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十一章 壽州之戰(zhàn)

馬士英怎麼可能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馬士英想過不是一次兩次,他已經(jīng)想了太多次了,正因爲(wèi)如此,他才覺得正難辦。

首先,放棄州縣,在朝廷是大罪,主動棄守,在明面之上,不管怎麼說,都是說不過去的。

而且陣前撤退的難度,馬士英有豈能不知道啊。

馬士英擔(dān)心,黃得功根本就撤不下來了。

馬士英嘆息一聲,沒有多說話。楊龍友說道:“大人,或許可以考慮一下,大公子的意見。”

“哦。”馬士英心中頓時重視起來,即便是同樣的話,在不同的人口中說出來,被重視的程度也不一樣,他兒子說出來,馬士英根本沒有怎麼想,就已經(jīng)在心中否定了。

但是楊龍友說出來,馬士英卻重視非常。

楊龍友是的幕僚,文膽,謀主。馬士英也很瞭解自己個姻親,知道他絕對不是無的放矢的人。說道:“文驄,你的意思是?”

“分兵兩頭接敵,終究是支撐不住了。”楊龍友說道:“壽州城池決計比不上中都城池高大,如此一來將黃將軍撤到中都之中,堅守城池,開封城還能堅守三月,我們堅守時間一長,羅汝纔想來不會再此地久留的。”

馬士英嘆息一聲,說道:“你說的我都知道,只是文驄,滸山固然是猛將,但是此刻他真能撤下來嗎?”

此刻他有一些後悔,後悔分兵了。

他當(dāng)初就擔(dān)心中都安危,不過他那個時候擔(dān)心的是羅汝才繞道直入,流寇向來是遇強則避,故而他將重兵囤積鳳陽,不敢輕動,唯恐被羅汝才鑽了空子,卻不想羅汝纔沒有到,羅汝才的女婿倒先到了,當(dāng)初他與袁時中加起來不過兩萬之衆(zhòng),三四個月不見,擴充了數(shù)倍之多,單單看規(guī)模大抵有五六萬之多。

每想起這個,他就後悔,當(dāng)初在夏邑的時候,沒有狠狠心,即便拼光也要要了張軒的項上人頭。

此刻卻要自食其果了。

楊龍友說道:“此地與壽州相隔一二百里,大人又豈能盡知壽州虛實,何不寫一封書信去問問。讓黃將軍決斷?”

馬士英心中一動,說道:“如此,我就看看滸山的看法吧。”

此刻城牆之下的戰(zhàn)鬥,就落下帷幕了。

這一戰(zhàn),楊繩祖與劉良佐根本沒有賣力的打。

楊繩祖本意就是震動鳳陽府,人到了,就行了,即便是在城下大勝一場,又能如何,有鳳陽城頭的官軍在,劉良佐一旦打敗,只需往城牆之下一躲,就什麼事情都沒有了。楊繩祖是決計不敢追到城牆下面的。

而劉良佐之前一場大敗,將步隊丟得乾乾淨(jìng)淨(jìng)的,而今只剩下這一點馬隊作爲(wèi)本錢,哪裡捨得將這一點本錢都拼光。。

既然雙方都沒有強烈的戰(zhàn)意,這一場大戰(zhàn),也不過對衝了幾個回合之後,楊繩祖就撤退了。回大營而去。只等張軒大軍直撲鳳陽城下的時候,再一較高下。

張軒與馬士英在鳳陽城下,是風(fēng)雨欲來,而在壽州城下,卻已經(jīng)是黑雲(yún)壓城了。

張軒與羅汝才之間,消息以水道相通,故而羅汝纔得到消息比黃得功早上一步。

“哈哈哈。”羅汝才大喜說道:“黃得功啊,黃得功我這一次看你怎麼辦?”

“恭喜父王,黃得功決計坐不住了。”羅玉龍也說道。

羅汝才說道:“那是自然,玉龍壽州城打得怎麼樣了?”

