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三十章 大夏

張軒的事情不過是區區插曲。

羅汝才既然已經下了決心要登基了。向天下人表明爭奪天下的雄心壯志。所以登基之事,就要加緊準備了。

“大王受封吳王,新朝可以稱吳。”錢謙益說道。

“不行。”羅汝才說道:“決計不行。”羅汝纔對當年之事,依舊耿耿於懷,吳王這個封號是李自成封的,而李自成現在就已經成爲了羅汝才的階下囚,還用的他封號,羅汝才當然不願意了。

張軒說道:“吳國這個國號,偏安之意太濃了。”

現在羅汝才所佔據的地方,可以說是吳楚之地了,稱吳王倒也貨真價實。但是很少有統一天下的,朱元璋是唯一的一個。朱元璋登基之前的封號,也是吳王。但是登基之後,立即將這個封號扔到一邊了。

可見他也不喜歡?

“大王出於秦地。”錢謙益說道:“莫不用‘秦。’”

“用‘秦’?”羅汝才沉吟片刻,問張軒說道:“憑之,你覺得怎麼樣?”

張軒一臉正經說道:“不錯。”

不是張軒不想開口說,而是張軒對這上面幾乎一臉抓瞎,根本不知道該怎麼說話了。在他想來國號,年號什麼都是一個符號而已。並不能說明什麼,趕緊定下來一個就行了。

羅汝才又想了想,說道:“秦用的太濫了,而且秦太過殘暴,喻義不好。換一個。”

錢謙益說道:“陛下屬意何號?”

羅汝纔來回踱步,說道:“張軒,你說。”

“我說什麼啊?”張軒心中一點把握也沒有,沉吟一會兒,說道:“莫如夏?”

“夏?”羅汝才心中微微一動說道。

“陛下乃延安人,延安秦漢,屬上郡,魏至夏州,亂世之中,又分屬大夏,與西夏,故陛下因夏立國,恰如其分,再者,羅氏乃祝融八姓之後。祝融者,夏官也,天以此號以授大王。”錢謙益說道。

這一番話,其中有真有假,錢謙益不過是順著羅汝才的話說而已。

延安這一段,還算不錯。

畢竟延安歷史本就是這樣的,後世有人稱李自成爲黨項人,就有這方面的原因。

張軒心中一動,暗道:“祝融不是火神嗎?”但是這個問題,在他喉嚨之中轉了一個彎,最後還是嚥下去了。

說起來,對於很多古代常識一樣的東西,張軒都像是文盲一樣,他看錢謙益沒有多解釋的意思。那就是說在錢謙益看來,這是理所當然,不需要解釋的事情。

不過,還好有一個羅汝才。

羅汝才問道:“祝融不是火神嗎?怎麼是夏官?”

錢謙益說道:“陛下有所不知。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裡面提到的木正即春官,火正即夏官,金正即秋官,水正即冬官。夏官主兵,後以大司馬代之。”

羅汝才又問道:“羅氏乃祝融之後?”這一點羅汝才自己都不是很清楚。

錢謙益說道:“周封祝融氏於羅,羅國乃是周之七十二諸侯之一,後亡國,亦曰有南遷於楚,屈原所投之汨羅江,即故羅國所在。”

其實羅氏起源不只是這一段,很多少數民族融入中華,也有改姓爲羅的。比如說唐之中有名的羅成,他大抵就是鮮卑族改姓,所謂代郡羅氏。而在明初,也有蒙古將領投誠,改名爲羅秉軍。也是一端。

其餘的更不少。

而且延安之地,地近邊塞,歷來戰亂,羅汝才也不是大族出身,太久遠的祖上也就並不足考了。只能遠追上古了。

羅汝才聽了,說道:“就夏了。”

之前,羅汝才說不錯,還有一些敷衍的感覺,而此刻,越看這個夏字,越是喜歡之極。

國號確定之後,救該年號了。

羅汝才說道:“孤讀書不多,但是印象最深的,就是齊家治國平天下,正是孤之所願,孤意當以治平爲年號。”

張軒沉吟一會兒,說道:“不錯。”這個年號寓意非常之好,張軒倒不是純粹拍羅汝才的馬屁。

“可是。”錢謙益說道:“這個年號,之前已經用過?”

“用過了?”羅汝才說道:“那朝的?誰?”

