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十八章 李神醫

?

第二十八章 李神醫

張軒一時間聽不明白,他們到底是在說些什麼,他冷哼一聲甩手離開了。

張軒來到旁邊的房間,立即招收將曹宗瑜叫過來,說道:“曹大哥,去打聽一下,這個叫李正方的人名聲如何?”

“好。”曹宗瑜說道。話音剛剛落下,曹宗瑜就離開藥堂,去打聽了。

自從開倉放糧之後,義軍與襄陽本地的百姓的關係,一下子變得融洽起來,想要什麼消息,就沒有打聽不到的。

不一會兒,曹宗瑜就回來,說道:“這個李正方在百姓之中名聲很好,他本來就是一個從南邊來的遊醫,醫術很好,常常給般百姓免費治病,即便收錢不夠是收個藥錢而已,但是對達官貴人,卻是獅子大開口,動則百兩,只是有錢之後,從來不留,要麼買成藥材,要麼施捨給百姓,以至於身無餘財,連所住的房子都是租的。不過,這些大夫們對李正方都不喜歡,一來,是李正方用藥很便宜,在他們哪裡治病需要四五兩銀子的藥錢,但是在李正方這邊只需要幾錢銀子就夠了,還聽書李正方是出自蘄春一個有名的郎中世家,祖上有一個大名鼎鼎的神醫,叫什麼珍?”

“李時珍。”張軒說道。

“對。”曹宗瑜說道。“就是這個名字。”

李時珍這個名字,對後世來說,那簡直是如雷貫耳,但是在這個時代,卻未必有多少知道,頂多是業內人士知道,想曹宗瑜就不生病的情況之下,就從來不考慮那個醫生有名,就是考慮,也不過是尋當時的名醫,也絕對不會去尋已經死去的名醫的。

李時珍已經死了好幾十年了。曹宗瑜自然不知道。

張軒一聽李時珍立即想起來了,李正方的藥堂是東壁堂。而東壁正是李時珍的字。

曹宗瑜繼續說道:“這個李正方好像是違背了什麼祖訓,被族長逐出來,這纔到襄陽落腳的。故而那些大夫們都看不起他。”

張軒起身踱步,問道:“李正方家中,還有什麼人嗎?”

曹宗瑜說道:“李郎中家中,只有兩個小童似乎也是收養的,也沒有什麼人。”

“好。”張軒說道:“你就去將李郎中請到這裡吧。”

不一會李郎中就被請到這裡了。

李正方一見張軒,就將剛剛拿到手的銀子,呈了上去,說道:“這百兩紋銀,還請大人收回。”

張軒問道:“我觀李郎中好像很喜歡錢,也聽李郎中從達官貴人手中,敲詐到不少紋銀,爲何一點也沒有留在身上啊?”

李正方說道:“在下非愛財之人,只是有了這些錢,就能救更多的人,這些銀子在我的手中,不過是銀子而已,但是在百姓手中,卻是一條命。”

張軒心中微微感動,他很少能見到如此純粹的人了,說道:“如此這百兩紋銀,就當是我贈給先生,只是我想問一個問題,李先生如此之人,爲何被家中驅趕出來。”

李正方的臉色陡然一變,這說到他的短處了。臉上有憤憤之色,但是也知道張軒有義軍做後盾,不敢得罪,嘆息一聲,說道:“恕在下不願相告。”

任何人被自己家族趕出來,都是一件非常丟臉的事情,但是張軒卻還要問下去。大半是因爲好奇,小半是因爲張軒想要李正方。

不是因爲別的,是因爲軍中缺乏郎中,張軒手邊的郎中,大多醫術並不高明,而且臭脾氣不少,張軒對中醫又是七竅通了六竅----一竅不通。

很多事情,如果你不能從專業上壓制這些人,事情就不好辦了。

張軒想從襄陽城之中,找出一個好郎中。

但是醫術高的郎中好找,剛剛堂上那些都是,只是他們與義軍不會一條心的,將來出了什麼問題,也不好辦,故而張軒覺得,硬擄來並不是太好,最好找志同道合。

張軒覺得李正方,是自己要找的那個人,不過,還有詳細考察一番。

張軒說道:“聽聞李神醫還有兩個小徒,你不想他們出什麼事情吧?”

李正方大怒,手指著張軒說道:“你你----”想起義軍的軍威,硬生生將準備怒罵之詞,給收了回去,說道:“枉我還以爲,義軍都是正人君子,卻不想與官府都是一丘之貉。我在家中年少無知,妄動他人屍骸,被家中得知,才被趕了出來。”

“妄動他人屍骸。”在明代還真是一個大過錯。不過在張軒眼中不算什麼,不就是醫學生與大體老師不得不說的故事嗎?

