是說了他虛張聲勢,決水灌城的策略。

張軒聽了之後,心中暗暗點頭。覺得許都的辦法不錯。隨即繼續聽了下,結果他忍不住打斷了許都,說道:“等等,陳藎所部入長沙城,你居然不知道?”

許都低頭說道:“是。”

他也知道這是一個巨大的失誤。甚至是他戰敗的原因之一,畢竟他一直與長沙守軍做戰,猛地換了一個他根本沒有接觸過的對手,有些措手不及也是自然的。

但是之所以如此,也不能全怪許都。

畢竟張軒帶走了主力人馬。許都要營造出大軍的樣子,恨不得將牛皮吹破,很多地方的斥候都變得稀疏起來。而且長沙守軍之中,也有不少好手。雙方的斥候戰,很激烈。

許都的重點都在長沙西邊,北邊。而陳藎卻是在東南方向進城的。

當然了,不管怎麼說,都不應該。畢竟陳藎是三萬人馬,不是三隻耗子,進城這麼大的動靜,居然一點也沒有察覺。這也說不過去。

“繼續。”張軒沒有說什麼,而是單單的說道。

許都說道:“三日前,明軍忽然北上,我與馬將軍,黃將軍在瀏陽河西南列戰,與明軍交戰。明軍屢次進攻,都爲所敗,馬將軍,與黃將軍大舉反攻。結果。明軍驅使象兵。”

“象兵。”張軒說道:“大象?”

許都說道:“正是。當時雙方陷入混戰之中,陣勢不全,象兵突然出現,大概有四五百頭之多,每頭大象身上都安放平臺,上面有三四個人,有人用長矛向下刺,有人用弓箭射擊。不過這些象兵的威脅並不算大。真正不可抵擋的,還是大象本身。”

“大象奔來,無人能擋,凡是敢擋著,皆爲肉泥。末將調集親兵,誅殺三頭大象,但也無法挽回局面,兩側先崩潰,末將只能先退兵,退到河岸之上,以火炮擊之,震懾大象,這才撤退到了大營之中。”

“屬下,識敵不明,指揮失措,傷及大軍軍威,還請大將軍處罰。”

張軒說道:“起來吧。此戰雖敗。但卻牽制住了長沙守軍,只是你傷及大軍銳氣,此戰功過相抵。”

許都說道:“謝大將軍。”

張軒之所以不處罰許都,卻覺得許都之敗,並不是許都自己的原因。他固然有錯,最大的錯誤,就是敵情不明,陳藎的象兵都衝到面前了,他才知道。但是僅僅是這樣,許都未必會敗。

原因無他,象兵的侷限性太大了。

象作爲一種很聰明的動物,有趨利避害的本能,即便是再訓練,也是如此。所以大象很容易受驚。因爲大象看來,什麼東西都沒有自己的小命重要,威脅到自己的小命,他纔不管誰是誰。

而且自古到今,大破象兵的戰例,可謂史不絕書。別人可能不知道,但是許都決計不會不知道的。許都能在文人士大夫口中,得到江南將種的評價,只能說明他紙上談兵的水準,恐怕還在他指揮打仗之上。

概因江南士子,或許上陣不行,但是談兵的本事未必差了。

從許都的講述之中,也可以看出來,許都其實已經找到了如何破象兵的辦法,卻阻擋不了大軍崩潰。

如果僅僅是許都的金華軍,是決計不會崩潰如此之快,金華軍承浙軍衣鉢,即便不戰鬥到一兵一卒,但也不是隨隨便便就崩潰的,先他崩潰的,自然是黃朝宣與馬光玉的人馬了。

這兩部人馬戰鬥力如何,張軒也是知道,很長一段時間,張軒僅僅讓他們壯個聲勢而已。沒有想過讓他們承擔主力做戰。如果這一戰承擔兩翼作戰的,是張軒麾下任何兩部,都絕對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歸根到底,還是張軒給許都留的人馬少了。

不過,張軒也沒有讓許都與長沙城中守軍決戰。

張軒也無心多扣細節,反正打了敗仗的人,都統統一份戰後總結是少不了了,戰術細節上的問題,他有時間再細細看。說道:“許將軍,可有辦法破象兵。”

“有。”許都說道:“末將願爲先鋒,爲大將軍破象兵。”

許都回來之後,也是悔恨之極。象兵的出現其實僅僅打他一個冷不防,如果他事先知道這些象兵,決計不會出現這樣的事情的。他無時無刻不想找回場子。

“許將軍有此心不錯。”張軒說道:“不過,一時半會兒,是顧不了長沙城了。因爲高一功來了。高一功,長沙城,陳藎,該來的不該來的,都來了。如今我們這個局面,不能僅看長沙城一處了,大家說說,高一功,長沙城兩處,先拿那一處?”