羅玉龍面帶幾分難色。說道:“孩兒屢戰(zhàn)無功,還請父王責(zé)罰。”

在黃得功進入壽州城之後,羅汝才就任命羅玉龍爲(wèi)攻城總指揮,統(tǒng)率曹營所有人馬,竭力攻城。當(dāng)然了曹營的精銳馬隊卻不在攻城序列之中。

這是羅汝纔對羅玉龍的培養(yǎng)。

儘量讓羅玉龍熟悉統(tǒng)率大軍的感覺。

之前羅玉龍一直統(tǒng)率馬隊,雖然人數(shù)不少,但是本質(zhì)之上,也不過是一個騎將而已。但是想承擔(dān)曹營統(tǒng)帥的職務(wù),卻是遠遠不夠,這一次攻城之事,就是對羅玉龍的鍛鍊。

張質(zhì)作爲(wèi)羅玉龍的謀主,爲(wèi)他出謀劃策。

張質(zhì)在張軒身邊時間很長,經(jīng)歷了張軒與袁時中聯(lián)手攻開封城的所有的戰(zhàn)事,而壽州城的城牆也遠遠比不上開封城。故而張軒攻開封城的很多辦法,都可以直接套過來用。

打造攻城器械,徵召各地民夫,指揮馬隊壓陣,等等事情都是羅玉龍經(jīng)手的。

羅汝才幾乎將整個曹營的人馬都交到了羅玉龍的手中。

只是結(jié)果卻不盡人意。

原因無他,就在黃得功。

黃得功與陳永福不一樣。

陳永福是老將,固然守得滴水不漏,但卻沒有多少魄力了,只有守城,很少有反擊,最多不過派一些士卒襲營而已,但是黃得功卻不一樣。

黃得功個人武勇固然了得,但是戰(zhàn)場上的嗅覺更是厲害無比。

他常常在義軍攻勢如潮的時候,帶著數(shù)百,或者千餘馬隊,從各個城門之中,突然打出,在義軍的薄弱之地,一攻就走,或者焚燒攻城器械,或硬生生的將數(shù)營步隊打崩。或驅(qū)散民夫。

簡直是防不勝防。

最多的時候,一天出擊五六次之多,身後的從騎換了一遍,唯有一面黑虎頭旗始終不變。

羅玉龍對黃得功惱怒非常,在黃得功一次出擊的時候,帶著馬隊將黃得功給圍上了,狠狠的咬了黃得功一口。讓黃得功損失了數(shù)百騎,僅僅帶著百騎回到了壽州城中。

如果是一般將領(lǐng),吃了一次敗仗之後,自然要回去休息聲息,但是黃得功回去之後,大開城門,將勇衛(wèi)營所有馬隊衝了出來,打了羅玉龍一個措手不及,差一點就死在壽州城下。

也幸好,楊承祖,王龍,羅岱等人反應(yīng)迅速,立即調(diào)集本部人馬支援,黃得功人馬少,但是有城頭上的炮火支援,一旦落入下風(fēng)之中,就是撤退到城牆之下,尋求庇護。而義軍馬隊一旦靠近,就會被炮火轟擊。

想要維持混戰(zhàn)的局面,而在混戰(zhàn)之中,黃得功更是如魚得水。而義軍將士往往被打得士氣傾頹。

不是每一個士卒都是死士,見到幾乎不可力敵的猛將,即便明知道黃得功再厲害,也是血肉之軀,用人堆一定會堆死他的,但是問題誰能保證堆死黃得功之前,自己會不會先死?

