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一十六章 臘月二十三

崇禎十七年,順治元年,永昌二年,臘月二十三日。小雪。

紛紛揚揚的雪灑在長江之上,灑在武昌城上,灑在武昌城南門中和門外。

似乎雪色將天空都渲染成了白色,天下之間蒼白一色,不過,雪畢竟不大。黝黑的武昌城牆不會被全部覆蓋,遠遠的看去,就好像是一頭黑虎臥在大地之上。

武昌中和門外,不知道多少人在等在雪中。

官道兩旁幾乎三步一崗五步一哨,每一個士卒都如同雕塑一樣,手握長槍,長槍的槍尖之上,散發一道道寒光,即便在雪色之中,也分外明亮。唯一不美之處,就是每一個盔甲都有不同,似乎有修補的痕跡,刀槍的痕跡。

不過,這並不是儀仗隊,而是臨潁營,臨時被拉過來客串護衛而已。

原因無他,不知道是不是張軒特別重視隊列的原因,反正張軒部下看上去比其他各部好看一些。

沒有讓這些士紳久等。

只聽馬蹄踏在薄雪之聲的聲音,一行人遠遠的從南邊過來。

數十騎爲先導,沒有在城前逗留,而是徑直入城,以黑雲龍爲首的護衛,在城門之外,再次設立一個保護圈。

之後,過了一陣子,羅汝才纔到了。

羅汝才身穿一身鎧甲,頭帶金盔,頭頂上一點紅纓上下飄動,威武非常。只是偶爾從羅汝才頭盔之中透出的一絲白髮,還有羅汝才即便是板著臉也崩不開的皺紋,說明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羅汝才真的老了。

“吳王殿下到。”李國輔的公鴨嗓子,不知道從什麼地方傳來。

這一聲呼喊之中,武昌城中的士紳紛紛跪倒在地說道:“拜見吳王殿下。”

羅汝才翻身下馬,將爲首的士紳虛扶起來,說道:“快快請起。”

這些士紳才紛紛起身,爲首之人,將一封書信呈上了來,說道:“前明無到,殘虐百姓,殿下起於草莽,伸大義於天下,而今十數年矣。功莫大於殿下,德莫高於殿下,當正名分,定分止,祭天地,登大寶,以應天下之望。”

“請殿下,正名分,定分止,祭天地,登大寶,以應天下之望。”

一時間,這些武昌士紳紛紛跪了下去。

這是勸進。

羅汝才立即看向張軒,張軒臉色大變。這可不是他安排的。他立即看向王進才,王進才也臉色一變連連向張軒搖頭。張軒也知道王進才決計不敢瞞著他擅自做決定。

“定然是武昌城中士紳,擅自做主。”張軒心想,隨即暗地冷笑一聲:“他們完了。勸進之功誰不想要有,曹營很多老人都等瘋了,他們居然想搶這個功勞,不知道是聰明反被聰明誤,還是太貪心了。”

或許因今日勸進之事,羅汝纔會保他們一時,但是這一件事情過去之後,曹營老人自然會找他們算賬。

張軒可不以爲他些士紳能抵擋過曹營老人的勢力。

不過,這樣一來,也捅破了一張窗戶紙,那就是羅汝才登基之事。

如果不是西征之事,羅汝才早就登基了。而現在武昌已下,大軍征戰半年,正是要修整的時候。登基正是時候,卻不知道,羅汝纔在什麼地方登基,是在武昌,還是在南京。

羅汝纔看張軒的臉色,也知道不是張軒安排,隨即說道:“孤德薄望淺,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

將這一次勸進之事,算是安撫完結了。

隨即武昌士紳,將武昌黃冊,白冊,乃至武昌府大印,巡撫大印,一併送上來,羅汝才讓人接過來。算是接管了武昌大權。

然後大隊人馬,一支支一隊隊進入了武昌城。

這一次入城式,帶有一些示威,閱兵的意思。

大隊人馬從武昌南門進入武昌城,順著中軸大道,到了楚王府門前,然後繞道,在城中走了一圈。

雖然沒有經過什麼訓練,但是士氣騰騰的士卒,機率嚴明的隊列,也鎮住了武昌百姓。從今之後,湖廣之地,好幾次大亂,但是武昌城都牢牢的把握在曹營的手中。從來沒有動搖過。

成爲曹營在湖廣地方的橋頭堡,定海神針。或許也有這一次的行動有關。

不過,張軒卻沒有參與進閱兵之中,而是被羅汝才叫了過去。

“你辦得好事。”羅汝才見了張軒,厲聲喝道。

“孩兒知罪。”張軒立即跪下請罪。

羅汝才微微皺眉說道:“進入勸進之事,不是你的手筆。”

張軒說道:“孩兒不敢欺瞞大王,雖然我也覺得爹早登大寶,以安上下之心,但是決計不敢瞞著爹擅自行動。”

羅汝才目光盯著張軒,見張軒似乎沒有說謊的意思,說道:“那麼你覺得,在武昌登基合適?”

