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十五章 八旗不能敗

清軍入關以來,遇見最頑強的敵人就是李自成

但是李自成也不能讓清軍有一敗,打得最激烈的一片石之戰,也不過是清軍出戰之後,就敲定戰局了。

阿濟格從來沒有收到過如此惶恐的求援信。他第一感覺是下面的人怯戰,而不是敵人太厲害。

百戰百勝之下,不僅僅是八旗士卒,連阿濟格自己都養出一種必勝的驕氣。

他不願意硬衝敵陣,不是覺得衝不過去,而是覺得傷亡太大,得不償失而已。

特別是潼關城下一場硬仗,讓多鐸有些心疼。

所以阿濟格只是不捨死八旗子弟,但是他從來沒有想過他會打不過夏朝的兵。

而這一次,這個山頭之上派了數千人馬而已。

但他看來也足以穩如泰山,畢竟這個山頭並不是太高的,也就是山頭之上有一片平地,用來佈置炮兵陣地最好不過了。更大的作用也就沒有了。

派更多的人手,也擺不開。

也是同樣的原因,地勢限制人員投入。最多也有幾千人馬攻山而已,再多的就沒有了。

但是相同實力之下,夏軍怎麼可能打敗自己的八旗精銳。

щшш? ttka n? c○

“是浙軍,是浙軍。”這個來求援的信使大聲說道。

阿濟格一聽浙軍,心中微微一動,隨即大罵道:“放屁,浙軍早就死絕了。”

渾河血戰的時候,阿濟格已經十六歲了,他現在還記得當初父汗是如何大發雷霆,戰死九員將領,傷亡數千人。還將很多將領都降職了。

是遼左軍興以來少有的血戰,其中浙軍與川軍兩部,讓阿濟格記憶猶新,甚至每次少時從軍,父汗以每每以此戰教育子弟,不可輕敵。

所以對這兩支軍隊後來的情況,他也很清楚,知道川軍的土司兵幾乎打光了,而浙軍更是在戚金死後,後繼無人。此刻一下冒出來一支浙軍,他如何能相信。

“八王,小的以性命擔保,絕對是浙軍,如果不是請八王斬我之頭,只是山頭兄弟支撐不住了,還請八王速速救援。”一邊說,一邊磕頭。

不過片刻,就將頭皮磕破。

阿濟格說道:“好了,立即點起人馬,隨我出戰。”

“八王,此刻僅僅派一支人馬支援就行了,何撈八王親自出手?”黃澍連忙勸道。

黃澍獻出鐵模鑄炮法,雖然僅僅是做了實驗,還沒有大批量生產,但憑藉此功得到了阿濟格的重要。

平日阿濟格對黃澍還是畢竟尊重的,但是此刻阿濟格就好像是暴怒的獅子說道:“你不懂。”

他恍惚回到了十幾歲的時候,當時渾河血戰的時候,他就跟在努爾哈赤身邊。

見八旗子弟死傷慘重,很多將領都來勸父汗。說瀋陽城已經攻下了,就不必繼續進攻明軍了。但都被努爾哈赤斷然拒絕。

在父汗身邊只有他幾個兄弟的時候,父汗纔給他們說明原因,道:“明朝地大物博,人口繁盛。我國欲攻明朝,就必須如伐大木一樣,剪其枝葉,然後斷其根本。不爭取一時一地的得失。”

“但是有一種人,不管付出多大的代價都一定要剷除的。”

“就是敢與我軍野戰的將軍。”

“明軍的將領多是怯懦之輩,但是也有一些英雄在,彼之英雄,我之仇酋。如果這些不能斬盡殺絕,他們回去之後,被明皇重視,今後我們面對的都是這樣的軍隊。”

“所以,怯懦之輩,如祖大壽之流,逃走一千次,一萬次,也不足爲懼,而如川軍,浙軍,一定要斬盡殺絕,一人不留。”

“你們聽清楚了嗎?”

“孩兒明白。”阿濟格與他們數名兄弟一起說道。

這個原則,也是後來清軍作戰的總原則,如果怯懦逃遁的將領,清軍不在乎,而是敢頑抗到底的將軍,一定要殺死,如滿桂,如趙率教,如盧象升。

而現在也是一樣。

八旗入關以來,打出的赫赫威名。也是一種武器。每一個士卒上陣之前,都聽說過,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

