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十三章 如何反制

張軒對阮進的出現大感意外,二話不說,現打了十杖。

這十杖並不是因爲阮進打敗仗而打的,而是因爲阮進擅離職守。象山港一戰,新組建的水師,徵調的民船,幾乎被燒爲一空,雖然很多水手被撤到岸上,人員損失並不是很大的。

但是水師並不能僅僅看人,也要看船,這個時候,官軍還滯留海上沒有完全撤走,這個時候阮進這個營官應該在象山收拾殘局纔對,在沒有命令之前,就來到寧波,本身就是錯誤。

十杖打下來,饒是阮進身體強健,但也有幾分吃不消,一瘸一拐的走了進來。

張軒說道:“坐。”

“是。”阮進一落座,頓時覺得屁股之上,一陣針扎的痛楚。立即又站了起來。

張軒見狀,也沒有再說,只是讓他說說象山一戰的情況。

“此戰乃是末將之錯。”阮進立即說道。

隨即將情況說了出來,一點隱藏都不敢有。

張軒聽了,微微點頭。

張軒不怎麼了解水戰的,一理通百理通,鄭氏水面的實力超過阮進不知道多少倍了,這種強弱對比之下,打敗仗纔是正常情況。

而且阮進將戰事情況講得條理分明。張軒也是很滿意的。

張軒不在象山之戰的現場,不知道阮進說得對不對,但是聽起來合乎情理,也就對阮進高看一眼。

不要小看,這種覆盤能力。

打仗的時候,很少了解全局的信息,也正是這種消息傳遞的延遲,很多決定,都是在情報不充分的情況下做出來的。

甚至可以稱之爲賭。

即便是打完仗之後,也只有少數人才明白,這一戰到底什麼情況。很多人即便戰死了,對這戰事的瞭解並不全面,稀裡糊塗的。

這是相當一部分人都是這樣的。

張軒注重覆盤能力,也是考察下屬能力的一種常用的手段,他每打一戰,都會帶這人覆盤,這種覆盤內容,也會讓鄭廉記錄下來。

阮進能說到這種地步,只能說名,阮進的軍事能力還是有的。

如今正是用人之際,自然不會對阮進多做責罰。張軒下令,杖責五十,分數次進行,罰俸。降爲哨長,總理定海船隊。

寧波的水上力量,也就在定海還有一點了。

即便如此阮進也是千恩萬謝,只要位置還在,將來也有雄起的一日。

張軒又對阮進好生安撫了一番,許諾他,只要一有功勞,就提拔上來。

張軒許得大餅,倒也不虛,不過,要先爲戰功。

他打發了阮進,立即派人將曹宗瑜請過來。

張軒陷入沉思之中。

“這是爲了談判?”張軒默默思量。

他敏感的感受到鄭芝龍這樣做並不是很單純。

這種以戰爭勝利想在談判之上佔據優勢的手段,張軒並不是很陌生。後事這樣的外交有太多了。

只是他一時間,不知道該從什麼地方反制過來。

海權在鄭氏手中,鄭氏來去自如。張軒只能被動應對。如何奪回主動權?張軒實在想不出辦法。

“將軍。”曹宗瑜說道。

“曹兄來了。”張軒說道:“坐。”

曹宗瑜坐了下來,張軒說道:“象山港的情況就,你也知道了吧?”

曹宗瑜在張軒軍中的地位非常高,幾乎可以說是張軒的副手了。這些情況,都會向曹宗瑜通報的。

曹宗瑜說道:“聽說了。”

“是想讓我們讓步。”曹宗瑜說道。

“我與曹兄的想法一樣。”張軒說道:“只是現在當如何破局?”

“將軍過慮了。”曹宗瑜說道:“區區象山一敗根本算不了什麼?大不了不與鄭氏談便是了。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大勢在我,總能扭轉局面的。”

“可是,時不我待。”張軒說道:“闖營不知道什麼時候就要攻下京師,我們的時間不多了。”

大勢在曹營,這一點沒錯。

江南在手,哪怕鄭氏天天騷擾,但是曹營咬定牙關,憋一兩年可勁的造船。三年之內扭轉局面絕對沒有問題。

之所以要三年,是要考慮造船的速度。以及水手訓練問題。

但是張軒有三年的時間嗎?

