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十三章 伯父張質

?

第五十三章 伯父張質

張質,崇禎七年進士,曾任臨汾知縣。清廉自守,勤政愛民,深得百姓愛戴。如今丁憂在家,也算是臨潁鄉紳之首。此刻羅玉龍就抓住了他,想要勸降。

“我曹營,有不殺清官的規矩。”羅玉龍說道:“這張質就是一個清官。再者你不是想在臨潁立足嗎?我尋思有一個當地人支持,也好多了,這張質正好是臨潁人,如果能收服了張質就再好不過了。”

“多謝大哥,”張軒說道:“且容我見一見張質。”

張質不過三十歲上下,一張國字臉,看上去很有威嚴。他閉目沉思,張軒即便是來到張質身前,張質也不睜開眼,只是說道:“在下但求一死。勿需多言了。”

“張先生,你何必如此?”張軒說道:“你現在又沒有當大明的官,爲什麼要爲大明赴死?”

“在官在鄉,具爲一體。在廟堂之高而憂其民,在江湖之遠而思其君,你區區一個賊寇又如何能明白?”張質淡淡的說道,語氣之中有一種輕蔑之意。

張軒說道:“先生不怕死,難道不想想臨潁張氏一族嗎?”

張質說道:“如果你們硬要牽連親族,我也沒有辦法?我今日降你,他們依舊會被我牽連,我無能爲力。要殺便殺,死後萬事空,何爲此事憂。”

張軒一時間也沒有辦法可想了。但又不捨得殺張質。

畢竟這個時代大明官場可以說是,天下烏鴉一般黑,真正的清官幾乎沒有,不過張質這樣的被羅玉龍這樣的粗人都認可的清官,不管能力如何,至少在品行之中卻是過得去的。而且凡是能考上進士的,即便不是學霸級別的人物,也是一等一的聰明人,最少要比他麾下這些大字不識得一籮筐強多了。

張軒想來想起,終於想到一點,心中暗道:“這張質如此做法,不就是求名嗎?而且他未必想死,想來也死,他也算是少年進士,二十多歲中進士,爲官一任,官聲很好,正是要平步青雲的時候,遇見了丁憂。有大好前程,如何願意死啊。只是事到臨頭,這局面又逼得他,不得不死,以全名聲。他在意的始終是他的名聲啊。”

“在意名聲,那就有弱點。我就不信了,黃太吉能收降洪承疇,我張軒就收降不了張質。”

張軒隨即離開了這裡。張軒離開之後,張質睜開了眼睛,看著張軒離開的背影,長出一口氣,嘆息一聲,再次閉目養神。他已經決定要絕食而死。

張軒立即派人打聽張家的名聲。

不過片刻張軒得到消息。張家的名聲很好,耕讀傳家,家中也算不上多富裕,人口簡單之極。整個張家一門,也不過百餘口而已,只有幾畝薄田,再有就是張質中進士之後,別人投獻的土地,也算是富裕,但是從來沒有作奸犯科之事。

張軒看著張家的名單,暗道:“我也算是下血本了。如果張質還不答應,我只能殺張家滿門了。”他的眼睛之中閃過一絲狠辣之色。

不過,現在還不是張軒去見張質的時候,他先要送走羅玉龍。

羅玉龍纔沒有心思在臨潁小縣多留,特別是曹營與闖營的主力,已經兵臨葉縣城下的時候,他更是想建立更大的功勳了。羅汝纔派羅玉龍來的原因,一來就是想讓羅玉龍與張軒建立良好的關係,二來,唯恐遭遇明軍大隊人馬。張軒三千人馬太過單薄了,但是有羅玉龍的馬隊之後,即便勝不了,想逃走也容易得多了。

誰讓張軒在羅汝才心中,早就貼上了不會逃命的標籤。

張軒送走了羅玉龍之後,立即張貼安民告示,並開倉放糧,不過縣中的糧倉,也沒有多少糧食,張軒毫不猶豫查抄了幾家士紳,將所有存糧都聚集在一起,並整合張軒手中的軍糧,看上去能支撐兩三萬半年之久了。

不過,因爲張質的關係,張軒的手段溫柔了許多,當然所謂的溫柔不過,是給這些士紳打白條而已。只要糧食不要性命。

此外還有整理城中的房舍,爲三千士卒確定居住的地方,這可不是臨時紮營,而是要長時間的居住,雖然張軒也不知道這個長時間,到底是多長的時間。還有巡視城牆,檢查城牆上有沒有什麼弱點,畢竟張軒要在這裡居住一段時間,這城牆之前是張軒的障礙,現在是張軒的屏障。還羅岱手下去探明各方動靜,比如許州,襄縣,鄢陵等地,具體的來說,應該是東,北兩個方向。