但是世界上所有人都是一個腦袋,兩個胳膊,兩條腿而已,一刀都能捅死。

哪裡有什麼無敵的人。

但是這種百戰百勝也對敵人建立起心理優勢。

所以,蒙古騎兵敗了,附從的漢軍敗了,阿濟格也不在意,但是八旗絕對不能敗。

否則太影響軍心士氣了。

從歷史上李定國兩厥名王所造成的影響,就可以看得出來。

阿濟格決計不允許八旗敗陣的。

立即出兵。

只是這邊一動,曹營騎兵殺出。雙方在這裡無名小山之北方殺成一團。

一時間雙方會戰的中心嚴重便宜,居然轉移到了東側,而不是最容易通過的新集一線。

曹營精騎從來不弱。

之前所有大戰,不過是草草收場而已。並不是曹營騎兵戰力弱,而是張軒不想損失太多。

此刻張軒一副想要吃掉這數千八旗兵的架勢,自然也拼盡全力了。

羅岱所部與楊繩祖所部,與蒙古騎兵廝殺在一起。

說實在的,蒙古騎兵早已不復當年之勇了。騎射之道還是不錯,但是蒙古人因爲在馬上,所用的都是一些軟弓,射程不遠,力道也弱。

肉搏之上,還不如曹營的。

曹營精騎如今的戰力,比之一些明朝邊軍的騎兵只強不弱。

而邊軍騎兵就能打這蒙古騎兵打,而曹營騎兵自然也能壓得住蒙古騎兵。

不過片刻,阿濟格只好派出麾下八旗精銳。

一瞬間阿濟格後悔之極。

他後悔爲了突擊棗陽,將大隊人馬丟在襄陽城下,他雖然僅僅帶了幾萬騎兵,其中八旗本部人馬佔據了絕大多數。但是也讓他沒有炮灰所用。

只能用八旗子弟硬拼而已。

八旗騎兵一衝上來,楊繩祖與羅岱兩部立即承受到極大的壓力。

八旗精銳果然不是浪得虛名的。

他們根本不管不顧,與曹營來了一場對衝。

只見加起來四五萬騎兵,拉開距離,就好像是洪水直衝而下,無數匹馬踏在地面之上,震動傳到數裡之外,依然清晰可感。

雙方刀鋒一觸,就有無數人紛紛落馬,有曹營的人,也有八旗士卒。

凡是落馬之人,幾乎上都死定了。

即便不死於落馬,也死於萬馬奔騰之上。

張軒遠遠的看著,只見天地之間,東西兩面山峰之內,幾乎被戰馬與旗幟遮瞞了。

看不到其他人影。

似乎是場地的原因。騎兵衝鋒的距離被限制住了。很多騎兵衝勢不減,幾乎衝上山坡之後,再次衝了下來。

數十名將旗來回招展。

只是很快,張軒就看出勝負了。

落於下風的一方,就是大夏的旗幟。

張軒看戰場之上的情況,他不覺得曹營精騎比不上八旗精銳,而是大夏騎兵數量之上,落於下風。

張軒立即派兵挺進。

數萬士卒列陣,整整齊齊的陣型,好像是一堵堵牆壁一樣,按照五百人一個小方陣,三千人一個大方陣,一軍指揮數個方陣的格局,幾乎佈滿了地面。

在保持陣型的前提之下,大軍挺進的速度並不快。有一種其徐如林的感覺。緩慢而堅定的向北推進,一點一點的壓縮騎兵的活動空間,也同樣壓縮清軍救援無名小山峰的空間。

而曹營騎兵數量雖然不多,但是得到步卒的幫助之後,一時間也緩過來一些勁,似乎站穩腳跟,一旦不敵就向步陣那邊靠攏,會得到步陣炮火的支援。

阿濟格看道這樣的局面,心中只有一個念頭,暗道:“決戰。”