錢謙益說道:“北宋英宗,有四年。”

張軒一聽,心中頓時將這個年號給去掉了。

其實年號與前代重複,很多人都弄過這種尷尬的事情,比如明成祖永樂。永樂年號在之前已經用過了,不是一次,東晉時,前涼用過一次,五代時候,南漢有人造反,就是用這個年號,更有名的,就是大名鼎鼎的方臘了,他用的也是這個年號。

明成祖也尷尬的很,特地說明,這些都是小國不值一提。

而北宋可是正朔。絕對不能當做看不見的。

羅汝才說道:“錢大人,可用什麼備選。”

錢謙益說道:“開國之初,當興武事,故臣有幾個備選,其一就是武興。”

羅汝才沉思片刻,絕對這個年號不錯,但是南邊有一個隆武了,只是覺得武興之意,未必能壓得過隆武。說道:“還有嗎?”

錢謙益說道:“陛下起兵,當正天下名分,其二,就是正朔。只是這個年號,元末趙普勝用過,雖然是旋起旋滅。但臣將正年號放在其次。”

羅汝才聽了錢謙益正朔的年號,心中一動,立即就有心動的感覺。畢竟就羅汝才本人來說,他覺得他能有如此大的基業,在數年之前,都是想都不敢想的東西。

而今卻一一實現了。

心中難免有心虛之意,在他看來,正朔,這個年號實在是太合他的心思了。

只是後來,聽了有人用過,還是旋起旋滅,心中頓時不喜了,覺得不吉利。說道:“還有嗎?”

錢謙益一時間也沒有多想了,說道:“始平如何?”

羅汝才皺起眉頭,對始平這個年號,並不是太感冒的,他思量想起,就在正朔,與武興兩個年號之間,徘徊不定,他問道:“武興這個年號,沒有人用過嗎?”

“臣敢保證。”錢謙益說道。

在學問之上,錢謙益還是有些自信。

“那興武?”羅汝才問道。

錢謙益說道:“陛下,您忘記高闖王在鳳陽。”

羅汝才一聽,心中猛地一動,他想起來了,崇禎八年,高迎祥攻破鳳陽,在大夥的吵鬧之中,稱了古元真龍皇帝,還像模像樣的頒佈了年號,年號不是別的,就是興武。

羅汝才頓時覺得武興這個年號不錯,頗有追高闖王之後的感覺。說道:“就是武興了。”

錢謙益隨即敲定了登基之事,確定時間在三月初一,於武昌登基。稱國號,夏,年號武興元年。並改之前年號,以崇禎十六年爲,吳王元年,以崇禎十七年爲吳王二年,今後書寫之中,統統不用崇禎年號,與永昌年號。