“自然是高一功了。”胡澹說道:“長沙有堅城可依,隆武又每日巡城,與士卒同甘苦,長沙決計不可驟下,此其一也。我猛攻長沙城,高一功定然來援,但是我猛攻高一功,長沙城未必來援,此其二也,有此兩端,事可決矣。”

張軒微微點頭,他當然知道胡澹說的有道理。但是他心中卻不太滿意。

“大將軍,以末將之見,當先攻長沙,後下高一功。”許都說道:“長沙城有隆武僞帝在,長沙一陷,則南明社稷易主。隆武帝得位已然不正,又沒有太子,隆武一死,殘明恐怕要再亂一番了。而高一功何許人也,不過亡賊而已。”

“殺高一功,不過奪數府之地。而高一功亦爲宿將。敗之易,殺之卻不易。一旦大軍牽扯到高一功,然明軍大兵雲集長沙,恐怕大將軍只能無功而返了。”

“孰輕孰重。還請大將軍善思之。”

張軒暗道:“許都的話說到我心裡去了。”

高一功與長沙城之間的價值相差太大了,高一功放一放也沒有什麼事情,但是長沙城放一放,援兵只會越來越多。多到一定程度,張軒也只能望而興嘆,乖乖的退兵,等待下一次機會。

只是下一次機會在什麼時候?

張軒自己都不知道。

胡澹說道:“如今長沙城守軍最少在五六萬之上,又有堅城,是那麼容易攻克的嗎?長沙價值再大,攻不下來,也是無稽之談。”

“胡先生這番說辭,之前或許對。”許都說道:“而今卻未必了。”

“爲什麼?”胡澹問道。

許都說道:“因爲李過所部不在了。”

