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十一章 攻心之計

“什麼?”李過大發(fā)雷霆說道:“你是怎麼做事的?”

其實(shí)在洞庭湖水戰(zhàn)激戰(zhàn)的時候,李過就已經(jīng)得到消息了。畢竟這麼大的動靜,想隱瞞都隱瞞不了。

他心中也有一些不詳?shù)念A(yù)感。但是萬萬沒有想到這一戰(zhàn)敗的如此之慘。而且損失最大的是他。忠貞營盡四分之一的兵力,就這損失了。

如果沉進(jìn)洞庭湖裡還好。現(xiàn)在全部夏軍俘虜了。

李過可是知道他麾下那些將士的德行,如果落到清軍之中,或許有一些人堅持到底。但是落到夏軍之中,可沒有這份心思。

一想到他幾乎是白白送給對方一萬多士卒,他氣的恨不得立即殺了黃朝宣。

但是黃朝宣也是有備而來了。、

只見他撲通一聲跪倒在地面之上,說道:“末將該死,請侯爺責(zé)罰。”

張先壁僅僅慢黃朝宣一步,跪倒在地,根本不給李過開口的機(jī)會,說道:“黃將軍固然有錯,還請侯爺看在,他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的份上從輕發(fā)落。”

張先壁僅僅是一個開始。

隨機(jī)十幾員將領(lǐng)都跪倒在地面之上,幾乎是異口同聲說道:“還請侯爺看在黃將軍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的份上,從輕發(fā)落。”

李過一掃,只覺得分外刺眼。

大堂之中,明顯的分爲(wèi)兩個陣營。一個陣營就是跪在地面上的人,一個陣營就是站在一邊的人。

分得清清楚楚。跪在地面上的人都是岳陽軍,而站在一邊的都是忠貞營。

“這是逼宮。”李過心中暗道。

此刻他恨不得將黃朝宣立即斬下首級。但是理智告訴他不能這樣做,因爲(wèi)一旦這樣做了,說不得就要引起了雙方的火併。

但是這一口氣實(shí)在咽不下去。

就在這個時候,有下人在李過耳邊說道:“馬大人來了。”

李過一聽就知道馬鑾此來是什麼意思,深吸一口氣,說道:“快請。”

不用等人請,馬鑾就走路帶風(fēng)的衝了進(jìn)來,此刻看不出一絲生病的樣子。一見地面上跪了一地人,頓時大怒道:“混賬東西。”一邊說,一邊一腳踹過去。

馬鑾書生而已,腳上沒有多少力氣,但是卻能一腳下去,將一個膀大腰圓的將領(lǐng)給踹倒。眨眼功夫,大堂之上,就遍地滾地葫蘆了。

馬鑾來到李過面前,深深向李過鞠躬說道:“鄖陽侯,是我馬某人御下不嚴(yán),還請見諒。”

李過勉強(qiáng)擠出一個笑容,說道:“無妨。”

“不過請侯爺放心,我一定給侯爺一個交代。”馬鑾語氣之中,帶著幾分大包大攬說道:“黃朝宣。”

黃朝宣本被馬鑾踹翻在地上,聽見馬鑾的話。立即再次跪下來,說道:“末將在。”

馬鑾說道:“你可知罪。”

“末將知罪。”黃朝宣說道。

馬鑾說道:“既然如此,念你跟隨我有些功勞的分上,就免你死罪,來人,拖下去重責(zé)一百軍棍。”

“是。”馬鑾身邊的兩個親衛(wèi)答應(yīng)下來,隨即將黃朝宣拉了下去。

“啊-----”黃朝宣的慘叫之聲就從外面?zhèn)鱽怼?

馬鑾說道:“侯爺覺得如此可好?”

李過語氣如冰,說道:“很好。”

他還能說別的嗎?

