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十三章 救援襄陽城

襄陽城的情況。張軒陸陸續續的得到。

城外峴山之戰,以及日趨白熱化。從襄陽城到峴山之間,這短短數裡之路,簡直是屍體堆積起來。吳三桂與白旺兩部,反覆廝殺,人命僅僅是一個概念。

而且隨著戰事的激勵,戰鬥也不僅僅限於兩部之間,白旺與吳三桂變成了前線指揮官,一批批士卒調到他們手下。只是限於戰場的狹小,只能容納數千人廝殺。各部只能分批上陣。

更是因爲戰場的狹小。使得戰事中火力空前密集,楊承祖幾乎將襄陽城頭所有的火炮都挪到這個位置上,而同樣多鐸也就紅夷大炮對全部派上陣,隨即也開始對城頭的轟擊。

以至於雙方大軍都不敢結陣而戰,因爲一旦大隊人馬聚集,首先要面對的對面火炮的轟擊。

也正是因爲這樣密集的火力。楊承祖的甬道計劃,剛剛開始就執行不下去了。

說實話,這樣空前的火力,不管是清軍還是夏軍之前都沒有見過。

袁崇煥寧遠之戰,十幾門紅夷大炮,就能主宰戰場。清軍仿製出紅夷大炮,也不過四十門,就能橫掃關外。至於得到了明朝在九邊的紅夷大炮,在潼關打得李自成沒有脾氣。

而如今,雙方聚集在,這小小彈丸之地的火炮,加起來也就有百餘門之多了。

地方太小,火力太密集。

這樣仗大家都沒有打過。

不過,楊承祖始終留這身邊數萬人馬不敢輕動。而多鐸也將八旗人馬,包括漢軍旗的人馬都握在手中。

雙方都知道,這僅僅是開胃小菜。

真正的大餐還沒有開始。

張軒不敢在宜城耽擱太久,從各地徵召一些兵馬之後,又借了鄭芝龍留在武昌一部水師,由鄭泰統領。

鄭芝龍並沒有在武昌久留。而是回軍福建,只是留下一些船隊,留在長江之中,鄭泰就是其中之一。只是鄭泰的船隊也並不是沒有壞處的,鄭芝龍的船隻大多都是海船。能逆流到武昌已經不錯了。

再想順著漢水而上,就有些爲難了。

大部分船隻都並不能行駛進漢水,只能大量徵召民船。

張軒徵召各處人馬,再加上宜城士卒。共有五六萬人馬,已經將周圍的兵力征調一空。不過,讓張軒放心的是,羅玉龍已經決定西進了,王龍作爲先遣部隊,已經到達武昌。補充武昌兵力的缺口。

五萬大軍,水陸並進。從宜城沿著漢水而上。

如果僅僅是水路行軍的話,張軒可以乘船直入襄陽府。畢竟襄陽城與後面的聯繫還沒有斷絕。

但是此刻襄陽城還沒有急需援兵的時候。

打通襄陽城與後方的陸地通道,既可以牽制清軍兵力,重振襄陽城中的士氣。故此張軒選擇大張旗鼓,好不掩飾的北上。

如果從天空俯視的話,就會看見,從宜城到襄陽之間,船與船首尾相接,帆帆相連,幾乎成了一道白線,延綿數裡之長。這是張軒爲襄陽城準備的物資。以及大軍的輜重火炮。

以拖待變,這個總體戰略,張軒從來沒有更改過。

而在漢水西岸,大隊人馬,一營一營分列而行,得益於水陸並進。而大量騎兵在外圍警戒。故此在陸地上步行前進的軍隊負擔很少。可以輕裝行進。

張軒並沒有坐在船上,而是跟著大隊人馬一起行軍。

張軒爲表示與士卒同苦,並沒有騎馬,而是步行行軍。

人其實是一種適應性很強的動物,當年跑上幾公里,就好像要了小命的張軒,而今跟隨大軍動則跋涉百里,居然並不覺得太過吃力。

很快,兩側山峰映入張軒的眼簾,漢水在此處好像陡然收緊了。兩側山峰遙遙相對,就好像是兩扇大門一樣守住這裡。

鄭廉爲張軒指引說道:“這裡就是鹿門山與峴山。”

