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

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

衡陽城之中。

劉承胤將焦鏈叫過來,說道:“聽聞焦將軍與永明王有一段故事?”

焦鏈說道:“末將與永明王的確有一面之緣,是張賊霍亂湖廣之時了。”

隨即焦鏈也沒有怎麼隱瞞,一五一十的說了出來。道:“張賊將永明王囚禁在永州城中,我當(dāng)時在楊國威將軍麾下做事,爲(wèi)先鋒突入永州城之中,我當(dāng)時趁著敵人不備衝入道州城中。將永明王救了出來。”

焦鏈說的簡單,但是實際上,並非那麼簡單。

焦鏈帶的人很少,他是徒手登城,身藏小戟。身行如飛,暗中發(fā)戟。每發(fā)必中,道州又不是張獻(xiàn)忠的重點(diǎn)所在,防守的都是張獻(xiàn)忠的雜兵,這些雜兵望之辱神,都不敢近身。焦鏈得以打開城門,闖入監(jiān)獄之中,救出永明王,扶永明王上馬,他在後面斷後。

卻不想城中士卒反應(yīng)過來,從四面八方追殺過來。

焦鏈帶的人幾乎全部戰(zhàn)死,連永明王所騎的戰(zhàn)馬,也被遠(yuǎn)遠(yuǎn)的射死了。焦鏈揹著永明王,一手護(hù)住永明王,一手持刀,在最後幾名親兵的護(hù)送之下,殺出了道州城之中,焦鏈揹著永明王遊過了瀟江的支流營水,有有錦衣衛(wèi)馬吉翔的接應(yīng),這才安全。

焦鏈話說的簡簡單單,但是做起來,決計不是那麼簡簡單單的。

劉承胤說道:“既然如此,你就隨我一同拜訪一下永明王吧?!?

焦鏈也不是傻子,他心中一動,已經(jīng)有所猜測,暗暗鄙視劉承胤的爲(wèi)人之外,又覺得這是一個機(jī)會。

他與永明王有救命之恩,關(guān)係還是比較親近的,不過因爲(wèi)藩王不能與將領(lǐng)多做交接,這才疏遠(yuǎn)一點(diǎn),如果永明王有登基正位的那一日,想來他焦鏈必然有平步青雲(yún)之日,他日地位定不在劉承胤之下。

他雖然覺得君父受難於長沙,此刻他們卻在做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但是面對幾乎觸手可得的榮華富貴,焦鏈一時間不知道再想些什麼。

他的心亂了。

說起了大明桂王之脈,於今也是多災(zāi)多難。

首任桂王乃是神宗皇帝第七子,也就是永明王之父。就藩衡陽,張獻(xiàn)忠在湖廣活動攻破衡陽城,桂王就帶著兩個兒子逃走。結(jié)果半路遇到的大西軍截殺,將桂王的隊伍截成兩半。桂王與長子崇仁王逃走了。卻將永明王留到了張獻(xiàn)忠手中,於是乎就發(fā)生了之前的事情。

說起來也是事事難料,兩個逃出生天的人,也就是桂王與桂王長子。在廣東似乎驚嚇過度,紛紛一病不起,反而是在生死之間走了一遭的永明王,堅強(qiáng)的活了下來。

這個時候,隆武來到了長沙。隨即又發(fā)生了靖江王之亂。

隆武在平定了靖江王之亂後,對各地的藩王都加強(qiáng)了看管,很多藩王都要求來長沙,而今的長沙城中有不少宗室,其實永明王,不,在桂王父子死後,永明王已經(jīng)是桂王了。僅僅還沒有正式冊封而已。

永明王本身就是隆武最爲(wèi)重視的藩王。

原因無他,永明王是神宗之後,而今藩王之中神宗之後,卻是少之又少了。要麼落到夏朝之中,要麼被張獻(xiàn)忠殺絕了。在血脈之上,也就是永明王與崇禎,弘光的血脈最近。對隆武的皇位造成的威脅,也就越大。

隆武招永明王去長沙冊封。

永明王不知道是害怕還是什麼的,他拒絕了。他拒絕的理由是料理父兄喪事,並未父兄守孝。在古時,大多數(shù)都是以孝道來治天下,永明王這個理由還真的無懈可擊。

又有人勸隆武。說:衡陽與長沙不過數(shù)百里,永明王在衡陽,也不可能脫出陛下指掌之下,如果陛下強(qiáng)要永明王入京,恐怕上損神宗毅宗之澤。下傷陛下慈愛之德,陛下當(dāng)三思而後行。”

隆武想了想,也覺得永明王也逃不過他的手掌心,也就做罷了,並不過還派人嚴(yán)密看管永明王。對永明王的冊封也就脫了一脫,說是等永明王喪期結(jié)束之後,再行冊封不遲。將這個事情給拖下去了。