最後這一場城下大戰(zhàn),雙方死傷慘重,不分勝負,但是義軍的士氣好幾天都不能恢復(fù)。以至於下面的攻城,都帶著一股例行公事的感覺。

“算了。”羅汝才說道。

這些事情羅汝才都知道,可以說曹營之中,很少有事情能瞞得過他的。

“壽州攻不下就攻不下吧。”羅汝才心中暗道:“這一段時間玉龍在軍中也有一些威信了。也就足夠了。”

“張軒威脅鳳陽,想來馬士英一定會召回黃得功的。”羅汝才說道:“這一次,黃得功不在堅城之中。我一定要取了黃得功人頭。羅岱。”

“末將在。”羅岱有一些興奮的說道。

“你看好壽州四門,一旦有動靜,就飛速來報。並在後面追擊。”羅汝才說道。

“是。”羅岱說道。

“羅玉龍。”羅汝才說道。

“兒臣在。”羅玉龍說道。

“你統(tǒng)領(lǐng)所有馬隊,在鳳陽與壽州之間,廣佈斥候,一旦黃得功出了壽州城,就在路上截殺他。”羅汝才說道。

“是。”羅玉龍說道。

“羅戴恩。”羅汝才說道。

“臣在。”羅戴恩與張軒齊聲說道。

“你帶領(lǐng)後營,隨時準備從水路奔赴鳳陽城下。”羅汝才說道。

“是。”羅戴恩說道。

第六十六章 錢糧二第四十一章 渡河第六十五章 錢糧第一百二十二章 登基第六十七章 序章第一百二十三章 劉宗敏之死第三十八章 天助我也第二十六章 響應(yīng)第二十五章 拖刀計第三十二章 攻閩第一百一十章 李信之死二第二十七章 政爭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南現(xiàn)狀第六十八章 救還是不救?第七十二章 南昌城中第八章 拷餉第一百一十九章 潼關(guān)之戰(zhàn)落幕第二章 決河之意二第二十二章 場外手段第七十七章 收尾第七十章 南明決策第一百二十章 下金華三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一百零八章 宋獻策之毒第四十七章 會師第一百二十章 下金華三第七十八章 黃得功之死第九十二章 政治根基第七十四章 羅汝才教子第八十二章 虎大威之死第七十五章 戰(zhàn)長沙之交鋒三第六十八章 剃髮令第六十八章 虛實真假第六十一章 大軍過臨潁第八十八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一百章 賜名推心第五十六章 弘光朝廷第三十三章 劉氏跌倒,張軒吃飽第二章 釜底游魚第九十九章 渡江二第四十三章 鏖戰(zhàn)第二十二章 炮戰(zhàn)第六章 朝議大政二第三十一章 大戰(zhàn)帷幕第一百一十九章 潼關(guān)之戰(zhàn)落幕第一百零五章 襄城之戰(zhàn)二第八十六章 投明第三十五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第六十三章 二攻開封第三十七章 望長沙第四十六章 攻防轉(zhuǎn)換第四十章 社兵出城第一百三十六章 刺殺第三十五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十一章 羅玉嬌的愧疚第二十二章 場外手段第二章 曹營建制第一百零六章 李信之策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槍手第八十九章 張軒拜訪賀一龍第九十八章 渡江第八十二章 鄖陽之戰(zhàn)二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信之死三第三十五章 崇禎十六年的元宵第一百零五章 左良玉謝幕第三十五章 誘殺第二章 曹營建制第二十七章 拖刀計三第十五章 舊朋成新鬼第十六章 金聲桓的困境第十二章 南北不得兼顧第六十一章 離間計第一百二十四章 勢起襄陽,敗亦襄陽第二十六章 襄陽第七十三章 張軒立陣第六十章 闖營的崩潰第四十一章 渡河第八十一章 汝寧城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夜之間第二十九章 千帆入洞庭第三十三章 湘陰之戰(zhàn)第十四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二第九十一章 湖口攻防戰(zhàn)三第六十一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一百三十一章 將星墜於夜第七十四章 戰(zhàn)長沙之交鋒二第三十五章 從長計議第七十七章 收尾第九十章 南京城中第六十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四第三十三章 兵變餘波第四十章 水戰(zhàn)四第一百一十三章弘光元年無弘光二第十三章 臘八宴邀請第九十章 劉澤清跑了第七十四章 戰(zhàn)長沙之交鋒二第一百三十章 千金章欽臣第七十四章 臨陣第八章 局面