李過不是傻子,他又怎麼能看不出來,馬鑾耍的小伎倆。可謂軟硬兼施。但是李過卻不得不嚥下去。

倒不是李過沒有脾氣。

而是作爲(wèi)岳陽成中實(shí)質(zhì)上的主將。李過很清晰的感受到了戰(zhàn)局向不利的一面滑落。

越是如此,他越需要岳陽軍的協(xié)助。

固然,在他看來,黃朝宣其罪當(dāng)死。但是卻無法接受與岳陽軍正式?jīng)Q裂。

不過,黃朝宣也不會好過的,一百軍棍打下來,估計也要養(yǎng)傷幾個月了。

“報。”一個軍官闖進(jìn)來,說道:“侯爺,馬光玉在城下-----”這軍官似乎覺得不大好說,微微一頓。

“在幹什麼?”李過問道。

“侯爺,你還請去看看吧。”這個軍官說道。

“走。”李過說道,他正好也不願意在這裡待著,覺得尷尬無比,臉上無光。

一等上城牆,李過就聽見有百餘人齊聲大喊道:“你們都忘了,當(dāng)初如何與官軍廝殺,忘記當(dāng)初死在官軍刀下的兄弟們嗎?你們捫心自問,你們對得起他們嗎?”

李過僅僅是聽了一句,本來難看的臉色越發(fā)難看起來。連一邊跟過來的馬鑾的臉色都不大好。

這是忠貞營與官軍的根結(jié)所在。

隆武努力推心置腹的拉攏三將,但是卻拉攏不了下面的人。

此刻忠貞營之上,大多都是義軍鐵桿了。那麼三心二意的投機(jī)之輩,或者從官軍那邊收降過來的人馬,全部都是已經(jīng)離開義軍了。

正因爲(wèi)如此,大部分下層士卒,其實(shí)與官軍並不友好。

畢竟與官軍廝殺半輩子了,甚至很多士卒的親族都死在官軍手中,不過,軍隊(duì)從來是最講階級之法的。所謂官大一級壓死人,在別的地方能不能壓死人,或許存疑。但是在古代軍隊(duì)之中,卻是確鑿無疑的。

縱容下面的想法再多,更多是聽令行事。

不表達(dá)出來,並不代表這種情緒就不存在了。

李過用眼睛餘光看城頭上的將士,這些將士都是忠貞營的,而他很明顯的看出了動搖。

“傳我的話。”李過立即找來百餘大嗓門的軍漢,說道:“馬光玉,你這樣做,對得起馬老英雄嗎?”

在百餘人的大嗓門之下,這一句遠(yuǎn)遠(yuǎn)的傳了過去。不過片刻就被馬光玉給懟過去了,說道:“我阿爺在時,我見羅叔叔還要下跪行禮,我與曹營都是自家人,而今不過是回家而已,即便我阿爺還在,也會贊成的。倒是李過,闖王當(dāng)初要?dú)⒘_叔,而今被羅叔反殺,那是長輩的恩怨。即便如此,當(dāng)今聖上還追封闖王爲(wèi),大順莊皇帝,封你爲(wèi)順王。你好好的王爺不當(dāng),當(dāng)今對闖可爲(wèi)不薄了。你好好的王爺不當(dāng),偏偏與仇人爲(wèi)伍,只念闖王一人之仇,不年全軍上下與官軍之仇,你即便死了,見闖王於地下,卻不知道闖王見你所做所爲(wèi),該做如何感想,要知道他老人家,一輩子,不管什麼樣子,都沒有投降官軍。而今我義軍形勢大好,你偏偏投降官軍了。---------”

李過臉聲青筋爆出,大喝道:“擊鼓,擊鼓,擊鼓。”