郾城現在在義軍手中,鎮守之人,是張軒的老相識,何英。而大軍西征,襄城也在進攻之列,張軒不用多擔心的,唯獨北方需要多擔心,畢竟在開封還有大明萬餘精兵。

張軒忙完這些,已經是在一日之後了。

張軒思量許久再次去見張質。

這一日之內,張質滴水未進,整個人看上去憔悴了不少。似乎也沒有力氣睜眼了,張軒進來,連看張軒一眼的功夫都沒有。

張軒深吸一口氣,深深拜倒說道:“小侄拜見伯父。”

張質嚇得猛地睜開眼睛,說道:“我張家世代清白,焉有你這樣從賊的子弟。”

“伯父相不相信小侄,小侄無所謂,想來有人會相信的,小侄張軒也是河南人。不過是鄭州人。不過我查張家家譜,似乎張家有一脈在鄭州。我已經在外面宣揚,我就是張家在鄭州的那一脈的子弟。與臨潁張家是一家人。想來伯父如此清高自守,拒絕得了我這個從賊的子弟,但是臨潁張家子弟,抗拒了刀鋒,未必能抗拒得了富貴吧。”張軒說道。

張軒是鄭州人,這到沒錯。不過此鄭州非彼鄭州也,而且後世鄭州居住人口有數百萬之多,張軒也在鄭州討生活。不過是父母一輩從外地遷過來的。也不算是騙人。張軒之所以這樣做,就是想要將張質拉下水。

宗族是古人扯不斷的關係。是比國家更重要的存在。

而張軒一旦被認爲臨潁張家子弟,別的不說吧,臨潁張軒百十個人都能爲張軒所用,必定忠心耿耿,畢竟宗族觀念在後世算是陋習,但是在這個時代卻是真理。而造反這事,是要誅九族的,張質即便再無辜,也脫不了干係。

“你---”張質氣的渾身發抖。他萬萬沒有想到,張軒會有此毒計,說道:“你究竟想怎樣?”

張軒說道:“無他,我張軒不過是想活下去,併爲身後的兄弟們找一條活路而已。”

“你難道想招安?”張質說道。

“招安?”張軒輕笑道:“明已失鹿,我就是招安又如何,等來日再叛?我張軒不做此事。只是想相助闖王逐鹿而已,但是天下大事文武相濟。單單憑藉武力是打不下天下,故而請伯父相助而已。”

張質倒也高看張軒一眼,張質雖然對大明有幾分忠心,但是也沒有忠心到將全家都壓上去的地步。不過,他實在看不上李自成。在李自成從商水攻郾城的路上,就有一個儒生去見李自成,要說之以大義,結果被李自成一刀砍了。

張質頗看不上那個儒生,但也有兔死狐悲之感。

他很明白,這儒生根本不是說之大義,不過是換著辦法求官而已,或許言語之中有許多不中聽的,但是卻不想被李自成所殺。如此不重士紳,如何能成就大事。此刻,張質看張軒心中暗道:“這人到有幾分成事的氣象。”