沒有。

張軒與曹宗瑜私下之中,推演天下局勢,覺得天下還比較混沌的局面,在這兩三年之內,就會變得清晰起來。

到時候大明這個巨人,渾然倒地。

分割大明的屍體之後,或許有一方佔據絕對優勢,接下來,統一天下的收尾之戰。或者說形成幾方對峙的局面。

不管是那個局面,都不可能讓曹營在人力物力留在浙江。

“想要快到斬亂麻。”曹宗瑜說道:“只要一個辦法。”

張軒忽然打住曹宗瑜說道:“曹兄,不要說,我們都寫在紙上。”

曹宗瑜說道:“好。”

鄭廉端來筆墨紙硯,兩人寫好,交換打開,張軒一看,曹宗瑜所寫的是:“入閩。”

張軒自己寫的卻是,“攻福建。”

“果然英雄所見略同。”張軒說道:“可是從何處抽調人馬?”

張軒只有四萬多人,分佈在五個府縣之中,在寧波機動兵力,也不過兩萬,楊繩祖部,還有汝寧軍。而楊繩祖部在城外駐守,城中人馬,不過西平營,再加上張軒的親兵,這一段時間張軒的親兵數量有所擴大,大概有一兩千人,畢竟他的親兵負責一些實驗軍隊。比如賀虎頭的火銃隊,以及炮隊,等大大小小的軍隊。

再起來數量不少。

這麼多的人馬,僅僅夠駐守,哪裡能抽調人馬進攻福建。

一抽調豈不是處處都是漏洞。到時候豈不是處處烽煙了。

張軒輕嘆一聲,說道:“我恐怕要向南京請兵了。”

這是張軒第一次準備請援軍。之前張軒都習慣自己解決問題,但是眼前的問題棘手之極,只能如此了。

“報。”鄭廉說道:“蛟門山張大人的信。”

張軒一聽,二話不說,撕開一看。隨即冷笑說道:“這是給一個巴掌,塞一個甜棗嗎?”

曹宗瑜拿過來一看,卻見上面寫這談判進程。

張素說,鄭彩先是咄咄逼人的說出了象山之事,表示鄭氏水師強盛之極,所以濱海之地,都是他們攻擊之地,說,讓張軒不要再建水師了。都是徒勞無功而已。

隨即又說,可以答應曹營將抽成提升爲半成。

但是張素得了張軒的叮囑。咬定牙關一絲不退,堅持在官軍不在停戰之上達成協議的話,就不會有任何談成的可能。

鄭彩隨即退步了。

他答應舟山方面將從長江沿岸全部撤出來。這是鄭氏最後的退步。如果還不能達成協議的話,那麼就先打三兩個月,再說。

張素不敢做決定,故而將這一件事情,報了上來。

張軒冷笑一聲說道:“長江那邊,本就是鄭芝龍的主攻方向,說得好像他能做沈廷揚的主。”

的確如此。長江那邊的主力,乃是沈廷揚的船隊。

沈廷揚的實力雖然與鄭氏有些差別,但是對於曹營來說,這些差別可以忽略不計。

“只是我們想要入閩的話,也需要時間準備。”曹宗瑜說道:“莫不然暫退一步?”

張軒沉吟一會兒,說道:“寧波城中情況怎麼樣?”

曹宗瑜說道:“有一點亂,畢竟江南很多大商人都來了,寧波城中多了不少人,無所事事之下,自然有一點亂了。”

張軒微微一嘆,說道:“既然如此,就先讓一步,告訴張素,同意第一次交易,也僅僅是這一次而已。”

