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十一章 阿濟格的決心

張軒覺得這一戰(zhàn)打了失敗之極。卻不知道阿濟格心中一口氣咽不下。

阿濟格覺得這一戰(zhàn),也失敗之極。

即便是他竭力控制傷亡,八旗子弟也傷亡慘重,大概有死傷五千之上。

這個數(shù)字,讓阿濟格根本冷靜不下來。

八旗到底有多少人?

努爾哈赤建立起的八旗,在黃臺吉時代擴建爲二十四旗。

分別爲滿洲八旗,漢軍八旗,蒙古八旗。

其中漢軍八旗與蒙古八旗雖然重要,但是比滿洲子弟重要。

而滿洲八旗有多少人?

滿洲八旗最基本單位是牛錄,按規(guī)定一牛錄三百人。五牛錄一紮蘭,五紮蘭一梅勒,兩梅勒一固山。兩固山一旗。一萬五千人。

八旗總共十二萬人馬。

當然了再加上包衣奴才,或許會更多一些,但是這些包衣不是大清經(jīng)制之兵,而是各級貴族的私兵,不算在其中。

這一次,阿濟格也沒有去算包衣傷亡數(shù)量。

這五千士卒大多都是滿洲子弟。

幾乎折了三分之一個旗,阿濟格所領(lǐng)的鑲黃旗可以說元氣大傷了。

現(xiàn)在具體數(shù)目他還在壓著。沒有泄露出去,否則就不僅僅是他自己的問題了。

甚至阿濟格感覺他回京之後的下場,死傷這麼多沒有成果,恐怕多爾袞都保不住他了。

他此刻有一種後悔的感覺。

不應(yīng)該讓尚可喜帶著大部分漢軍在牽制襄陽敵軍,而自己突襲棗陽。

纔有今日之事。

阿濟格有一種坐立不安,他思來想後,總是不甘心。對不甘心。

他反思自己的所做所爲,終於感覺到了什麼叫做畫蛇添足。

他如果在大敗李自成之後回師,那是恰恰好。但是如今八旗子弟這麼大的損失,他即便是回去之後,恐怕攻過相抵而已。

但是他甘心如此嗎?

如果對夏軍來一次大勝, 將攻贖過。他連八旗那一關(guān)都不好過。

但是他與夏軍也算是接觸過了。知道夏軍的實力,單憑阿濟格本部的實力,想得一場大勝,實力有所欠缺。

必須增兵。

但是這個時候,想要增兵。只有一個辦法。

阿濟格立即寫了一封書信,快馬送給多鐸。請多鐸率兵南下。

此刻多鐸已經(jīng)在西安整頓了有一陣子了。他手頭有大量的西北降兵。

也就是當初的明朝的秦軍主力。

再加上多鐸手中的鑲白旗。十幾萬精兵。

這一支軍隊加入戰(zhàn)場,絕對能扭轉(zhuǎn)戰(zhàn)場局勢,只是多鐸一來,這場大戰(zhàn)的主導權(quán),可能就不在他阿濟格手中了。

只是眼前這個面子,他決計要找回來的。

他剛剛退到了棗陽城之中,立即得到了夏軍北上之事,立即傳令尚可喜從漢江北岸撤退。

將主力往棗陽這邊調(diào)遣。

有足夠的漢軍做炮灰,然後以八旗精銳一錘定音,很多時候,清軍都是這樣打的。

只是夏軍來得很慢。張軒走得是結(jié)硬寨,所部依次前進,每三十里,必有一座堅固的營寨。

棗陽與大洪山不過一百多裡,但是一百多裡,張軒足足走了好幾日。

幾乎在大洪山北側(cè)建立一片堡壘羣。

姚啓聖坐鎮(zhèn)承天府,將後方的資源源源不斷的運上前線,這也顯示出夏軍最大的優(yōu)勢。

湖廣周圍數(shù)府,被闖營經(jīng)營數(shù)年,雖然不能是兵精糧足,但是還是有些底氣的。

前線所需的物資,根本不用千里迢迢的從後方轉(zhuǎn)運過來,大多少都就地解決。

而清軍所需的物資,卻要越過整個河南,從河北,直隸才能補充。

這是清軍最大的弱勢。

去年河南雖然大熟。但是河南本地勢力,猶如牛毛一般。不管是袁時中,李自成,還是阿濟格,在河南都有一種如入泥澤的感覺。

幾乎每一個小縣,每一個莊子,都是一支獨立的武裝。如果大軍壓境,這些小勢力,自然服帖。但是大軍在前線,這些勢力就沒有那麼聽話了。

固然有願意爲清廷所用的,但是清廷本身的名聲也不好。更有人願意在清軍的後勤上撈上一筆。

張軒雖然率領(lǐng)大軍離開了大洪山,進入大洪山以北,桐柏山以南,大片平原地帶。

但是夏軍全軍的消息,依舊源源不斷的送到了張軒手中。

他首先看到的就是,尚可喜退兵。

尚可喜退兵,對張軒來說並不是一個好消息。畢竟尚可喜退兵之後,大隊人馬就要轉(zhuǎn)移到棗陽方向了。

到時候張軒所部在人數(shù)之上反而落於下風了。

不過,也不是沒有好處的。

張軒思量想去,立即命令楊承祖渡過漢水,重建樊城。

重建樊城,是恢復襄陽城的雙城結(jié)構(gòu)。這一次是阿濟格避實就虛,攻克棗陽。如果清軍要死磕襄陽城的話,單單憑藉一條漢水,恐怕?lián)醪蛔∏遘姟?