第五十章 平城第六十二章 淮安軍的崩潰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一百零七章 牛金星之言第九十五章 揚州大借款第四十三章 求援第一百二十三章 劉宗敏之死第七十五章 樞密院章程第十五章 八旗不能敗第七十九章 聯姻之謀第四十九章 正氣歌第八十四章 汝寧城之陷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征第五十九章 斬龍第二十章 黑夜第一百二十八章 郡主第三十九章 故人內訌第六章 朝議大政二第三十一章 驅虎第十一章 大洪山之戰第二十八章 黃河一水二第七十七章 鳳陽地動七第八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二十八章 釣者第三十章 王良謨二第七十四章 戰長沙之交鋒二第八十一章 我不第二十九章 路振飛的舉動第十三章 城陵磯之戰四第六十八章 入城第三十一章 驅虎第七十章 南明決策第二十六章 兵敗如山倒二第十七章 洞庭湖之戰第七十章 論功行賞第七十章 南明決策第七十一章 各方心思第十八章 勝負之數第二十一章 獻徐州第一百零四章第一百零一章 南京第四十三章 心病難醫第三十七章 威遠城下三第六十一章 時疫第八十一章 心病第六十四章 家書第九十八章 渡江第十一章 羅玉嬌的愧疚第八十章 高一功第八十五章 名繮利索第九章 羅玉嬌第四十八章 覆軍殺將五第八十章 在臨潁二第八十一章 心病第五十三章 伯父張質第十八章 烽火崎山路二第三十三章 救援襄陽城第十三章 擦肩而過第八章 放賑之議第十七章 金聲桓的抉擇第三十三章 走不走?第四十三章 心病難醫第一百一十四章 袁時中第一百一十一章 逢生第一百三十二章 浦陽江之役二第六十章 王老新曲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八十八章 送別羅玉龍第七十七章 恪盡職守第一百一十三章 名將之姿第一百一十八章 下金華第四十四章 英雄所見不同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五十一章 閒言第七十一章 信得過第七章 湘江北去第二十四章 勇氣第三十二章 峴山初戰第八十八章 王太妃第六十九章 決戰之前第六十一章 劉國能第三十八章 先下李過第一百二十章 撤圍第一百二十章 撤圍第一章 家事第一百三十章 將變第六十六章 議政第二卷 一朝英雄拔劍起,又是蒼生十年劫 地七十二章 小勝第八十二章 馬士英的應手第二十一章 攻心之計第十二章 南北不得兼顧第十一章 大洪山之戰第一百二十七章 沿江之上敵一百零一章 攻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來第十五章 鐵模?第八章 立威第一百二十七章 沿江之上第九十五章 闖曹之間第二十八章 李神醫
第五十章 平城第六十二章 淮安軍的崩潰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一百零七章 牛金星之言第九十五章 揚州大借款第四十三章 求援第一百二十三章 劉宗敏之死第七十五章 樞密院章程第十五章 八旗不能敗第七十九章 聯姻之謀第四十九章 正氣歌第八十四章 汝寧城之陷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征第五十九章 斬龍第二十章 黑夜第一百二十八章 郡主第三十九章 故人內訌第六章 朝議大政二第三十一章 驅虎第十一章 大洪山之戰第二十八章 黃河一水二第七十七章 鳳陽地動七第八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二十八章 釣者第三十章 王良謨二第七十四章 戰長沙之交鋒二第八十一章 我不第二十九章 路振飛的舉動第十三章 城陵磯之戰四第六十八章 入城第三十一章 驅虎第七十章 南明決策第二十六章 兵敗如山倒二第十七章 洞庭湖之戰第七十章 論功行賞第七十章 南明決策第七十一章 各方心思第十八章 勝負之數第二十一章 獻徐州第一百零四章第一百零一章 南京第四十三章 心病難醫第三十七章 威遠城下三第六十一章 時疫第八十一章 心病第六十四章 家書第九十八章 渡江第十一章 羅玉嬌的愧疚第八十章 高一功第八十五章 名繮利索第九章 羅玉嬌第四十八章 覆軍殺將五第八十章 在臨潁二第八十一章 心病第五十三章 伯父張質第十八章 烽火崎山路二第三十三章 救援襄陽城第十三章 擦肩而過第八章 放賑之議第十七章 金聲桓的抉擇第三十三章 走不走?第四十三章 心病難醫第一百一十四章 袁時中第一百一十一章 逢生第一百三十二章 浦陽江之役二第六十章 王老新曲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八十八章 送別羅玉龍第七十七章 恪盡職守第一百一十三章 名將之姿第一百一十八章 下金華第四十四章 英雄所見不同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五十一章 閒言第七十一章 信得過第七章 湘江北去第二十四章 勇氣第三十二章 峴山初戰第八十八章 王太妃第六十九章 決戰之前第六十一章 劉國能第三十八章 先下李過第一百二十章 撤圍第一百二十章 撤圍第一章 家事第一百三十章 將變第六十六章 議政第二卷 一朝英雄拔劍起,又是蒼生十年劫 地七十二章 小勝第八十二章 馬士英的應手第二十一章 攻心之計第十二章 南北不得兼顧第十一章 大洪山之戰第一百二十七章 沿江之上敵一百零一章 攻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來第十五章 鐵模?第八章 立威第一百二十七章 沿江之上第九十五章 闖曹之間第二十八章 李神醫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昌宁县| 靖宇县| 银川市| 常德市| 刚察县| 普陀区| 新河县| 贵定县| 兴隆县| 福安市| 大理市| 从江县| 开鲁县| 常州市| 武平县| 进贤县| 贵阳市| 南澳县| 临泽县| 东城区| 肃宁县| 金沙县| 龙海市| 股票| 修文县| 克东县| 彭水| 双峰县| 时尚| 延津县| 阳高县| 祁阳县| 循化| 都昌县| 金沙县| 内丘县| 乌拉特前旗| 新河县| 井陉县| 富源县| 隆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