張軒反而更加欣賞李正方了,張軒故作吃驚說道:“李先生,祖上是名醫李時珍,也算是醫道世家,怎麼能做出這樣的事情啊?”

李正方滿臉通紅,說道:“你懂什麼,自古以來,對身體內部全部是臆想之詞,而《區希範五臟圖》與《存真圖》多有不實之處,故而我纔想親自動手,丈量五臟經絡,這是正正經經的醫道之術,絕非巫蠱之法。”

張軒一拍扶手說道:“好,今日見先生,可謂國士。請受在下一拜。”

李正方一時間手足無措,不知道張軒何以前倨後恭。張軒向李正方鞠躬之後,說道:“先生之術,乃是可救千萬之法,傷人屍骸固然並不對,但是傷一人之屍骸,可救千萬之人,遺留於後世,其人必能受菩薩果位,卻也是大慈大悲。軒,代天下蒼生謝過先生。”

“言重了,言重了。”李正方一時間眼眶有一些發紅。從來沒有人這麼這樣評價他。甚至他自己也不覺得他有這麼的偉大。

張軒說道:“不,絲毫不嚴重,不過,在襄陽城之中,先生顯然是無法繼續研究下去了,不如與我一道追隨義軍。在軍伍之中,橫死者衆,軒自然會讓李先生有足夠的素材。”

李正方一聽心中微微有些動搖,不過他很快就反應過來了。這不是別的,是從賊。

這個時候,雖然大明江山有風雨飄搖之感,但是沒有誰真正覺得大明一定會滅亡。李正方不想這個時候加入義軍之中,他唯恐被朝廷抓到之後,算後賬。所以不管張軒如何甜言蜜語,也不敢應承,說道:“大人,高看小子了,在下不過一醫匠而已,當不得大人如此稱呼。魯鈍之資,不足以附尾驥。還請大人見諒。”

張軒勸了再三,卻見李正方不爲所動,張軒的臉色微微一變,說道:“既然如此,先生不想去,就請先生兩個小徒從軍吧。”

李正方大驚道:“萬萬不可,甘草與杜仲兩人,都還沒有出師。豈能隨軍,萬一誤了大人大事,豈不是百死莫恕了。”

張軒說道:“那麼就請先生隨軍。”

李正方執意不許。

張軒沉吟一會兒,說道:“既然先生執意不願,在下也不勉強了,不過有一件事情,我忘記告訴先生了,我已經任命先生爲曹營醫正,並且寫成告示,等先生一出門,我就貼在外面,除此之外,沒有別的事情了。”

李正方本來鬆了一口氣,但是聽張軒說完,氣急之下,幾乎說不出話來,顫顫巍巍用手指指著張軒說道:“你好卑鄙。”

李正方還能怎麼樣啊?這告示一貼出來,李正方從賊之事,就會哄傳天下,李正方雖然已經被趕出家門,但是還是蘄春李氏之人,說不得家人都會被牽連。無可奈何之下,只得領命,不過還是要求,對外說,李正方爲義軍所殺。