第八十八章 向北第一百零四章第十七章 行軍第四十九章 臨淮縣之變第三十八章 風聲第四十六章 覆軍殺將三第七十六章 二勝第一百二十六章 江南局勢第三章 曹營內幕第七十七章 大夏軍制二第八十二章 虎大威之死第八十六章 投明第九十四章 困獸二第七章 軸承第三十四章 圖賴第七章 朝議大政三第二十一章 烽火崎山路之餘波第七十九章 羅岱的智慧第十三章 舟山之變第一百零五章 左良玉謝幕第六十八章 救還是不救?第二十一章 醫療營第一百一十七章 破陳州二第二十三章 決策第一百一十九章 潼關之戰落幕第一百零八章 襄城之戰五第七十一章 湖口三第五十一章 賊營孤忠第七十三章 各方雲動第五十六章 行路難二第二十一章 沙河之畔第二章 授田第一章 決河之意第四十四章 覆軍殺將第七十四章 羅汝才教子第八十九章 老對手第一百零七章 張質的江南策第一百三十四章 說袁時中二第六十九章 劉國能之死第六十八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二第四十六章 攻防轉換第十三章 夜襲黃莊第七十八章 李曹合營第七十一章 前哨戰第五十八章 孫vs李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破陳州二第六章 死中求活第二十三章 朱仙鎮三第六十二章 淮安軍的崩潰第五十三章 鳳陽城第十八章 烽火崎山路二第一章 淮河之上論形勢第五十二章 立營二第四十五章 寒霜第十七章 失敗的臘八宴第一章 淮河之上論形勢第四十九章 張獻忠預謀湖廣第一百二十四章 勢起襄陽,敗亦襄陽第五章 猛鎮第十二章 撤軍第十五章 房村之役二第九十五章 黃得功之勇第二章 家事二第十三章 擦肩而過第二十一章 烽火崎山路之餘波第十二章 撤軍第七十章 論功行賞第九十五章 困獸三第五十二章 不見長安見浮雲第七十三章 各方雲動第五十章 百里麥青青第八十一章 鄖陽之戰第七十一章 鳳陽地動三第二十二章 何去?第四十一章 登陸第八十章 在臨潁二第六十五章 牛車第五十章 覆軍殺將七第九十四章 黑虎頭旗第九十五章 闖曹之間第三十章 破孟家莊第四十七章 會師第四十三章 求援第六十八章 後援第四十一章 渡河第五十章 百里麥青青第二十四章 白水寨之戰第四十四章 渡河四第一百一十五章 金華之變第一百一十八章 下金華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勝之餘第一百三十一章 武興元年第三十五章 二道城牆之議第二十四章 白水寨之戰第七十六章 大夏軍制第七十一章 各方心思第五十一章 多鐸撤軍第十三章 鑄炮計劃第七十三章 張軒立陣第三十七章 攻寨
第八十八章 向北第一百零四章第十七章 行軍第四十九章 臨淮縣之變第三十八章 風聲第四十六章 覆軍殺將三第七十六章 二勝第一百二十六章 江南局勢第三章 曹營內幕第七十七章 大夏軍制二第八十二章 虎大威之死第八十六章 投明第九十四章 困獸二第七章 軸承第三十四章 圖賴第七章 朝議大政三第二十一章 烽火崎山路之餘波第七十九章 羅岱的智慧第十三章 舟山之變第一百零五章 左良玉謝幕第六十八章 救還是不救?第二十一章 醫療營第一百一十七章 破陳州二第二十三章 決策第一百一十九章 潼關之戰落幕第一百零八章 襄城之戰五第七十一章 湖口三第五十一章 賊營孤忠第七十三章 各方雲動第五十六章 行路難二第二十一章 沙河之畔第二章 授田第一章 決河之意第四十四章 覆軍殺將第七十四章 羅汝才教子第八十九章 老對手第一百零七章 張質的江南策第一百三十四章 說袁時中二第六十九章 劉國能之死第六十八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二第四十六章 攻防轉換第十三章 夜襲黃莊第七十八章 李曹合營第七十一章 前哨戰第五十八章 孫vs李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破陳州二第六章 死中求活第二十三章 朱仙鎮三第六十二章 淮安軍的崩潰第五十三章 鳳陽城第十八章 烽火崎山路二第一章 淮河之上論形勢第五十二章 立營二第四十五章 寒霜第十七章 失敗的臘八宴第一章 淮河之上論形勢第四十九章 張獻忠預謀湖廣第一百二十四章 勢起襄陽,敗亦襄陽第五章 猛鎮第十二章 撤軍第十五章 房村之役二第九十五章 黃得功之勇第二章 家事二第十三章 擦肩而過第二十一章 烽火崎山路之餘波第十二章 撤軍第七十章 論功行賞第九十五章 困獸三第五十二章 不見長安見浮雲第七十三章 各方雲動第五十章 百里麥青青第八十一章 鄖陽之戰第七十一章 鳳陽地動三第二十二章 何去?第四十一章 登陸第八十章 在臨潁二第六十五章 牛車第五十章 覆軍殺將七第九十四章 黑虎頭旗第九十五章 闖曹之間第三十章 破孟家莊第四十七章 會師第四十三章 求援第六十八章 後援第四十一章 渡河第五十章 百里麥青青第二十四章 白水寨之戰第四十四章 渡河四第一百一十五章 金華之變第一百一十八章 下金華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勝之餘第一百三十一章 武興元年第三十五章 二道城牆之議第二十四章 白水寨之戰第七十六章 大夏軍制第七十一章 各方心思第五十一章 多鐸撤軍第十三章 鑄炮計劃第七十三章 張軒立陣第三十七章 攻寨
主站蜘蛛池模板: 钟祥市| 文化| 沧州市| 塔城市| 曲阜市| 读书| 沙田区| 敦化市| 美姑县| 比如县| 钦州市| 镇巴县| 西吉县| 儋州市| 宜阳县| 吴江市| 孟连| 江源县| 泾川县| 哈尔滨市| 出国| 南乐县| 营口市| 延津县| 宜州市| 蒲江县| 临潭县| 达州市| 天祝| 葵青区| 博野县| 墨江| 阳信县| 拉萨市| 巴南区| 栖霞市| 宣化县| 奎屯市| 虹口区| 延安市| 扎兰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