今後襄陽恐怕是南北交鋒的要害所在。

張軒自然想要加固了。

至於這裡,張軒覺得他的目的已經(jīng)達到了。

他北上的目的,不就是牽制住清軍,不許清軍東進。

固然阿濟格如果撇開張軒,大隊人馬突擊隨州,然後轉(zhuǎn)向德安,幾日之內(nèi),就能飲馬長江。

但是孤軍深入之勢太過明顯了。只要在張軒在棗陽南側(cè)一日,阿濟格就是進入容易,出來不容易。

不拔掉這一根釘子,阿濟格不敢東進。

只要拖住清軍,憑藉夏軍在後勤上的優(yōu)勢,以拖待變。

張軒總體戰(zhàn)略從來沒有改變過。

數(shù)日的時光非常平靜,平靜到除卻雙方斥候之外,幾乎沒有什麼人交戰(zhàn)過。

夏軍主要做的就是三件事情,第一就是行軍,第二就是建立營寨,第三就是轉(zhuǎn)運物資。

不過,這樣情況僅僅是暫時休戰(zhàn)而已。畢然長久不了。

很快張軒就等到了他想等到的東西。

“國公,清軍從西邊而來,順著滾河而來。”羅岱來向張軒彙報。

張軒說道:“有多少人?”

“看樣子有十萬人馬。”羅岱說道。

張軒一聽,就知道羅岱又身先士卒,前出探查了,說不定他此刻剛剛從尚可喜大軍幾百步之外回來。

要知道尚可喜大軍之中,真正騎兵好手不在少數(shù),不是明軍可比。

雙方斥候戰(zhàn)傷亡比例一直相持不下,這還是張軒臨時給斥候全部配置了手銃之後纔有的結(jié)果。

如果沒有裝備上的優(yōu)勢,那麼交換比更加難看。

張軒有意說說羅岱,但是話到嘴邊,卻又咽了下去。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羅岱就是這樣的人,羅瘋子豈是說說就能改變的。

現(xiàn)在掌控萬人,看上去穩(wěn)重一些。但是實際上還是那一套,說了也沒有用。

“注意安全。”張軒只能叮囑一句,也不多說了,繼續(xù)問道:“步騎多少?”

羅岱臉色有些難看,說道:“分不清楚,東虜?shù)膽?zhàn)馬極多,幾乎大多數(shù)人都是騎馬行軍,只有少部分才步行。只是具體有多少是馬軍,多少是騎馬的步軍。一時間也分不清楚。”

張軒心中微微一嘆,暗道:“戰(zhàn)馬。”