張軒沉吟一會兒,他感受到羅汝才心中似乎也有迫不及待之心。說道:“武昌新定之地,還是在南京名正言順一些。”

“也好,等回師之後再說不遲,不過,你現在就要準備了,國號,年號,禮儀等事。”羅汝才說道。

張軒大吃一驚,說道:“這些事情,孩兒做不來。”

“我知道你做不來。”羅汝才說道:“必須讓錢謙益等人來,不過,不放一個自己人過去,我不放心。你現在給多準備一些。”

“是。”張軒有些無奈說道。

不是,張軒敷衍羅汝才,而是他真不懂這個。

他一個現代人,雖然讀了不少古書。但是這種特別講究的地方,他還是不明白。

一時間,張軒有些迷糊。

這邊張軒爲將來的國號,年號擔心的時候。曹營所有的部隊都得到了犒賞,數月的征戰到了這裡,算是告以段落了,除卻少數幾支依然在外面戰鬥的軍隊之外,其他的軍隊都準備在武昌城中過一個好年了。

也是這一日,在潼關城下。

醞釀數個月的潼關之戰,終於拉開了帷幕。

潼關天下之雄。

這裡從來是軍事要地,歷朝歷代都有佈置,李自成有準備了不少東西,大大小小的火炮佈滿了城牆,各種溝壑更是不用說了。

縱然多鐸從來是膽大包天,在觀看潼關陣型之後,也不敢擅自出動。而是安營紮寨,等待後續的紅夷大炮的到來,再決定攻城。

而李自成不想與多鐸靜坐對峙,畢竟李自成如今已經沒有對峙的本錢,他一聲令下。劉宗敏大軍出關,並不是直接進攻清軍營壘,而是佔據潼關城外的一座無名小山,取得居高臨下優勢。

多鐸見狀毫不示弱,立即派圖海帶精銳騎兵先行衝擊列陣的步卒,隨即命努山等人帶精銳八旗兵,在側翼登山。側翼地勢比較險,但是八旗兵多數在深山老林之中跋涉,這些險要,難不住他們。