在李過的嚴(yán)令之下,無數(shù)大鼓敲起來,一時間隆隆的鼓聲遮蓋住所有的聲音。但是李過卻知道他已經(jīng)輸了。

鼓聲只能暫時遮擋住馬光玉的聲音。但卻不能永遠(yuǎn)的遮擋住。

言辭是最無力的東西,但卻也是最用力的東西。李過知道,他防得住這聲音,防不住這思想的流傳。

李過深吸一口氣,心中暗道:“好一個小周瑜,好一個攻心之計。”他甩手離開,說道:“傳令下去,不許聽對方喊話,凡是對方喊話,都擊鼓。如果對方射書信入城,統(tǒng)統(tǒng)收集上來,不許私藏。”

“是。”守城的將領(lǐng)紛紛說道。

李過暗道:“不管你的千條妙計,我就一定之規(guī),就是憑成死守。我看你怎麼辦。”

不過,這一次李過卻是冤枉張軒了。

這一條攻心之計,卻不是張軒所想的,而是馬光玉所想的。馬光玉打仗不如乃父。但也不是一無是處的,最少他敏感的感受到忠貞營下層士卒,思想上的混亂,找到了可乘之機(jī),爲(wèi)張軒獻(xiàn)上這個計策。

張軒在城下遠(yuǎn)遠(yuǎn)的看過去,雖然看不清楚城頭之上發(fā)生了什麼事情,但是從李過不敢接招的情況來看。

應(yīng)該挺管用的。

第十二章 小命保住了第二十五章 拖刀計第十四章 城陵磯之戰(zhàn)五第六十一章 河南之屠三第六十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四第九十三章 下?lián)P州第三十八章 授田儀式第三十四章 失敗的渡河第五十章 一厥名王四第六十九章 鳳陽地動第六章 王度第一百零五章 左良玉謝幕第三十一章 高傑之心第五十九章 斬龍第五十四章 臨潁張家第六十六章 信陽城二第六十八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二第一百一十二章 弘光元年無弘光第四章 張青天第三十章 棄襄陽第二十三章 炮戰(zhàn)二第五十五章 大戰(zhàn)落幕第六十九章 穎水一別兩茫茫第六十一章 河南之屠三第一百章 赴湯蹈火二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五章 朝議大政第一百一十章 出師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七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三十八章 不克第九十五章 揚(yáng)州大借款第六十四章 家書第六十五章 孫傳庭潼關(guān)會將第四十七章 天下鋒銳羅玉龍第三十四章 投名狀第二十六章 沙河北岸夜戰(zhàn)第一百章 二月初三第一百三十五章 多爾袞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世祖遺訓(xùn)第三十八章 天助我也第四章 岳陽二第二十七章 黃河一水第五十九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三第七十二章 劉文秀東行記第二十一章 烽火崎山路之餘波第七十六章 焦鏈第六十九章 鳳陽地動第十五章 八旗不能敗第四十六章 覆軍殺將三第六章 朝議大政二第七章 下蕭縣第二章 吳王六部二第十八章 謀徐州第一百一十一章 逢生第五十六章 行路難二第八章 放賑之議第七十三章 張軒立陣第八十九章 李昇第一百三十三章 清廷來使第一百一十二章 弘光元年無弘光第六十一章 襄陽餘波第八十章 人未至,風(fēng)先到第七章 萬事民爲(wèi)先第十二章 小命保住了第七十四章 戰(zhàn)長沙之交鋒二第一百零七章 張質(zhì)的江南策第二十七章 萬軍之中第三十三章 湘陰之戰(zhàn)第五十六章 老父之言第一百二十九章 誅逆子二第一章 淮河之上論形勢第二十六章 響應(yīng)第六十一章 時疫第七十三章 曹營長史第四十八章 襄陽暗潮第五十七章 孫vs李第六十九章 劉國能之死第四十三章 玉帶編第二十四章 歸德軍第二十三章 如何反制第四十九章 張獻(xiàn)忠預(yù)謀湖廣第一百一十五章聖旨頻下第六十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四第九十八章 白沙河大捷第一百章 天下震動第四十二章 下書決戰(zhàn)第七章 萬事民爲(wèi)先第七十三章 劉文秀東行記二第五十五章 第一路援兵第八十四章 汝寧城之陷第一百二十九章 松山餘波第五章 高鬥樞第七十五章 樞密院章程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自成低頭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七十五章 人心第一百章 俠義第三十四章 失敗的渡河第四十七章 李信解憂二