不僅僅是戰(zhàn)馬,可憐馱馬,夏軍配給率,遠遠比不上清軍。

沒有足夠的畜力,就會帶來行動力,機動力下降。

張軒本人並不想在這種保守的打法。他也想快進快出,打一場暢快淋漓的大戰(zhàn)。

但是有什麼牌,打什麼局。張軒手中的牌面根本不可能這樣的打。

缺馬,已經(jīng)是張軒比較頭疼的事情。

他也萬萬沒有想到,當初以騎兵縱橫中原的曹營,現(xiàn)在只能大部分轉(zhuǎn)換爲步卒了。

立足江南不是沒有缺陷的。

“還有一些,我覺得我們必須重視。”羅岱說道。

第十八章 擁兵五萬王御史第一百三十五章 多爾袞二第四十五章 大順天下第二十九章 路振飛的舉動第一百一十三章 下馬威第七十七章 大夏軍制二第六十五章 七月戰(zhàn)事第五十八章 樞密院第五十一章 覆軍殺將八第三十一章 大戰(zhàn)帷幕第八章 城陵山磯第三十二章 城中對策第六章 朝議大政二第七十二章 何英再至第三十九章 姚啓聖第二十七章 西平營第三十九章 傅宗龍第一百零八章 宋獻策之毒第五十七章 後事第九十五章 揚州大借款第三十八章 不克第十章 綠帽子第一百零九章 斷手第十七章 廢奴策第一百二十五章 歸德餘波第五十五章 滔滔黃河水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州城下第七十四章 長街相會第八十九章 臨潁城南第八十四章 私心第四十一章 登陸第二十三章 許都之謀第三十四章 水師第三十五章 從長計議第四十七章 鄭森第五十一章 覆軍殺將八第五十一章 立營第六十二章 李自成之死第十七章 洞庭湖之戰(zhàn)第五十三章 假癡不癲第七十八章 黃得功之死第七十四章 長街相會第一百一十五章 金華之變第六十三章 勸進第九十章 湖口攻防戰(zhàn)二第一章 樊城第六十二章 中秋第五十九章 君子之約第九十七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第四十五章 大順天下第十一章 城陵磯之戰(zhàn)二第八十九章 張軒拜訪賀一龍第二章 釜底游魚第六章 高鬥樞二第五十八章 朱兒第四十章 傅宗龍之夜襲第三十七章 水戰(zhàn)一第八十二章 常國安四第五十三章 假癡不癲第一百二十九章 火攻營第五十四章 餘波第一百三十三章 說袁時中第七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四十一章 登陸第七十二章 不負闖王第五十六章 吳氏兄弟第四十六章 李信解憂第七十二章 不負闖王第二十章 黑夜第八十五章 史可法第八十三章 虎大威之死二第三十七章 各自奇謀第五十七章 餘音渺渺第一百一十三章 下馬威第五十七章 餘音渺渺第十章 死馬當做活馬醫(yī)第七十二章 戰(zhàn)長沙之致師第五十八章 樞密院第三十六章 煙花易冷第九十八章 渡江第十八章 紮營第七十一章 湖口三第三十三章 兵變餘波第一百三十二章 張軒百騎追時中第八十四章 佈局第十二張 汝寧大俠沈萬登第八十七章 投明二第三十六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二第四十七章 李信解憂二第六十九章 侍衛(wèi)親軍第四十一章 夜第十二章 大洪山之戰(zhàn)二第十九章 劉洪超第一百一十四章 武昌城中第十章 慶陽公之喪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州城下第九十七章 各自籌謀第六十二章 軍令狀第一百一十八章 闖營的戰(zhàn)略轉(zhuǎn)向第十章 凌濛初
第十八章 擁兵五萬王御史第一百三十五章 多爾袞二第四十五章 大順天下第二十九章 路振飛的舉動第一百一十三章 下馬威第七十七章 大夏軍制二第六十五章 七月戰(zhàn)事第五十八章 樞密院第五十一章 覆軍殺將八第三十一章 大戰(zhàn)帷幕第八章 城陵山磯第三十二章 城中對策第六章 朝議大政二第七十二章 何英再至第三十九章 姚啓聖第二十七章 西平營第三十九章 傅宗龍第一百零八章 宋獻策之毒第五十七章 後事第九十五章 揚州大借款第三十八章 不克第十章 綠帽子第一百零九章 斷手第十七章 廢奴策第一百二十五章 歸德餘波第五十五章 滔滔黃河水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州城下第七十四章 長街相會第八十九章 臨潁城南第八十四章 私心第四十一章 登陸第二十三章 許都之謀第三十四章 水師第三十五章 從長計議第四十七章 鄭森第五十一章 覆軍殺將八第五十一章 立營第六十二章 李自成之死第十七章 洞庭湖之戰(zhàn)第五十三章 假癡不癲第七十八章 黃得功之死第七十四章 長街相會第一百一十五章 金華之變第六十三章 勸進第九十章 湖口攻防戰(zhàn)二第一章 樊城第六十二章 中秋第五十九章 君子之約第九十七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第四十五章 大順天下第十一章 城陵磯之戰(zhàn)二第八十九章 張軒拜訪賀一龍第二章 釜底游魚第六章 高鬥樞二第五十八章 朱兒第四十章 傅宗龍之夜襲第三十七章 水戰(zhàn)一第八十二章 常國安四第五十三章 假癡不癲第一百二十九章 火攻營第五十四章 餘波第一百三十三章 說袁時中第七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四十一章 登陸第七十二章 不負闖王第五十六章 吳氏兄弟第四十六章 李信解憂第七十二章 不負闖王第二十章 黑夜第八十五章 史可法第八十三章 虎大威之死二第三十七章 各自奇謀第五十七章 餘音渺渺第一百一十三章 下馬威第五十七章 餘音渺渺第十章 死馬當做活馬醫(yī)第七十二章 戰(zhàn)長沙之致師第五十八章 樞密院第三十六章 煙花易冷第九十八章 渡江第十八章 紮營第七十一章 湖口三第三十三章 兵變餘波第一百三十二章 張軒百騎追時中第八十四章 佈局第十二張 汝寧大俠沈萬登第八十七章 投明二第三十六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二第四十七章 李信解憂二第六十九章 侍衛(wèi)親軍第四十一章 夜第十二章 大洪山之戰(zhàn)二第十九章 劉洪超第一百一十四章 武昌城中第十章 慶陽公之喪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州城下第九十七章 各自籌謀第六十二章 軍令狀第一百一十八章 闖營的戰(zhàn)略轉(zhuǎn)向第十章 凌濛初
主站蜘蛛池模板: 滨州市| 鄂托克前旗| 沙坪坝区| 方正县| 桦川县| 农安县| 探索| 西丰县| 英吉沙县| 贵州省| 大新县| 安龙县| 泽州县| 习水县| 崇文区| 寿光市| 抚宁县| 廉江市| 朝阳区| 新巴尔虎左旗| 炉霍县| 永川市| 天峻县| 安庆市| 小金县| 北川| 博野县| 来安县| 方城县| 万宁市| 广宁县| 榕江县| 河池市| 中方县| 潼南县| 揭东县| 临城县| 朝阳市| 定西市| 比如县| 阆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