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十二章 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

何止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在利益紛爭之中,都不可能進(jìn)退自如。

“好。”羅汝才說道:“你這一句話我記住了。”他一邊說,一邊走上前幾步,說道:“話都說完了,就安心上路吧。”

羅汝才猛地拔刀,一刀插進(jìn)吉珪的肚子之中。

“呃呃”吉珪口中鮮血流出,雙手猛地握住刀鋒,卻擋不住羅汝才的力道。

羅汝才嘴角帶著一絲冷笑,手上陡然用力,刀鋒從吉珪的背上猛地竄了出來,羅汝才猛地收刀,吉珪順勢倒地,鮮血瀰漫開來。

“來人。”羅汝才說道:“拖出去。”

“是。”兩名士卒將吉珪的屍體拖了出去。

轉(zhuǎn)眼之間,地面之上,除卻一些刺目的鮮血之外,再也沒有其他痕跡了。

羅汝才久久注視地面之上的血跡,用帶血的長刀柱在地面上,說道:“將陳紹先,和他兒子帶過來。”

不過片刻陳紹先就已經(jīng)被拖過來了,重重的扔在地面之上。

的確是拖過來了的。

不過一會兒功夫,陳紹先已經(jīng)變得不可辨認(rèn)了。

曹營沒有錦衣衛(wèi)那麼花樣繁多的刑具,不過一個“狠”字而已,陳紹先已經(jīng)被打斷雙腿,渾身上下沒有一塊好肉,眼睛似乎也瞎了,在地面上一動,就有將大片血跡塗抹開來,也不知道是他自己身上的血跡,還是地面之上,原來的血跡。

“我不知道,陳先生原來是義門陳氏之後,還真是的怠慢了,不過義門陳氏的家風(fēng),就是讓人弒主的嗎?”羅汝才冷哼一聲說道。

“哈哈。”陳紹先雙眼只剩下兩個血洞,聽了羅汝才的聲音,努力用臉的正面面對羅汝才,用虛弱的語氣,堅定的說道:“你也配一個‘弒’字,只能沒有爲(wèi)天下人殺賊。”

“好骨氣。”羅汝才殺了吉珪之後,火氣去了好幾分。也控制住了,帶著幾分風(fēng)淡雲(yún)輕說道:“只是,不知道見了你兒子,你還能這麼嘴硬。”

不過片刻,陳紹先的兒子帶過來。

這孩子一件陳紹先的樣子,就撲了過去,說道:“爹爹。”

“我不是說過,任何時候都不許叫我爹。”陳紹先語氣平緩,似乎沒有帶一絲感情。

“我知道,爹有意保全我性命,但是爲(wèi)子者,孝義爲(wèi)大,生死爲(wèi)小,我豈能因爲(wèi)一條性命,而不認(rèn)爹了。”孩子帶著幾分稚嫩的聲音說道。

“好孩子,好孩子。”陳紹先努力用手招招說道:“你過來。”

孩子問言,靠得更近了。陳紹先將手放在孩子的臉上,一點點的摩挲,說道:“你要忍著,一會就好了。”

孩子還不知道怎麼回事,陳紹先猛地從孩子身上拔出一柄小刀,刀不長,是時常用來裁紙用的,還是他送給孩子的,算得上是文具的一種,他一刀刺進(jìn)孩子的脖子之上。

頓時鮮血飛濺。

“爹----”孩子一個字還沒有說完,就說不出話來了。

“曹操。我在下面等著你。”陳紹先一隻手抱著兒子,用黑洞洞的眼眶看著羅如才的方向,只是視線有一點點偏,但也讓人觸目驚心。反手將裁紙刀在自己的脖子上一抹。

他抱著自己的兒子一起倒在血泊之中。

羅汝才一下子沒有了精神,看著兩具屍體,頓時好像自己纔是那個失敗者,沒有了別的興致了,說道:“將人都叫過來議事,還有,將這裡清理一下。”

當(dāng)張軒走進(jìn)來的時候,正好看見人將陳紹先抱著兒子的屍體擡下去。

一時間張軒都驚呆了。

這麼幾年,他見過的死人也夠多了,卻從來沒有見過死得如此之慘的。

在陳紹先行刺羅汝才的時候,張軒就知道他死定了,但是萬萬沒有想到死得如此之慘。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什麼了,能說什麼了。

微微輕輕一嘆,心中對羅汝才,乃至整個世界的不滿,幾乎要滿溢出來。

“世界不該是這樣。”張軒心中暗道。

只有他自己能聽到。

“說說吧,而今這個局面該怎麼收拾?”羅汝纔有一些疲憊,精神有些不濟(jì)。

人殺了,氣出了。事還要辦,人還要活下去,曹營與闖營之間的關(guān)係該怎麼處理,也是一個難題。

羅汝才很明白,曹營不如闖營,也明白,雖然官軍不行了,但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這個時候與李自成開戰(zhàn),沒有什麼好處。

打敗闖營,就能兼併闖營嗎?