清軍登山之後,立即用重弓向下壓制。隨即從山上衝下來,與闖軍進行肉搏戰。

闖營很多都是明軍建制,明軍後方都是肉搏乏力的弓弩手,闖營也是這樣,這樣一下子讓清軍佔據了優勢。

而這個優勢,讓劉宗敏到了最後都沒有扳回來。

雙方激戰竟日,以闖營的敗退,李自成不得不撤軍,收兵回潼關。而清軍也損失不少,面臨潼關的銅牆鐵壁,也不敢猛攻。雙方又恢復對峙之中。只是多鐸多次督促炮隊。

等紅夷大炮到的時候,就是雙方大戰再次掀起的時候。

這只是大戰之前的靜謐而已。

北方風雨正濃,還有一行人無心過年,正是唐王一行人,數百在湖廣大地之上疾馳,跋山涉水向嶽州而來。

第五章 峽石城第一百零二章 南京二第十九章 烽火崎山路三第四十一章 奪門二第一百零二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二第五十四章 臨門一腳第一百一十三章弘光元年無弘光二第七十六章 官軍大敗第二十五章 兵敗如山倒第七十七章 湘西之戰第五十七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四十一章 登陸第九十七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第十三章 老營第五十八章 出征之前第六十一章 時疫第五十五章 華夷之辨第九十三章 困獸第九十六章 突如其來董小宛第二十四章 勇氣第一百一十三章 金聲桓吃癟第七十二章 戰長沙之致師第一百零一章 南京第五十八章 象兵第七十三章 張可望失言第四十七章 會師第一百三十八章 八方風雨會中州第四十四章 大火箭二第七十五章 死士第十五章 城陵磯之戰六第五十四章 覆軍殺將十一第一百零一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二十章 前路何在?第四十二章 峴山爭奪戰二第十二章 大洪山之戰二第八十六章 烽火揚州路第八十二章 虎大威之死第三十七章 各自奇謀第六十四章 臨潁炮第六十九章 侍衛親軍第七十章 鳳陽地動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登基第十一章 羅玉嬌的愧疚第五章 高鬥樞第九十五章 力排衆意第八十章 縱被無情棄,不能休第八十七章 夜談二第二十八章 大逃殺第七章 湘江北去第八十四章 催命煙花第三十一章 請纓第一百一十四章 武昌城中第一百一十八章 下金華第七十二章 南昌城中第二十一章 阿濟格的決心第三十四章 怎麼辦?第六十二章 中秋第四十七章 一厥名王第二十六章 響應第七十一章 信得過第九十九章 赴湯蹈火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征第六十六章 錢糧二第四十章 峴山公第一百一十七章 羅汝才之心第七十七章 湘西之戰第四十九章 年輕氣盛李郎君第七十五章 接戰第三十八章 不克第九十九章 赴湯蹈火第四十八章 李自成夜下洛陽第七十章 論功行賞第六章 高鬥樞二第五十四章 童子營二第三十七章 望長沙第六十章 鑄炮第六十五章 清室諸王第三十三章 慈不掌兵第十七章 決戰二第七十四章 戰長沙之交鋒二第三十九章 姚啓聖第八十三章 誰的心思第十六章 李過的手段第二章 授田第八章 局面第五十章 左右搖擺羅副帥第七十八章 託天王第四十四章 英雄所見不同第二十四章 路振飛雄起第七十六章 戰略第六十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四第四十九章 臨淮縣之變第三十八章 威遠城下四第一百二十二章 歸德侯家第一百一十三章 分兵之策第八十八章 向北第十八章 紮營第一百三十二章 張軒百騎追時中第六十一章 河南之屠三第十九章 洞庭湖水戰三
第五章 峽石城第一百零二章 南京二第十九章 烽火崎山路三第四十一章 奪門二第一百零二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二第五十四章 臨門一腳第一百一十三章弘光元年無弘光二第七十六章 官軍大敗第二十五章 兵敗如山倒第七十七章 湘西之戰第五十七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四十一章 登陸第九十七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第十三章 老營第五十八章 出征之前第六十一章 時疫第五十五章 華夷之辨第九十三章 困獸第九十六章 突如其來董小宛第二十四章 勇氣第一百一十三章 金聲桓吃癟第七十二章 戰長沙之致師第一百零一章 南京第五十八章 象兵第七十三章 張可望失言第四十七章 會師第一百三十八章 八方風雨會中州第四十四章 大火箭二第七十五章 死士第十五章 城陵磯之戰六第五十四章 覆軍殺將十一第一百零一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二十章 前路何在?第四十二章 峴山爭奪戰二第十二章 大洪山之戰二第八十六章 烽火揚州路第八十二章 虎大威之死第三十七章 各自奇謀第六十四章 臨潁炮第六十九章 侍衛親軍第七十章 鳳陽地動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登基第十一章 羅玉嬌的愧疚第五章 高鬥樞第九十五章 力排衆意第八十章 縱被無情棄,不能休第八十七章 夜談二第二十八章 大逃殺第七章 湘江北去第八十四章 催命煙花第三十一章 請纓第一百一十四章 武昌城中第一百一十八章 下金華第七十二章 南昌城中第二十一章 阿濟格的決心第三十四章 怎麼辦?第六十二章 中秋第四十七章 一厥名王第二十六章 響應第七十一章 信得過第九十九章 赴湯蹈火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征第六十六章 錢糧二第四十章 峴山公第一百一十七章 羅汝才之心第七十七章 湘西之戰第四十九章 年輕氣盛李郎君第七十五章 接戰第三十八章 不克第九十九章 赴湯蹈火第四十八章 李自成夜下洛陽第七十章 論功行賞第六章 高鬥樞二第五十四章 童子營二第三十七章 望長沙第六十章 鑄炮第六十五章 清室諸王第三十三章 慈不掌兵第十七章 決戰二第七十四章 戰長沙之交鋒二第三十九章 姚啓聖第八十三章 誰的心思第十六章 李過的手段第二章 授田第八章 局面第五十章 左右搖擺羅副帥第七十八章 託天王第四十四章 英雄所見不同第二十四章 路振飛雄起第七十六章 戰略第六十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四第四十九章 臨淮縣之變第三十八章 威遠城下四第一百二十二章 歸德侯家第一百一十三章 分兵之策第八十八章 向北第十八章 紮營第一百三十二章 張軒百騎追時中第六十一章 河南之屠三第十九章 洞庭湖水戰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弋阳县| 衡阳县| 吉林省| 辽阳市| 巴楚县| 华容县| 卓资县| 会同县| 珠海市| 修文县| 随州市| 灵寿县| 青海省| 项城市| 克东县| 建湖县| 乌审旗| 五寨县| 德阳市| 罗源县| 左云县| 克什克腾旗| 香河县| 乐山市| 寻乌县| 大英县| 琼结县| 临汾市| 大城县| 随州市| 东源县| 炉霍县| 商南县| 石城县| 徐州市| 广元市| 余江县| 昌图县| 剑川县| 堆龙德庆县| 马尔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