第十八章 烽火崎山路二第十八章 擁兵五萬王御史第五十六章 弘光朝廷第二十三章 炮戰二第五十六章 風聲險惡第二章 授田第五十一章 立營第五十二章 不見長安見浮雲第一百一十八章 顧君恩說羅汝才第五十九章 出京第一百二十二章 歸德侯家第七章 萬事民爲先第八章 拷餉第七十一章 戰長沙之列陣第六十四章 奠墳第一百三十一章 將星墜於夜第四十五章 新計劃第八十九章 高一功vs張軒第五十章 一厥名王四第六十五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第六十八章 入城第二章 樊城二第二十三章 沙河之畔三第八十三章 東牀對第一百二十六章 鄭經的瘋狂二第一百二十六章 歸德餘波二第二十四章 去留?第一百一十五章 金華之變第九章 羅玉嬌第五十四章 覆軍殺將十一第六十五章 錢糧第九十一章 火馬陣第三十五章 誘殺第五十六章 弘光朝廷第一百三十二章 浦陽江之役二第三章 授田二第二十三章 降將第九十六章 困獸四第四十九章 此生何求第四十一章 峴山爭奪戰第七十章 南明決策第九章 搶收第一百零二章 下九江,圍南昌第一百三十一章 將星墜於夜第五十六章 大戰落幕二第九十六章 小姐姐第六十七章 南下方略第一百三十四章 說袁時中二第十七章 過河請兵第八章 夾河對峙第四十一章 夜第五十四章 臨潁張家第七十五章 死士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五十六章 吳氏兄弟第四十六章 黑雲孤城老臣心第十六章 李過的手段第四十八章 郾城會盟第七十四章 劉文秀東行記三第七十五章 戰長沙之交鋒三第十章 裝備第十一章 裝備二第三十八章 天助我也第二十八章 大逃殺第十六章 拔營第七十六章 焦鏈第三十四章 水師第八十二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三十六章 反擊與甬道第二十四章 朱仙鎮四第十三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第二十五章 兵敗如山倒第八十九章 臨潁城南第五十九章 裂痕第六十五章 信陽城第三十九章 傅宗龍第一百二十一章 世態炎涼第一百三十八章 八方風雨會中州第八十章 一日兩遭喪敗信第八十八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一百零五章 田雄再攻第一百二十九章 誅逆子二第五十章 兵壓鳳陽第五十一章 壽州之戰第十三章 擦肩而過第八十八章 烽火將燃第一百二十三章 劉宗敏之死第八十章 縱被無情棄,不能休第十一章 我不信命第四十三章 玉帶編第七十六章 官軍大敗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州城下第八十三章 三路下江南第十一章 陳洪範第五十六章 大戰落幕二第六十九章 穎水一別兩茫茫第五十九章 河南之屠第三十六章 王進才第八十二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二第三十四章 威遠城下
第十八章 烽火崎山路二第十八章 擁兵五萬王御史第五十六章 弘光朝廷第二十三章 炮戰二第五十六章 風聲險惡第二章 授田第五十一章 立營第五十二章 不見長安見浮雲第一百一十八章 顧君恩說羅汝才第五十九章 出京第一百二十二章 歸德侯家第七章 萬事民爲先第八章 拷餉第七十一章 戰長沙之列陣第六十四章 奠墳第一百三十一章 將星墜於夜第四十五章 新計劃第八十九章 高一功vs張軒第五十章 一厥名王四第六十五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第六十八章 入城第二章 樊城二第二十三章 沙河之畔三第八十三章 東牀對第一百二十六章 鄭經的瘋狂二第一百二十六章 歸德餘波二第二十四章 去留?第一百一十五章 金華之變第九章 羅玉嬌第五十四章 覆軍殺將十一第六十五章 錢糧第九十一章 火馬陣第三十五章 誘殺第五十六章 弘光朝廷第一百三十二章 浦陽江之役二第三章 授田二第二十三章 降將第九十六章 困獸四第四十九章 此生何求第四十一章 峴山爭奪戰第七十章 南明決策第九章 搶收第一百零二章 下九江,圍南昌第一百三十一章 將星墜於夜第五十六章 大戰落幕二第九十六章 小姐姐第六十七章 南下方略第一百三十四章 說袁時中二第十七章 過河請兵第八章 夾河對峙第四十一章 夜第五十四章 臨潁張家第七十五章 死士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五十六章 吳氏兄弟第四十六章 黑雲孤城老臣心第十六章 李過的手段第四十八章 郾城會盟第七十四章 劉文秀東行記三第七十五章 戰長沙之交鋒三第十章 裝備第十一章 裝備二第三十八章 天助我也第二十八章 大逃殺第十六章 拔營第七十六章 焦鏈第三十四章 水師第八十二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三十六章 反擊與甬道第二十四章 朱仙鎮四第十三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第二十五章 兵敗如山倒第八十九章 臨潁城南第五十九章 裂痕第六十五章 信陽城第三十九章 傅宗龍第一百二十一章 世態炎涼第一百三十八章 八方風雨會中州第八十章 一日兩遭喪敗信第八十八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一百零五章 田雄再攻第一百二十九章 誅逆子二第五十章 兵壓鳳陽第五十一章 壽州之戰第十三章 擦肩而過第八十八章 烽火將燃第一百二十三章 劉宗敏之死第八十章 縱被無情棄,不能休第十一章 我不信命第四十三章 玉帶編第七十六章 官軍大敗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州城下第八十三章 三路下江南第十一章 陳洪範第五十六章 大戰落幕二第六十九章 穎水一別兩茫茫第五十九章 河南之屠第三十六章 王進才第八十二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二第三十四章 威遠城下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二连浩特市| 滕州市| 慈溪市| 紫金县| 湘潭县| 于都县| 安塞县| 福鼎市| 西贡区| 开平市| 铜山县| 华容县| 新营市| 中方县| 改则县| 宜兴市| 桃源县| 吉水县| 太仓市| 临城县| 垣曲县| 刚察县| 昂仁县| 岐山县| 望城县| 肃南| 巴塘县| 石狮市| 阿瓦提县| 大化| 禹城市| 伊金霍洛旗| 永春县| 都匀市| 阿尔山市| 定结县| 闻喜县| 浦东新区| 新沂市| 多伦县| 莲花县|