第九十九章 渡江二第三十七章 攻寨第六十四章 壽州突圍第三十五章 投名狀二第二章 曹營建制第九十九章 突如其來第九十章 南京城中第八章 攻城二第五十八章 出征之前第十一章 羅玉嬌的愧疚第十章 慶陽公之喪第十一章 陳洪範第八十四章 斷小商橋第十四章 金不換第七十五章 鳳陽地動五第五十一章 臨潁城下丁啓睿第八十五章 革左五營第一章 吳王六部第一百三十章 誅逆子三第六十六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二第十四章 金不換第一百零七章 襄城之戰四第十三章 夜襲黃莊第一百三十二章 將星墜於野二第十八章 擁兵五萬王御史第三十九章 故人內訌第四十五章 再見張獻忠第十九章 烽火崎山路三第十六章 驕兵之計第五十三章 童子營第二十八章 釣者第十一章 裝備二第九十三章 南陽曹幼瑾第八十二章 虎大威之死第四十三章 求援第八十二章 小別勝新婚第九十二章 送別第三十二章 圍師第四十七章 會師第五十七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五十九章 君子之約第十五章 夜宿第八十一章 鄖陽之戰第七十七章 湘西之戰第三十三章 兵變餘波第七十九章 常國安第一百三十一章 浦陽江之役第四十六章 李信解憂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三十九章 水戰三第一百零八章 易定難平第五十七章 孫vs李第七十四章 羅汝才教子第四十六章 天亮了第八十三章 飄然而去文安之第二十二章 何去?第一百一十八章 顧君恩說羅汝才第六十五章 錢糧第五十二章 多鐸撤軍二第五十八章 出征之前第五十七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六十四章 風雨欲來第九十四章 北伐計劃第十三章 城陵磯之戰四第十二章 小命保住了第四章 岳陽二第八十七章 投明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張袁合營第五十四章 童子營二第五十章 百里麥青青第八十三章 飄然而去文安之第七十七章 恪盡職守第三十五章 投名狀二第六十八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二第九章 天下何處安我心第一章 決河之意第一百二十七章 隆武決策第八十八章 向北第三十八章 先下李過第五十六章 風聲險惡第三十章 以走制敵第五十四章 覆軍殺將十一第一百三十七章 臨危受命第四十三章 大火箭第八十一章 留守鳳陽?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四十八章 李自成夜下洛陽第十八章 勝負之數第一百一十三章弘光元年無弘光二第六十五章 七月戰事第七十四章 白沙河之役第三十八章 風聲第七十九章 羅岱的智慧第七十九章 在臨潁第七十章 湖口二第三十四章 威遠城下第十六章 金聲桓的困境第五十八章 象兵第十六章 決戰第六十八章 救還是不救?
第九十九章 渡江二第三十七章 攻寨第六十四章 壽州突圍第三十五章 投名狀二第二章 曹營建制第九十九章 突如其來第九十章 南京城中第八章 攻城二第五十八章 出征之前第十一章 羅玉嬌的愧疚第十章 慶陽公之喪第十一章 陳洪範第八十四章 斷小商橋第十四章 金不換第七十五章 鳳陽地動五第五十一章 臨潁城下丁啓睿第八十五章 革左五營第一章 吳王六部第一百三十章 誅逆子三第六十六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二第十四章 金不換第一百零七章 襄城之戰四第十三章 夜襲黃莊第一百三十二章 將星墜於野二第十八章 擁兵五萬王御史第三十九章 故人內訌第四十五章 再見張獻忠第十九章 烽火崎山路三第十六章 驕兵之計第五十三章 童子營第二十八章 釣者第十一章 裝備二第九十三章 南陽曹幼瑾第八十二章 虎大威之死第四十三章 求援第八十二章 小別勝新婚第九十二章 送別第三十二章 圍師第四十七章 會師第五十七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五十九章 君子之約第十五章 夜宿第八十一章 鄖陽之戰第七十七章 湘西之戰第三十三章 兵變餘波第七十九章 常國安第一百三十一章 浦陽江之役第四十六章 李信解憂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三十九章 水戰三第一百零八章 易定難平第五十七章 孫vs李第七十四章 羅汝才教子第四十六章 天亮了第八十三章 飄然而去文安之第二十二章 何去?第一百一十八章 顧君恩說羅汝才第六十五章 錢糧第五十二章 多鐸撤軍二第五十八章 出征之前第五十七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六十四章 風雨欲來第九十四章 北伐計劃第十三章 城陵磯之戰四第十二章 小命保住了第四章 岳陽二第八十七章 投明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張袁合營第五十四章 童子營二第五十章 百里麥青青第八十三章 飄然而去文安之第七十七章 恪盡職守第三十五章 投名狀二第六十八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二第九章 天下何處安我心第一章 決河之意第一百二十七章 隆武決策第八十八章 向北第三十八章 先下李過第五十六章 風聲險惡第三十章 以走制敵第五十四章 覆軍殺將十一第一百三十七章 臨危受命第四十三章 大火箭第八十一章 留守鳳陽?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四十八章 李自成夜下洛陽第十八章 勝負之數第一百一十三章弘光元年無弘光二第六十五章 七月戰事第七十四章 白沙河之役第三十八章 風聲第七十九章 羅岱的智慧第七十九章 在臨潁第七十章 湖口二第三十四章 威遠城下第十六章 金聲桓的困境第五十八章 象兵第十六章 決戰第六十八章 救還是不救?
主站蜘蛛池模板: 舒城县| 大兴区| 汉阴县| 仁寿县| 清徐县| 肇庆市| 永丰县| 天长市| 乌兰察布市| 徐闻县| 神农架林区| 靖州| 永胜县| 大竹县| 丰城市| 普陀区| 舞钢市| 裕民县| 汾阳市| 北安市| 离岛区| 蓬溪县| 军事| 泰顺县| 英山县| 云和县| 咸阳市| 额敏县| 惠安县| 泰来县| 武强县| 家居| 上蔡县| 哈巴河县| 东方市| 松溪县| 常宁市| 钟祥市| 崇阳县| 玉屏| 克拉玛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