只是隆武萬萬沒有想到,他有這樣的一天,政令根本出不了長沙城。長沙城危機(jī)如此,他在衡陽城做的任何暗手,都變成了笑話,不管怎麼說衡陽都是桂王一系的封地。

在這裡桂王還是一些影響力的。

只是影響力這東西終究是空的,比不上實打?qū)嵉谋R。在劉承胤來到的時候,即便桂王一脈在衡陽有些影響力,也是無用之極。

劉承胤與焦鏈來到了桂王府之前,大明藩王府的規(guī)格都是相差不大的,前番有過描寫,這個就不多費(fèi)筆墨了,只是這桂王府與其他王府不同的地方,就是門匾上還每去除的白紗。

讓人知道,這裡的主人喪事還沒有完全過去。

有人叫門,不一會兒有出來迎接了,是一個太監(jiān),喚做張福祿,乃是從小跟著永明王的小太監(jiān),永明王雖然還沒有正式繼承桂王之號,不過,桂王一脈也沒有其他人了。

故而永明王身邊的人也水漲船高。

“原來是焦將軍?!睆埜5摑M臉帶笑,說道:“本來二爺說了,府中守孝,不見旁人,不過焦將軍卻不是旁人,還請進(jìn)府,奴婢這就去請二爺?!?

其實張福祿只是話說的好聽而已,長沙城那邊打的熱火朝天,這衡陽與長沙相去不遠(yuǎn),永明王在家中哪裡能安安分分的守孝。以桂王一脈在城中的影響力,又怎麼不知道與焦鏈一起來的人是誰?

兩人被延請入府,不過片刻。永明王就出來見客了。

這是劉承胤第一次見永明王,永明王長得儀表堂堂,坐在哪裡如果不言不語的話,有一種不怒而威的氣質(zhì),讓人不由凜然。劉承胤心中暗道:“傳聞永明王酷似神宗皇帝。而今所見的確不虛?!?

只是寒暄了兩句,劉承胤也就多了一分輕視,這永明王總就不是神宗皇帝。一說話就露底氣了,話語之間多有怯懦之意。

不過對劉承胤來說,再好不過,他從來不想一個英明神武與隆武一般的皇帝。

焦鏈爲(wèi)永明王介紹道:“這就是劉承胤劉將軍?!?

永明王說道:“久仰久仰?!?

劉承胤說道:“臣拜見殿下?!?

三人賓主落定,焦鏈就成爲(wèi)陪客了。席暖茶涼之時,劉承胤說道:“殿下,以血脈而論,殿下乃是神宗血脈,與先帝血脈最近,而唐王不過疏支親王而已。其登大寶,本就是馬何之流的私心用事,唐王號稱恢復(fù),然屢屢喪師辱國,民以不堪,臣請殿下登高一呼,撥亂反正,還天下一個朗朗乾坤?!?

永明王一聽,大驚失色,手中的茶碗“啪”的一聲砸在地面之上,整整一碗茶飛濺出來,有不少飛濺在永明王衣服下襬之上。他其實預(yù)感劉承胤過來一定是有事,但是具體是什麼事情,一時間卻猜不出來。萬萬沒有想到卻如此大事,根本接受不了?;艁y不知所主,不過他還是有幾分急智的,連忙說道:“啊,是小王失措,容孤更衣,容孤更衣。”

說完之後,也並不看兩人的反應(yīng),起身就向後院走了過去。這一件事情,他無法決斷,必須要找人商議一下。所以借更衣的名頭,出去一趟。

劉承胤也是沒有想到永明王會弄出這樣一手,想追過去,卻有些遲了,只能留下來,等永明王“更衣”結(jié)束。不過,劉承胤的神經(jīng)也繃緊了,畢竟說這種機(jī)密之事的時候,主人忽然退席,總讓人聯(lián)想到刀斧手之類的東西。