第十二章 小命保住了第二十五章 拖刀計第十四章 城陵磯之戰(zhàn)五第六十一章 河南之屠三第六十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四第九十三章 下?lián)P州第三十八章 授田儀式第三十四章 失敗的渡河第五十章 一厥名王四第六十九章 鳳陽地動第六章 王度第一百零五章 左良玉謝幕第三十一章 高傑之心第五十九章 斬龍第五十四章 臨潁張家第六十六章 信陽城二第六十八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二第一百一十二章 弘光元年無弘光第四章 張青天第三十章 棄襄陽第二十三章 炮戰(zhàn)二第五十五章 大戰(zhàn)落幕第六十九章 穎水一別兩茫茫第六十一章 河南之屠三第一百章 赴湯蹈火二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五章 朝議大政第一百一十章 出師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七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三十八章 不克第九十五章 揚(yáng)州大借款第六十四章 家書第六十五章 孫傳庭潼關(guān)會將第四十七章 天下鋒銳羅玉龍第三十四章 投名狀第二十六章 沙河北岸夜戰(zhàn)第一百章 二月初三第一百三十五章 多爾袞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世祖遺訓(xùn)第三十八章 天助我也第四章 岳陽二第二十七章 黃河一水第五十九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三第七十二章 劉文秀東行記第二十一章 烽火崎山路之餘波第七十六章 焦鏈第六十九章 鳳陽地動第十五章 八旗不能敗第四十六章 覆軍殺將三第六章 朝議大政二第七章 下蕭縣第二章 吳王六部二第十八章 謀徐州第一百一十一章 逢生第五十六章 行路難二第八章 放賑之議第七十三章 張軒立陣第八十九章 李昇第一百三十三章 清廷來使第一百一十二章 弘光元年無弘光第六十一章 襄陽餘波第八十章 人未至,風(fēng)先到第七章 萬事民爲(wèi)先第十二章 小命保住了第七十四章 戰(zhàn)長沙之交鋒二第一百零七章 張質(zhì)的江南策第二十七章 萬軍之中第三十三章 湘陰之戰(zhàn)第五十六章 老父之言第一百二十九章 誅逆子二第一章 淮河之上論形勢第二十六章 響應(yīng)第六十一章 時疫第七十三章 曹營長史第四十八章 襄陽暗潮第五十七章 孫vs李第六十九章 劉國能之死第四十三章 玉帶編第二十四章 歸德軍第二十三章 如何反制第四十九章 張獻(xiàn)忠預(yù)謀湖廣第一百一十五章聖旨頻下第六十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四第九十八章 白沙河大捷第一百章 天下震動第四十二章 下書決戰(zhàn)第七章 萬事民爲(wèi)先第七十三章 劉文秀東行記二第五十五章 第一路援兵第八十四章 汝寧城之陷第一百二十九章 松山餘波第五章 高鬥樞第七十五章 樞密院章程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自成低頭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七十五章 人心第一百章 俠義第三十四章 失敗的渡河第四十七章 李信解憂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收藏| 英吉沙县| 安陆市| 岑巩县| 罗平县| 乐亭县| 将乐县| 浦江县| 嘉义县| 河曲县| 保康县| 荆州市| 南雄市| 元氏县| 陈巴尔虎旗| 尉氏县| 永年县| 牙克石市| 宜宾县| 庆安县| 象山县| 碌曲县| 台州市| 鄂托克旗| 阿勒泰市| 嵊州市| 德江县| 荣成市| 东港市| 平定县| 临猗县| 南雄市| 重庆市| 沧州市| 延寿县| 舒兰市| 剑川县| 涿鹿县| 彝良县| 江川县| 铜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