張軒遙遙的眺望漢江東岸的鹿門山,忽然想起很多唐人的詩句,不過隨即也將這些詩句忘在腦後,忽然想起這個地方,他其實來過,當年跟著張獻忠奔襲襄陽的時候,來過這裡。

只是那時候是夜裡,又是匆匆行軍,哪裡有時間看旁邊的山色如何。

他隨即看向峴山。

正如之前所言,峴山並不是一座山峰,而是山脈,而此處就是峴山的南端,與鹿門山夾著漢江而立。

襄陽天下堅城,是有原因的。

這個原因並不僅僅是襄陽城修的堅固,還有襄陽城本身地理位置的原因。

襄陽在漢水轉彎之處,漢水在襄陽之前,是東西流向,但是在襄陽之後,轉爲西北東南流行,很多地方甚至可以說成南北流行,漢水幾乎半繞過襄陽城。固然襄陽得漢水之力。

而襄陽城南,就是峴山。

峴山並不是太大。但是足以憑依襄陽南側。襄陽城可以說是依山傍水。很多地方都展不開兵力,只要佔據水路優勢,就斷絕不了後路,而漢水與長江連成一氣,後方的物資可以源源不斷運入襄陽城中。

物流成本很低。

而從北方南下的軍隊,後勤卻很成問題。

長久對峙之下,襄陽城的優勢非常大。只是火器時代卻有了一些變化。

不管火器時代的變化,而此處就是一個關卡。

因爲兩岸青山對峙,兩岸河邊的地帶急速縮減,談不上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但也是一處阻擊的好地方。襄陽爭奪戰之中,這裡也是襄陽後方的一處必爭之地。

山光水色雖然如此迷人,但是前線的消息很快就傳來了。

“報。前線有清軍列陣,看旗號是正黃旗。”

張軒臉色一肅,說道:“知道是誰嗎?”、

“似乎是圖賴。”

“圖賴。”張軒一聽這個名字,心中也微微一動。

這個名字,在後世張軒根本不沒有聽說過,但如今卻是大名鼎鼎。

雙方交戰這麼長的時間,故然有大量的夏軍落到清軍手中,但也有不少清軍落到夏軍手中,如果在交戰之前,雙方對彼此的將領,都不是太理解的話,那麼現在大家都比較瞭解。

戰爭本就是一件加深理解的事情。

特別是圖賴此人,別的不說,單單是潼關城下打崩李自成的功勞,張軒就不敢小視。他隨即問鄭廉說道:“有圖賴的資料嗎?”

“有。”鄭廉從背後的書箱之中翻了出來,立即讀道:“圖賴,費東英之子。崇禎三年,與滿桂戰於京師之下,勝之。崇禎四年,從阿敏出關,領兵斷後,以十六人,屢破百餘人隊。崇禎五年,圍大淩河,親身薄城,重傷。後屢次從徵入關,破大學士劉宇亮軍。從徵松山。破杏山,因屢立戰功,封三等公。”

很多地方不盡不實。畢竟很詳細的情報很難從戰場之上獲得。

不過,僅僅是這些,就已經足夠了。

以圖賴此人代表了一批人,這一批人就是生於老奴麾下,長於黃臺吉年間,百戰餘生宿將。這些人用數十年的征戰,磨礪出八旗戰力的最高水平,也是八旗的中流砥柱。

可以說這個時候的八旗,是他最強大的時候。

領導層都是吃過苦,受過很好培養,但又因爲滿清的大擴張,享用最好的兵器。有經驗有經驗,要意志有意志,有裝備有裝備。他們又豈能不強大。

張軒翻身上馬說道:“走,去前面看看。”