之前照舊。

張軒全程參與進討論之中,不過在很多禮節之上。張軒根本沒有什麼發言權,錢謙益在自己的領域之中,還是做得滴水不漏,動則古禮。言語之間,援引了不知道多少本古書。

張軒在這上面就是一個半文盲,聽明白每一個字是什麼意思,但是合起來,就讓他難以理解起來。

最後乾脆不說話了,聽錢謙益如何安排。

畢竟不管錢謙益如何安排,錢謙益所有安排落實下去,都是要張軒來做的。這樣的大事放在別人身上,羅汝才還不放心的。

隆武元年,永昌二年,順治二年,緊接著的武興元年。三月初一,曹營正是加入逐鹿的戰場之中。

第五章 高鬥樞第五十章 兵壓鳳陽第一百二十四章 下金華四第五十六章 吳氏兄弟第二十九章 楊嗣昌第八十五章 大破之第七十五章 人心第五十五章 巡城第九十五章 黃得功之勇第一百一十五章 金華之變第九章 搬家第四十二章 鬱悶的鄭鴻逵第一百二十七章 隆武決策第七十九章 羅岱的智慧第十九章 決戰四第八十六章 餘煙嫋嫋第十七章 失敗的臘八宴第七十七章 收尾第七十二章 劉文秀東行記第十九章 劉洪超第七十六章 鳳陽地動六第二十二章 沙河之畔二第九十章 劉澤清跑了第一百三十八章 福建震動第二十章 談判開始第四十七章 鄭森第十五章 城陵磯之戰六第二十二章 朱仙鎮二第五十一章 立營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傑立於此旗下第一百二十八章 郡主第五十七章 多爾袞第二十七章 殺襄王第四十八章 郾城會盟第一百三十四章 世祖遺訓二第二十五章 轉戰千里第二十四章 白水寨之戰第一百三十五章 多爾袞二第二十三章 工兵營第七十三章 劉文秀東行記二第八十三章 叔侄第三十三章 劉氏跌倒,張軒吃飽第三十一章 修城第五十六章 弘光朝廷第一百零五章 田雄再攻第一百零五章 後湖黃冊第一百二十八章 誅逆子第八十五章 革左五營第五十一章 臨潁城下丁啓睿第六十二章 軍令狀第九十章 夷陵之戰第四十三章 大火箭第六十二章 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第六十四章 臨潁炮第一百三十一章 武興元年第三十二章 南陽第一百二十二章 歸德侯家第一百二十章 陳州之夜第八十九章 高一功vs張軒第九十九章 舊事第六章 匠作第七十八章 託天王第四十七章 鄭森第十章 死馬當做活馬醫第三十三章 救援襄陽城第五十三章 馬踏開封城二第三十二章 攻閩第一百一十八章 下金華第五十五章 前奏第四十八章 襄陽暗潮第五十三章 童子營第四十一章 峴山爭奪戰第四十四章 大火箭二第五十六章 風聲險惡第一百零二章 南京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張袁合營第一百三十二章 浦陽江之役二第六十七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自成低頭第一百四十章 別雲間第九十章 拼死第十五章 大舅哥來援第三十一章 修城第六十二章 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第七十五章 樞密院章程第一百一十四章 武昌城中第一百二十七章 沿江之上第七十五章 樞密院章程第六十五章 錢糧第七十章 決戰之前二第三十二章 南陽第七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四十五章 官軍的反應第六十一章 大軍過臨潁第十二章 南北不得兼顧第三十九章 授田餘波第五十八章 孫vs李二第八十二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二第三十章 陰-門陣與陽門陣第九十九章 赴湯蹈火
第五章 高鬥樞第五十章 兵壓鳳陽第一百二十四章 下金華四第五十六章 吳氏兄弟第二十九章 楊嗣昌第八十五章 大破之第七十五章 人心第五十五章 巡城第九十五章 黃得功之勇第一百一十五章 金華之變第九章 搬家第四十二章 鬱悶的鄭鴻逵第一百二十七章 隆武決策第七十九章 羅岱的智慧第十九章 決戰四第八十六章 餘煙嫋嫋第十七章 失敗的臘八宴第七十七章 收尾第七十二章 劉文秀東行記第十九章 劉洪超第七十六章 鳳陽地動六第二十二章 沙河之畔二第九十章 劉澤清跑了第一百三十八章 福建震動第二十章 談判開始第四十七章 鄭森第十五章 城陵磯之戰六第二十二章 朱仙鎮二第五十一章 立營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傑立於此旗下第一百二十八章 郡主第五十七章 多爾袞第二十七章 殺襄王第四十八章 郾城會盟第一百三十四章 世祖遺訓二第二十五章 轉戰千里第二十四章 白水寨之戰第一百三十五章 多爾袞二第二十三章 工兵營第七十三章 劉文秀東行記二第八十三章 叔侄第三十三章 劉氏跌倒,張軒吃飽第三十一章 修城第五十六章 弘光朝廷第一百零五章 田雄再攻第一百零五章 後湖黃冊第一百二十八章 誅逆子第八十五章 革左五營第五十一章 臨潁城下丁啓睿第六十二章 軍令狀第九十章 夷陵之戰第四十三章 大火箭第六十二章 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第六十四章 臨潁炮第一百三十一章 武興元年第三十二章 南陽第一百二十二章 歸德侯家第一百二十章 陳州之夜第八十九章 高一功vs張軒第九十九章 舊事第六章 匠作第七十八章 託天王第四十七章 鄭森第十章 死馬當做活馬醫第三十三章 救援襄陽城第五十三章 馬踏開封城二第三十二章 攻閩第一百一十八章 下金華第五十五章 前奏第四十八章 襄陽暗潮第五十三章 童子營第四十一章 峴山爭奪戰第四十四章 大火箭二第五十六章 風聲險惡第一百零二章 南京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張袁合營第一百三十二章 浦陽江之役二第六十七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自成低頭第一百四十章 別雲間第九十章 拼死第十五章 大舅哥來援第三十一章 修城第六十二章 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第七十五章 樞密院章程第一百一十四章 武昌城中第一百二十七章 沿江之上第七十五章 樞密院章程第六十五章 錢糧第七十章 決戰之前二第三十二章 南陽第七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四十五章 官軍的反應第六十一章 大軍過臨潁第十二章 南北不得兼顧第三十九章 授田餘波第五十八章 孫vs李二第八十二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二第三十章 陰-門陣與陽門陣第九十九章 赴湯蹈火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山阳县| 平潭县| 景德镇市| 会理县| 青州市| 西和县| 荣昌县| 阜阳市| 沙雅县| 无棣县| 吉木萨尔县| 岚皋县| 曲沃县| 禹州市| 南木林县| 乐业县| SHOW| 连云港市| 梁平县| 尼木县| 平塘县| 黔南| 双江| 石屏县| 色达县| 华宁县| 达日县| 吴忠市| 高邑县| 米易县| 隆回县| 田东县| 鸡东县| 侯马市| 渝中区| 蓬溪县| 星子县| 饶阳县| 琼海市| 离岛区| 沈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