第五章 猛鎮(zhèn)第二卷 一朝英雄拔劍起,又是蒼生十年劫 地七十二章 小勝第三十一章 千帆入洞庭三第六十八章 後援第一百三十三章 說袁時中第八十一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第十六章 廢衛(wèi)所授田策第四十三章 玉帶編第六十三章 得訊第六十二章 高一功的處境第六十二章 高一功的處境第八十六章 何騰蛟的選擇第八十七章 何面目見舊部於地下第一百一十七章 朱大典第六十八章 入城第六十六章 左良玉的大撤退第八十一章 鄖陽之戰(zhàn)第三十五章 此局已破第二十章 前路何在?第四十八章 汴梁豪傑第八十五章 五里鋪第二十八章 李神醫(yī)第十四章 臘八宴邀請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將星墜於野二第十八章 血濺臘八宴第七十八章 黃得功之死第三十七章 望長沙第五章 取士第九十二章 送別第七十五章 鳳陽地動五第六章 朝議大政二第九十四章 史可法之死‘’第五十七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八十章 縱被無情棄,不能休第一百二十四章 下金華四第五十三章 緩追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四十九章 一厥名王三第五十五章 行路難第二十三章 決策第九章 初戰(zhàn)第九十章 湖口攻防戰(zhàn)二第七十七章 大夏軍制二第三十九章 水戰(zhàn)三第二十八章 釣者第二十四章 去留?第七十章 重圍孤城烽煙長第八十二章 小別勝新婚第十五章 八旗不能敗第七十四章 白沙河之役第一百三十二章 張軒百騎追時中第八十五章 革左五營第八十二章 胡澹第三十五章 投名狀二第二十七章 政爭第十五章 夜宿第七十五章 火銃初啼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自成低頭第六十章 叛第二十章 黑夜第九十九章 突如其來第七十八章 湘西之戰(zhàn)二第十五章 鐵模?第一百三十九章 寧波城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刺殺第三十八章 奪炮第三十七章 各自奇謀第二十一章 阿濟(jì)格的決心第六十章 河南之屠二第十一章 張獻(xiàn)忠與羅汝才第四十六章 攻防轉(zhuǎn)換第三十一章 請纓第二章 釜底游魚第五十七章 多爾袞第五十六章 大戰(zhàn)落幕二第五十五章 行路難第八十五章 革左五營第五十章 一厥名王四第二十六章 兵敗如山倒二第八十三章 三路下江南第八十四章 將變第二十二章 何去?第一百零七章 張質(zhì)的江南策第三十五章 誘殺第五十四章 餘波第三章 曹營內(nèi)幕第一百一十八章 破陳州三第三十五章 從長計議第八章 夾河對峙第四章 張青天第三十一章 襄陽城下第二十五章 拖刀計第九十章 拼死第七十二章 劉文秀東行記第一百零五章 後湖黃冊第四十六章 天亮了第一百二十章 陳州之夜第六十五章 七月戰(zhàn)事第一百三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一百三十四章 說袁時中二
第五章 猛鎮(zhèn)第二卷 一朝英雄拔劍起,又是蒼生十年劫 地七十二章 小勝第三十一章 千帆入洞庭三第六十八章 後援第一百三十三章 說袁時中第八十一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第十六章 廢衛(wèi)所授田策第四十三章 玉帶編第六十三章 得訊第六十二章 高一功的處境第六十二章 高一功的處境第八十六章 何騰蛟的選擇第八十七章 何面目見舊部於地下第一百一十七章 朱大典第六十八章 入城第六十六章 左良玉的大撤退第八十一章 鄖陽之戰(zhàn)第三十五章 此局已破第二十章 前路何在?第四十八章 汴梁豪傑第八十五章 五里鋪第二十八章 李神醫(yī)第十四章 臘八宴邀請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將星墜於野二第十八章 血濺臘八宴第七十八章 黃得功之死第三十七章 望長沙第五章 取士第九十二章 送別第七十五章 鳳陽地動五第六章 朝議大政二第九十四章 史可法之死‘’第五十七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八十章 縱被無情棄,不能休第一百二十四章 下金華四第五十三章 緩追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四十九章 一厥名王三第五十五章 行路難第二十三章 決策第九章 初戰(zhàn)第九十章 湖口攻防戰(zhàn)二第七十七章 大夏軍制二第三十九章 水戰(zhàn)三第二十八章 釣者第二十四章 去留?第七十章 重圍孤城烽煙長第八十二章 小別勝新婚第十五章 八旗不能敗第七十四章 白沙河之役第一百三十二章 張軒百騎追時中第八十五章 革左五營第八十二章 胡澹第三十五章 投名狀二第二十七章 政爭第十五章 夜宿第七十五章 火銃初啼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自成低頭第六十章 叛第二十章 黑夜第九十九章 突如其來第七十八章 湘西之戰(zhàn)二第十五章 鐵模?第一百三十九章 寧波城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刺殺第三十八章 奪炮第三十七章 各自奇謀第二十一章 阿濟(jì)格的決心第六十章 河南之屠二第十一章 張獻(xiàn)忠與羅汝才第四十六章 攻防轉(zhuǎn)換第三十一章 請纓第二章 釜底游魚第五十七章 多爾袞第五十六章 大戰(zhàn)落幕二第五十五章 行路難第八十五章 革左五營第五十章 一厥名王四第二十六章 兵敗如山倒二第八十三章 三路下江南第八十四章 將變第二十二章 何去?第一百零七章 張質(zhì)的江南策第三十五章 誘殺第五十四章 餘波第三章 曹營內(nèi)幕第一百一十八章 破陳州三第三十五章 從長計議第八章 夾河對峙第四章 張青天第三十一章 襄陽城下第二十五章 拖刀計第九十章 拼死第七十二章 劉文秀東行記第一百零五章 後湖黃冊第四十六章 天亮了第一百二十章 陳州之夜第六十五章 七月戰(zhàn)事第一百三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一百三十四章 說袁時中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深圳市| 太湖县| 浮山县| 东乡族自治县| 青州市| 金沙县| 江华| 威海市| 洛浦县| 安庆市| 乃东县| 陵川县| 利川市| 大理市| 宁蒗| 宁强县| 双牌县| 仙桃市| 竹山县| 临澧县| 海南省| 平湖市| 绥化市| 朔州市| 沧源| 辛集市| 屏东市| 施秉县| 巢湖市| 韶山市| 蓬溪县| 江北区| 莎车县| 偏关县| 湘阴县| 白玉县| 永吉县| 洞口县| 澄迈县| 平顶山市| 牟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