“是。”百餘跟著在張軒後面的隨從,立即上馬跟著張軒絕塵而去。

看著張軒離開的身影,很多士卒都心頭一緊。因爲他們知道,每當張軒這個樣子,就是要打仗了。

第八十三章 飄然而去文安之第八十二章 小別勝新婚第八十二章 常國安四第一百零一章 大崩潰第一百二十二章 登基第一百零四章 襄城之戰一第二十四章 朱仙鎮四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州城下第二十九章 軍心第三十章 陰-門陣與陽門陣第十五章 鐵模?第九十八章 猶鬥二第八十二章 鄖陽之戰二第四十八章 覆軍殺將五第二十章 伏擊第七十六章 焦鏈第七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二十二章 沙河之畔二第五十九章 裂痕第六十八章 鳳陽民情第十九章 孤注一擲黃推官第三十五章 從長計議第八十五章 史可法第七十五章 鳳陽地動五第一百一十八章 破陳州三第二十五章 兵敗如山倒第十五章 夜宿第一百一十五章 武昌城到手第六十八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二第五十三章 童子營第二十三章 許都之謀第五十七章 後勤第一百零七章 牛金星之言第七十四章 陣戰第四十九章 年輕氣盛李郎君第七十六章 大夏軍制第六十六章 信陽城二第三十八章 威遠城下四第九十八章 猶鬥二第七十三章 戰長沙之交鋒第七十六章 戰略第一百一十八章 破陳州三第五十六章 弘光朝廷第五十六章 弘光朝廷第二十七章 政爭第九章 棗陽之戰第一百二十章 陳州之夜第五十六章 鳳陽城三第一百二十七章 隆武決策第二十一章 阿濟格的決心第三十四章 失敗的渡河第三十九章 攻守亂象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五十九章 武昌之難第三十八章 授田儀式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傑立於此旗下第四十一章 爾虞我詐第二十六章 拖刀計二第五十七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七十四章 陣戰第一百零七章 田雄之死第七十四章 陣戰第八十八章 向北第五十一章 臨潁城下丁啓睿第二十二章 朱仙鎮二第四十七章 鄭森第十九章 決戰四第五十六章 鳳陽城三第五十五章 滔滔黃河水第三十三章 兵變餘波第三十章 破孟家莊第五十五章 前奏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傑立於此旗下第八十二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一百一十八章 留鎮武昌第二章 決河之意二第十六章 等官軍有變第十章 死馬當做活馬醫第一百三十九章 寧波城二第三十三章 人在城在第六十三章 高一功的處境二第四十六章 黑雲孤城老臣心第七十章 南明決策第九十四章 史可法之死‘’第四十章 奪門第七十五章 戰長沙之交鋒三第二十一章 醫療營第四十六章 黑雲孤城老臣心第二十五章 誓師第七十四章 戰長沙之交鋒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隆武決策第十九章 決戰四第一百一十章 東進第十七章 金聲桓的抉擇第五十章 百里麥青青第四章 張青天第七十一章 前哨戰第四十九章 正氣歌第十三章 擦肩而過第十九章 決戰四
第八十三章 飄然而去文安之第八十二章 小別勝新婚第八十二章 常國安四第一百零一章 大崩潰第一百二十二章 登基第一百零四章 襄城之戰一第二十四章 朱仙鎮四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州城下第二十九章 軍心第三十章 陰-門陣與陽門陣第十五章 鐵模?第九十八章 猶鬥二第八十二章 鄖陽之戰二第四十八章 覆軍殺將五第二十章 伏擊第七十六章 焦鏈第七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二十二章 沙河之畔二第五十九章 裂痕第六十八章 鳳陽民情第十九章 孤注一擲黃推官第三十五章 從長計議第八十五章 史可法第七十五章 鳳陽地動五第一百一十八章 破陳州三第二十五章 兵敗如山倒第十五章 夜宿第一百一十五章 武昌城到手第六十八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二第五十三章 童子營第二十三章 許都之謀第五十七章 後勤第一百零七章 牛金星之言第七十四章 陣戰第四十九章 年輕氣盛李郎君第七十六章 大夏軍制第六十六章 信陽城二第三十八章 威遠城下四第九十八章 猶鬥二第七十三章 戰長沙之交鋒第七十六章 戰略第一百一十八章 破陳州三第五十六章 弘光朝廷第五十六章 弘光朝廷第二十七章 政爭第九章 棗陽之戰第一百二十章 陳州之夜第五十六章 鳳陽城三第一百二十七章 隆武決策第二十一章 阿濟格的決心第三十四章 失敗的渡河第三十九章 攻守亂象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五十九章 武昌之難第三十八章 授田儀式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傑立於此旗下第四十一章 爾虞我詐第二十六章 拖刀計二第五十七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七十四章 陣戰第一百零七章 田雄之死第七十四章 陣戰第八十八章 向北第五十一章 臨潁城下丁啓睿第二十二章 朱仙鎮二第四十七章 鄭森第十九章 決戰四第五十六章 鳳陽城三第五十五章 滔滔黃河水第三十三章 兵變餘波第三十章 破孟家莊第五十五章 前奏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傑立於此旗下第八十二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一百一十八章 留鎮武昌第二章 決河之意二第十六章 等官軍有變第十章 死馬當做活馬醫第一百三十九章 寧波城二第三十三章 人在城在第六十三章 高一功的處境二第四十六章 黑雲孤城老臣心第七十章 南明決策第九十四章 史可法之死‘’第四十章 奪門第七十五章 戰長沙之交鋒三第二十一章 醫療營第四十六章 黑雲孤城老臣心第二十五章 誓師第七十四章 戰長沙之交鋒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隆武決策第十九章 決戰四第一百一十章 東進第十七章 金聲桓的抉擇第五十章 百里麥青青第四章 張青天第七十一章 前哨戰第四十九章 正氣歌第十三章 擦肩而過第十九章 決戰四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治县。| 甘肃省| 微博| 遂川县| 吴川市| 潼南县| 莒南县| 北票市| 彩票| 江北区| 丽水市| 邢台市| 延津县| 宝坻区| 青铜峡市| 南宁市| 秦皇岛市| 普安县| 峨山| 闸北区| 桂平市| 临武县| 阜康市| 普洱| 葫芦岛市| 安徽省| 西乌珠穆沁旗| 德钦县| 措勤县| 庆阳市| 清水河县| 丹东市| 湘西| 西乌珠穆沁旗| 孝感市| 揭东县| 双柏县| 曲麻莱县| 彝良县| 儋州市| 昌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