本來張軒準備弄一個如海關貿易區一樣的地方,但是現在這情況,他要收一收了。

第五十二章 多鐸撤軍二第四十一章 傅宗龍的最後一戰第八十九章 老對手第六十四章 風雨欲來第八十九章 高一功vs張軒第三章 代爲號令第二十四章 沙河之畔四第三十一章 修城第六十八章 救還是不救?第六章 匠作第七十五章 人心第六十四章 家書第六十二章 順清之間第五十四章 臨潁張家第三十二章 峴山初戰第九十五章 黃得功之勇第七十一章 鳳陽地動三第六十三章 羅氏父子第二十章 火併第五十一章 賊營孤忠第十九章 劉洪超第三十一章 鐵第六章 匠作第八章 死中求活三第十八章 紮營第七章 攻城第三十六章 孫,李,張第十一章 城陵磯之戰二第八章 局面第九十八章 猶鬥二第七十七章 恪盡職守第四十三章 賞賜第九十五章 揚州大借款第四十六章 周黨第四十六章 黑雲孤城老臣心第五十章 雜務第五十三章 馬踏開封城二第三十四章 威遠城下第三十二章 圍師第五十五章 華夷之辨第二十六章 沙河北岸夜戰底一百零二章 南陽營首戰第八十九章 湖口攻防戰第三十四章 缺口爭奪第二十二章 何去?第一百三十七章 臨危受命第五十三章 火器大觀第十八章 烽火崎山路二第五十一章 侯恂的困境第一百章 天下震動第一百三十章 大夏第三十一章 鐵第七十六章 官軍大敗第一百一十四章 徐州烽煙第六章 死中求活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州城下第一百零一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一百一十章 東進第九十三章 兄弟相逢第八十八章 不得不發第十一章 城陵磯之戰二第四十三章 玉帶編第四十八章 汴梁豪傑第七十三章 張可望失言第九十九章 突如其來第五十五章 巡城第七十八章 大夏軍制三第一百二十三章 金華軍第五十九章 武昌之難第七十七章 湘西之戰第七十三章 戰長沙之交鋒第十三章 城陵磯之戰四第二章 吳王六部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世態炎涼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八十二章 胡澹第十七章 過河請兵第一百零四章第一百一十三章 下馬威第四章 往來無白丁二第三十六章 王進才第四十三章 大火箭第九十七章 猶鬥第一百三十四章 多爾袞第二十八章 釣者第一百三十三章 說袁時中第十五章 舊朋成新鬼第一百三十三章 鄭國公張軒第一百二十四章 歸德城破第二章 家事二第七十四章 劉文秀東行記三第二十八章 黃河一水二第二章 吳王六部二第七十六章 講史第八十八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三十六章 反擊與甬道第三十章 千帆入洞庭二第四十章 知我者,曹兄第二十八章 黃朝宣第七十五章 分道揚鑣
第五十二章 多鐸撤軍二第四十一章 傅宗龍的最後一戰第八十九章 老對手第六十四章 風雨欲來第八十九章 高一功vs張軒第三章 代爲號令第二十四章 沙河之畔四第三十一章 修城第六十八章 救還是不救?第六章 匠作第七十五章 人心第六十四章 家書第六十二章 順清之間第五十四章 臨潁張家第三十二章 峴山初戰第九十五章 黃得功之勇第七十一章 鳳陽地動三第六十三章 羅氏父子第二十章 火併第五十一章 賊營孤忠第十九章 劉洪超第三十一章 鐵第六章 匠作第八章 死中求活三第十八章 紮營第七章 攻城第三十六章 孫,李,張第十一章 城陵磯之戰二第八章 局面第九十八章 猶鬥二第七十七章 恪盡職守第四十三章 賞賜第九十五章 揚州大借款第四十六章 周黨第四十六章 黑雲孤城老臣心第五十章 雜務第五十三章 馬踏開封城二第三十四章 威遠城下第三十二章 圍師第五十五章 華夷之辨第二十六章 沙河北岸夜戰底一百零二章 南陽營首戰第八十九章 湖口攻防戰第三十四章 缺口爭奪第二十二章 何去?第一百三十七章 臨危受命第五十三章 火器大觀第十八章 烽火崎山路二第五十一章 侯恂的困境第一百章 天下震動第一百三十章 大夏第三十一章 鐵第七十六章 官軍大敗第一百一十四章 徐州烽煙第六章 死中求活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州城下第一百零一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一百一十章 東進第九十三章 兄弟相逢第八十八章 不得不發第十一章 城陵磯之戰二第四十三章 玉帶編第四十八章 汴梁豪傑第七十三章 張可望失言第九十九章 突如其來第五十五章 巡城第七十八章 大夏軍制三第一百二十三章 金華軍第五十九章 武昌之難第七十七章 湘西之戰第七十三章 戰長沙之交鋒第十三章 城陵磯之戰四第二章 吳王六部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世態炎涼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八十二章 胡澹第十七章 過河請兵第一百零四章第一百一十三章 下馬威第四章 往來無白丁二第三十六章 王進才第四十三章 大火箭第九十七章 猶鬥第一百三十四章 多爾袞第二十八章 釣者第一百三十三章 說袁時中第十五章 舊朋成新鬼第一百三十三章 鄭國公張軒第一百二十四章 歸德城破第二章 家事二第七十四章 劉文秀東行記三第二十八章 黃河一水二第二章 吳王六部二第七十六章 講史第八十八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三十六章 反擊與甬道第三十章 千帆入洞庭二第四十章 知我者,曹兄第二十八章 黃朝宣第七十五章 分道揚鑣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靖江市| 泰兴市| 沙坪坝区| 宝坻区| 青神县| 岳西县| 定结县| 大石桥市| 江永县| 永川市| 社会| 蕲春县| 长春市| 郯城县| 将乐县| 尼木县| 万荣县| 类乌齐县| 合阳县| 德州市| 青州市| 龙州县| 阿拉善右旗| 逊克县| 浠水县| 乡城县| 德惠市| 鹿邑县| 商南县| 滦南县| 广河县| 广宁县| 东乡县| 壶关县| 和田县| 苍溪县| 唐河县| 武宣县| 青州市| 铅山县| 五大连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