休想,只要李自成不死,闖營中堅大多都不會跟著曹營的,正如李自成一件羅汝才殺不了,就不想打一樣。

打仗從來不是問題,問題是有沒有利,和曹營打上一仗,能兼併嗎?

最多要下來幾萬步卒,曹營馬隊想走走不了嗎?

得不償失。

但是曹營與闖營已經(jīng)完全撕破臉了,兩邊即便是想緩和一下關(guān)係,維持一下表面兄弟的關(guān)係,羅汝才也低不下那個頭。而且闖營那邊也未必肯。

羅汝才也不指望羅玉龍?zhí)岢鍪颤N有建設(shè)意義的意見,說道:“吉先生---”話到嘴邊纔想起了,吉珪已經(jīng)死在自己刀下了。他目光一轉(zhuǎn),落在張軒身上,說道:“張軒你說。”

“敢問大帥,今後準(zhǔn)備何去何從?”張軒說道。

“何去何從?”羅汝才說道。

“對,今後曹營準(zhǔn)備怎麼辦?”張軒說道:“我只有知道這個,纔好像今日這一局面怎麼收場。”

羅汝纔沒有急著回答張軒,而是目光掃過所有的高級將領(lǐng),只見他們雖然極度遏制,但是羅汝才還是從他們的眼睛之中看出野心,與渴望。

怎麼選擇,還用說嗎?

即便皇帝也爲(wèi)不得快意事,羅汝才又能怎麼辦啊?所謂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崇禎十四年,你給我說過,當(dāng)取江南以爲(wèi)根基,我覺得不錯,不過當(dāng)時時機不成熟,曹營的實力還對付不了江南的官軍,而如今是實行的時候了。”羅汝才一錘定音說道。

“大帥英明。”衆(zhòng)將齊聲歡呼。

羅汝才面帶笑容,但是心中卻在冷笑,覺得胸腹之間又隱隱約約做痛,暗道:“我不敢不英明啊?”隨即心中也生出一股豪氣,暗道:“也罷,我就拼上一把,看是老天先要我的命,還是我先奪下天下。”

“按這個計劃走。”張軒說道:“我們與闖營分道揚鑣已經(jīng)成了必然,不過,我們還有很多需要地方需要李自成。而李自成也在很多地方上需要我們,所以我建議,舍卻虛名,取實利。”

羅汝才理解曹營需要闖營的一些合作,畢竟大家合作這麼多長時間了,一下子都斷了,對曹營不好,對闖營也不好。

“捨去什麼虛名,取什麼樣的實利?”羅汝才問道。

張軒話題一轉(zhuǎn),說道:“我聽說,闖王最近想在襄陽稱王,設(shè)立百官,可有此事?”

“有。”羅汝才說道。

闖營這麼大的動靜,根本就瞞不過人。羅汝才怎麼可能不知道啊?

“大帥,我們助李自成一臂之力如何?”張軒說道。

“怎麼助?”羅汝纔有些不大明白。

“勸進(jìn)。”張軒說道:“給李自成上尊號,勸進(jìn)稱帝。”

曹營上下一聽,頓時譁然,如果之前,張軒這個建議,或許沒有這麼多人反對,而昨夜一場的大戰(zhàn),闖營與曹營之間,算是結(jié)了死仇了。很多老兄弟都死在闖營手中,現(xiàn)在聽張軒居然勸進(jìn)李自成稱帝,頓時紛紛擾擾,表示不滿。

羅汝才手一按,說道:“虛名給了李自成,但是好處?曹營的好處在什麼地方?”