第六十六章 錢糧二第四十一章 渡河第六十五章 錢糧第一百二十二章 登基第六十七章 序章第一百二十三章 劉宗敏之死第三十八章 天助我也第二十六章 響應(yīng)第二十五章 拖刀計第三十二章 攻閩第一百一十章 李信之死二第二十七章 政爭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南現(xiàn)狀第六十八章 救還是不救?第七十二章 南昌城中第八章 拷餉第一百一十九章 潼關(guān)之戰(zhàn)落幕第二章 決河之意二第二十二章 場外手段第七十七章 收尾第七十章 南明決策第一百二十章 下金華三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一百零八章 宋獻策之毒第四十七章 會師第一百二十章 下金華三第七十八章 黃得功之死第九十二章 政治根基第七十四章 羅汝才教子第八十二章 虎大威之死第七十五章 戰(zhàn)長沙之交鋒三第六十八章 剃髮令第六十八章 虛實真假第六十一章 大軍過臨潁第八十八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一百章 賜名推心第五十六章 弘光朝廷第三十三章 劉氏跌倒,張軒吃飽第二章 釜底游魚第九十九章 渡江二第四十三章 鏖戰(zhàn)第二十二章 炮戰(zhàn)第六章 朝議大政二第三十一章 大戰(zhàn)帷幕第一百一十九章 潼關(guān)之戰(zhàn)落幕第一百零五章 襄城之戰(zhàn)二第八十六章 投明第三十五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第六十三章 二攻開封第三十七章 望長沙第四十六章 攻防轉(zhuǎn)換第四十章 社兵出城第一百三十六章 刺殺第三十五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十一章 羅玉嬌的愧疚第二十二章 場外手段第二章 曹營建制第一百零六章 李信之策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槍手第八十九章 張軒拜訪賀一龍第九十八章 渡江第八十二章 鄖陽之戰(zhàn)二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信之死三第三十五章 崇禎十六年的元宵第一百零五章 左良玉謝幕第三十五章 誘殺第二章 曹營建制第二十七章 拖刀計三第十五章 舊朋成新鬼第十六章 金聲桓的困境第十二章 南北不得兼顧第六十一章 離間計第一百二十四章 勢起襄陽,敗亦襄陽第二十六章 襄陽第七十三章 張軒立陣第六十章 闖營的崩潰第四十一章 渡河第八十一章 汝寧城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夜之間第二十九章 千帆入洞庭第三十三章 湘陰之戰(zhàn)第十四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二第九十一章 湖口攻防戰(zhàn)三第六十一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一百三十一章 將星墜於夜第七十四章 戰(zhàn)長沙之交鋒二第三十五章 從長計議第七十七章 收尾第九十章 南京城中第六十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四第三十三章 兵變餘波第四十章 水戰(zhàn)四第一百一十三章弘光元年無弘光二第十三章 臘八宴邀請第九十章 劉澤清跑了第七十四章 戰(zhàn)長沙之交鋒二第一百三十章 千金章欽臣第七十四章 臨陣第八章 局面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霄县| 尖扎县| 始兴县| 思茅市| 方山县| 吐鲁番市| 铜梁县| 乌拉特后旗| 海兴县| 汝城县| 新邵县| 务川| 五家渠市| 旅游| 丹阳市| 冷水江市| 伊宁市| 新巴尔虎右旗| 临夏市| 石景山区| 景谷| 南宫市| 阿拉善右旗| 沙田区| 罗定市| 梅河口市| 淅川县| 大名县| 安康市| 石渠县| 浮梁县| 二连浩特市| 武清区| 昭平县| 长丰县| 桦川县| 松桃| 郸城县| 文成县| 武清区| 武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