第一百一十七章 朱大典第二十五章 誓師第一百零七章 張質(zhì)的江南策第二十章 烽火崎山路四第七十七章 收尾第三章 曹營內(nèi)幕第十二章 大洪山之戰(zhàn)二第四十三章 渡河三第六章 王度第七十六章 大夏軍制第一百章 赴湯蹈火二第三十四章 投名狀第八十五章 樟樹鎮(zhèn)第二十六章 響應(yīng)第二十七章 殺襄王第四十三章 賞賜第五十七章 孫vs李第十三章 舟山之變第七章 死中求活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松山餘波第十八章 謀徐州第八十七章 投明二第二十五章 兵敗如山倒第四十四章 渡河四第六十章 闖營的崩潰第五十一章 覆軍殺將八第七十六章 鳳陽地動六第七十四章 臨陣第八十八章 不得不發(fā)第五十一章 立營第八章 攻城二第六十七章 序章第五十八章 出征之前第八十二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二第八十章 黑夜褪去第六十七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第一百零八章 襄城之戰(zhàn)五第六十四章 風(fēng)雨欲來第二十五章 兵敗如山倒第九十四章 曹營至第一百二十八章 發(fā)現(xiàn)樑以樟第七十章 南明決策第十五章 離京第五章 臨湘之戰(zhàn)第六十三章 鄭鴻逵的火器第二章 決河之意二第四十章 吳之屏的決定第五十三章 緩追第八十八章 送別羅玉龍第二十二章 何去?第二十七章 西平營第六十九章 劉國能之死第一百三十六章 刺殺第四十五章 新計劃第八十三章 飄然而去文安之第六章 高鬥樞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武昌城到手第四十四章 渡河四第一百三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二十八章 黃河一水二第七十七章 兵亂第一百零七章 張質(zhì)的江南策第十章 凌濛初第七十二章 劉文秀東行記第五章 取士第三十三章 走不走?第五十三章 假癡不癲第九十四章 曹營至第四十三章 玉帶編第七十七章 闖營第二十二章 何去?第三十章 王良謨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歸德餘波第六十五章 七月戰(zhàn)事第十五章 夜宿第三十六章 煙花易冷第三十章 以走制敵第五章 大軍開拔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傑立於此旗下第三十四章 水師第五十一章 侯恂的困境第十二章 小命保住了第八十八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三十三章 慈不掌兵第二十九章 楊嗣昌第八十五章 大破之第一百三十二章 浦陽江之役二第十四章 再戰(zhàn)陳洪範(fàn)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九十五章 揚州大借款第一百三十四章 世祖遺訓(xùn)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鄭國公張軒第九十七章 大雨未至風(fēng)先至第三十九章 攻守亂象第八十章 劉承胤的“首級”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征第七十四章 羅汝才教子第四十四章 覆軍殺將第五十六章 老父之言第五十一章 壽州之戰(zhàn)
第一百一十七章 朱大典第二十五章 誓師第一百零七章 張質(zhì)的江南策第二十章 烽火崎山路四第七十七章 收尾第三章 曹營內(nèi)幕第十二章 大洪山之戰(zhàn)二第四十三章 渡河三第六章 王度第七十六章 大夏軍制第一百章 赴湯蹈火二第三十四章 投名狀第八十五章 樟樹鎮(zhèn)第二十六章 響應(yīng)第二十七章 殺襄王第四十三章 賞賜第五十七章 孫vs李第十三章 舟山之變第七章 死中求活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松山餘波第十八章 謀徐州第八十七章 投明二第二十五章 兵敗如山倒第四十四章 渡河四第六十章 闖營的崩潰第五十一章 覆軍殺將八第七十六章 鳳陽地動六第七十四章 臨陣第八十八章 不得不發(fā)第五十一章 立營第八章 攻城二第六十七章 序章第五十八章 出征之前第八十二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二第八十章 黑夜褪去第六十七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第一百零八章 襄城之戰(zhàn)五第六十四章 風(fēng)雨欲來第二十五章 兵敗如山倒第九十四章 曹營至第一百二十八章 發(fā)現(xiàn)樑以樟第七十章 南明決策第十五章 離京第五章 臨湘之戰(zhàn)第六十三章 鄭鴻逵的火器第二章 決河之意二第四十章 吳之屏的決定第五十三章 緩追第八十八章 送別羅玉龍第二十二章 何去?第二十七章 西平營第六十九章 劉國能之死第一百三十六章 刺殺第四十五章 新計劃第八十三章 飄然而去文安之第六章 高鬥樞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武昌城到手第四十四章 渡河四第一百三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二十八章 黃河一水二第七十七章 兵亂第一百零七章 張質(zhì)的江南策第十章 凌濛初第七十二章 劉文秀東行記第五章 取士第三十三章 走不走?第五十三章 假癡不癲第九十四章 曹營至第四十三章 玉帶編第七十七章 闖營第二十二章 何去?第三十章 王良謨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歸德餘波第六十五章 七月戰(zhàn)事第十五章 夜宿第三十六章 煙花易冷第三十章 以走制敵第五章 大軍開拔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傑立於此旗下第三十四章 水師第五十一章 侯恂的困境第十二章 小命保住了第八十八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三十三章 慈不掌兵第二十九章 楊嗣昌第八十五章 大破之第一百三十二章 浦陽江之役二第十四章 再戰(zhàn)陳洪範(fàn)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九十五章 揚州大借款第一百三十四章 世祖遺訓(xùn)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鄭國公張軒第九十七章 大雨未至風(fēng)先至第三十九章 攻守亂象第八十章 劉承胤的“首級”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征第七十四章 羅汝才教子第四十四章 覆軍殺將第五十六章 老父之言第五十一章 壽州之戰(zhàn)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延长县| 北海市| 岫岩| 民勤县| 洛阳市| 灵武市| 阳泉市| 广昌县| 调兵山市| 那曲县| 鄂温| 门源| 鄱阳县| 池州市| 汨罗市| 江达县| 本溪市| 连云港市| 彝良县| 景洪市| 武汉市| 百色市| 攀枝花市| 白水县| 渭南市| 鄄城县| 普兰县| 北海市| 江都市| 三江| 曲阜市| 内江市| 浙江省| 阳春市| 枞阳县| 萨嘎县| 衡水市| 普格县| 芷江| 霞浦县| 宝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